?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應接“童氣”和“生活氣”

2023-04-27 03:00王琴霞
中小學班主任 2023年8期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

[摘要] 當前,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上不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仍“照本宣科”,并沒有充分立足課程標準、7-12少年兒童的身心特征來開展精準教學。研究強調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的“生活性”,提出把原本封閉的課堂小講臺變成融貫課堂內外的生活大課堂,讓課本中的小知識、社會生活常識、道德禮儀、法律的威嚴,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傳遞給學生。

[關鍵詞] 道德與法治;生活氣;兒童中心

新課標理念下,教師的教學活動、導學設計、課堂組織安排,應當最大限度地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即由過去傳統的“教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轉變為“學生需要學什么,教師便教什么”。只有真正把課堂交還給學生,才能使得多數學生愿意且有目的地參與其中,去了解、去體驗、去判斷、去思考、去交流、去領悟??梢哉f,道德與法治課堂要深入孩子們的內心世界,要接“童氣”和“生活氣”。

一、善于利用課程教材,回歸校園生活

道德與法治教材中的對話方式非常符合兒童的認知特點,因而教師的講課方式也應做到接“童氣”。具體而言,教師要善于利用教材,挖掘課內外的有利資源,同時善于借助校園內的一切事物,整合出優質的網絡課程資源,再經實踐與優化,用可視化的創新方式呈現給學生,從而讓學生能夠客觀地認識自己,以道德與法治學科的視角來看待自己的學習和生活。

在教學中,規則意識并不需要教師直接講出來,而可以順其自然地表現出來,讓學生去體驗、感悟、評價,繼而引發思考。低年級教材中有很多以教導學生養成好習慣為主題的單元,如二年級上冊《大家排好隊》一課,在課堂前期,教師先讓學生快速討論,發表一下自己對什么是排隊的見解。之后,教師則借助多媒體,播放現實生活中的排隊景象,有校園食堂打飯窗口前的排隊、車站售票窗口前的排隊、核酸檢測小屋前的排隊等。這時,有學生突發奇想:“不光是我們人要排隊,路上的小汽車也要排隊,如果他們在紅綠燈前不排隊,就容易發生交通事故?!绷硪粋€學生補充說:“駕駛車輛依次排隊就是在遵守交通規則,我了解到闖紅燈是違法的?!贝丝?,教師拋出問題:為什么視頻中有人不排隊,會被其他人指責?經過小組討論,學生們普遍認為這樣不好,都不喜歡這種行為,并且指責不排隊的人。再如,在愛國意識的培養上,教師不僅要結合史實資料來強化學生熱愛祖國的意識,還要注意在教學過程中將愛國主義具體化,適當地點出自我學習成就、積極保護環境、努力參與勞動活動等行動就是在積極踐行愛國主義。這樣,學生就能夠將大的愛國主義情懷轉化為點滴的道德成長,并將道德與法治課程知識內容浸入日常生活之中。

教育的本質及核心在于回歸日常生活、聚焦日常生活。生活教育是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結合道德與法治教材的內容,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交流權利,使學生深入交流和互動,聯系自身生活經驗將學習的重點自然而然地表達出來,實現對教學效果的提升。而且,教師如果能將寬泛的道德與法治精神概念轉變為具體且適用于實際生活的行為習慣,就能讓教學真正回歸生活。

二、挖掘生活資源,聯結學生經驗展開

結合已知經驗能幫助學生在已有學習成果的基礎上進行提升,對課程學習和發展而言,將會更加輕松和高效。家國情懷、愛國主義深入每個中國人的骨髓中,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聯結愛國主義、家國情懷,能使學生更深刻地領悟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內容。翻閱小學全學段十二冊的道德與法治教材,幾乎半數以上章節的內容都與家國情懷、親情、風俗文化有關。比如,教材中關于“家”的內容非常多,通常都是以“家”這個小點,來帶領學生關注身邊的小人物、小事件。從一年級上冊《家中的安全與健康》到五年級下冊《我們一家人》,幾乎貫穿整個小學階段。愛國主義教育對學生品德的塑造意義非凡,這是因為它能夠規范學生的思想觀念,讓他們形成積極、健康的價值態度,為未來的成長和發展奠定良好的精神基礎。

教學來源于生活,取之于生活。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依托傳統節日的風俗習慣開展教學,既能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具體而言,教師應善于利用優秀傳統文化對學生品性修養的熏陶作用和對性格形成的激勵作用,在教學題材的選擇上更加貼近學生生活,將傳統文化節日結合教材對應的單元主題知識,融入課堂教學中,以更好地讓學生接受、認可。以傳統節日為主題的教育,學生還可以在家長與教師的陪伴下,感受傳統文化的道德意蘊。例如,在下半學年的開學季教師引出王安石的“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舊符”,感受作者因新春佳節到來而表達的充滿歡快、積極向上的奮發精神,繼而轉化為學生對新學期美好的期盼。重陽節時分,引出“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認識古人登高、插茱萸、祭祖等習俗及其背后深刻的文化意蘊,并借古喻今,讓學生也能在生活中多孝敬、多陪伴家中的老人,形成尊老敬老的優秀品質。這樣,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融合傳統文化進行教學,既能增強課堂的文化氣息,也潤物無聲地強化學生的道德認知、提升道德素養。

三、借助情境活動,搭建生活化學習環境

將小學生培養成品德高尚、身心健康、行為端正的“人”,是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的關鍵。所以,要充分尊重學生的身心成長特點和品德發展規律,在課堂教學中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在原有四大教育專題——自然教育、愛國情懷、生命教育、規則意識的基礎上,設置更具體驗性的教育活動,為學生搭建生活化的學習環境。

為了更好地調動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可以組織設計道德主題“小競賽”,由這些具體化的小競賽、小活動來強化教育效果。所謂具體,即從普遍到具體,這是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邏輯生活化、趣味性、童氣化的關鍵。以四年級上冊《這些事我來做》一課為例,本課的教學目標是教導學生做家務,具有很強的普遍性。但是,這種普遍性不能直接代入到每一個班級、每一個課堂、每一個學生。教師在教學中,還需要深入結合現實生活的常見情形,盡可能將做家務的行為活動具體化。有的四年級學生在此之前從未做過家務,有的則經常幫助父母、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做家務,還有很多學生因一些家庭特殊原因而不得不做大量家務。面對不同的學生、不同的情形,教師的教學策略也應當分層設計、針對性實施。對于那些經常做家務的學生,這一課的教學就不應該再是會不會做家務、家長讓不讓做家務的問題,而應是分享與討論做家務的經驗、心得、感想,即為什么幫助家人做家務、為什么能夠堅持下來,將其中的意義和價值需求傳遞出來。除此之外,結合當前信息化教學的普及和應用,教師可以通過在線平臺,了解學生的問題,從而在日?;顒又羞M行引導和幫助,體現教育生活化的價值旨歸。

[參考文獻]

[1]趙雪蓮.生活化教學法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J].甘肅教育,2018(05).

[2]張彩勤.生活化:道德與法治體驗式教學的實踐取向[J].中小學班主任,2022(02).

[3]張金月. 滲透“立德樹人”理念,助力“拔節孕穗”時期——“立德樹人”理念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巧妙滲透[J].學苑教育,2021(21).

王琴霞? ?甘肅省平涼市靜寧縣阿陽小學。

猜你喜歡
道德與法治
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情感教育
初中《道德與法治》“六步五環”高效教學模式初探
遵循身心特點 助推幼小銜接
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生活化理念及其實施探討
淺談七年級《道德與法治》教材中欄目設計的選擇和使用
人教版《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上冊教材研讀思考
蘇教·中圖版《道德與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蘇教·中圖版《道德與法治》小學低年級教材解讀
中小學推出《道德與法治》課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