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層農技人員互聯網+高校網絡信息平臺構建及應用

2023-04-27 15:40楊文白張玉科付勇劉沫
現代商貿工業 2023年8期
關鍵詞:互聯網高校

楊文白 張玉科 付勇 劉沫

摘?要:高校是農業教育的中堅力量和主力軍,有著科研、教育、人才優勢,除培養專業大學生外,還可以發揮高校服務社會職能,對農技推廣服務人員提供全方位的教育和培訓,助力農村人力資源的整體優化。錦州醫科大學是遼寧省內唯一具有涉農院校的醫科大學,多年來在服務農村基層農技推廣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探索實踐,針對傳統培訓模式存在的問題,借鑒國內外先進理念與經驗,在傳統培訓模式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構建“基層農技推廣人員能力提升信息平臺”,探索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服務基層農技人員線上線下新模式,從而為解決目前農技人員職業培訓中存在的問題提供有效參考。

關鍵詞:基層農技人員;互聯網+;高校;網絡信息平臺;構建及應用

中圖分類號:F2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8.030

近幾年,黨和政府進一步加大力度推進農技推廣,并支持高等農業院校參與公益性農技推廣培訓。習近平主席寄語全國涉農高校廣大師生要繼續“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強農興農為己任,拿出更多科技成果,培養更多知農愛農新型人才”。

1?網絡信息平臺構建的前期基礎

錦州醫科大學作為涉農高校,從2016年開始,學校主動適應繼續教育轉型,認真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等文件精神,依托錦州市“職業培訓政府補貼項目”,系統研究國家政策,準確定位自身優勢,堅持服務全民終身學習教育體系,發揮高校技術與人才優勢,堅持“面向基層,服務遼寧經濟和社會發展”宗旨,積極發揮高校優勢,探索高校服務“三農”模式,培訓目標主要著眼于新階段畜牧業和農村經濟發展需要,以“基層畜牧技術改革與建設”項目和職業技能培訓和鑒定為重點,著力提高基層畜牧推廣管理人員水平、養殖戶技術能力和鄉村獸醫技術水平。培訓內容為理論培訓、實用技術培訓。采取理論與實操相結合,主講與互動結合,現場解答農技人員、養殖大戶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難點疑點問題,很受歡迎。培訓畜牧技術推廣指導員、養殖大戶4000余人,發放職業資格鑒定證書3000余人,培訓足跡遍布遼寧省內20余個市縣鄉及基層單位,大大提高了學校聲譽,得到了基層農技推廣機構的廣泛認同,為促進我省畜牧業經濟的發展發揮了高校應有的作用。

但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村土地制度改革進程加快,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比重提高,原有的一家一戶的分散經營模式逐漸被農業龍頭企業、農業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等為主體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所替代。導致原有的高校服務模式和推廣內容無法滿足大規模、高質量培訓的需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因此,探索新型高效的高校農技服務模式勢在必行。

2?學校農技推廣培訓面臨的主要問題

2.1?管理體制機制需要調整

高校舉辦的農技人員培訓屬于繼續教育學院的非學歷教育范疇,由繼續教育學院負責,也有高校為此成立培訓學院,與繼續教育學院合署辦公,屬于民辦非企業性質,獨立法人,學校就屬于這種性質。這種高校成立的民辦非企業性質要承辦社會培訓,處于高校與民辦非企的體制和機制的中間地帶,實際過程中有許多困惑甚至瓶頸。首先,高校普遍執行的工資總量控制的績效工資收入分配制度和預算管理制度難以適應培訓政策和培訓市場的變化。其次,高校承接農技培訓項目不是政府指定而是面向市場,能否立項難以保證,即使立項成功,也是短期行為,缺乏長遠規劃,很難形成長效機制,直接影響農技推廣的效果、效率和效益。再者,高校內部缺乏有效地激勵機制,學科專家下基層開展技術推廣常與教學、科研工作之間存在時間上的沖突,也沒有納入績效考核與職稱評聘中,一定程度上限制和影響教師下基層從事農技推廣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政府、高校和農技推廣機構三者之間缺乏有效銜接及深度融合體制,涉農高校內農技推廣任務不明確,沒有具體責任部門,農技推廣工作可做可不做。所以說,高校內部農技推廣的管理體制和機制有待理順。

2.2?培訓資金渠道單一且不足

高校農技推廣培訓的資金來源為政府項目撥款及少量的農業科研經費。首先,高校培訓立項需要面向畜牧行業內外及大量的線下培訓機構。其次,一個項目立項成功,要經歷國家和地方政府的管理、制約條例和繁多程序才能獲得。加之經費審批時間長、落實困難,一旦項目不能繼續,很多培訓就成為一次性終結教育,很難對個體實施連續性的繼續教育,高校培訓難以形成有效地機制,教學、科研和推廣不能深度融合。與國外涉農高校相比,我國用于涉農高校農技推廣的資金來源單一且不足。

2.3?培訓方式方法有待改善

傳統的農技推廣模式雖然能完成農業科技的有效輸送,但在面對規?;男轮黧w時,科技服務的效率則顯得捉襟見肘。首先,傳統培訓方式方法有限,只能對參加培訓的農技人員面對面理論講解、操作示范,參觀養殖場也由于防護要求受到限制。學校近幾年培訓的農技人員有4000余人,只占遼寧省農技人員的極少部分。其次,基層農技推廣,依然存在對知識更新認識不足、培訓管理和保障機制、培訓模式陳舊單一、人員少工作量大、隊伍不穩定、積極性不高、推廣體系不健全、機制運行不暢等問題。例如,遼寧省有14家市級推廣機構、70余家縣級推廣機構、600余家鄉級推廣機構,面對這么龐大的農技人員培訓需求,師資力量明顯不足,加之高校教師有限,又沒有相應的激勵政策和評價體系,后續推廣培訓效果并不樂觀。雖然自媒體時代提倡利用手機、互聯網手段,但面對海量的信息,農技人員很難甄別良莠。農技推廣與普及工作創新,需要插上“信息化的翅膀”,創新互聯網+農業科技推廣與普及模式及其應用。

3?互聯網+高校網絡信息平臺的構建

3.1?互聯網+高校信息平臺構建的意義

教育部關于《加快推進職業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意見中明確提出,職業教育信息化發展是不可阻擋的時代趨勢,各職業院校及其教師要順應潮流、迎接挑戰。利用互聯網加速農技推廣是互聯網時代、信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鑒于學校農技人員培訓存在體制機制、方式方法、師資經費等問題,必須改革現有培訓模式,探索新形勢下應對策略。在前期線下培訓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礎上,我們積極探索互聯網+高校農技服務新模式,即線上+線下結合的培訓模式,構建了“遼寧省基層農技推廣人員能力提升網絡信息平臺”,利用學校專家人才資源優勢搭建高校與基層之間的橋梁,與遼寧省內市、縣推廣機構建立長久聯系,為現代基層農技推廣工作提供了一套可復制、可推廣的高效培訓模式。此平臺的構建解決了“傳統培訓主要采取集中面授、理論灌輸的教學方式”,全方位激發學員興趣,解決“工學矛盾”。同時也解決了高校農技推廣出現的“缺人下、不敢下、不想下、不能下”的局面。

3.2?網絡信息平臺的構建及使用

構建網絡信息平臺,我們首先解決了3個網絡平臺有關鍵技術,一是客戶終端APP開發,二是安全策略問題,通過Android?Studio搭建環境,JDK進行系統編譯,SDK工具包來實現后期開發、用Activity實現頁面操作、用Intent傳遞信息完成了APP主體功能的構建;通過建立身份認證機制、可信訪問機制、隱私保護機制、虛擬安全機制來實現定時有效安全隔離。建立線上線下培訓聯動的有效培訓機制是本平臺的關鍵問題之三,采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與科學的培訓內容相結合,完成線上培訓任務。

其次,根據農技人員需求,網絡平臺著重實現兩個功能,一是信息共享功能,主要通過基層動態、三農熱點、政策法規三個模塊實現對農技人員的信息傳播,使農技人員隨時可以適時了解國家的政策及法律法規、基層動態;二是培訓功能,主要通過農技知識、答疑解惑、網絡課程、品牌推廣四個模塊實現對基層農技推廣人員的培訓。創新之處主要在于,依托大學的優質資源構建平臺,線下曾經為農技人員培訓的專家教授進入平臺為農技人員答疑解惑,彼此建立了長久的關系。

4?互聯網+高校培訓模式推廣應用效果

(1)新模式產生重要影響?;ヂ摼W+高校培訓模式,培訓足跡遍布遼寧省內20余個市縣鄉及基層單位,幾年來開展各類非學歷培訓70余次。培訓人數達5000余人,大大提高了學校聲譽。學校畜牧獸醫學院與16家校外高水平實踐基地簽訂聯合培養協議,承擔遼寧省科技特派行動之農民技術員培訓任務,培訓學員1800余名,獲得遼寧省“科技特派行動先進集體”“先進個人”和“錦州市民辦教育優秀單位”等榮譽稱號,解決了基層長遠培訓問題,建立了一支“永遠不走的專家團隊”。

(2)質量建設成果豐碩。該平臺立足繼續教育改革實踐,緊緊圍繞基層農技人員能力提升不斷探索和創新,幾年來,培訓教學改革立項12項,獲得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發表論文10余篇,編寫培訓教材及科普著作5部?;鶎愚r技人員積極加入農技推廣研究,綜合素質明顯提高。改革經驗受到政府、社會及媒體廣泛關注。學習強國多次以《緊跟需求辦培訓,提高質量促發展》《依托專業優勢,助力鄉村振興》為題報道,大大提高了學校聲譽。

(3)培養了一批創新的“雙師型”優秀教師隊伍。改革實踐極大地調動了教師的積極性,他們積極參與繼續教育的改革與實踐,幾年來培養雙師型教師20余名,獲各項榮譽11項,錦州市職業能力建設專家6人,國家級技能考評員10人,國家級質量技術監督員3人。由學校專家研究的“遼寧省絨山羊常見病網上診斷系統,”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操作性,為養殖戶和廣大基層獸醫提供了一個方便快捷的診療平臺,非常具有推廣價值,獲得國家專利。教師為基層農技人員、養殖大戶編寫《絨山羊常見疾病治療與預防》《家庭科學養雞與雞病防治》等培訓教材和科普著作5部,獲得各類榮譽11項。這些雙師型教師在省內行業影響很大,一些優秀的教師在國內也是非常知名的,因此吸引了許多機構和我們合作,有效促進了學校的繼續教育事業健康持續發展。

5?信息平臺功能的完善與展望

相比線下培訓,線上網絡培訓平臺的建立時間不長,雖然廣大農技人員很認可這種模式,但是在實際運行過程中還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如何吸引更多的農技人員加入其中,通過平臺解決實際問題,需要我們不斷地探索與完善。下一步,我們將探索建立網絡教學資源庫,提供24小時不間斷的教學資源下載。借鑒發達國家經驗,在高校與推廣機構之間架起深度融合溝通的橋梁與紐帶,通過網絡建立高校牽頭的區域性“基層農技推廣教育科技聯盟”,吸引更多的農技人員加入,聯盟成員遇到問題,可以第一時間與高校技術指導教師聯系,能夠在網上通過咨詢解決的提倡在網上解決,特殊情況去現場解決。目的是通過多元參與,凝聚多方力量,整合資源,共享成果,共同破解農技推廣中存在的難題,促進政策落實、項目實施、成果轉化、產業發展,教育培訓等。

提倡利用互聯網+平臺,并不是完全取代傳統的培訓方式,也不是簡單地將線下課程挪到線上即可,而是構建一種“線上線下混合式”創新高校培訓模式,這種混合模式是基于基層所需有目的地去提供,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了解畜牧產業人員的特點和需求,分批分類培訓,因材施教,提高針對性,從而確實提高培訓效率,最大程度將知識轉化為生產力。

參考文獻

[1]邱亞洪.廣東高等農業院校參與公益性農技推廣人員培訓的模式探索[J].廣東農業科學,2013,(4):202204.

[2]孫中華.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夯實建設現代化農業的微觀基礎[J].農村經營管理,2012,(1):1.

[3]韋紅教.高校成立民辦非企業單位承接社會培訓業務的思考[J].廣西教育,2017,(4):182183.

[4]葉茂林,呂建秋,等.“互聯網+大學農技推廣”服務體系新途徑探索——以華南農業大學為例[J].農業科技管理,2021,40(1):6669.

[5]雷穎,王明峰,等.面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高校農技推廣服務模式探索——以江蘇省為例[J].高等農業教育,2018,(4):114117.

[6]王藝陶.大連市基層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知識更新培訓的實踐[J].經濟管理,2017,(4):4647.

[7]薛世海.公益性農技推廣體系與社會化服務組織建設與創新——以酒泉市肅州區為例[J].農技推廣,2021,(9):1617.

[8]謝培庚,張智優,等.湖南“互聯網”農業科技推廣與普及探析[J].湖南農業科學,2020,(4):7275.

[9]丁艷,吳海燕.“互聯網+職業培訓”模式探索與實踐[J].中國培訓,2019,(11):2324.

[10]湯國輝,黃啟威.高校、科研院所參與農技推廣創新服務的融合體系構建研究[J].中國農業教育,2021,22(2):5562.

[11]陳敏.畜牧業培訓市場的供給和需求[J].畜牧產業,2021,(9):5558.

猜你喜歡
互聯網高校
“互聯網+”環境之下的著作權保護
“互聯網+”對傳統圖書出版的影響和推動作用
從“數據新聞”看當前互聯網新聞信息傳播生態
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的實施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眾平臺傳播效果的幾點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比較
試論高校黨建工作中的黨史教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