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工作室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2023-05-06 01:33董錚徐德剛金鑫
科技風 2023年12期
關鍵詞:雙創教育工作室

董錚 徐德剛 金鑫

摘?要:工作室模式是高等院校實施雙創教育的有效方式與實踐路徑,文中分析了當前工作室存在的問題,從跨學科、引入導師制、加強校內外合作等方面入手,提出構建融入創新教育體系的具體措施和方法,探索并實踐基于工作室模式的專業雙創能力培養途徑。通過上述措施的實施,促進優化整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達成,通過密切結合教學與創新活動,構建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實現教學的多元化和多層次化。培養學生創新創業意識素質和能力,有效解決學生就業、創業的疑難及困惑,實現學校培養與企業需求的完美對接。

關鍵詞:工作室;雙創教育;雙創能力

Abstract:The?studio?model?is?an?effective?way?and?practical?path?for?implementing?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education?in?higher?education?institutions.The?article?analyzes?the?current?problems?in?studios,and?proposes?specific?measures?and?methods?for?building?a?system?that?integrates?innovation?education?from?interdisciplinary?perspectives,introducing?a?mentorship?system,and?strengthening?cooperation?within?and?outside?of?the?school.It?also?explores?and?practices?the?cultivation?of?professional?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abilities?based?on?the?studio?model.By?implementing?the?above?measures,we?aim?to?promote?and?optimize?the?achievement?of?the?overall?goal?of?professional?talent?cultivation.By?closely?combining?teaching?and?innovative?activities,we?aim?to?build?a?comprehensive?practical?teaching?system?and?achieve?diversified?and?multilevel?teaching.Cultivate?students'?awareness,quality,and?ability?of?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effectively?solve?the?difficulties?and?confusions?of?students'?employment?and?entrepreneurship,and?achieve?a?perfect?connection?between?school?training?and?enterprise?needs.

Keywords:studio;innovation?education;entrepreneurship?and?innovation?capabilities

一、概述

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及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傳統的教育模式缺乏實踐創新能力與職業素養能力的培養,不能滿足專業人才培養的要求[1]。為提升大學生素質,國家教育部提倡各高校進行課程與教學改革。在課程改革方面,提出需要搭建創新實踐平臺與實踐基地,改變高等院校人才培養的專業化而導致的適應社會應變能力差等不足。工作室是以項目為有效載體和平臺,將各專業、各學院之間的界限打破,依托各個學科的有效知識,以學生參與為主導,專業教師指導為引領,應用各門專業技術為核心目的模式。工作室模式也是通過教學與創新活動的有機與有序組合,由學生和教師打造實現綜合專業技術項目平臺的有效手段和工具。

工作室模式建設最初源于藝術類學科,以通過工作室教學平臺對藝術類學生的專業能力、創作能力進行培養[2]。后來逐漸演變為融合不同特長、不同專業的學生,結合相關理論教學與實踐,構建起了完備的教學實驗實踐體系,從而實現教學的多層次化及各學科、各專業有效“溝通”的途徑。工作室既可以作為某些教師發揮特長的工作場所,也可以為學生個性化、特長化發展的舞臺、創新實踐和專業實訓的平臺。工作室創立的目的就是將大多數學生想象力和創新力充分釋放出來,進行“頭腦風暴”。工作室通過借助企業研發機構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流程,通過“真設備操控、真項目開發、真環境育人”的“三真”教學,完成生產性內容、技能培育項目,從而逐步實現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持續更新,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有效遞進。在工作室把學習變為工作過程,有助于學生更快適應日后的工作崗位,實現與學生知識、能力與創業的有效銜接。

但目前創新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專業教育與創新教育融合實踐有待提高

專業教育與創新教育都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創新教育是給予學生更多大膽“練習”,進行某些特長“展示”。只有在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基礎上,努力創新,發揮自身想象,拓展自身發展的空間,拓展學習應變能力,將專業教育進行深度“消化”。專業教育要求學生有較強的專業知識和一定工程認知能力,理解學科與專業間的關系。而目前上述兩種教育實踐實際上是在各自領域進行活動的展開。各系院根據人才培養目標進行實踐實驗知識教學交替、專業認知實習和相關訓練;創新教育則是作為一個獨立的學科進行研究,其開展的實際效果不突出,與專業融合程度不密切。

(二)創新實踐項目案例范例稀缺、創新乏力

雖然有的創新項目來自企業,但鑒于學校研發水平及公司內部條件所限,導致創新實踐項目與實際素質能力培養相關度不是太密切,并且由于企業部分工藝、產品的保密原因,導致學生參與度往往不夠,參與人數往往也相對較少。

(三)學生缺乏項目管理方面的訓練

團隊人員在承擔相關企業項目時,雖然都上過《團隊激勵與溝通》等相關課程,但往往基于課本理論知識,其業務能力及經驗在于教師日常工作中的經驗。在項目進展的過程中,教師起著關鍵的角色,學生囿于各種原因,往往項目研發中并不能積極參與,在團隊管理、維護工程方面無法得到長足發展。導致學生參加工作,面臨真實項目時,往往無從下手,而工作室模式較好地彌補了上述不足,工作室模式體現的是“學中做,做中學”的教育理論,是當前高校實施雙創教育創新創業的現實路徑與有效方式,在教學方式上,以項目式、開放式、互動式教學為主[3]。工作室的建立絕不是簡單的“理論課程+實訓”的簡單堆砌,而是成為地方院校開展技術開發、創新創業引導,成為在校學生開展產教融合、進行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的“基地”,成為各類企業人才與各專業骨干教師相互切磋、共同“較量”的場所。工作室模式可以參考企業的生產流程、規章制度等具有與企業類似的信息制度建設。通過有效監督,并積極利用學校資源激勵學生,增強其團結力,將集體榮譽深入人心。要深刻意識到創新創業精神貴在平時,在生活、學習乃至將來工作的方方面面都要有獨立思考的自我和集體意識。雙創整個過程主要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引導,使創新創業項目導向教學,同時學生在工作室中所完成的項目來源于企業,來源于實際需求,其最終成果需要在社會接受檢驗。通過這種過程,學生又能了解到更多最新政策和知識,可以進一步幫助學生將相關創新創業意識轉化為創業實踐動力,其創業成功率也會大大提高。

二、構建融入創新教育的工作室體系

當前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迅速,成績顯著,但也面臨挑戰,地方高等院校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主力軍,也面臨著新的挑戰。學校正處于轉型升級關鍵時期,當今提倡辦學目標和發展特色教育,各類高校都有自己獨特的人才培養目標和價值追求,而工作室模式是為切實培養創新型應用人才,提高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的有利場所。構建工作室模式的創新創業實踐教育的設計與開發的有機融合體系,構建基于工作室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將有利于學校的創新與發展。

三、具體措施

(一)引導跨學科學習,開展跨專業培訓與合作

結合物聯網等相關專業主干課程,引導學生跨學科自主學習,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成果為導向、持續改進”[4],培養具備工程項目的系統集成能力、應用軟件設計和開發能力,能夠從事物聯網相關分析、處理、服務、開發、系統集成與維護等工作。以物聯網專業為“切入點”(物聯網專業本身就融合了計算機科學技術學科、物理學、軟件工程等不同專業的專業背景和特點),通過工作室,將物聯網與其他多個專業的學生在項目合作過程中進行思維碰撞,提升跨專業合作能力、跨學科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針對行業企業的某些弊端,如無法建立長期、深入的合作關系,難以形成長效運行機制等現象,我院成立了湖文創新工作室。依托工作室,邀請物理與電子工程、汽車與交通工程等院知名教師擔任導師,與我院教師共同指導學生。

(二)引入導師制,促進學生高質量發展

導師制下,導師與學生之間建立一種“導學”關系[5]。學生自主在工作室學習,導師在思想及學業上加以引導,同時可以帶領學生參與到自身科研項目中,并通過項目歷練學生科研創新能力,也為學生今后就業升學打下良好的基礎,促進學生高質量發展。工作室創立之初,設立前端組、服務端組、移動端組、數據分析組、人工智能組、傳媒組六個興趣小組。項目組之間打破專業界限,形成“項目組+工作室+專業群小組”項目式教學組織形式,有效督促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積極拓寬校外資源,充分升級校內資源

在現有經費緊張,師資力量薄弱的情況下,工作室如何生存成為最現實的問題。在工作室建設時,除必要的基礎技能設施可以自身建設外,已完成的以往項目案例進行歸類、深化和總結,做成案例庫對外“打包”,形成“廣告”效應,引導“有實力”“有愛心”企業建設。通過建立校企合作新型教育模式,適當地引入社會性課題,企業項目聯系負責人提供實際真實的項目給學生進行訓練及實踐,并指派有實踐工作經驗的資深技術人員對項目的實施進行指導,讓學生更好地從高校過渡到社會,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四)引入技術學習模式

在工作室教學中將理論與地方經濟密切結合,采用技術學習模式指導人才培養。工作室建立的目的就是需要將實際案例放到實踐中。其技術學習模式流程如圖1所示:

圖1?技術學習模式流程圖

通過這種模式,彌補理論知識無法指導實踐的弊端,從而啟發學生在“學中做,做中學”的教育理念。通過這種模式,使學生從單一項目到復雜項目的有效實施得以完成和升華,從而將所學到的知識和技能應用于多元化、多層次、多交叉的工作實踐中,實現了項目融入教學方案的實施。

(五)注重工作室隊伍建設,提升團隊服務能力

依照教育部辦公廳、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2020年《現代產業學院建設指南(試行)》精神,我校根據地方確定的重點發展領域,與汽車、機械、電子信息、醫療等相關企業進行產、教、研深度融合、校企合作。以工作室為引領積極引導學生,在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團隊合作意識、知識遷移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基礎上,創造條件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去企業及管理部門學習和實踐,參與更多的項目研究,不斷積累實踐經驗,以培養適應和引領現代產業發展的高素質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人才。

(六)注重工作室隊伍建設,提升團隊服務能力

高等教育發展離不開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工作室的兼職教師由于自身條件、個人知識能力結構、教學時間的限制,而來自企業的兼職教師還不能完全取代學校專任教師的職責,這都需要上述兩者互相配合,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工作室按照企業實際需求培養學生的崗位技能,同時也促進教師科研成果的推廣應用,提升教師的專業開發能力,同時也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了不竭的動力,校企雙方實現合作共贏。

(七)漸進式創新教育項目體系

實踐項目是實驗室運作的有效載體,通過漸進式項目體系,引導學生提高自身創新素質。為此積極推進“項目驅動、分層遞進”的模式[6],其具體教學體系模式如圖2所示。

圖2?漸進式創新教育項目體系模式

其中綜合實訓是針對各門專業課實踐的有效補充,由導師根據各專業特色布置相應的項目需求,引導學生綜合所學的專業知識來解決問題,之后通過引進企業實際項目,進一步讓學生理解專業知識在項目中的應用,同時不僅需要考慮項目本身,也要考慮市場的相關需求。第三階段就是學生自身通過獨立承接一定報酬的技術服務類項目,慢慢引導學生自身創新創業。

(八)實施有效的考核機制

工作室模式是高等學校與企業人才協同培養模式的有效途徑,工作室人才協同培養模式能夠在企業發展中不斷發揮作用。通過專業技能強化訓練,對工作室承接的項目進行指導和培養。為了有效提升工作室人才培養的創新能力,為校企發展、人才協同培養方面提供新動能,需要制定有效的考核及獎懲激勵機制。學校教師、企業對人才協同培養的過程、目標等進行嚴格的考核和評價。對培養模式和成果不滿意的,采取有效措施對其進行不斷改進和完善,從而提升該模式的有效性及合理性,不斷完善獎懲制度,深化校企融合,實現三方評價、互利共贏。

結語

結合院校的辦學特色與文化特色,依靠大數據、人工智能的特色和優勢,積極實施高素質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诠ぷ魇夷J降膭撔聦嵺`教育培養模式已在我院運行6年有余,使其形成一套系統化、特色化、穩定化的工作室體系,從而促進創新教育課外資源優化,促進優化整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達成。通過密切結合教學與創新活動,構建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實現教學的多元化和多層次化。通過“真實項目、真正使用”,通過工作室完成了創新創業訓練和實踐,培養了學生創新創業意識素質和能力,有效解決了學生就業、創業的疑難及困惑,為今后實現了更快更好的工作崗位需求。

基于工作室的學生雙創能力的人才培養模式,落實了地方院校服務地方的社會功能,實踐了“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近年來,工作室在科技創新、大學生創新創業、服務社會等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工作室師生共獲批省部級項目3項,市廳級項目8項,發表論文20余篇,指導學生獲得各種學科競賽獎項10余項,獲批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5項,承接社會服務10余項。推薦多名學生赴影視公司、實力企業實習就業。

參考文獻:

[1]王康.基于“工作室”的圖情專碩人才培養模式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9.

[2]]趙銀培.基于工作室模式的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研究[J].大眾標準化,2020(20):129130.

[3]邱丙中,劉曉麗,聶愛玲.工作室教學模式的教學實踐[J].印刷雜志,2018(01):5456.

[4]隋麗娜,蔡永華,于萬國,等.基于工作室模式下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今日財富(中國知識產權),2021(06):231232.

[5]張俊,謝發之.本科教育專業導師制引入與改進[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34(03):153155.

[6]董錚,張其林,寧彬,等.以應用為目的單片機實驗教學改革[J].計算機時代,2016(09):8688.

基金項目:湖北文理學院2022年度“創新創業教育”教學研究專項項目(編號CX2022008)

作者簡介:董錚(1980—?),男,漢族,湖北襄陽人,碩士,副高,研究方向:創新教育。

猜你喜歡
雙創教育工作室
導師制下的藥學本科雙創教育實踐與思考
我國資產證券化發展問題
基于雙創教育的高等數學教學方法探討
以面向市場視角觀察高校創新創業教育
社區教育促進高校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模式探索
互聯網背景下藝術設計專業校企合作新模式研究
依托工作室的軟件工程實踐教學研究
地方本科院校設計類專業“工作室”教學模式探究
以工作室為平臺的校企合作模式與探索
“雙化”視角下培養高職雙創型護理人才的思考與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