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短期專注冥想改善非冥想者的正念、狀態焦慮與選擇性注意*

2023-05-10 03:14鄧雅捷彭彩妮李曉樂楊樂天杜銘詩彭君媛陳幸明王曉麗黨彩萍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23年5期
關鍵詞:冥想正念選擇性

鄧雅捷 彭彩妮 李曉樂 楊樂天 杜銘詩 彭君媛 陳幸明 王曉麗 黨彩萍△

①廣州醫科大學應用心理學系 511436 ②華南師范大學心理學院 ③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腦科醫院 ④武警廣東總隊醫院 #為并列第一作者 △通信作者 E-mail:dcp619@163.com

在當代疫情大流行和知識急劇增長的社會背景下,應接不暇的信息情境經常引發人們的狀態焦慮(State anxiety)、沖擊人們的選擇性注意(Selective attention)。狀態焦慮是個體伴隨生理喚醒感知到的緊張和恐懼的暫時性情緒狀態[1];選擇性注意是個體根據當前需求或目標來分配個人有限信息加工資源的能力[2]。二者分別代表情緒和認知。那么,如何改善人們的知情狀態?起源于古代東方文明的冥想(Meditation)越來越流行于全球,成為當下行為和認知神經科學關注較多的一種禪修方式[3],是一類旨在通過身心自我調節、有意識地使軀體放松或心智寧靜的修習或訓練方式總和[3],也是一類復雜的情緒和注意調節方法[4]。它能幫助人們通過觀身、觀受、觀心來達到“由靜入定、由定生慧”的境界[5],從而對人的生理和心理產生積極影響[6],尤其能夠改變大腦的結構和功能[7-8],甚至可以應用到臨床來治療疾病[9]。

冥想的核心是注意[10-12],根據注意朝向,冥想可分為專注冥想(Focused attention meditation,FA)和覺察冥想(Open monitoring meditation,OM)[4]。前者指將注意集中在某一目標上,側重縮小注意范圍,如呼吸是常見的被選擇的聚焦對象[13];后者則指覺察、接納當下的意識內容(包括浮動的知覺、思維和情感等),側重擴大注意范圍[4]。覺察冥想的一個子類是正念(Mindfulness)[14],它指個體把注意放在當下的身心感受、想法和外界變化上,并保持不評判、去自動化反應的一種短暫的意識狀態,也稱“狀態正念”[15]。事實上,不論何種冥想方式都是處于專注冥想和覺察冥想這兩極之間的連續體,更靠近前者屬于專注冥想,更靠近后者則屬于覺察冥想[16]。Lutz等指出,專注冥想會自然地轉向覺察冥想,某種程度上,長期冥想者能自主分離這兩種狀態[17]。此外,專注冥想往往是冥想訓練的開始[18],在冥想過程中,通常會先進行注意聚焦(即FA)練習,由對特定對象的覺察再慢慢擴展到對無抉擇對象的覺察上(即OM)[19]??梢?冥想訓練的實際操作總是包含這兩種冥想。這樣的訓練較為籠統,訓練內容與目標不明確,難以區分單一的冥想訓練方式對知情狀態的單獨影響。為避免不同冥想方式對結果的混淆,本研究選用單一冥想方式進行研究。較于覺察冥想,專注冥想的訓練效應存在更多爭議[20]。在專注冥想過程中,當冥想者的注意游離或脫離目標時,冥想者需要經歷將意識重新帶回到既定目標上的反復調整過程,故它調控注意的方向[20-21],這種獨特性既可能提升、也可能降低其認知靈活性[20]。那么,專注冥想能否改善人的知情狀態?這依然未知。

另外,多數研究關注冥想的長期訓練效應,比如,研究對象為有2年左右冥想經歷的長期冥想者[22]、甚至有10年以上冥想經歷的資深禪修者[23]。但是,那些有很少或沒有禪修經驗的非冥想者(Non-meditater)進行冥想時,能否精確調控自己的注意方向?其知情狀態能否在短期內得到提升?如果短期的冥想訓練能夠改善有很少或沒有冥想經驗者的知情狀態,則可以支持冥想具有快速改善認知效用的結論,也能表明冥想是一種可以自主使用的技術[24]。

故本文對非冥想者開展專注冥想,采取量表與認知實驗范式的結果作為訓練前后的指標,探討一次短期專注冥想對非冥想者正念、狀態焦慮和選擇性注意的影響,以期為專注冥想在教育、醫療領域的應用帶來啟示。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參考冥想訓練行為實驗的小樣本范式(n=19)[20,22]和(n=20)[25],本項目抽取廣州醫科大學48名大學生進行測試,所有大學生均為非冥想者,即沒有冥想經驗或每周冥想練習少于1次[26-28],并且隨機分為實驗組(n=28)和對照組(n=22)。數據處理時,剔除測試數據異常者6人(GoNoGo實驗中,錯誤反應和不反應試次大于50%),最終得到42個數據,其中實驗組(n=22),對照組(n=20)。剔除過去2.5年內冥想時間大于1000小時的資深冥想者[23](0人)和過去2.5年內有冥想經驗但冥想時間小于1000小時的冥想新手[23](0人)和測試數據異常者(GoNoGo實驗中,錯誤反應和不反應試次大于50%的6人),篩選出42位非冥想者,并隨機分為實驗組(n=22)和對照組(n=20)。測試開始前,采用狀態-特質焦慮量表(STAI-Y)[29]中的特質焦慮(TAI)子量表測量被試的人格特質——特質焦慮,以控制個體差異變量。TAI共20題,采用4級計分,總分越高,說明個體的焦慮特質越明顯。問卷的Cronbach's α系數,在以往研究中為0.882[29],在本研究中為0.917。兩組被試的人口學資料、特質焦慮分數沒有顯著差異(P>0.05),兩組的背景信息匹配良好,見表1。

表1 人口學背景信息匹配情況

1.2 方法

1.2.1 正念 采用於洪波自創的正念狀態問卷[30]測量正念水平。該問卷通過參考多倫多正念量表(Toronto Mindfulness Scale,TMS)[31]、弗萊堡正念量表(Freiburg Mindfulness Inventory,FMI)[32]編制而成。共7道題,每題采用0~4的5級計分,得分越高代表正念水平越高。問卷的Cronbach's α系數,本研究前測數據計算為0.522。

1.2.2 狀態焦慮 選用狀態-特質焦慮量表(STAI-Y)中的狀態焦慮(State Anxiety Inventory,SAI)子量表測量狀態焦慮[29],共20項,評估人們“通?!钡慕箲]感受。采用4級計分,分量表的總分越高,焦慮水平越高。其Cronbach's α系數,以往研究為0.906[29],本研究前測數據計算為0.873。

1.2.3 選擇性注意 參考經典范式[33],自編視覺GoNoGo任務,用于測量視覺選擇性注意,其流程見圖1。材料為400個字母圖片,其中一半圖片的字母為藍色,一半為紅色,共包含7個字母(B、C、D、E、F、G、H)。實驗分為4個組,每組100個試次。每個刺激呈現時間為250ms,刺激間隔時間隨機設置(815ms、915ms、1015ms),以防止操作習慣化。在刺激呈現后,要求被試在保證正確率的前提下盡可能快地作按鍵反應,看到紅色字母按F鍵(Go任務,注意選擇),看到藍色字母時不做反應(NoGo任務,注意抑制)。分別記錄Go與Nogo條件下的正確率和反應時。

圖1 視覺選擇性注意范式——GoNoGo任務

圖2 研究實施整體流程圖

1.2.4 專注冥想訓練 訓練環境:參加者完成前測,立刻由主試帶領到音樂治療實驗室,提供一對一服務。服務內容包括——保證室內無噪音、不易被外界干擾;調試室內燈光至柔和程度,既不太明亮也不太昏暗;調節室內溫度到溫暖舒服程度;整理室內物品,使其整潔有序;指導被試尋找一個舒服的姿勢坐在沙發椅上;提供柔和、親切的交流氛圍;告知被試要盡量放松、平靜和專注。

訓練材料:音頻,選用“NOW冥想”APP軟件中的7天基礎冥想課程的前3節[34],共32分鐘。第一節“導入冥想”(11分51秒):主要方式為坐禪,用于導入冥想狀態。首先要求參加者隨著指導語坐下并放松,逐漸將注意專注于每一次呼吸的自然狀態和節奏;隨后,將注意拓展到肺部和腹部,體驗當下的感受;第二節“感受呼吸”(10分45秒):屬于呼吸療法。要求參加者隨著音頻節奏保持自然呼吸的狀態,并保持注意集中,專注于吸氣和呼氣;第三節“身體掃描”(10分27秒):要求用“注意”對身體各個部位進行觀察,由下而上逐步覆蓋全身,并接納、包容這一刻的體驗。

1.2.5 實驗流程 整個實驗包括4個環節:預前測、前測、干預和后測。第一個環節團體施測,后3個環節都是1名主試指導1名被試,嚴格按照一對一方式開展。預前測期間,被試不區分組別和先后順序,以個人或團體來心理測量室填寫知情同意書、人口學背景信息和特質焦慮調查問卷等,歷時約20分鐘;干預期間,實驗組和對照組都是在完成前測后立刻來音樂治療實驗室,分別在相同的環境內呆30分鐘。期間,實驗組做專注冥想訓練,對照組自由休息。干預前后,兩組被試都要完成相同的前測和后測任務,即正念水平和狀態焦慮的量表測試、視覺選擇性注意的軟件測試,分別歷時約30分鐘。每個被試累計的實驗時間平均為110分鐘,主要流程見圖2。

1.3 統計處理

量表數據采用紙質問卷形式進行采集,隨后導入SPSS計算總分。參考以往檢驗干預效應實驗的統計方法[35-38],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做前測組間比較和配對樣本t檢驗做前后測組內比較。

導出由E-prime記錄的GoNoGo行為數據。48名被試中,刪除6名錯誤反應或不反應試次大于50%的個體;剩余42名被試中,刪除反應時短于200ms或長于1000ms的試次[39],每人的刪除率<0.05%。NoGo條件下沒有反應時數據,故分析Go和Nogo正確率均值(ACC)、Go反應時均值(RTmean)和Go反應時標準差(RTsd)共4個指標。其中,RTsd用于反映反應時的變異[40]。采用SPSS 25.0做獨立樣本t檢驗比較組間前測差異、做配對樣本t檢驗分別比較組內前后測差異。并匯報效應量指標Cohen‘s d,比較標準采用d=0.2、d=0.5和d=0.8分別對應于小、中、大的效應量[41]及其結合顯著性檢驗結果對統計決策的指導[42]。

2 結 果

2.1 前測組間比較

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顯示(見表2,圖3),干預前,訓練組與對照組的正念分數、狀態焦慮分數、Go條件下的RTmean和RTsd、Go與NoGo條件下的ACC均無顯著差異(P>0.05),且大多對應小效應量(小于0.2)??梢?實驗控制了干擾項。

表2 干預前正念、狀態焦慮和選擇性注意的組間比較

表3 干預前后正念、狀態焦慮、視覺選擇性注意的組內對比

2.2 前后測組內比較

配對樣本t檢驗結果顯示(見表3和圖3),訓練組訓練前后的正念分數、焦慮狀態分數、Go條件下的反應時均值和Go條件下反應時標準差均存在顯著性差異,且存在中等或較大效應量(>0.2或>0.8);而對照組這4項各自的前后比較均沒有顯著差異(P>0.05),這支持了專注冥想的短期訓練效應。

3 討 論

本研究采用量表與GoNoGo實驗測量和比較非冥想者在短期專注冥想訓練前后的情緒和認知變化,結果發現,一次短期專注冥想可以改善非冥想者的正念、狀態焦慮和選擇性注意,從而支持了短期專注冥想的訓練效應。首先,短期專注冥想可以改善非冥想者的正念。這與其他研究的觀點較一致,比如,正念冥想訓練有效提高高中生[43]和大學生[44]的正念水平。而且,EEG神經反饋通過同步向被試提供基于神經指標的客觀表現數據,能增加被試短期專注冥想意愿,進一步提高成年人的正念水平[45]。另外,對進行中的事件和體驗持續地意識、覺察和注意,是高水平正念的體現[46],由此推測,專注狀態也能夠間接提高覺察水平。

其次,短期專注冥想降低狀態焦慮。這可能源于冥想能夠帶給參加者獨特的感知和想象,這些活動能夠調節情緒和情緒的神經機制。比如,冥想能抑制杏仁核活動,進而調節自主神經系統[47];持續8周的短期冥想增強了杏仁核(amygdala)與腹內側前額葉皮層(VMPFC)間的連接[48]。一項綜述報道[49],冥想可以引起大腦發生大規模結構和功能連接改變,表現為影響神經可塑性、改變灰質和白質、減弱默認模式網絡(DMN)激活。腦α波一般在被試閉上眼睛、處于放松和平靜狀態時出現。而冥想能引起腦α波大幅度增加,并在冥想結束后持續一段時間[50]。這表明冥想使人放松平和。另外,人體細胞內的端粒是維持染色體穩定和完整的DNA片段,端??s短和端粒酶活性降低與人們慢性心理困擾密切相關[51]。而冥想訓練有助于提高端粒長度并增加端粒酶活性,進而促進個體壓力的緩解[52-54]??梢?這是冥想訓練減緩狀態焦慮、促進身心健康的重要機制之一。

另一方面,對負性刺激的注意偏向是焦慮產生和發展的重要因素[55]。而專注冥想的加工方式主要是目標導向的自上而下加工,故推測這可以減少自下而上的刺激驅動,進而減少對負性刺激的偏向,緩解焦慮[10]。

再次,短期專注冥想提升選擇性注意。行為結果表明,非冥想者在短期專注冥想后反應時下降,反應的變異降低,故可以改善選擇性注意,其機制主要如下:第一,有研究發現,長期冥想者在反應轉換任務(RST,response switching task)的所有條件下均較非冥想者表現出更少的失誤,說明長期冥想練習會提高一般性注意過程[56]。第二,專注冥想可以提高定位注意與執行注意兩種注意子系統[57],使信息加工的方式轉為單通道串聯的、自上而下的加工模式,從而增強注意控制能力。此外,注意控制理論認為,焦慮會削弱自上而下的目標導向系統,使得自下而上的刺激驅動系統占主導,從而加劇分心[58]。故推測專注冥想可以修復焦慮狀態下的目標導向系統,減少分心,增快反應速度。第三,被要求停止散亂的思維是專注冥想的一大特征,這一特征能夠降低與心智游移和自發性思維有關的默認網絡(DMN,default mode network)的活動[10]。一項MRI的薈萃分析[18]認為,在專注冥想過程中,顯著性網絡(Salience network)的激活促進了目標內感受(如呼吸)的顯著性和意識,這與主要的內部心理狀態(走神、自發思維)相競爭。在這種沖突中,執行控制網絡(Executive Control network)的激活可以增強對內感受的注意力,而非默認的狀態。這將導致默認網絡失活,從而削弱內部心理狀態的強度,并促進了持續和獨家關注目標內感受的途徑。最后,較差的情緒調節能力往往伴有較多的負性情緒,使個體的注意范圍受限[59-60],而冥想被認為有助于提升情緒調節能力,使個體免受消極情緒的干擾[60],間接提升注意力。國內有研究發現對外部施加的正、負性情緒刺激而言,冥想訓練的調節作用是使人們的情緒反應趨向平和[50]。顯而易見,冥想的情緒調節作用是平和的、平靜的,相較于激烈的、興奮的積極情緒體驗,更有助于注意力的提升。

本研究仍有需要改進之處,比如,本研究結果表明,短期專注冥想顯著改善Go條件(注意選擇)下的RT,但Nogo條件(注意抑制)下的RT及AAC指標不顯著。一項研究通過Stroop范式比較了分別持續4周的專注冥想與覺察冥想的干預效果,結果發現,專注冥想部分提高正念水平和情緒,而覺察冥想則進一步提高正念水平,保持積極情緒,并由此提高了被試完成Stroop任務的能力[61]。故建議,未來有待對比不同冥想形式的訓練效果,有待逐步增加訓練時長,以對比不同冥想時長對情緒和認知的縱向影響。

猜你喜歡
冥想正念選擇性
花朵的冥想
正念飲食,料盡其香
藍的冥想
正念+藥膳 還您好睡眠
《冥想》
選擇性聽力
親子正念練習從哪里開始?
冥想
踏入正念之路,體驗美好人生
選擇性應用固定物治療浮膝損傷的療效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