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例談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如何加強生命教育

2023-05-18 18:51杜燕王慧珍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9期
關鍵詞:生命教育道德與法治初中

杜燕 王慧珍

摘要:初中階段,學生的自我意識逐漸增強,是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的最佳時期。本文論述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加強生命教育的教學策略:引入社會熱點、選取生活實例、開展情境探究、設計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思考生命、感受生命、體驗生命、延伸生命。

關鍵詞:初中 道德與法治 生命教育

《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明確指出道德與法治課程具有政治性、思想性、綜合性和實踐性的特點,提出要遵循育人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尊重和敬畏生命,熱愛生活,追求生命高度,成就幸福人生。其強調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生活經驗,創設多樣化的學習情境,以“生命的意義是什么”為議題,結合生命教育事例,感悟生命的美好,理解生命健康的重要性和實現生命價值的意義。本文以筆者執教的統編教材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生命的思考”為例,探究在課堂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的意義。

一、堅持目標導向,明確道德認知

新課標提出,要引導學生明確人生發展方向,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因此,課程教學堅持目標導向,就需要中學生有基本的道德認知。如何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認知是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所要面對的問題。

加強初中階段的生命教育,一方面是為了幫助學生提高應對挫折和自我保護的能力,其符合中學生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變化及發展特點;另一方面為了讓學生樹立生命意識,學會敬畏生命,學會關愛生命。開展相應的課程活動,使學生感受到生命的多姿多彩以及生命的意義,進而活出精彩,最終學會接納自己,接受別人,成為有利于社會的人。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生命的思考”包含三個主題,依次為“探問生命”“珍視生命”“綻放生命之花”。教材引導學生逐步掌握自救自護的方法和技巧,從思想上認識到自己和他人生命的可貴。該單元最后一節“活出生命的精彩”是整個七年級上冊教材的落腳點,本文以此課為例,圍繞“貧乏與充盈”“冷漠與關切”“平凡與偉大”三目,從與自我、與他人、與國家和社會的關系三個維度入手,運用多種教學策略,提升生命教育的質量,引領學生思考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懂得生命的精彩。

二、引入社會熱點,思考生命價值

道德與法治課程理論性很強,教學若以講解理論為主,課堂就會索然無味,如果將教學與社會熱點相結合,那么課堂氛圍就會發生意想不到的變化。筆者在設計“活出生命的精彩”這一課時,注重關注社會熱點中與生命有關的生活內容和時政信息,堅定這是最有效的教學資源。例如,在導入環節,第一次教學時,筆者播放的是無臂鋼琴師劉偉參加達人秀節目現場表演的視頻,雖然視頻內容很震撼也很勵志,但選取的人物情境離學生過于久遠,加之學生不了解劉偉這個人物,當時的授課效果不太好。第二次教學時,筆者選取了在2021年東京奧運會中小將全紅嬋奪冠的視頻,因為全紅嬋與學生是同齡人,加之大家對奧運冠軍的關注也多,所以學生在談感受時,就有話可說。通過與奧運冠軍對比,學生感悟到要奮斗拼搏,才能活出精彩。

可見,生命教育對于青少年來說,是一種價值取向。隨著社會的發展,教師在選用時政資源時,要遵循時效性原則,關注時政熱點,選擇貼近現實、貼近學生的例子,拉近學生與教材之間的距離,引起學生的共鳴,增強課堂教學內容的真實性,引導學生學會思考、學會用觀察的眼光去看待問題,并樹立正確的生命價值觀。

三、選取生活實例,感受生命熱情

新課標指出,道德與法治課程要堅持學科邏輯與生活邏輯相統一,主題學習要與學生生活相結合。以學生的真實生活為基礎,增強內容的針對性和現實性,突出問題導向,正視關注度高、涉及面廣的問題,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學生的生活范圍隨著成長會逐漸擴大,不斷地認識自我、體驗真實情感并付諸實踐行動。因此,學生在感受成長的美好、處理成長中的各種問題時,逐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例如,在談到生命的“貧乏與充盈”時,筆者展示了一組少數學生暑假生活的情景圖片(沉迷于游戲、白天睡懶覺、沒有計劃等),讓學生思考:這些同學處在一個什么樣的生命狀態?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這些行為會帶來哪些后果?接著讓學生分組討論危害,因為情景源于生活實際,所以學生能夠從多個角度去探索貧乏的生命對自己、他人乃至社會的危害。然后,筆者引導學生進一步總結探究:貧乏的生命狀態是對自己、他人、社會不負責任的表現,那我們怎樣讓自己的生命充盈起來呢?針對這個問題,學生產生許多想法,并結合自身實際,發表各自的觀點。雖然有些學生的發言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但經過筆者啟發引導,學生清楚地認識到貧乏的生命狀態是因為人缺乏生活目標,人無所事事,生命日益空虛;反之,只有那些熱愛生活,與他人、與社會、與自然建立聯系的人,才能使生命得到滋養,逐漸充盈起來。課堂最后,筆者還讓學生推選出本班的“生命充盈”之星,并讓該生分享自己的生活狀態。最好的教育就是樹立一個榜樣,這對學生形成正確的生命觀和價值觀有著重要的意義。

緊接著,筆者在談及生命的“平凡與偉大”這一部分內容時,通過舉例幫助學生理解知識。第一次教學時,筆者展示的是最美司機這樣的道德模范人物,學生感受到的是平凡人只有做了對社會有大貢獻的事時,生命才有價值。為了突破這個教學難點,第二次教學時,筆者做了調整,播放了一組外婆每天為全家做飯洗衣、打掃衛生等生活情景的圖片,展示了一個老人平凡的一天。通過對比名人、偉人對社會做的貢獻,讓學生認識到,平凡人用認真、勤勞、善良、堅持和責任書寫著自己的生命價值。平凡的人把平凡的工作做好了,他就不平凡。最后,筆者還讓學生尋找身邊的最美人物,很多學生都想到了父母和教師。筆者緊接著又展示了學校的保安和保潔人員工作時的照片,學生們由衷地發出感慨,表達出感恩之情,感受到他們的生命價值。

可見,選取生活的實例更容易讓學生理解和接受,也更容易啟發學生感悟“活出生命的精彩”的深刻內涵,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責任感,為將來實現更大的生命價值打下堅實基礎。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只有以學生生活經驗為依據,遵循生活邏輯與知識邏輯相結合的原則,打通知識與生活之間的價值鏈接,才能更好地落實道德與法治學科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四、開展情境探究,體會生命內涵

新課標指出,只有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才能真正達到價值性和知識性相統一、灌輸性和啟發性相統一的目的。初中生閱歷較少,生命教育對其而言存在一定的難度,有關生命的很多問題并不是僅僅依靠書本知識就能解決的,學生必須通過獨立思考、積極探究,才能感悟生命的內涵,并且真正獲得“活出生命的精彩”的方法。因此,教師教學時可以從加強學生的生命體驗出發,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通過設置情境,創設多樣化的情境或者活動,使學生獲得更為直觀、真實的生命體驗,喚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和求知的欲望,進而加深學生對生命相關內容的領悟。這樣學生自然會對生命產生更多的思考和感悟。

例如,教學“冷漠與關切”這一內容,第一次教學時,筆者播放了一個“拒絕冷漠,傳遞溫暖”的抖音視頻,學生看完后,感受不到冷漠給他人帶來的傷害。第二次教學時,筆者先呈現兩個截然不同的生活情境:面對下雨天,一位拄著拐杖的男子突然倒地,路經此地的幾名中學生……情境一中的中學生扶起男子,為其撐傘,并撥打120;情境二中的中學生好奇地觀望,沒有扶起男子,直接離開了。筆者先讓學生猜想情境二中的中學生不扶男子的原因,學生三人可能怕被糾纏,可能上學快遲到了,可能有重要的事,可能覺得與自己無關,等等。緊接著筆者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如果你就是那個拄拐杖的男子,并配樂旁白:你的腿受傷了,拄著拐杖,一個人走在回家的路上,天突然下起了雨,你不小心滑倒了,倒在濕漉漉的地上,怎么努力也起不來,你看著路人一個個從你身邊經過,沒有一個人停下來扶你一把,此時此刻,你的心里是什么感受呢?通過換位思考讓學生體會到生命是拒絕冷漠的。通過真實的情境體驗,學生感受到沒有人愿意遭遇冷漠,真心希望這個世界是溫暖的、相互關心的、彼此關愛的,和諧的人際關系就是這樣建立起來的。筆者再次追問,如果今后遇到這樣事,你會怎么怎么做呢?引導學生繼續探究,學生紛紛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說尋找人證,有的說提前錄像,有的說報警,等等,在扶與不扶之間找到了一個平衡點??傊?,在激烈辯論的過程中,學生表示在幫助他人的同時,要學會保護自己。尊重生命、傳遞溫暖,通過情境體驗和探究,學生尋找到保護自己和幫助他人的科學的方法,這樣,對于“冷漠與關切”這一部分的知識點有了自己的理解。最后,筆者讓學生推薦班級的“溫暖之星”,并說明推薦理由。

這種情境探究式的教學設計,既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也豐富了學生的生活體驗,讓學生很快進入學習狀態,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生命的思考與感悟。由此可見,教師在設計探究問題時,最適宜選擇貼近學生生活實際且具有開放式答案的內容,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讓他們在思考和探究中鞏固提高對生命的認識和理解。

五、設計實踐活動,延伸生命長度

初中生富有生機和活力,但情緒、情感等具有不穩定性,而且有些學生往往知行不一,缺少付諸行動的毅力。因此,教師應該在課堂中開展相關實踐活動,將理論知識與生活實踐相結合,讓學生將美好道德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活出生命的精彩”一課的教學結尾,筆者先設置了一個“時空對話”,我和2035有個約,給2035年的自己寫一封信。以填空的方式,讓學生對生命有更深刻的認識,讓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對自己生命的發展有初步思考和規劃。學生都很認真地寫這封信,期待自己與國家共成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最后筆者將育人與實踐相結合,給學生布置了一個課后探究活動,希望學生誠信記錄,堅持行動,活出生命的精彩!

設置這兩個活動的目的是引導學生將對生命的思考與實踐相結合,喚醒學生珍惜生命,理解生命的意義的同時,促使學生去努力實現自己的生命價值,活出生命的精彩,編織美好的未來。

總之,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加強生命教育,就是讓學生學會珍惜自己的生命,理解生命的意義,積極地創造生命的價值;讓學生熱愛、尊重他人的生命,并懂得與其他生命和諧相處,延展生命的厚度。尤其是當今社會、學校以及家庭對生命教育的關注和投入力度還不足,部分中學生對生命教育的認識與思考也不夠全面深刻,因此在道德與法治課中加強生命教育顯得十分重要。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讓學生有更多的獨立思考空間,多方位使學生獲得豐富的生命體驗和探索,需要教師靈活機動有效地采用新穎的教學策略,從而達到提升生命教育的效果,促使學生更加健康地發展。

參考文獻:

[1]石芳,韓震.打牢鑄魂育人根基落實核心素養培養——《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解讀[J].教師教育學報,2022(3):112117.

[2]覃常煜.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加強生命教育的策略[J].廣西教育,2021(29):2930.

責任編輯:唐丹丹

猜你喜歡
生命教育道德與法治初中
蘇教·中圖版《道德與法治》小學低年級教材解讀
成就最美善的生命
淺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語文教學中的生命教育
初中物理“問題—發現”式課堂的實踐與思考
共情教學模式在科學課堂的構建與實施研究
計算機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素質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學管理目標研究
中小學推出《道德與法治》課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