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私有制的批判及現實意義

2023-05-21 18:22張恒
經濟研究導刊 2023年7期
關鍵詞:私有制手稿共同富裕

張恒

摘? ?要:馬克思主義的最終目的是消滅私有制,實現人的解放。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馬克思批判了資本主義私有制條件下異化的各種歷史現象。他指出以貨幣為交換中介的資本主義社會是一種虛幻的共同體,然而這種虛幻的共同體又是邁向自由人聯合體的必經之路。馬克思借助歷史的視角,揚棄了黑格爾的辯證法,分析了資本主義私有制社會促進生產力發展的進步意義,同時批判了這種社會制度的歷史局限性。這種辯證思維方法和歷史分析視角對分析現實問題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資本主義私有制;異化;現實意義;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

中圖分類號:A12?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3)07-0001-03

馬克思批判資產階級舊社會是為了論證實現共產主義社會的可行性,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以下簡稱《手稿》),馬克思的分析視角發生多次轉向。首先,他批判了資本主義私有制社會對人性的摧殘和扭曲;其次,在借鑒國民經濟學的社會視角后,馬克思指出,貨幣的出現掩蓋了人與人交往的社會關系,然而他又指出正是貨幣才把獨立的個人重新連接成為整體;最后,馬克思揚棄了黑格爾的辯證法,應用這一方法分析了資本主義社會向未來共產主義社會過渡的歷史運動,在這種逐漸深化的視角中馬克思開始形成了唯物史觀的萌芽。

一、資本主義私有制條件下人作為“非人”存在

馬克思認為在資本主義社會下,“每一個范疇,例如買賣、競爭、資本、貨幣,不過是”私有制和異化勞動的“特定的、展開了的表現而已”[1]。既然這些范疇都是異化勞動和私有制的具體展開,那么作為資本和勞動人格化的資本家和雇傭工人的地位定當截然相反,但就他們都身為人這一點來看,他們都處于一種總體的被異化狀態。

(一)資本主義私有制條件下非人存在的直接表現

異化作為一種哲學概念本意表示,主體創造了對象,但是對象無法直接返回主體自身、主體無法直接占有對象。無產階級在資本主義社會表現為被統治階級,喪失了一切私有財產的無產者,只能受雇于資本家,在資本家的監督下,生產出勞動產品。而這些勞動產品也無法為工人直接占有,就連勞動過程本身也不受工人支配,他無法在勞動過程中發揮自己的創造性,他所感受到的不過是“這種勞動不是他的,而是別人的;勞動不屬于他;他在勞動中也不屬于他自己,而是屬于別人”[1]。這是因為資本主義條件下特殊經濟規律的支配使工人表現為工資這一經濟范疇的具體人格化。

構成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生產勞動在資本主義社會表現為特殊的雇傭勞動,而逐利的資產階級對雇傭工人的殘酷剝削只是為了滿足資本增殖的欲望。從內在和外在兩個方面來看是因為資產階級只是資本這一經濟范疇具體人格化的表現而已,馬克思指出:“凡是在工人那里表現為外化的、異化的活動的東西,在非工人那里都表現為外化的、異化的狀態?!盵1]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作為資本主義社會互相敵對的兩大階級,雖然經濟地位大相徑庭,但是馬克思在第一手稿中認為從人的本質來看,二者都處于一種被異化的狀態,都是異化勞動的犧牲者,由于異化勞動的存在“把人的類生活變成維持人的肉體生存的手段”[1]。因此在資本主義私有制條件下,資本家和雇傭工人表現為互相對立、互相占有、互相分離是因為資本和工資這一對經濟范疇本身就處在此消彼長中,無論是資本家還是工人都受制于私有制條件下客觀經濟規律的支配。

(二)資本主義私有制條件下非人存在的主要影響

異化作為一種歷史現象始終存在于私有制社會,在資本主義社會這種現象達到了頂點。資產階級把科學和技術作為自己征服世界的工具,通過商業革命、農業革命和工業革命促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資產階級的致富欲敦促他們奔走于世界各地,把全球都看作自己攫取巨額利潤的資源,資產階級還利用戰爭加劇對其他國家的殖民掠奪。這種只顧資本積累的野蠻行徑對整個自然界和人類社會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沖擊。

“沒有自然界,沒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什么也不能創造。自然界是工人的勞動得已實現、工人的勞動在其中活動、工人的勞動從中生產出和借以生產出自己的產品的材料?!盵1]馬克思認為人與自然是不可分割的共同體,人與自然界是一體兩面。人作為一種具有自我意識的存在物是一種能動的存在,自然界作為人直接獲取生活資料的來源和人加工改造的材料而言又是人無機身體的延長。而在資本主義社會資本為主導邏輯條件下,人和自然界處于一種二元對立的狀態,二者是一種征服和被征服的關系,生態環境只不過是人類用來滿足自身私欲的工具,人可以隨意處置。但是近代以來實現現代化的進程表明,共處于物質世界的人和自然界是一種互相依存的關系,人類對自然界的每一次破壞最終都以危及人類自身收場。

二、《手稿》對資本主義私有制批判的歷程

厘清《手稿》的寫作順序可以界定其在馬克思思想歷程中的應然地位。國內學術界研究《手稿》一般“是按照‘第一手稿→穆勒評注→第二手稿→第三手稿的順序進行的,除了新MEGA編者陶波特以外,山中弘、拉賓、山中隆次、服部文男、羅揚等大多數文獻學家都認同這一寫作順序”[2]。按照這一順序,我們可以發現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私有制的批判也逐漸趨于成熟。

(一)以主客對立為核心的異化勞動

在第一手稿中,馬克思分析了資本主義直接生產條件下雇傭工人與勞動產品、勞動過程和人的類本質之間的關系?!皠趧铀a的對象,即勞動的產品,作為一種異己的存在物,作為不依賴于生產者的力量,同勞動相對立?!盵1]生產者生產的產品不僅不能直接為勞動者直接占有,反而作為一種不屬于勞動者的物與之相對立,勞動者想要領有這種產品只能通過工資迂回的完成這一過程?!皠趧拥漠惣盒酝耆憩F在:只要肉體的強制或其他強制一停止,人們就會像逃避瘟疫那樣逃避勞動?!盵1]勞動本來是一種人獨有的、確證人本質的創造性活動,但在資本主義條件下出現了勞動力這一獨特的商品,勞動力同其他商品一樣也發生了所有權和使用權的分離,在勞動力單次作為商品出賣期間,勞動力的擁有者本人無法自由地支配自己的勞動力?!耙虼?,異化勞動也就使類同人相異化;對人來說,異化勞動把類生活變成維持個人生活的手段?!盵1]人的類本質是自由自覺的活動,但是由于一無所有的無產者為了生存只能出賣自己的勞動力,本來人的應然狀態是從事自由自覺的勞動,但實際卻是人只有犧牲類本質才能維持動物般的生存。綜上所述,馬克思從人道主義的立場出發,尖銳地批判了資本主義條件下的雇傭勞動制度,并指出在這種制度下是無法實現人的解放的。

(二)以主體間性為核心的交往異化

在《穆勒評注》中,馬克思從歷史的角度批判地考察了市民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并分析了資本主義社會的歷史性。馬克思正是研究了國民經濟學家的著作后才引入了交往這一社會視角,這一視角的引入才能更好地解釋第一手稿中匆匆收尾的一切人與一切人相異化的規定?!巴ㄟ^交換,他的勞動部分地成為收入的來源。這種勞動的目的和它的存在已經不同了。產品是作為價值,作為交換價值,作為等價物來生產的,不再是為了它同生產者直接的個人關系而生產的?!盵3]馬克思從利己的小生產者為出發點,指出他們從事勞動的目的并不是為了謀生而是為了盈利,這種以盈利為目的的勞動相對于謀生勞動而言是一種異化,只有通過交換才能滿足小生產者的多種需要,這種以交換和異化為主要特征的社會就是市民社會,也就是前資本主義社會。馬克思認為以貨幣為媒介的交往是“社會交往的異化形式”[3],貨幣是私有制社會的“上帝”,但是馬克思在揭露私有制社會虛假共同體本質的同時,也指出正是貨幣才可能把孤立的原子式個人重新連接成整體。至此馬克思擺脫了訴諸于倫理道德的人道主義立場轉向交往異化批判,交往異化的邏輯是多個主體互動的社會邏輯,對交往異化的批判深刻地觸及國民經濟學的理論缺陷,而國民經濟學的理論出發點就是相互依存、相互需要、相互補充的人類社會。

(三)以揚棄異化為核心的辯證運動

如果說第一手稿中,馬克思是站在赫斯和費爾巴哈等黑格爾左派的立場批判了資本主義社會的非人性,那么第三手稿中馬克思就是借助于黑格爾否定的辯證法論證了共產主義。馬克思揚棄了黑格爾否定辯證法的唯心主義色彩,繼承發揚了該辯證法“最具革命性精神”的特點?!皩τ诒划惢膶ο笮员举|的占有,或在異化——它必然從無所謂的異己性發展到現實的、敵對的異化——這個規定內在對于對象性的揚棄,在黑格爾看來,同時或甚至主要地具有揚棄對象性的意義?!盵1]“共產主義絕不是人所創造的對象世界的消逝、舍棄和喪失,絕不是人的采取對象形式的本質力量的消逝、舍棄和喪失,絕不是返回到非自然的、不發達的簡單狀態去的貧困?!盵1]馬克思并不主張直接消滅私有財產,實現絕對平均的原始共產主義,也不主張退回到沒有異化的原始社會去,他認為整個歷史的發展不外乎是一個不斷運動的過程,對于現存社會的分析既要肯定其必然性,也要否定其對人性摧殘的不合理性,最重要的是從否定之否定的角度說明這一切只是社會邁向更高級階段中必不可少的必由之路。從這一視角來看,馬克思批判資本主義私有制的異化現象不是為了批判其非人性,而是為了論證資本主義社會異化到頂點之際也是揚棄這一社會建立共產主義社會之際。

三、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私有制批判的現實意義

(一)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認同感

馬克思主義之所以是一種科學的理論,在于它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破除了神話史觀和英雄史觀。在《手稿》中馬克思對私有制批判的人類社會視角就是唯物史觀形成過程的階段性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二者是源與流、繼承與發展的關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同社會主義公有制結合在一起的,市場在國家的宏觀調節下對資源起決定性作用?!吧鐣髁x市場經濟是一個偉大創造,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必然會有各種形態的資本,要發揮資本作為生產要素的積極作用,同時有效控制其消極作用。要為資本設置‘紅綠燈,依法加強對資本的有效監管,防止資本野蠻生長?!盵4]中國共產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立場,發展經濟的關鍵在于指引資本服務人民,進而滿足人民群眾豐富多樣的需求。

站在時代前沿,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廣度和深度,才能保證在各種社會思潮的侵襲下站穩腳跟,破除這些意識形態的虛假性,堅定馬克思主義立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闡述了馬克思主義以人為本的品質,彰顯了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品質,印證了馬克思主義開放包容的品質。

(二)拓寬解決共同富裕難題的實踐路徑

2021年8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強調“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數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齊劃一的平均主義,要分階段促進共同富裕?!盵1]會議賦予共同富裕嶄新的時代內涵,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要堅定不移地貫徹“兩個毫不動搖”,在多種經濟成分共存的情況下實現共同富裕絕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個循序漸進,分階段實現的過程。

利用“統一收入標準”來實現共同富裕無疑成為《手稿》中馬克思批判的絕對平均主義,關鍵在于不觸及現有基本經濟制度來探索共同富裕的實現路徑。2021年12月10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共同富?!钡膬群俅巫龀鲂轮甘?,“在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下,既要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創造和積累社會財富,又要防止兩極分化。實現共同富裕目標,首先要通過全國人民共同奮斗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通過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這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要穩步朝著這個目標邁進?!盵4]兩次中央會議共同指向了共同富裕,當前實行共同富裕的思路為“試點先行,樹立標桿”,然后從全國各地實際情況出發摸索符合自己的道路[5]。

結語

170多年前,馬克思在《手稿》中批判了資本主義私有制的罪惡,指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歷史暫時性,并論證了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文明是實現人的解放的必要條件,這些思想對今日之我們有如下啟示。第一,在實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要兼顧好不斷擴大的收入差距問題,著力破解新時代共同富裕的難題。第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搞明白資本的兩面性,資本只是發展生產力的手段,關鍵是要合理地利用資本,調控資本為人民服務。第三,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堅持人民的主體地位,并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做出創新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重要論述就是對馬克思唯物史觀人民至上的嶄新解讀。

參考文獻:

[1]? ?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G]//.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56-212.

[2]? ?韓立新.巴黎手稿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135.

[3]? ?馬克思.詹姆斯·穆勒〈政治經濟學原理〉一書摘要[G]//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單行本).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171-174.

[4]? ?韓宇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 習近平作重要講話[EB/OL].“學習強國”學習平臺,2021-12-13.

[5]? ?劉維靖.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EB/OL].“學習強國”學習平臺,2021-08-17.

[責任編輯? ?立? ?夏]

猜你喜歡
私有制手稿共同富裕
關于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異化勞動理論的文獻綜述
論中國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作家手稿
作家手稿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
華人時刊(2021年21期)2021-03-09
丟失的手稿
《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中女性地位變遷的探究
從“消滅私有制”看私有財產的是與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