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紅色革命傳統文化融入鄉風文明建設路徑

2023-05-21 18:14劉思煜
經濟研究導刊 2023年7期
關鍵詞:鄉風文明鄉村振興

劉思煜

摘? ?要:在鄉村振興背景下,鄉村文明建設想要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就必須從物質和精神雙層面入手。但目前鄉村文明實際建設中仍舊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影響了建設品質。因此,將紅色革命傳統文化有效融入鄉風文明建設路徑中,概述紅色革命傳統文化的內涵與價值,探討鄉村振興背景下鄉村文明風氣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鄉風文明建設路徑,以期吸引更多的鄉村人才主動回流到鄉,展開創業,提升當地的經濟市場活躍度。

關鍵詞:鄉村振興;紅色革命傳統文化;鄉風文明

中圖分類號:G127?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3)07-0047-03

隨著國民接受教育程度的不斷提升,鄉村文明建設開始被納入全民文明建設之中,并被列為社會文明發展和建設的重點內容。鄉村振興政策推行之下,鄉村建設的質量也隨之不斷攀升,鄉風文明的建設取得了比較顯著的成效,一批批特色小鎮、文明示范村在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代表不斷涌現,代表著我國的鄉村鄉風文明管理工作質量已經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是,結合既有的鄉風文明建設現狀來看,仍舊存在一定的不足,有待融合全新的建設理念針對鄉風文明建設進行創新。

一、紅色革命傳統文化的內涵與價值

紅色革命傳統文化屬于一種獨特文化形態,是近現代中國社會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走向獨立自強、民族解放期間所形成的,是華夏歷史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發展目標全面達成的關鍵性參考依據[1]。在紅色革命傳統文化傳承和發展的過程中,為人民服務一直是文化傳播和發展的宗旨,而人民群眾也始終是文化發展主體,最終為現代化強國和歷史偉業發展夯實軟實力提供基礎。紅色革命傳統文化在多年的沉淀下,已經是黨與國家建設的精神支柱,最終為共產主義社會提供堅實的保障[2]。在鄉村振興背景下,將紅色革命傳統文化融入鄉風文明建設中,不僅是對文化的傳承,更是文化面向現代化發展和轉型的重要形式,最終為我國文化強國戰略發展目標實現夯實基礎。

二、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鄉風文明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鄉村不良習俗還在一定范圍內存在

社會的不斷進步,對于鄉村固有文化、傳統習俗以及本土風情均產生了較大的影響[3]。如在文化禮儀方面,已經從傳統的平平淡淡轉變為當下的極度奢華,很多鄉村地區的酒席舉辦均基于“排場越大越有面子”的觀念,導致惡性攀比不良習俗在鄉村范圍內傳播開來,在禮金方面也以“誰高誰有面子”為風氣,導致鄉村地區形成“為了炫耀而炫耀”的不良風氣。上述一類的不良社會風氣的出現,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農民的日常生活,同時也大幅度破壞了鄉村樸素文明的風情和文化禮儀。此外,通過比較偏遠地區的鄉村文化教育現狀,發現其中也存在大舉興建寺廟的問題,導致鄉村文明建設質量受到影響[4]。

(二)部分鄉村干部對鄉風文明建設認識存在偏差

鄉村文明建設中,基層干部扮演的是執行者和監督者角色,以此保障鄉村文明建設所關聯的各項工作能夠順利推進[5]。但是,結合部分鄉村地區的實況來看,很多基層干部對鄉村文明建設的認知嚴重不足,將精力完全投放在了提升經濟水平方面,忽視了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導致鄉村的物質水平與精神文明之間發展不均衡。此外,鄉村基層干部在未加強鄉風文明建設的同時,也并未制定完整的發展規劃及鄉風文明管理制度,一定程度上使得越來越多的青年群體離開鄉村“進城務工”。部分具有紅色革命文化基礎的鄉村地區,雖然給予了紅色革命傳統文化宣傳一定的傳播空間,但僅是停留于文件下發層面。此種紙上談兵的現象,無法滿足新青年的精神文明需求,最終限制了鄉風文明的發展空間[6]。

(三)鄉村傳統文化習俗傳承缺失

一直以來,農耕文明都是以傳統文化、民族風氣、文化禮儀為基礎,隨著歲月的累積,文化內容愈加豐富,且在不同民族中,習俗與風情也各不相同。由此可見,鄉村地區作為傳統文化的發源地,無論在文化習俗還是在民族風情方面均更加濃厚[7]。但是,隨著21世紀新時期的來臨,新一代青年受到西方思想理念的影響,開始主觀上逐漸淡薄了傳統思想觀念、家庭理念,甚至開始對本土文化習俗和傳統節日日漸忽視,轉而對西方萬圣節、圣誕節等節日過度追捧。上述問題的存在,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鄉風文明建設的推進。

三、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紅色革命傳統文化融入鄉風文明建設路徑

(一)建設路徑指引

1.紅色革命傳統文化為鄉風文明建設提供了豐富資源。中國紅色文化資源分類上,主要被劃分為兩種,一種以物質文化資源為主,另一種以精神文化資源為主[8]。結合2011年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紅色文化資源》一書內容整理可知,物質資源包括遺址蹤跡、歷史革命文物、重要文藝作品等;精神資源包括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等偉大民族精神。另外,紅色革命文化資源經過現代化的演變和發展,還納入了抗洪精神、航天精神等。

我國既有的紅色革命物質資源,多數扎根于鄉村地區總結與變化而來,如井岡山資源、孟良崮資源等;與物質文化資源相比較,精神層面的資源與之屬于同氣連枝,均扎根于基層革命群眾整理和總結出的成果??傮w來看,我國未來在推進鄉村風氣與文明建設工作的進程中,應該主動將紅色革命傳統文化這一物質載體及精神傳承納入其中,作為后代精神傳承的載體。

2.紅色革命傳統文化融入鄉風文明有助于改善鄉風民風。據相關資料顯示,我國現有的鄉風文明建設基本都存在“千村一面”的問題,且集體主義缺失、信仰混亂一類問題也層出不窮。此時,充分將紅色革命傳統文化融入鄉風民風改善中,原本總結于基層的紅色革命傳統也會隨之產生作用,一方面可以為淳樸的民風形成提供思想指導價值,包括愛國精神、愛集體精神培養等;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為我國鄉村地區村風建設輸出更具典型性的建設樣本和榜樣,并為鄉村民主治理以及村風管理工作提供正確且可靠的思想引領。

3.紅色革命傳統文化可以有效提升國民的家國情懷和時代使命感。結合當前“入城務工潮”的本質進行分析可以發現,其原因主要是鄉村與城市之間存在著較大的物質、精神文化差異。而想要從根源上提升鄉村地區的人才流失率,應充分在鄉風文明建設中融入紅色革命傳統文化,以此強化鄉村地區的精神文明風貌建造工作開展的聚合力,同時在鄉村特色小鎮、文明示范村建造進程加快方面,也可發揮促進作用[9]。唯有鄉村現有的村容、村貌、村風發生真正的改變,才能讓更多人才資源留在鄉村、建設鄉村和發展鄉村,同時個人的家國情懷、時代使命感也才能真正彰顯出來。

(二)路徑建設

1.積極將自我革新精神融入村容村貌民風改善中。鄉村全面振興發展背景下,振興的內容不僅包括物質文明層面的振興,同時還囊括了精神文明方面的振興,唯有物質與精神實現雙方面的振興,才能真正為鄉村地區的經濟水平及社會文明全面發展、協調進步起到促進作用,從而達到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目標[10]。應充分將自我革新精神融入村容村貌民風改善中,在鄉風文明建設中避免出現“千村一貌”的問題,在移風易俗行動中有效融入革新精神。在傳統民俗文化傳播中,也需要充分將先進文化與優秀的本土文化融合起來,以切實改善當地村容村貌民風,建設出更契合社會主義現代觀的鄉村風貌。

2.在美麗鄉村建設中有效融入紅色優秀文化資源。美麗鄉村建設工作質量提升,不僅需要各項經濟產業的支撐,同時也需要做好文化鑄魂工作。結合我國的文化資源現狀來講,紅色文化為首類可利用的文化資源,且資源內容十分豐富,鄉村地區在建設鄉風文明時,應該主動將紅色文化資源的優勢和特色價值發揮出來,以此打造出更加契合現代文化傳播特征和需求的文化旅游產業,并結合鄉村地區經濟建設條件,打造屬于本地的鄉村紅色文化旅游品牌。例如,山東省棗莊地區在進行鄉村紅色文化鄉風文明建設時,就可以將臺兒莊古城運河文化利用起來,讓其與臺兒莊戰役紅色文化資源之間建立起密切的關聯性,以此將臺兒莊古城打造成一項集合了紅色戰役紀念文化與水鄉文化的旅游景點,并打造出國家5A級旅游景點的品牌效應。

3.鄉村生態文明建設期間主動融合民主治理觀念。結合鄉村振興戰略發展背景來看,我國一直以來提倡和推廣“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的綠色、生態、環保理念。但是結合部分鄉村地區的發展現狀來看,仍舊存在部分鄉村在發展中僅是關注眼前利益的情況,導致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來經濟的發展,并未結合鄉村長遠發展目標設立可持續開發目標和發展目標。同時,結合部分偏遠地區的鄉風文明建設分析也可發現,公共道德的教育和普及仍舊任重道遠,且當地的法律法規環境保護機制并未成型,甚至部分基層村干部權力約束機制也不完善,進一步影響了當地鄉村文明建設進程。面對上述情況,鄉村振興中應該在紅色革命傳統文化的滲透下,積極融合民主治理觀念,一方面,堅定地堅持民主集中制鄉風文明發展原則,并結合當地的發展水平,去重新制定出更契合時代發展進程的村規和民約。另一方面,在全新的村規以及民約的建設中,應該主動將生態環保理念融入其中,并在民主管理中讓生態環保工作落到實處。此外,在鄉風文明建設中,還應圍繞基層干部公權力的使用制定相匹配的制約機制,促使權力回到籠子里,發揮管理和監督作用的同時,不會影響當地鄉風文明建設質量。

4.在鄉村地方文化教育中有效滲透熱愛鄉村扎根基層思想。鄉村地區的民風、文明建設工作持續推進中,人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隨著我國鄉村振興戰略全范圍推行,返鄉創業開始成為越來越多人才的規劃目標,而正是該規劃與教育的推進,使得鄉村區域的經濟水平以及文明建設隨之得到了顯著的提升,甚至可以說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現有的鄉村區域文化教育成果中,仍舊存在一些不足,尤其是文化教育對比于城市文化教育水平來講,仍舊存在較大的差距和弊端,因而對于人才的吸引力遠低于城市地區。此種人才短缺的現狀,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速度和效率,對于鄉風文明建設進程的推進,也帶來了一定的阻力。此時,想要全面解決鄉村振興背景下的鄉風文明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充分將紅色革命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其中,就應該重點做好下述工作:

其一,在廣大的鄉村地區范圍內,投放一定資源去組建更多的資源推廣和創業機遇,當地政府部門應該給予必要的政策扶持,以此吸引更多的鄉村人才主動回流到鄉、展開創業,調動當地的經濟市場活躍度。其二,在教育事業發展方面,投放更多的精力和資源,高度注重對于人文素質教育的培育和關注。教育中,還需重點融入愛黨愛國熱愛鄉村文化的育人理念。其三,在鄉村文明風貌建設中,注重“鄉賢”榜樣的建設也很有必要性,使德化教育成為村民教化中的重要引領思路,促使全國范圍內更多鄉村地區做到人人皆可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轉型自己的身份,成為一名鄉風文明建設的參與者、支持者與成功人士,并在建設工作程序推進過程中,感受并收獲更多的幸福感和成就感,最終建設出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綜上所述,在鄉村振興背景下,想要進一步提升鄉風文明建設質量,充分將紅色革命傳統文化融入其中,有著充分的必要性。首先,應該在村容村貌的民風改善中融入自我革新精神,助推改善進程進一步加快。其次,應該主動將紅色優秀文化資源滲透到美麗鄉村建設中。此外,還需要充分將熱愛鄉村扎根基層的思想滲透到每一項鄉村文化教育事業中,方能最終為提升我國鄉村文明風貌建設質量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汪測宇,雷家軍.新時代鄉村紅色文化建設的人才支撐探析——基于浙江農林大學“紅藏行”實踐團的調查和思考[J].學理論,2022,(4):94-96.

[2]? ?劉亞欣.鄉村振興戰略下河南省紅色文化資源開發路徑研究[J].淮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21(5):88-91.

[3]? ?董治菁.鄉村振興視角下紅色文化建設研究——以保山金雞革命老區為例[J].農場經濟管理,2022,(7):60-64.

[4]? ?張躍平,宋婧琳,呂玲.鄉村振興背景下紅色文化資源開發路徑研究——以甘肅慶陽市荔園堡村為例[J].中共四川省委黨校學報,2022,(2):78-85.

[5]? ?黎增梅.紅色文化資源助推鄉村文化振興探討——以廣西興業縣為例[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2,33(11):118-121.

[6]? ?趙杰.紅色文化資源助力鄉村振興的路徑探析——以大別山革命老區為例[J].老區建設,2022,(5):18-24.

[7]? ?董書杰.淺析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鄉村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路徑[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2,33(16):134-136.

[8]? ?王文剛.鄉村振興戰略下紅色基因助推鄉風文明建設路徑選擇[J].智慧農業導刊,2022,2(2):95-97,100.

[9]? ?劉玉珂,胡笑笑.湖南省紅色資源賦能鄉村振興的多維價值與路徑優化[J].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36(6):120-127.

[10]? ?何曉佳.鄉村振興背景下紅色文旅發展問題與策略研究——以浙江省麗塢底村為例[J].美與時代·城市,2022,(10):93-95.

[責任編輯? ?劉? ?瑤]

猜你喜歡
鄉風文明鄉村振興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幾個抓手
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破題尋路
民建貴州省委攜手中天金融集團推進“鄉村振興”貴州赫章縣結構鄉“扶志扶心扶智”項目開工
農村群眾文化建設的幾點思考
淺析教育對涼山彝區新農村鄉風文明道德建設的影響
皖北美麗鄉村建設中鄉風文明培育解析
鄉風文明在鄉村治理中的積極作用研究
加快鄉風文明建設 推進社會管理創新
淺析新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問題與建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