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智能制造專業群機械類課程創新模式研究

2023-05-22 18:26邰鑫黃力剛
時代汽車 2023年9期
關鍵詞:課程創新研究策略高職

邰鑫 黃力剛

摘 要: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高發展,第一個百年目標已經實現,正步入第二個百年目標的開始。社會競爭力的不斷提高,讓人們對各行業的創新創業投入了大量的重視,社會競爭的是人才的競爭,技術創新是主要內容。所以,培養出更多的創新型人才,是當前發展現狀下各大高職院校教師的首要教學工作。但是受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良影響,部分高職教師在智能制造專業群機械類課程教學的時候,還在使用已經不適合當前發展現狀的教學模式,導致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較低、學生專業素養和技術手段不高等情況的出現。本文對此進行研究,提出了相關的創新策略。

關鍵詞:高職 智能制造專業 課程創新 研究策略

智能制造發展戰略的提出,需要機械制造業視智能制造為主要核心,展開進行產業結構升級?,F下,大部分企業都實行高度科學知識的技術性勞動標準,這就要求人才必須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技能,所以,在高職院校開展知識教學的時候,教師就需要將這一理念踐行到位,科學合理的進行教育培養計劃。機械類課程的創新研究,是每一個高職教師必須完成的教學工作,在建立的時候應該符合時代發展的需要,創新教學方法,改善教學理念,從而完成對課程內容的重新架構。

1 高職院校展開課程創新教育的意義

將知識進行重新創造、轉換為另一種方式進行應用,這就是一種創新,所以創新教育也被稱之為創造教育,能夠對提高學生創造力帶來巨大的有效幫助。創新教育可以涵蓋五大內容,即創造性思維能力、豐富的想象力、科學的自我意識、健全的人格和對創新的興趣。學生的思維是創造的關鍵所在,只有具備良好的創造思維,才有助于開發其深藏的潛力。新時期在高職院校中開展對學生的創新教育具有重大意義。

1.1 是職業教育發展的需要

開展課程創新教育是當前時代下培養高職人才的需要,是進行教育改革的一大必然前提,高職教師在開展日常教育培養工作的時候,需要注意技能的培養和學生的全面素質可持續發展培養。在知識技能教育的同時,還要讓學生提高自身的適應能力,在具備良好道德素質的同時,還需要具有積極向上的心態、強大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1.2 是經濟發展提高的需要

開展高職創新課程教育,可以良好的引導學生在創新創業模式下就業,降低了就業壓力。除此之外,開展高職院校課程創新,還可以讓學生的就業面得到進一步擴大,側面鼓勵學生自主進行創業,使學生從就業者逐漸轉變成崗位創造者,可以為其他學生和社會人士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以創業帶動就業,從而推動社會經濟的提高,并為之注入新的血液。

除此之外,實行高職課程創新教育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選擇,這代表著傳統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方式發生徹底的改變,是提高青年學生思維思想、人格興趣的一大必然趨勢。

2 智能制造對機械制造類專業課程體系的影響

2.1 管理知識信息化

信息化技術和項目管理之間的相互融合,可以將傳統管理模式下人員管理的難題進行解決,在進行學習的時候,學生就可以學習到更多的關于信息化的專業知識。信息技術和生產車間之間的相互融合,需要教師將智能機器人作為核心,在講述的時候需要在同類設備上的自動化裝夾和各種加工工序中開展,提高設備的使用率,合理的減少了人員數量。信息技術和工業化之間的相互融合,可以改變企業的生產環境,在獨立設備開展生產的時候運用信息化技術,會使設備間自身的通信功能更加強大,順利完成自動化生產。

2.2 專業知識綜合化

在智能制造發展背景下,機械制造類專業知識技能更加復雜多元,這要求學生不僅具備基本的專業知識體系,還應該學會運用企業軟件、數字化、網絡化和虛擬現實等技術。智能制造企業所關注的內容也需要改變,從原本單一的生產流程環節,轉變為強化產品全生命周期生產流程,通過運用制造執行系統來管理產品的生產信息和虛擬制造等工作,所以學生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也應該了解產品全生命周期的基本生產過程,掌握更多的具體知識技能。

2.3 掌握物聯網知識技能

現階段,智能制造企業與互聯網技術之間的關系十分密切,企業需要合理運用互聯網進行與線上客戶的溝通,與此同時,還應該與線下的物料供應商進行交流,在企業內部通過運用互聯網技術,結合運用多種資源、人力,保障人和機器等形成一個鏈接,提高企業基本效率和生產質量。傳統的制造模式將產品作為生產重點,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內容,而智能制造模式的運用則主要以用戶為中心。通過運用互聯網技術,結合智能工廠和用戶等個體,從而使制造流程更加可視化,為用戶們提供了個性化的產品。在這樣的模式背景下,學生可以接觸到更加多元化的知識,為今后的就業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 高職機械類在課程創新上存在的問題

3.1 辦學目標和管理理念不符

現如今,大部分高職院校主要以就業為主要辦學目標,常常與企業合作進行實踐教學。但是受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校企雙方較為淺顯的合作并沒有太大作用。校方有校方的評判體系,企業有企業的評判體系,如,校方積極培養人才,對人才的管理十分嚴格,而企業只是被動的接受,在管理和要求上也較為松散;學校在培養學生的時候,所出方案也不適合企業的需要,僅僅是對學生進行知識技能的傳授和做人道理的培養,但企業看中的是整體經濟收益,沒有完整的培養體系;除此之外,在企業實習的時候,很多學生并沒有太多的積極性,企業也缺乏科學的就業保障制度。

3.2 缺乏專業的創新教育教師

現如今,高職院校教師團隊主要是由各個學科的班主任或者輔導員組成的,雖然他們具有一定水平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但是卻十分稀缺創新創業教育的指導經驗,甚至都沒有參與過科學、專業的培訓。當前現狀要求教師必須具備同等的學術知識和過硬的專業理論技能的同時,還需要通過不斷學習和培訓掌握一定的職業技術應用能力和手動操作能力。但是,部分高職院校教師在培養機械人才的時候,只是單獨的開展專業知識教學或者實操,缺乏相互結合的過程。部分高職院校的教師只是注重專業知識的講述或實際操作步驟,忽略了對教學課程的創新。所以,創建一個高質量的創新教育教師團隊,營造學生創新創業學習的環境氛圍,已經成為了各大高職教師的首要研究目標之一。

3.3 創新教育實驗區域小,質量差

高職院校機械類創新教育需要一個適合的實驗區域,如某創新大賽或者學科競賽,同時,還需要針對某一個實驗區域的數量指標進行研究分析,這就導致大部分教師往往忽略了實驗本身的質量和過程,只是為了數據而進行實驗,從而導致有些項目數據粗制濫造。甚至好幾個實驗小組開展的實踐練習課題一模一樣,重復進行操作,且這種情況幾乎遍地都是,這種榮譽的背后只涉及到了部分同學,大部分學生自身的創業思維沒有得到完全發揮,對學生開展實驗的積極性帶來了沉重打擊,無法令創新課程教育順利開展。

3.4 專業課程和創新課程不符

受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良影響,高職院校機械類教師在開展人才培養的時候,大部分都是在校學習兩年,然后在企業頂崗實習一年,且只注重對學生基礎知識技能的掌握和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這種教學模式十分死板,無法充分發揮出學生潛在的創新能力,創新創業教育基本上都在專業知識教育之外,雖然現在有部分高校針對學生開設了相關的課程培養,但是也都只是普通的公共課程,或者將一些創新創業內容加之應付,沒有穿插具體的可實踐轉業內容。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自身缺乏相關的創新意識,所以創新實踐能力也并不高,只是機械化的進行實習,在企業中無法適應創新型人才的需求,同時,不利于高職院校的自身建設和今后的長遠發展,無法結合人才鏈、教育鏈和產業鏈。

4 高職機械類在課程應用創新策略

4.1 營造和諧的創新培養氛圍

在高職院校中開展對創新人才的培養工作,最重要的就是營造一個適合學生成長和學習的氛圍,提高自身對創新教育的整體認識,從而在根本上保障創新教育能夠有效的落實到位。對此,社會需要高度重視對高職院校開展創新教育、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能力,為高職院校的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社會政治條件;社會需要為高職院校開展創新教育培養提供必須的條件基礎。因為現代意義上開展科技創新,不能在一個簡陋的環境下來實現,科技創新的活動越來越復雜、創新成本也越來越高,所以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所以高職院校開展機械類課程創新,需要政府部門的相應支持。再次,高職院校應該構建一個適合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文化交往環境,只有具備一個良好的課程創新氛圍,才能夠令學生置身其中,實現整體科學文化素質尤其是創新素質的成長。最后,在培養人才的時候,高職院校教師需要轉變傳統的教育理念,使學生能夠擁有一個健全完整的人格,幫助學生樹立對社會的責任感和良好的道德品質,讓學生具備勇于實踐、勤問好學,腳踏實地的完成學習任務,充滿底氣的投身社會實踐中來,完成創新教育模式的改革,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發展。

4.2 改革人才培養方案

高職院校需要注意始終圍繞著市場發展需求來進行人才的培養,綜合考慮學生的全面發展,對于在人才培養工作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進行及時的發現,采用適合的方法解決,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培養方法的改革,提高學生的整體質量。

高職教師必須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根據每個每個學生不同的能力和素養開展“因材施教”,摒棄傳統的教育方式,重新定制一個科學的高職機械類的培養目標,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有一個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案,導師全權負責。分別對單招和普高的學生進行分類教學,合理考慮到學生實際掌握的知識水平創新教學方式。所以,教師就必須根據學生的特點,將機械類專業知識作為基礎,通過參加各種創新創業實驗,根據學生的特點,合理安排資源、調整教學方式,在教學的時候揚長避短,相互學習,這就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

還應該根據所創的人才培養方案和實際市場需求,建立創新實驗班,尊重學生自我發展的目標,從而培養出高層次的應用創新型人才。創新實驗班,應該由高職創新創業教師和校外的專業人士共同開展,對此,校方可以在校外聘請一些對創新創業教育深入研究的評委專家或者具有創業成功經歷的企業家等,開展聯合產教,將書本上的知識內容帶動到實際教學中來,通過列舉校外成功人士再引入到課堂教學中來,形成一個良好的教學圈。

4.3 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創新興趣

在感知記憶的基礎之上,將所掌握的知識技能結合重組,進行新事物的創建,這是學生必須掌握的一種想象能力。通過合理運用想象力展開對知識內容的推斷,可以令學生認識到更多的機械類專業知識,發展自身的創造力。與此同時,好奇心是想象力發展的基礎,若一個學生不具備對事物的好奇心,那他可能就無法主動進行問題的思考。所以,教師在開展機械類專業知識教學的時候,應該根據各個學科之間相互交叉、滲透所展現出的綜合化、整體化趨勢,科學合理的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興趣是人在探索、認識某種事物時所產生的一種樂趣。一個人如果對某一個事物產生探索的興趣,則很可能出現“廢寢忘食”、“如癡如醉”的情況。所以,高職教師在開展機械類專業知識教學的時候,還需要重視學生創新興趣的培養,讓學生能夠站在全方位的角度思考問題,擺脫傳統教育理念的束縛,提出與眾不同的見解和理論,標新立異的展示出自己獨特的思想。注重訓練學生思維的流暢性、變通性和獨特性,引導學生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學生能夠勇于大膽的猜測和設想。

5 結語

縱觀全文,時代的發展變化促進了社會經濟的提高,高職院校在開展機械類課程教學的時候,也需要順應時代發展的需要,根據實際的社會背景建立一套完整科學的評價體系,積極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整合資源,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改革。高職院校管理者也需要注意培養出更多的專業教師團隊,加強校企合作,鍛煉學生創新實踐的能力,提高其自身智能制造專業群機械類專業知識技能,為學校、企業和社會培養出更多的專業人才,進一步促進我國社會的快速發展。

基金項目一:河南省教育科學規劃2022年度一般課題,編號:2022YB0586,名稱: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崗課賽證”綜合育人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基金項目二:河南省職業技術教育學會職業教育教學研究課題,編號:2021-ZJXH-058,名稱:高職院校機電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參考文獻:

[1]王國平,劉吉軒,程爽,尚雪梅,門靜,張琛.智能制造背景下應用型本科機械制造專業課程體系構建策略研究[J].機械設計與制造工程.2021(01).

[2]徐小婷,徐冬冬.智能制造背景下高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困境與對策研究——以機械設計與自動化類專業為例[J].遼寧經濟職業技術學院.遼寧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20(02).

[3]李晶,楊立娟,郭艷婕.新工科背景下智能制造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21(10).

[4]田欣,李昌浩,郭延波.新時代背景下智能制造技術技能人才人文素養教育與專業教學融合的路徑探索[J].數字通信世界.2021(01).

[5]李鵬祥,楊賀緒,鞏云鵬.智能制造現代產業學院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J].時代汽車.2022(17).

猜你喜歡
課程創新研究策略高職
高職應用文寫作教學改革與創新
基于就業能力提升的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創新途徑探索
獨立學院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改革與創新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審美建構研究
試論如何使高中學生能夠更好的學習物理知識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創新性的思考與探索
高職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探討
關于提高高職人才培養質量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