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背景下閩臺茶產業發展研究

2023-05-22 04:02蘇巧瑩
茶葉學報 2023年2期
關鍵詞:茶園茶葉

蘇巧瑩

(福建師范大學閩臺區域研究中心,福建 福州 350007)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在最新公布的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中,國家持續指導推進新時代“三農”工作,并進一步聚焦于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提出以產業興旺來促進鄉村振興。眼下,全國各地鄉村通過發展具有地域特色的產業來實現鄉村經濟的增長,取得了不少可喜可賀的成績。

1 鄉村振興與茶產業之聯系

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推進特色產業的發展,要因地制宜、合理運用地方基礎資源,以實現地方優勢產業效益最大化。我國作為茶葉大國,茶產業始終是支撐產茶區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也是推動鄉村振興、實現脫貧攻堅的重要產業,全國從事茶產業的人員多達7 000萬余人。目前國內已形成四大產茶區:西南茶區、華南茶區、江南茶區、江北茶區,在這些主要產茶區中,茶產業不斷推動著農村農業現代化的發展,持續發揮鄉村振興的重要功能,帶動廣大茶農茶商走上發家致富的道路。據悉,在中國茶葉主產區,有1 000多萬貧困地區人口顯著增收,重點產茶省茶農人均可支配收入比農村居民高10%~30%[1]??梢?,在茶產業扶貧過程中,綠葉蛻變為“黃金葉”,眾多貧困地區通過茶產業實現了脫貧攻堅任務,產茶區振興工作卓有成效。在中國茶葉流通協會(以下簡稱“中茶協”)2020年度的茶葉扶貧報告中,對茶行業扶貧進程中的主要典型案例進行分析,諸如中茶協的協調服務工作、扶貧攻堅試點縣發展安化黑茶產業、央企民企扶持貧困茶縣的社會擔當等。以湖南省安化縣為例,報告指出,在多方扶貧力量的共同努力下,安化縣于2019年實現茶業綜合產值220億元,全縣1.1萬多名貧困人口依托茶文旅產業成功脫貧,茶產業扶貧效果顯著,發展規模也不斷擴大[2]。

根據我國目前茶產業發展現狀,農業農村部提出了《關于促進茶產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文件中指明了茶產業發展的四項基本原則:創新驅動、提升質量;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融合發展、聯農帶農;政府引導、市場主導[3]。在閩臺,茶產業是一項龍頭大業,幾乎每個鄉村都會有經營茶生意的茶農茶商,種茶制茶密切關涉到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各方面,同時契合上述產業發展之四項基本原則。以“融合發展、聯農帶農”為例,茶葉一頭聯系著消費者對茶葉及其衍生品的廣泛需求,另一頭聯系著制造者因產茶制茶所獲得的經濟來源,此外茶樹的生長對于生態環境、綠水青山的保護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踐行著“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因此茶產業在閩臺乃至全國是一項有助于可持續發展及農村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民生產業,在推動鄉村振興戰略中具有不可比擬的意義。

2 福建茶產業發展現狀

作為我國主要的產茶大省之一,福建依山傍海、山高林密,大量的紅土和適宜的氣候為茶樹生長提供了優越的條件,福建的茶葉資源十分豐富,品種包含武夷巖茶(大紅袍、名樅、肉桂等)、安溪鐵觀音、福鼎白茶、福州茉莉花茶、漳平水仙茶、永春佛手等等。全省生產有綠、烏、紅、白、花等五大茶類,為全國少有,基本上形成了四個茶區:閩南烏龍茶區;閩東北多茶類區;閩北烏龍茶多茶類區;閩西綠茶區[4]。在如此良好的條件下,人們充分發揮茶葉的經濟效應,形成極具特色的農業產業,茶產業一直以來都是本省的一項優勢產業、傳統產業。近幾十年來省內茶業發展迅猛,福建茶葉全產業鏈總產值超1 400億元,茶葉收入占比達主要產茶縣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40%以上,依靠鄉村振興戰略背景,2021年福建以茶葉、蔬菜、水果、水產等鄉村特色產業全產業鏈總產值2.2萬億元,形成農業特色產業百億強縣9個、十億強鎮79個、億元強村146個[5]。真正做到發揮優勢產業以推動鄉村經濟發展之路。

做好“三茶”統籌大文章,是習近平總書記2021年3月在武夷山星村鎮燕子窠生態茶園里考察時提出的重要指示,涉及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三方面內容,與鄉村振興息息相關。同時,這一統籌,為作為產茶大省的福建指明了未來茶產業發展的方向。通過整合文化、產業、科技的協作,時刻踐行“在發揮茶資源優勢中保護青山綠水”這一生態要求,優化產業營銷意識與路徑,打好鄉村振興的產業基礎。其中提出的“力爭在2025年實現茶葉全產業鏈總產值超過2000億元”是福建茶產業未來奮斗的目標之一,需要全省各產茶區的共同努力,做到“不斷擴大閩茶文化影響力、持續增強閩茶產業競爭力、注重提升閩茶科技支撐力”[6]。根據現各產地的經營態勢,以下列舉部分產茶地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的茶產業發展現狀:

(1) 武夷巖茶:武夷山地區盛產巖茶,品類繁多,諸如大紅袍、正山小種、肉桂、水仙、金駿眉······均是十分出眾的名茶。茶葉品質優異,茶產業規模大,市場發展前景良好,是該地的優勢條件,因此,立足于這些優勢條件,加快投入到鄉村振興的事業當中,是武夷山市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建設的一大智慧。這既富足了本產區的茶業經濟,又為其他各地茶產業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鑒意義。關乎全省產茶大業的“三茶”統籌這一模式便是習總書記于武夷山考察時提出的推動鄉村振興之路徑,成為閩茶各產地現今不斷指導踐行的“秘籍”。首先,茶文化方面,武夷山推進“八個一”重點工作①武夷山茶文化“八個一”重點工作,即:一個館(中國武夷茶博物館、一批具有大紅袍特色的大眾茶館),一套書(《茶韻文脈》《武夷茶名叢研究》《武夷山一百個茶故事》),一臺?。▏鴥仁撞坎栉幕黝}光影秀《我在·萬里茶路》),一支舞(《武夷茶香飄萬里》),一批傳承人(十佳匠心傳承者),一個重大項目(“萬里茶道”申遺),一個視頻號(“這就是武夷茶”短視頻公眾號),一系列茶事活動(國際茶日、“開山祭茶”、世遺大會百企茗茶品鑒、首屆中國武夷紅茶國際交流活動)。,將與武夷茶相關的系列茶人、茶事、茶文化整合起來以便弘揚,從而力推茶文旅新業態。例如:武夷山入選文化和旅游部2021-2023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茶文化)”,2022年5月,由中國民間組織國際交流促進會等主辦與指導的“國際茶日萬里茶道系列活動”在武夷山舉辦了分會場活動,作為萬里茶道的起點,武夷山以“敬世界一杯武夷茶”為主題,通過線上線下方式結合展示武夷山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地風采,同時也展示了當地堅持綠色發展、打牢鄉村振興產業基礎發展等情況[7]。其次,茶產業方面,茶產業在過去是武夷山脫貧攻堅的支柱產業,現在已儼然成為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通過圍繞“三茶”統籌發展要求,武夷山各地各村不斷打造綠色生態茶園,通過嚴守茶葉安全、提高茶葉品質等來加強武夷茶品牌的公信力、競爭力、影響力,以此真正帶動當地茶產業的經濟發展,實現因茶興業與致富。在此基礎上,武夷山市十分注重茶產業發展模式,其中,以“合作社+茶農”的產業模式最為突出,茶企茶農“抱團發展”,茶葉的綠色生產從茶農到茶企整個過程環環相扣,由此強化了產業營銷的路徑,提升了武夷茶在市場上的占有率。最后,茶科技方面,武夷山市已經建立院士工作站、茶產業科技研究院和數字社會化服務平臺,加強和高??蒲袌F隊協作,選派225名科技特派員,為茶產業發展提供科技服務,由于“科特派”是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南平工作時深入總結基層實踐、大力推進基層改革的一項農村工作機制創新[8],對新時期“三農”問題的解決產生了極大地幫助,于是便成為了武夷山市茶業發展中最具借鑒經驗的一個特色之舉,如今已輻射了全國各地農業相關技術的指導。

(2)安溪鐵觀音:安溪是中國烏龍茶之鄉,鐵觀音名茶的發源地,以鐵觀音為主的茶產業是該縣最大的經濟支柱。據悉,全縣茶園面積達4萬hm2,年產量6.2萬t,從事涉茶行業的人數約占全縣人口的80%,茶產業總產值達到280億元。在2021年全國綜合勢力百強縣市評選榜單中,安溪縣位列第57位;2022年4月公布的全國“農產品數字化百強縣”榜單中,安溪縣登頂榜首,位列第1名。這一定程度上歸功于安溪近年來發展出的一套“茶莊園”經營模式,在保證生態的前提下,通過融合農業與文旅發展茶產業,集生產、加工、休閑、旅游、文化、歷史為一體的綜合新業態,游客們可以在茶莊園游覽參觀之余體驗采茶、制茶,這就對大眾產生了極大的吸引力。茶莊園的發展也帶動了村民的其他農副產品的銷售,由于茶莊園地處各鄉鎮的茶山茶園,這些茶山茶園大部分是村民自家資產,游客的到來使得諸如瓜果、山茶油、土雞鴨等土特產的銷售量逐年增加,這部分農副產品的售出對于村民來說是一筆不菲的收入,真正踐行著“一業興則百業興”的發展理念,更是鄉村振興戰略的具體實踐。另外,鐵觀音似乎更重視品牌的打造,市面上著名的茶企主打的茶類大多以鐵觀音為主,如八馬、華祥苑、天福、魏蔭等,并且由于對商標的重視,在國內外均成功注冊了獨有的“鐵觀音”商品商標,先后出臺了《安溪鐵觀音農產品地理標志使用管理辦法》《安溪鐵觀音“大師茶”及標注各類“榮譽稱號”茶產品管理實施細則》等法規以規范品牌市場。2012年安溪縣與福建農林大學合辦茶學院,以培養集產、學、研為一體的茶產業適用人才為辦學特色,茶學院在安溪的設立極密切地將校地聯系了起來,也極大地促進了安溪茶產業的發展。幾十年來,安溪通過對鐵觀音產業的摸索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富裕道路,帶動茶農茶商發家致富,實現鄉村農業經濟的騰飛,“鐵觀音”成為一張無人不知的安溪名片。

(3)福鼎白茶:“世界白茶在中國,中國白茶在福鼎”,福鼎是中國白茶之鄉,一直以來福鼎白茶聞名于海內外,這是由于全國白茶產量有60%來源于福鼎。據統計,2021年福鼎市茶園可采摘面積約2萬hm2,實現茶葉總產量3.4萬t,其中白茶產量2.65萬t,福鼎市茶產業綜合總產值137.26億元[9]。作為白茶的發源地和主產區,福鼎同樣牢牢貫徹“三茶統籌”的指示,依靠地緣優勢創建“山海融合鄉村振興樣板縣”,推動以點頭鎮、磻溪鎮、太姥山鎮、管陽鎮等核心產區為主的開發建設。點頭鎮作為福鼎白茶特色小鎮,將豐富的茶資源與富有地域色彩的文旅資源緊密聯系起來,以茶產業為媒全力推動鄉村振興進程,其中白茶原產地柏柳村借助白茶文史與生態資源,打造了白茶觀光園、白茶文化園、特產一條街、梅筱溪故居等茶文旅產業鏈,村集體經濟大幅增長,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先后榮獲“福建省鄉村振興試點村”“鄉村振興省級示范村”和“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億元村”稱號。集鎮、村企共建是點頭鎮茶產業不斷發展壯大的秘訣,通過鎮黨委、村支部攜手龍頭企業來牽動基層茶農產茶、售茶的模式(即“鎮黨委/村支部+致富帶頭人+農民”三合一模式),在聯合中達到三方共贏的成效。磻溪鎮是福鼎白茶產茶大鎮、國家級生態鄉鎮,依靠“中國扶貧第一村”赤溪村與太姥山西南麓4A級景區的地緣優勢,在近年來所提倡的“大美磻溪·茶韻古鎮”鄉村振興景觀帶的助力下,磻溪著力打造“白茶+”特色產業格局,如開茶節(白茶+文化)、茶園定向賽(白茶+體育)、十三坪茶園茶旅(白茶+旅游)等系列活動,以磻溪為中心輻射了本鎮下屬各鄉村的經濟發展。另外,全鎮還在茶葉基地化建設、茶業行業協會創辦、湖林村茶葉精品街項目實施、茶葉質量數字化管理等方面進行提升,全方位推動白茶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10]。福鼎首創全國福鼎白茶大數據溯源體系,在嚴格的綠色防控中推行無公害茶園、生態茶園等管理模式,以科技的賦能保障白茶的質量安全,并且在“數商融合”的路徑下推動白茶線上線下的銷售產值不斷增長。處于閩東地區的福鼎,現代海洋漁業興盛,這里亦是畬族人群的聚居地,因此該地的白茶文化與農漁文化、畬族文化很好地結合在一起:太姥山鎮方家山村全村茶企茶商組織成立方家山畬寨生態白茶合作聯社,以此聯合體促進品牌的壯大;硤門畬族鄉瑞云村以茶葉、畬藥等為生活來源,該村運用前文所述“村企共建”模式,再加上“村村聯手”模式,與依海鄉村聯合推動“畬鄉風情·漁村聽濤”鄉村振興示范帶的建設;鼎白2022首屆白茶藏茶節上,畬家茶藝、畬族白茶歌舞輪番上演,運用兩種文化提升藏茶品牌的文化內涵??傊?,福鼎在白茶產業上的發展是一條帶有極具地域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4) 漳平烏龍茶:不同于上述三類茶葉在本地獨樹一幟的特點,漳平境內兩大支柱茶產業為南洋水仙茶和永福高山茶,由于二者均屬烏龍茶類,因此將它們進行統一概述。南洋鎮是漳平水仙茶的主產區,全鎮的水仙茶園占全市80%以上,幾乎家家戶戶種植茶葉。在過去,漳平水仙茶市場一度低迷,主要是因為茶葉種植與管理處于一種粗放無章的狀態。漳平市政府關注到了這一問題,在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下,人們更重視綠色、生態茶園的建設,主要舉措為:改造茶園基礎設施、改進制作工藝、茶葉標準化廠房建設、清潔化廠房改造、實施茶園綠色生物防控技術、專設南洋鎮水仙茶莊稼醫院、茶山實名建檔等[11]。如今,南洋茶山環繞,目之所及,煥然一新,不僅地方生態逐漸轉好,茶產業也蒸蒸日上,人們時常在茶山茶園游玩時購茶,2021年南洋茶產業產值、農業生產總值、工業產值均達上億元,鄉村振興效果顯著,真正做到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成效。永福高山茶的發展得益于漳平臺灣農民創業園在此地的建立,這里的氣候、地形、海拔、土壤與臺灣阿里山極其相似,是臺商謝慶東為臺灣高山茶在大陸種植苦尋的寶地,因此在此開啟了高山茶種植、制作加工和販賣之路。從此越來越多臺商臺客聚居于此投資設廠,如今創業園共入駐臺企76家、臺農600多人,高山茶基地48個,茶園面積約3.67萬hm2,年產茶約1 600 t,實現產值10億元[12]。這得益于永福高山茶通過“龍頭企業(公司)+基地+農戶”的產銷機制,在這一機制中積極探索“茶+”模式,特別是由于臺商富有文旅與觀光事業的經驗,在創業園建設“櫻花茶園”,進行茶旅融合,實現三產共同發展,進一步帶動該地農村農戶的經濟收入。同時也依靠于臺灣團隊之名,永福高山茶在全國各地的臺商聚集地均有不凡的知名度,運用多渠道的推廣達到產業效益的提升?,F在,永福高山茶品牌已打響,漳平臺灣農民創業園也發展成為海峽兩岸農業合作示范區,是大陸最大的臺灣軟枝烏龍茶生產基地,在推動兩岸鄉村經濟層面上有顯著的成效,因此高山茶產業成為當地鄉村振興的特色產業。

3 臺灣茶產業發展現狀

自明清時期開始,臺灣產茶走過約兩百多年歷史,連橫《臺灣通史》提到:“嘉慶時(1796),有柯朝者歸自福建,始以武彝之茶,植于(鱗)魚坑,發育甚佳。既以茶子二斗播之,收成亦豐,遂相互傳植?!迸_灣茶種源于福建,其進行規模開墾,是以清嘉慶年間(1796-1820年)由福建移民引進種苗和技術,最初在臺灣淡水沿岸至新店楓子林一帶試種為起點伊始。由于同處于相近的經緯度范圍內,臺灣地區的氣候、地形、土壤條件與福建十分相似,優越的地理條件促使茶葉在臺擁有良好的生長勢態,現今臺灣各地茶葉品種多、質量優,主要有文山包種茶、東方美人茶、凍頂烏龍茶、高山茶、金萱茶等,茶葉分布以中北部為多,南部次之(圖1)。產茶區以北部、桃竹苗、中南部、花東茶區、高山茶區等五個茶區為主,各個茶區各有特色,其中中南部的南投縣為產茶大縣,幾乎各鄉鎮均有不同種類的茶葉產出。不同于大陸茶產業以“三茶”統籌為理念進行振興,臺灣茶產業更多是以觀光事業、文化創意產業為重心,人們也更在意傳統制茶老工藝、茶藝茶館等雅俗文化的追求,對于科技賦能的運用則較少涉及。以下詳細列舉3種臺灣茶以觀其發展現狀:

圖1 臺灣省各產茶縣茶葉種類分布圖Fig. 1 Tea Experiment Stations in Taiwan

(1)文山包種茶:臺灣新北市坪林區是文山包種茶的主產區,此外,臺北市和桃園等縣域也是包種茶的盛產地,其他產區有深坑、汐止、新店、石碇、平溪、南港等地。據當地人介紹,文山包種茶是北勢溪流域一帶的主要經濟農作物,幾乎90%以上的人從事與茶相關的行業,如今的坪林老街依舊保留有傳統的茶販市場。如今文山區現有規整的茶園面積將近2 hm2,年產量約1 300 t,文山一帶的茶園基本在海拔為400 m的山區上,這里山明水秀,氣候終年溫潤涼爽,四季分明,雪霧彌漫,不僅茶葉質量好,宜人的環境也吸引了不少茶商茶客前往游覽。在坪林茶區,茶人們始終堅持古老的制茶路線,采用半發酵的方式積極發展有機茶,傳統加生態這兩項條件受到廣大城市人群的青睞,許多上班族會選擇在周末或節假日來一次山間小歇、品茗休憩,因此這一帶也建有許多茶舍茶館,用以發展茶旅業。以“木柵貓空觀光茶園”為代表,這里是臺灣鐵觀音和包種茶的專業區,茶樹栽植面積共約100 hm2,年產60 t,共聚集有90多戶觀光茶園示范農戶,前來體驗山間景致的周邊游客絡繹不絕[13]??梢哉f,以貓空為主的一帶觀光茶園是臺北茶文旅產業的一個縮影,帶動木柵鐵觀音與文山包種茶等北臺灣茶品種的產出與銷路。每年春秋兩次茶季,北臺灣各鄉里均會舉行包種茶比賽,茶商茶客在游覽之余可以從眾多參賽茶中購買自己心儀的茶葉,甚至更進一步前往茶農茶場、各經銷商等處尋覓更多好茶,從此形成長久的買賣關系,茶農們通過自制的好茶一戰成名,由此形成良好的產銷機制,推動茶產業的發展。

(2)凍頂烏龍茶:“臺灣茶中之圣”凍頂烏龍主產于臺灣省南投縣鹿谷鄉的凍頂山,凍頂山海拔700 m,是鳳凰山的支脈,這里的山高、林密、土質好,自然環境十分適宜茶樹的生長,茶葉的采制工藝也十分講究,采取青心烏龍的良芽嫩葉,經曬青、搖青、炒青、揉捻、焙火等九道工序制作而成,《臺灣通史》載有:“至今五城之茶,尚售市上,而以凍頂為佳,惟所出無多?!逼渌貋砭团c文山包種茶合稱有“北文山、南凍頂”之美譽。凍頂烏龍品質及名聲的優異,使其在市場上的臺灣茶品種中自始至終處于領先地位,從1976年開始,鹿谷鄉便開始舉辦凍頂烏龍茶比賽,這是臺灣茶界最盛大且具有標志性的茶葉比賽,一直以來吸引了眾多茶農的參與,帶動了凍頂烏龍制作的進步,許多愛茶人士也會親臨現場一睹茶賽的盛況,在觀賽之余購買茶葉,由此打開了凍頂烏龍的銷路,振興茶與茶文化產業。然而,產于產茶大縣南投縣中的凍頂烏龍茶,曾經受到高山茶、紅茶等其他茶類的市場競爭威脅,20世紀90年代開始,“傳統”中、重焙火的凍頂烏龍在高山茶等愈來愈輕發酵的新口味面前逐漸失去市場,受創的凍頂烏龍茶產業亟需轉型與創新。凍頂烏龍第六代傳人林當山先生于2005-2006年獲凍頂烏龍茶比賽“三冠王”的殊榮,再一次打響自家的“山記”品牌,面對凍頂烏龍的困境,“山記茶葉有限公司”結合古典與時尚設計,組織一支集生產、制造、銷售為一體的國際團隊進行產銷,與其他茶區知名山頭茶農合作,與當地政府、各展覽會、酒店等合作進行文宣增加知名度,如今山記公司憑借自己創造產品的獨特性、故事性在臺灣茶界屹立不倒[14]。山記公司轉型與創新的成功給予了茶商更多的經驗,使他們在堅守傳統制作工序的同時進行現代化、品質化、多樣化生產,從而帶動臺灣凍頂烏龍茶產業的新發展。

(3)東方美人茶:臺灣桃竹苗茶區(桃園、新竹、苗栗及新北)所盛產的美人茶品質最優,產量較大。在美人茶中“青心大冇”是該茶類的最佳品種,制作出來的美人茶具有獨特的“著涎香”。然而,茶葉自身的優質不足以成名,還需要人為的助力進行宣傳推銷。美人茶是客家茶文化代表,臺灣客家委員會攜手亞洲大學東方美人茶區域鏈研究團隊建立“東方美人茶品質與品牌認證實驗系統”,藉由區域鏈技術與人工智慧深度學習影像辨析模型相結合的方式來提升茶產業價值[15]。這與大陸茶科技統籌理念不謀而合。此外,桃竹苗茶區每年均會舉辦東方美人茶評鑒會、臺灣省東方美人茶評鑒比賽、夏季“北埔膨風節”等活動,以此帶動美人茶茶農茶商的產銷積極性,推動茶葉品質的整體提升,促進美人茶產業的推廣與發展。在小清新文化、文創氣氛濃厚的臺灣地區,寸茶寸金的美人茶還被制作成了洗發精、牙膏、洗手乳等洗沐用品以及如手工蛋卷、牛軋糖等私藏茶點;當地人又根據青心大冇制成紅茶與綠茶的程度深淺來編制了一套順應四季的茶歷以觀何種氣候或節氣制何種茶;新竹北埔當地更是拍攝了以北埔姜家為題材背景的時代劇《茶金》記錄其銷售美人茶、綠茶、紅茶等茶業起落的歷史[16]?!昂貌栊掠谩本珳实馗爬艘陨蠈|方美人茶文化的衍生開發,由此可見臺灣省對于茶文化的永續與再生具有較強的塑造能力。

4 鄉村振興戰略下深化閩臺茶產業合作之對策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大陸茶產業勢頭不斷向好,人們對于茶葉的消費熱情不減,這得益于茶葉這一農產品所具備的綠色、健康功能,種茶得以建設生態,喝茶得以怡情保健?!梆B生”“健康”是飲茶的代名詞,自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健康消費瞬間成為人們追求的新趨勢,茶葉的健康功效與營養價值使其成為一大熱點,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茶產業再次擁有獲得發展的新路徑。作為中國茶樹生長環境最為適宜的華南產茶區,福建、臺灣利用茶葉進行產業振興以更進一步推動鄉村振興,目前已取得較好的成效,但雙方還需互相借鑒、不斷改進,持續擴大兩岸茶業的交流合作,促進海峽兩岸鄉村產業的融合發展。

4.1 借鑒大陸科技賦能經驗,促進臺灣茶業數字化發展

近年來大陸茶產業運用科技手段謀求發展的能力愈發穩健,取得不少成效,各地也一直加大茶產業數字化的建設與賦能,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十分值得臺灣方面借鑒的。目前以智慧平臺、研究院所、電商平臺等為主的技術設施是當下茶科技融合的熱點。在種植環節,智慧生態茶園、智慧數字茶園發揮了巨大作用,通過物聯網監測系統、人工智能管理系統等智慧平臺對茶樹的生長進行監測實現品質的保障。以安溪縣為例,2022年“安溪鐵觀音一號”與“安溪鐵觀音二號”兩顆亞米級衛星成功發射,衛星所獲取的高分辨圖像數據可有效、實時監測茶園各項指標,實現對每一株茶葉進行網格化管理[17]。臺灣茶農同樣十分重視茶葉源頭的品質把關,因此可以借鑒大陸打造智慧平臺的經驗,在島內芯片、半導體這一類科技行業發達的基礎上與茶產業進行相關的融合。在生產環節,福建擁有福建省茶科技研究院(武夷山)、福建農林大學茶學院(安溪)等茶葉科研院所,為茶葉的生產制作提供相關的人才技術指導,“科技特派員”工作是一項具有借鑒意義的經驗,臺灣地區同樣可以加大與各農業類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在臺灣農業本身極具精細化的基礎上添加茶學人才和科研支持,推出先進性、落地性、智能化的科技項目,從而助力鄉村經濟產業、生態文明的振興。在銷售環節,網絡平臺直播帶貨如今是大陸消費市場的一大趨勢,為各地各鄉村農產品廣開銷路,2022年4月24日,農業農村部管理干部學院與阿里研究院聯合發布了《“數商興農”:從阿里平臺看農產品電商高質量發展》的報告,并公布了2021年全國“農產品數字化百強縣”榜單[18],從公布的位列前十的百強縣農產品(表1)中可以看出,茶葉產品占據多數,茶產業數字化既有可行性又有成效性。

表1 2021年農產品數字化百強縣榜單Table 1 Top 100 counties in China achieving digitization on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2021

“數商興農”行動是商務部于2021年部署的數字商務建設五大行動之一,此外商務部還提出了《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意見〉實施方案》,在此基礎上實施“數商興農”,利用電商平臺將各類農產品推廣出去,充分發揮數字化技術在鄉村振興中的積極作用。反觀臺灣茶在網絡上的行銷,據了解,各大電商平臺上關于臺灣茶的評價,一致認為臺灣茶品質好,但是購買渠道相對較少,市場上所售臺灣茶的原產地真假難辨。一方面可能是由于近年來兩岸經貿交流有所阻礙,另一方面則主要是因為臺灣市場并沒有像大陸市場一樣實現銷售方式的轉型,網絡銷售的力度較小,因此消費者能夠購得的臺灣優質茶葉也隨之減少。那么,如果能夠借助各電商平臺(如Facebook、Tik Tok、line等直播間)進行網絡營銷,擴大茶產品的銷售渠道,臺灣茶的產銷量一定程度上會有大幅度的提升。

4.2 借鑒臺灣茶葉休閑農業經驗,提升大陸茶文旅產業發展

“小清新”文化一直以來是臺灣地區的代表性文化,在鄉村中更讓旅客有如此感受,這得益于臺灣鄉村對休閑農業的開發。在苗栗,由于重視現代農業的改良與發展,對茶產業也產生了等效的影響。在“微笑曲線理論”下,苗栗縣著重于茶業附加值的開發,在研發端與服務端加大投入力度,從夯實茶葉種植業基礎開始推進“農村再生計劃”,對當地茶農茶商展開種植加工、品牌營銷、文化旅游等農技培訓,如今休閑農業已然成為苗栗縣新的鄉村經濟增長點,如八家茶園的休閑主題活動[19]。此外,貓空觀光茶園、八卦茶園、銀杏森林觀光茶園等也代表了臺灣茶葉休閑農業的成熟,從吸引眾多游客、攝影家前往游玩拍攝中相應地獲得了不少文旅利潤。近幾年來,福建也投入各種茶文旅產業的開發建設,在各產茶村、茶山陸續建立了30多個茶莊園、生態茶園基地,這些茶莊園與基地集生產、加工、制造、休閑、觀光、文化等一二三產業為一體,為的便是推廣茶文化、促進原產地經濟收入。但是福建茶葉休閑農業正值起步與發展環節,較臺灣地區的復合式經濟模式來說還不夠成熟,主要在文化內涵、鄉村特色、村民參與等方面的挖掘還不夠,因此應加強“產業+文化+鄉村”的開發,將文化創意、休閑經濟與茶產業做更好的融合。

4.3 持續加深海峽兩岸茶產業交流合作

兩岸茶葉同根同源,長期以來交流不斷,在政策、活動、標準等方面進行大量的合作互助。多年來,福建省相繼出臺了《福建省促進閩臺農業合作條例》《關于加快臺灣農民創業園建設的若干意見》《關于進一步深化閩臺農業合作的若干意見》《關于促進閩臺農業融合發展的若干措施》等政策以支持臺農們在大陸的生產生活,包括從事茶葉經濟的臺籍茶農茶商。臺商曾冠穎在漳州創辦了茶文創基地101公館以產銷臺灣茶,他認為,在大陸鄉村振興的藍圖下,尤其是國家出臺的“農林22條”,自己的茶產業有了更廣闊的機遇,他將以自己的101公館為基礎為島內從事茶業、農業文創行業的青年來大陸發展搭建平臺[20]。在政策支持的同時兩岸也舉辦了多種茶業交流活動,例如2021年首屆兩岸紅茶文化節(干坑-日月潭)在南平光澤舉辦,兩岸青年團隊通過學習品牌打造、茶食品制作以及對自然環境與茶文化的宣傳,共討創新實踐推動鄉村振興的路徑,推動兩岸茶業的深度融合??梢?,想要兩岸茶產業永不斷續的合作交流,政策支持、賽事活動必不可少,持續舉辦各種茶產業、茶文化、茶科技交流活動,是今后閩臺茶葉推動鄉建鄉創的有效途徑之一,這有助于牽動兩岸茶界人士的積極參與,帶動兩岸鄉村經濟的發展。茶葉標準化是兩岸茶產業合作的基礎,2022年以“閩臺共通 標準先行”為主題的兩岸茶葉機械標準共通試點啟動儀式在泉州安溪召開,試點工作將以兩岸共通標準為基礎,積極制訂標準引導產業轉型升級,打造在標準研制、應用實施、體系建設、宣傳貫徹等方面互聯互通的兩岸茶機械標準化創新基地[21]。以此為鑒,未來雙方可以從種植、加工、制作、衛生、評審、品牌等方面持續共通,制定符合兩岸茶葉標準化的體系以共用,通過經濟層面的共識在更大格局中增進思想層面的認同。正如兩岸茶產業交流深耕者唐永紅教授所言:“在共同打拼、共同利益的基礎上,進而利于形成共同的思想、共同的觀念,有助于增進國家認同與統一意愿”[22]。

5 結語

一片葉子成就一個產業,富裕一方百姓。以鄉村振興戰略為帶頭,大陸茶葉經濟的振興如日中天,這對于同根同種的臺灣茶來說具有良好的借鑒意義以謀產業的發展,特別是科技賦能的成就,同樣,臺灣休閑茶業、茶文旅產業的成熟對于大陸鄉村茶葉第三產業來說也有許多經驗可取,閩臺茶產業的發展對于兩岸鄉建鄉創均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在后疫情時代下,茶產業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兩岸應更進一步促進“三茶”的融合,共同講好茶故事、茶源流,共商茶未來,以“茶”為媒推動兩岸鄉村經濟的融合發展。

猜你喜歡
茶園茶葉
《茶葉通訊》簡介
《茶葉通訊》簡介
茶園飄香
茶園之晨
藏族對茶葉情有獨鐘
湄潭茶園
茶園觀色
香噴噴的茶葉
徐召學:到北方種茶葉
家鄉的茶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