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效整合的案例研究

2023-05-23 20:37林碧珍
課程教育研究 2023年4期
關鍵詞:有效整合學科教學信息技術

林碧珍

【摘要】信息技術教學已經成為新時代我國教育教學的發展方向,影響未來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傳統行業想要獲得可持續發展,必須與互聯網相結合,獲得新的發展動機和目標。在新時代背景下,信息技術走進幼兒園教育勢在必行。對此,文章基于學科教學有效整合的理念,研究了信息技術與幼兒五大領域相融合的策略,并提出了幼兒園要重視對教師信息技術能力的培訓,以及加大力度構建完善的教育信息化資源庫,為教師的教學活動開展提供更多的幫助。

【關鍵詞】信息技術? 學科教學? 有效整合

【基金項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課題“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效整合的案例研究”研究成果之一,立項批準號:FJJKXQ21-052。

【中圖分類號】G6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3)04-0043-03

隨著教育觀念的不斷深化,現代幼兒教育強調把教育與信息技術有機地整合起來,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有效地提升幼兒的學習能力,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

一、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效整合的意義

現代教育的進程需要有“信息技術”的支持。將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是對傳統教學方法的一種創新與發展,它將傳統的教學方法與教學內容相結合,使教學內容得到合理的傳達,實現教育的最優化。

(一)整合信息技術能夠優化幼兒園的教學環境

幼兒教育有別于中小學,它屬于綜合性的教學,把各個學科知識整合在一起進行教學,其內容更加多樣化。而在幼兒園的教學活動中,運用豐富的多媒體手段,以情景交融的教學方法,可以優化教學環境,為教師自主學習、交互學習提供新方式,有助于幼兒暢快、自然、主動地學習,逐漸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樹立積極向上的態度。

(二)信息技術調整了幼兒園的教育模式

“以人為本”,尊重幼兒的興趣,尊重幼兒的個性,是現代教育思想的重要內容。在傳統的教育方式中,教師起到主導作用,在大多數情況下,幼兒是沒有話語權的。在教學中,幼兒雖然對新鮮事物有非常大的興趣,但是,幼兒能夠集中注意力的時間有限。對此,單純靠單一化的教學,并不能有效地激發幼兒的興趣。因此,運用信息技術的多樣性和靈活性,可以創造出適合兒童的學習情境,優化其學習進程,讓其在輕松、自然的環境中主動地進行學習。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幼兒學習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教師在學習中扮演著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的角色,促進了幼兒的合作與探究。

(三)信息技術豐富了幼兒園的教學內容

以往,兒童只能通過傳統的書籍等獲取知識,學習的渠道相對單一。當前,傳統教育媒介的主導地位正在逐步被電視、電腦等新興媒介所替代。通過圖片、文字、聲音、視頻等信息技術,使幼兒能夠更為直觀地進行學習,使枯燥乏味的知識成為有聲、可視、可感知的知識。通過多種形式的教學,激活孩子們對科幻世界的熱愛、對童話的憧憬、對未來的向往。

二、信息技術與五大領域有效整合的策略研究

信息技術與五大領域整合,把信息技術作為促進幼兒自主學習的認知工具、情感激勵工具和豐富的教學環境創設工具,并將這些工具全面地應用到教學過程中,是各種教學資源、各個教學要素和教學環節經過整理、重組、融合,在整體優化的基礎上產生聚焦效應;通過信息技術實現幼兒教育評價,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地發展。

(一)信息技術與健康領域的整合研究

1.信息技術教學手段引發幼兒“思辨”。信息技術的最大優點是把抽象的問題變成生動的引導,讓孩子們跟著問題進行更深層次的探索。比如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在健康領域的教學活動中,可以播放一段視頻。視頻的內容為兩位小朋友在就餐過程中只吃菜不吃米飯。對于該行為,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吃飯時只吃菜是對的嗎?”以真實的情境引導幼兒進行思考。一些幼兒會說:“人要天天吃飯,不吃就會餓肚子?!庇行┬∨笥褧f:“人可以不吃米飯,因為國外的人也不吃米飯?!庇變褐g展開辯論游戲,這種游戲能使幼兒的思維活躍起來,讓他們在辯論中積極表達自己的看法。最后,教師可以結合PPT的內容,以圖片的方式講解為何我們在就餐時要吃米飯,米飯對身體的重要性。通過總結教學的方式,能夠引導幼兒在實踐教學后更好地接受理論教學知識,促進幼兒的深度學習。

2.信息技術教學手段拓展幼兒“創作”。蘇霍姆林斯基說:“孩子們的思想是通過形象、色彩和聲音來進行的?!毙畔⒓夹g教學的特色是聲像并用、音像結合、富有感染力。利用這種特性,可以突破兒童的單一習慣性思維,使聯想得到全面發展,從而提高其創造力。比如還是以大米的教學為例,在引導幼兒了解到米飯對我們身體的重要性后,可以播放各種不同造型的寶寶飯視頻,激發幼兒制作寶寶飯的興趣,同時讓幼兒嘗試著結合手上的道具制作寶寶飯,拓寬幼兒的想象力。

3.信息技術教學手段評價幼兒“成果”。適時地利用信息技術將幼兒的作品進行展示和溝通,讓他們就作品積極表達自己的觀點,一方面通過展示作品的方式,能夠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另外一方面通過作品交流,能培養幼兒的表達能力。比如,當幼兒完成了寶寶飯的作品之后,教師可以利用攝影機將小朋友的作品現場拍攝,并以電子白板展示幼兒所做的食物圖片,讓小朋友將自己的作品與觀察別人的作品相結合,使評價多元化更具實效性。

(二)信息技術與語言領域的整合研究

1.利用課件的鏈接功能,錄制角色語言,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針對幼兒語言不完全,但又愛模仿的特點,信息技術與語言領域教學活動整合的措施中,可以將語音和白板上的圖片連接起來,引導幼兒與白板對話、互動,促進幼兒在白板上接受禮貌教育、學習體驗角色情緒等,激發幼兒主動參與交流。

2.巧用白板的功能,增強講述的趣味性。在語言領域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通過電子白板播放生動形象的小故事,并通過若干個小問題,帶領幼兒有目的地觀看白板,在聆聽白板講故事后,教師還可以引導幼兒嘗試著續寫故事,就聽到的故事內容猜測故事接下來的發展方向,加強對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三)信息技術與社會領域的整合研究

在信息技術與社會領域的活動整合措施中,教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加強幼兒的社會技能學習。以幼兒的安全疏散教學為例,教師可以通過播放有關安全疏散演練的視頻,引導幼兒在觀看視頻的同時,思考在疏散過程中第一步應做什么,第二步應該做什么,逐步掌握安全疏散的正確流程。在社會活動中恰當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能較好地彌補傳統教學中的不足,更好地激發了幼兒參與社會活動的興趣,拓寬了幼兒的視野,培養了幼兒的自主學習,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優化了課堂教學結構,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和效果,推動了幼兒社會性的發展。

(四)信息技術與科學領域的整合研究

1.構建交互式課堂,激發幼兒對自然科學探索的興趣。信息技術與科學領域的整合教學中,教師可合理利用信息技術制作各種生動的Flash課件,結合科學知識展開教學,激發幼兒對自然科學探索的興趣。比如以《小青蛙的形成》主題教學活動為例,在該活動中主要引導幼兒認識到青蛙是如何從蝌蚪一步步變成的。在該活動教學中,如果采用傳統的說教方式或圖像觀察法,不但教師很難解釋,孩子們也很難理解。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征,課程可以采用生動的Flash課件,使幼兒與課件、觸摸式電腦等多個方面進行交互,如,讓幼兒猜想蝌蚪是如何變成青蛙的,讓幼兒參與到觸摸式電腦中,通過觸摸式電腦的拖動功能,進行大膽的推測。白板電腦上先是展示出小青蛙最早的形態,然后同時展示出小青蛙生長的其他幾個不同的形態,接著幼兒利用電腦的拖拽功能,嘗試點擊下一個青蛙成長的形態。然后,電腦會做出判斷,如果是錯誤的,幼兒就重新進行點擊。若正確,電腦會適時地給予鼓勵,讓幼兒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不但能極大地提升孩子的學習興趣,還能激活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通過播放小蝌蚪變成青蛙的Flash,讓孩子再次確認和鞏固所學的知識,使學習回到現實,并激活幼兒對自然科學學習的興趣。

2.運用信息技術軟件,培養幼兒的創新精神。利用萬彩動畫大師等動畫制作軟件,制作動畫視頻,運用于多媒體課件中,有效地融入數學教學過程。通過促進幼兒對知識的領悟和理解,從而獲得生活體驗,運用數學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希沃白板的蒙層、動畫、超級分類等功能,制作教學課件,支持幼兒探索并發現常見的物理現象產生的條件或影響因素,如影子、沉浮等,培養幼兒的創新精神。

(五)信息技術與藝術領域的整合研究

信息技術使藝術領域教學從“教師為主,幼兒為輔”的教學結構,轉變成“幼兒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大大優化了幼兒園藝術教學活動。

1.創設情景,激發幼兒自由創編。在傳統的幼兒教學中,幼兒教師在備課時,需要大量信息源及資料,但這種資料的來源非常有限。教師通過信息技術把這些內容應用到制作課件中,以圖、文、聲、像并茂的形式將教學內容展現出來,不僅形象、生動、鮮明,還能體現多層次、多角度的特點,使教學內容變得可聽、可視、易感知,從而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多彩。在音樂活動中,運用電腦、投影儀、音響等多媒體現代化教學設備及希沃白板、Powerpoint等多媒體教學軟件,創設了形象生動的教學環境,豐富了教學內容,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引導幼兒學會使用平板電腦創編節奏和歌譜。

2.借助信息技術,引導幼兒創造性想象。利用制圖軟件讓幼兒進行自主藝術創作,創造機會和條件,支持幼兒自發的藝術表現和創造。通過結合信息技術,能夠以形象的圖像內容激活幼兒的想象力,從而使他們在教學中更好地體會事物美。以幼兒藝術領域教學活動中的非遺文化教學為例,由于非遺文化的內容并非都適合幼兒,許多幼兒對非遺文化內容并不感興趣。為了能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引起幼兒對非遺文化的興趣,以及通過非遺文化教學促進幼兒創造力的提升。教師可以通過運用信息技術,搜集豐富的視頻、音樂、圖片等教學資源,讓非遺文化的教學變得有趣起來。如在《戲說臉譜》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播放《戲說臉譜》京劇,并播放有關京劇臉譜的圖片,讓孩子們身臨其境,體會到中國傳統文化——京劇的獨特魅力。有效地使用多媒體,為兒童的學習提供強大的支撐,使其從被動的接受轉變為積極的學習,并形成了多元的交互。當幼兒對京劇臉譜有了一定的認識與了解之后,教師還可以組織幼兒一起進行作畫,畫出屬于自己的個性京劇臉譜。

三、信息技術與幼兒園教育融合的注意點

(一)構建完善的教育信息化資源庫

當前,許多幼兒園都認識到了信息化的重要性,紛紛配備了計算機、多媒體教室、多功能活動室等,推動了幼兒園信息化的發展。在實踐中,幼兒園還應構建專門的教育信息化資源庫,可以將教師的課件、幼兒活動內容等納入到資源庫。同時,還可以通過網上下載優質的課件、活動資料等,為教師的教學活動提供充分的資源。而幼兒教師則可以通過建立“教育信息化資源庫”來進行教學活動的創新,從而為幼兒創造一個更好的學習環境,促進其健康成長。

(二)強化教師信息化培訓

幼兒園教師信息化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幼兒園信息技術運用的成效,所以,在實踐訓練中,必須重視對幼兒教師信息化的培訓,從而使幼兒教師從根本上改變過去的教學理念。在實踐中,可以通過問題情境、教師互動、優質課程等途徑加強教師的信息化理論和實務操作技能。在訓練的過程中,可以根據信息技術的易用性、實用性和持續性,通過實踐操作、動態演示等方式,讓幼兒教師加深對信息技術的學習。其次,在信息化培訓中,為了能更好地提高幼兒園中所有教師的信息技術能力,可以通過分層教學方式讓教師學習信息技術,逐漸提升教師的教育信息化水平。最后,對于幼兒教師而言,尤其要注重在教學中靈活運用所學到的信息技術,使之能夠真正地學以致用。對此,幼兒園可以通過完善相應的信息技術教學過程性評價,幫助教師更好地發現自己的不足,不斷提高幼兒的教學質量。

四、結語

信息技術與教學息息相關,也就是以信息技術為支撐,運用到幼兒的教學活動中,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在幼兒園五個主要學科領域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能夠為幼兒教師提供豐富多樣的多媒體課件,是幼兒教師不可或缺的好幫手。在信息技術應用中,教師充分挖掘信息技術教學資源,激活幼兒學習的興趣。同時,為了能進一步提高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展開教學的質量,一方面幼兒園要構建完善的教育信息化資源庫,為教學活動提供強有力的資源保障;另一方面,幼兒園要重視教師的信息化技術培訓,通過教師交流、優質課程分享等方式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初娜娜.“信息技術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的運用”訪談錄[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4(1):140-142.

[2]黃茹萍,王雯,鄭小紅.信息技術在幼兒園課程與教學中應用效果的影響因素分析[J].幼兒教育·教育科學,2016(12):6-10,24.

[3]陳怡忻.試論新形勢下信息技術在幼兒園教學中的靈活運用[J].讀與寫,2019,16(23):216.

[4]鐘燕華.信息技術在幼兒園教育教學管理中的運用[J].中外交流,2021,28(4):581.

猜你喜歡
有效整合學科教學信息技術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信息技術與初中物理教學有效整合初探
淺談德育在學科教學和日常生活中的滲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