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新時代的視角積極探索高校財會專業創新之路

2023-05-26 16:47魏凌波
經濟師 2023年5期
關鍵詞:新時代

魏凌波

摘 要:在人工智能和數字化沖擊下,財務變革進入“智能財務”新時代,對財會專業人才的需求步入新的歷史階段。文章從智能財務的時代背景入手,結合我國高校財會專業應對智能財務轉型的調研,分析高校財會專業創新的現狀與難點,探索在數字化時代下高校財會人才培養的創新實踐之路,呼吁通過學界與業界的共同努力,培養時代需要的新型財務人員。

關鍵詞:新時代 高校財會 創新之路 智能轉型

中圖分類號:F2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3)05-079-03

在當前新的歷史時期,數字技術引領新時代商業變革,數智賦能“新財會”,對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新的時代要求對我國高校財會學科發展提出新的挑戰,賦予了新時期財會專業改革新的內涵,在“數智”時代下,產學合作與創新育人成為必要,高校學科發展務必在系統方法研究、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等方面做全方位的探索與創新,推動交叉融合課程發展,才能實現財會學科的高質量發展,提升學生實踐能力,培育出適應新時代發展的智能化、數字化財經人才。

一、財務變革進入“智能財務”新時代

(一)智能財務是大勢所趨的時代召喚

當前,人工智能、云計算等信息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深刻地影響了商業實踐創新和新商科建設與發展,技術創新帶來財務變革,智能財務是時代大勢所趨,技術越發展,財會越重要,智能財務建設是新技術在財務領域的適時運用,是促進產業數字化的必經之路??萍技せ钬攧展芾硇率澜?,從小財務到大財務,數字時代催生新的財務管理模式。

財務智能化轉型跨越四大階段,從記賬走向管理、從財務走向業務、從數據走向價值、從規范走向智能。財務智能化的核心是服務于管理,實現精準會計核算,支持財務職能由核算型向分析型、決策支持型轉變,體現業務財務與戰略財務的價值。財務變革進入“智能財務”新時代,會計、財務、投資智能化領域快速的實踐創新,對智能財會人才的迫切需求,已引起中國財會學界的高度關注,對數智時代產學合作與創新育人,財會變革與創新展開積極探討,共商高校智能財務和會計相關專業產學合作與人才培養創新的未來發展。

(二)數智時代財會學科創新育人的迫切性及重要性

隨著數字經濟和產業變革的加速推進,數字化人才變得越來越重要與緊缺,社會各界對智能財會人才呈現迫切需求趨勢。當下,傳統的財會學科人才培養已難以滿足經濟發展需要,數字化、智能化大力推動高校財會教育變革,2022年教育部工作要點提出,提升高等教育服務創新發展能力,要打造一批現代化產業學院,在“數智”時代下,高校需要積極探討財會變革與創新,智能財務和會計相關專業產學合作,貫徹加強應用型研究、培養創新型人才辦學定位,全面推進校企合作,布局前瞻之路,順應時代發展之勢,通過產教融合,共建現代產業學院,共謀課程改革創新,共研區域發展課題,共辦實踐、實習基地,“數智”賦能新財會,產教融合破圈“會計+”。產學融合,數字賦能,高效有序推動“數智”財務轉型發展,依托產學結合和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智能財務人才類型與培養模式,培養學生在具備財務領域專業知識的同時掌握智能技術。高校要以需求為導向,從課程體系、教學評價等多維度構建人才培養路徑,培養智能財務架構師、分析師,實現智能財務人才供給側改革,應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對智能財會人才的迫切需求。

面向數字創新和智能化變革,高校只有加快數字化財會教育體系改革與人才培養,才能源源不斷輸送更加適應時代發展需求的人才,為社會創造更大的價值。近年來,在開展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智能化創新探索方面,我國許多高校亦做了很多積極的嘗試。浙江大學管理學院探索“專業引領、教研并重、產教協同、與時俱進、產學研貫通的財會育人新模式”,請企業“走進來”、讓學生“走出去”的產學合作模式。西安交大管理學院會計專業培養體系建設三大主要創新點——科技、專業、生態的三位一體賦能,推動教育方式的變革,系統搭建了產教融合導向的一流會計學專業實踐性教學平臺體系。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有效依托浙江數字經濟先發優勢,充分利用信息學科體系優勢,深挖“計算機+會計”特色優勢,旨在培養具備“讓數據懂業務”“讓數據有價值”“讓數據闖市場”和“讓數據架橋梁”能力的卓越拔尖會計人才。

二、新時代高校財會學科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學科是基于人、財、物等要素的融合,是目標定位、學科方向、人才培養與社會責任的綜合體現,在人工智能和數字化沖擊下,新時代賦予新使命,我國高校財會學科發展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從外部壓力與內在需求的角度來看,都需要進一步重視學科的建設和發展。

(一)專業財會人才的需求呈現明顯的兩極分化

當前,基礎的財會類崗位已出現明顯飽和,但高級財會專業人才仍處于嚴重短缺的狀況。隨著疫情而激起的商業裂變,財會人才升級也被迫提速,以專業財會人才的需求呈現明顯的兩極分化。在“數智”代,財會人才社會角色和發揮作用已突破傳統,成為了商業社會數字化進程中的核心角色,財會人才在宏觀經濟規劃、大型企業運作和創業型企業幫扶多個領域,都發揮著非常至關重要的作用。為應對高級財會人才的短缺,近年來,我國高校已逐步引入先進的人才培養項目,如ACCA等,已成為許多高校設立的創新項目。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會計信息的及時性和相關性面臨挑戰,會計人員面臨技術素養和數據獲取能力不足、管理素養和管理能力不足等問題。

(二)科技為教育賦能,應用型人才更受青睞

數字時代給高校財會專業的教學工作帶來巨變,高校的財會專業教育變革已經迫在眉睫。產業數字化背景下,會計面臨升級,高校學科之間、高校與企業之間的積極互動,是提高財會專業教育質量的重要途徑。在新時代下,高校專業學科理論知識能否與實際操作相結合,是影響到畢業生擇業就業的關鍵因素??萍紴榻逃x能,應用型人才將更受青睞,為滿足不斷變化發展的人才需求,高校財會專業安排“業財一體會”、“RPA財稅自動化實訓”等新型課程,能夠幫助學生通過系統化的課程教學,掌握CRM、財務數據無縫對接等實際業務流程,完成業務數據采集與分析、智能賬表等實戰操作,將校內專業課程教育和企業需求相結合,從而培養出更契合數字化時代需求的財會人才。對智能系統的應用,是財會行業數字化轉型與SaaS服務相結合嘗試,高校財會專業要積極與各類會計學會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實現強強聯合,致力于在教育、認證、培訓、服務等方面展開深度合作,推動高校專業課程改革轉型更加順應社會的需求。

(三)財會學科發展面臨的新挑戰

財會學科發展兼具學術性和實踐性的特色,社會經濟數字化轉型對高校財會教育提出了新挑戰,在當前技術創新、學科交叉等環境的新變化下,高校會計學科建設面臨多重新挑戰,其一是要建立會計學科的特色和優勢,其二是面臨會計學術骨干的瓶頸,其三是會計學術帶頭人的短板,其四是評估制度存在的缺陷,其五是學科業態的匹配。財會學科的健康發展離不開對重大外部環境變化的準確洞察,在數智時代,會計功能將實現由價值反映到價值創造的改變,應當著力于利用新技術使會計更好地服務企業決策。在新的社會經濟形勢下,綠色經濟轉型與數字經濟轉型成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兩大抓手,高校需要培養具有數字化和綠色化思維、有著跨學科知識整合能力的復合型財會人才。同時,社會需求的變化促使人才培養的方式有了相應的側重轉變,在構建財會人才培養的新體系過程中,要注重專業優化、課程提質和模式創新,更需嘗試通過開設學術拔尖人才計劃等項目,打造智能會計課程,實現復合型人才培養,以積極應對新形勢對高校財會專業建設的新挑戰,迎接新時代賦予財會學科創新的新機遇。

三、開啟財會專業人才培養新模式

(一)以市場為導向,更新人才培養標準

在信息網絡社會及經濟全球化的新時代,數字技術改變著會計職業發展的方向,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首要的挑戰是數字化人才的跟進,據《2020中國企業數字轉型指數研究》來看,數字化轉型效果顯著的企業只占到11%,這一數據充分表明在數字新時代我國數字化人才嚴重短缺且斷層,供需呈現非常不匹配的現狀。明確企業實際的用人需求,要切實解決數字化財會人才供需不匹配的矛盾,就需優化供給,高校財會人才培養要立足時代需求,根據市場定方向,更新財會人才培養標準,深化改革和開拓創新,開闊國際視野、強化管理會計和金融理財能力、提升信息化水平,堅持開放共享,強化持續改進,以復合能力為基礎,以創新能力為核心,緊跟財會行業在數字化技術背景下的轉型趨勢,深化財會課程教學改革,踐行職業化、數字化專業建設理念,強化新技術運用,全面開展校企合作,構建以財務、會計業務能力為核心,多維度職業能力為支撐的“會計+”人才培養新生態,才能培養出具有跨界思維的創新型、應用型財會人才。

(二)以綜合能力為基礎,致力于培養復合型的財會人才

傳統財會教學的顯著特點是其單一性,而大數據是會計的發展方向,新技術、新業態推動會計轉型升級走向縱深,在高科技環境下,跨界已成為現代社會的一種常態,實現會計的轉型升級成為必要。會計是企業信息樞紐,承擔跨界整合掌舵業務,隨著現代化經濟管理的要求,綜合型、復合型的財會人才越來越受重視。針對“十四五”期間高端會計人才培養需求,高校財會專業教育要順應時代發展,勇于承擔起培養掌舵業務、戰略洞見者的重任,及時修訂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綜合高校其他學科優勢,凝練財會專業特色,由單學科、單專業向多學科復合型專業轉型升級?,F代化財務管理人員要具備鮮明的管理性思維,全面了解國家財政、貨幣及稅收政策,明確把握企業管理理念、業務流程與管理技術手段,為此,高校財會教育要促進學科專業課程教學改革,實施“大類招生,整體升級、智能拔尖”的培養方案,重視開設交叉學科選修課及個性課程,建立“會計+”學科交叉培育氛圍,依托多學科相互滲透、協調發展的學科專業體系,從知識結構、職業能力、職業素養多方面構建財會人才培育框架,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將金融、法律、信息技術與大數據等學科知識融入其中,打造“資源協同、文化滋養”的育人方式,造就學生以會計敏銳性為核心,戰略洞察為目標,在交叉知識學習中掌握更多、更全面、更綜合的知識和技能,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培養適應數字經濟發展需要、業財深度融合的復合型財會人才。

(三)以創新能力為核心,培養智能財會時代的數據洞察者

大數據應用使得會計價值創造凸顯,數據驅動型洞見的重要性不斷提高,財會人員需要適應變革,在財會業務中引領和推動人工智能的應用。在信息時代及企業財務轉型發展的背景下,高校財會教育形態要順應時代發展,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服務教學需求,以“數智”為抓手,加速了智慧教育步伐,打造全新的實踐教學課程體系,積極開展線上線下課程建設,推動課程及數據互用互通,技術協同服務教學需求,以協同為支撐,孵化“會計+”人才培養新生態,在夯實學生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強化專業應用能力的基礎上,注重多能力提升、多渠道拓展,構建新的人才培養生態系統,充分發揮財會專業能力在其他商業能力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深度融合于各行業領域之中,提升職業競爭力。通過校企共建智能財務大數據、虛擬仿真實習等前沿實驗室,開設財務大數據、云會計、智能財務、云業財稅一體化等課程,以創新能力為核心,結合“云財務”時代背景下企業崗位變遷和對應崗位能力需求,設置模塊化課程體系,配套構建課程實踐教學方案,強化課程實踐教學,課程結合高仿真模擬實訓,打造全方位場景化教學,增強了學生的融入感,讓學生學習會計理論知識的同時,更加直觀的感受會計工作的情景與過程。

(四)強化高校與企業的“產教融合”、提升學生職業素養

在“數智”時代下,面對新形勢、新挑戰,所需財務人才要積極從思維、技能、組織架構等方面進行轉型,面對挑戰和機遇,大學財會專業要積極探索、開拓創新,從理論與實踐的經驗中創新課程體系,做到高校與企業“產教融合”,從“知識傳輸”到“能力傳輸”,實現人才培養的雙向性,產學協同構建理論實驗田,通過行業精英講座、創新創業大賽等活動,營造校園文化與行業文化融合的人才培養環境。與企業合作成立校企研發中心和學生聯合培養基地,促進教學改革創新,實現協同育人,互促共進,從企業經營的業務流、資金流、信息流三個層面構建大財務教學體系,實現由知識傳授到能力傳授的轉變。引入產業新技術、行業新要求,更新教學內容,搭建學生演練平臺,與企業共建實驗實訓基地,引導學生利用新技術解決問題,著重培養集專業素養、數據化思維和整體性思維于一體的創新能力,帶領學生前往知名企業參訪學習,企業導師實景開課,學生實操實訓,提升學生職業素養,了解市場動向,規劃職業發展,強化職場競爭力。校企融合,通過校企合作協同育人模式,產教融合,協同育人,讓高校成為創新型、應用型、復合型財會人才成長的搖籃。

數字化技術的應用迎來智能化時代,在財務管理領域多種新興技術的組合應用下,通過技術升級推動財務智慧升級。在世紀疫情沖擊下,發展速度快、影響程度深的數字經濟,成為穩定宏觀經濟大盤的重要基石。在數字化重塑會計實踐的當下,如何以新思維推進深度融合、以新實踐助力國家發展、以新范式探索教育教學創新,是高校財會教育共同的挑戰和責任。面臨前所未有的快速變化,數字時代,應變于新,唯有進化,才有未來。我國高校財會專業教育需要適應新定位,進一步加強財務管理智能轉型,注重“業財”融合教育,以滿足經濟轉型發展對財會人才的需要。

參考文獻:

[1] 孔維偉.高校財會類專業課程建設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20(29)

[2] 李惠.高校財會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創新研究[J].上海財經大學學報,2021(02)

[3] 周玉笛.“課程思政”背景下財會類專業課程建設思考[J].財會學習,2020(30)

[4] 左燕.高職財會類專業課程思政改革的困境與策略[J].科學咨詢,2021(18)

[5] 姜雅丹.校企合作下學院財會專業的課程體系建設研究[J].黑龍江科學,2021(12)

[6] 顧秀梅,段向軍,馮娟.高職院校高層次人才引進與培育的困境及對策[J].職教發展研究,2022(02)

[7] 馮麗艷.基于雙創教育的財務會計通識課程建設思路[J].中國管理信息化,2021(6)

[8] 張儀.高職院校會計學專業財稅一體化課程建設與實踐[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22(04)

(作者單位:長治學院 山西長治 046000)(責編:若佳)

猜你喜歡
新時代
新時代小學教育管理的發展方向及思路創新
新時代下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研究
新時代特點下的大學生安全管理工作淺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