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響農產品質量安全的主要因素分析及農藥殘留檢測技術探討

2023-05-30 10:13胡英婷
食品安全導刊 2023年5期
關鍵詞:農產品質量安全因素分析

胡英婷

摘 要:近些年來隨著我國農業快速發展,農產品種類與數量不斷增多,但質量問題頻繁出現,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許多農戶在農業種植過程中,為了提高農作物的質量與數量,經常會使用化肥與農藥,雖然可促進農作物的生長,減少病蟲害,但農藥殘留會對農產品質量造成較大的影響,危害消費者的食品安全,甚至誘發嚴重的健康問題。因此,需要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做好農產品質量管理。本文主要針對影響農產品質量安全的主要因素展開分析,闡述目前常用的農藥殘留檢測技術,分析存在的問題,同時提出相應的優化措施,從而為農藥殘留檢測工作提供有效指導,維護農產品質量安全。

關鍵詞:農產品質量安全;因素分析;農藥殘留檢測技術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in China, the variety and quanti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have been increasing, but quality issues have frequently emerged, causing widespread concern in society. Many farmers often use chemical fertilizers and pesticid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crops during agricultural planting. Although they can promote crop growth and reduce pests and diseases, pesticide residues can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quali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endanger consumers food safety, and even induce serious health problem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attract the attention of relevant departments and do a good job in agricultural product quality management. This article mainly analyzes the main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expounds the commonly used pesticide residue detection technologies,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roposes corresponding optimization measures, so as to provide effective guidance for pesticide residue detection work and maintain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Keywords: quality and safe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factor analysis; pesticide residue detection technology

農產品作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常見食物,其質量安全會直接影響消費者的生命健康,對于社會的平穩發展也有較大的影響。近些年來我國政府高度關注農產品質量安全,不僅要讓人們吃得好,還要吃得健康、吃得安心[1]。因此,相關部門需要做好農產品質量管理,用規范化標準且加大執行力度,做好農產品質量把關工作,確保我國居民的食品安全。

1 影響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相關因素分析

食品安全一直是政府關注的重要問題之一,在每年的“3·15”消費者權益日中都有報道農產品質量問題,尤其是農藥殘留量超標這一情況較為普遍,嚴重影響我國消費者的健康安全,因此需要分析相關影響因素,從而加強監督與管理[2]。本文主要從宏觀與微觀角度展開分析,探尋影響農產品質量的相關因素。

1.1 宏觀因素

1.1.1 監管不到位

由于缺乏完善的質量監管制度,導致信息不對稱的情況出現,加上市場調節本身存在缺陷,無法及時發現一些隱蔽的問題,因此政府需要充分發揮自身的職能,通過行政干預手段,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體系,制定統一的農產品質量標準,確保相關部門在工作中能夠有法可依、有據可循[3]。同時政府還需要出臺相關的文件政策,采取多元化的監督管理措施,從而確保農產品質量管理工作有序開展。

1.1.2 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滯后

雖然我國建立了初級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模式,但仍存在較多缺陷,主要表現在以下4個方面。①法律法規不完善。農產品質量不過關威脅人們的健康安全,但由于相關法律法規不完善,無法對責任相關主體進行有效處置,或處罰力度不大,即使在短時間內可起到一定的約束作用,但無法完全遏制市場中的各種違規行為[4]。②監管缺乏靈活性。農產品質量監管工作缺乏足夠的靈活性,導致各項措施無法落到實處,因此也無法確保農產品的質量,導致市場秩序混亂。③農產品質量標準缺乏針對性。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體系建立時間短,仍舊處于初步階段,尤其是分類不夠精細,各種指標脫離實際,缺乏可操作性,導致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的開展受到一定的影響。同時我國農產品檢測實驗室建設水平滯后,缺乏專業化團隊與技術人員,因此無法保障農產品質量[5]。④各部門監管的協調性不足。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是一個復雜的機制,需要多部門的協調合作,但由于各部門監管缺乏良好的溝通交流,協作性較低,因此容易出現漏洞,且會導致重復工作的情況出現,造成資源浪費。

1.2 微觀因素

農產品在生產、加工到銷售的過程中,存在各種影響農產品質量的危險因素,如化學農藥的使用雖然可減少病蟲害的發生,但不正確使用化學農藥容易造成農藥殘留、環境污染等問題[6]。從微觀角度來看,農產品生產加工過程中,無論是農戶的種植技術還是加工方法,一旦出現不合理的操作,都會導致農產品出現質量問題。

1.2.1 農產品生產經營者缺乏質量意識

農產品生產經營者的認知水平對于農產品質量有著直接影響。由于我國農產品生產經營者的文化水平參差不齊,部分農產品生產經營者仍舊采取傳統的種植模式,種植方法粗放,沒有考慮農產品質量,尤其是在化肥農藥使用方面,較為隨意,因此容易出現農藥殘留、環境污染等問題,制約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還有部分農產品生產經營者為了提高產品的口感與銷售量,在加工時大量使用違法添加物,從而引起質量問題[7]。這些情況都與農產品生產經營者缺乏足夠的質量意識有關,沒有認識到農產品質量問題的危害,嚴重影響了食品安全,威脅消費者的健康安全。因此,政府需要加強宣傳與指導,提高農產品生產經營者對于化肥農藥合理使用的認識,加強技術指導,從而減少化肥農藥不合理使用的情況。

1.2.2 農產品生產與加工技術滯后

農產品生產與加工是一項復雜的工作,需要相關知識與技術的指導,只有掌握了足夠的知識與技術,才能夠確保農產品生產與加工的有序開展[8]。但目前部分地區及部分農戶由于生產加工技術滯后,如盲目使用農藥、加工方法粗糙,導致農產品農藥殘留問題,危害消費者的食品安全。

2 常見的農藥殘留檢測技術

農藥殘留檢測是評估農產品農藥殘留狀況的重要方法?,F階段中,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農藥殘留檢測技術也不斷豐富,可根據不同原理來檢測農產品中農藥殘留情況,從而為市場監管提供有效依據[9]。目前,我國常用的農藥殘留檢測技術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2.1 快速檢測技術

快速檢測技術具有檢測速度快、經濟實惠、操作便捷的優勢,因此在各地區獲得廣泛應用。目前主要的快速檢測技術包括以下3種。①酶抑制法。該方法主要是利用酶的功能基團受到某種物質的影響,而導致酶活力降低或喪失作用的現象進行檢測。主要檢測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類農藥殘留量,其方法依據是《蔬菜中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類農藥殘留量的快速檢測》(GB/T 5009.199—2003)或《蔬菜上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類農藥殘毒快速檢測方法》

(NY/T 448—2001)。②免疫分析法。該方法主要根據農產品樣本中抗原抗體的特異性結合反應,從而實現對各種物質進行定量定性分析,比較常用的有放射免疫法、免疫電泳法等。該方法具有簡單直觀的優勢,方便判斷蔬果表面有無未知抗原存在。③生物傳感器法。該方法主要是基于生物物質敏感程度的不同,將農藥濃度轉變為電信號,從而實現農藥殘留檢測,常見的有全細胞生物傳感器、免疫生物傳感器等。在快速檢測中,生物傳感器法通過分析蔬果樣本中的電導率、酸堿值以及殘余農藥量等參數,從而綜合判斷農產品質量[10]。

2.2 色譜檢測技術

色譜技術主要是利用混合物中流動相與固定相溶解度與吸附能力存在差異,從而對農藥殘留量進行定量定性檢測,其應用廣、適應性強、靈敏度好且穩定性強[11]。目前,常用的色譜技術包括以下幾種。①氣相色譜技術。氣相色譜技術主要是通過氣體流動相色層完成物質分離,從而對樣品成分進行定量定性分析。由于氣相傳遞速度快,因此檢測速度也相對較快。該方法與傳統方法相比,具有檢測速度快、敏感性高的優勢。氣相色譜法儀器設備的結構主要分為樣品采樣及分離模塊、樣品檢測模塊、數據記錄模塊等。在實際檢測過程中,需要去除樣本中可能會影響檢測結果的相關因素,先進行氣化處理,再將其送入色譜柱后完成分離,對分離出的組分進行檢測并完成記錄,從而確定樣本中農藥殘留量。該方法可檢測出各種有機磷、有機氯和擬除蟲菊酯類農藥,在實際檢測過程中,需要根據當地農藥使用情況,適當調整儀器設備與參數。②液相色譜技術。液相色譜法與氣相色譜法的原理相似,但存在一定的差異,液相色譜主要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組分與固定相和流動相親和度的不同,從而完成物質分離與檢測工作[12]。目前,我國農藥殘留檢測中常用的液相色譜技術主要為固液色譜法,主要使用的儀器設備為高效液相色譜柱、高壓泵、高靈敏度檢測器等設備,其具有檢測速度快且敏感度高的優勢,對于高沸點、不易揮發、熱穩定性差等特殊類型物質有著較好的檢測效率,因此在氨基甲酸酯類農藥殘留檢測中也有較好的應用效果。③氣相色譜質譜聯用技術。該技術將氣相色譜儀與質譜儀通過接口組件進行連接,以氣相色譜作為試樣分離、制備的手段,將質譜作為氣相色譜的在線檢測手段進行定性、定量分析,輔以相應的數據收集與控制系統構建而成的一種色譜-質譜聯用技術,在農藥殘留檢測上已經成為一種獲得廣泛應用的成熟的常規分析技術。其具有精確度高的優勢,有助于提高農藥殘留檢測精度。④液相色譜質譜聯用技術。該技術以液相色譜為分離系統,質譜為檢測系統。樣品在質譜部分和流動相分離,被離子化后,經質譜的質量分析器將離子碎片按質量數分開,經檢測器得到質譜圖。液質聯用體現了色譜和質譜優勢的互補,將色譜對復雜樣品的高分離能力,與質譜具有高選擇性、高靈敏度及能夠提供相對分子質量與結構信息的優點結合起來。

總體來說,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新興技術被應用于農藥殘留檢測中,尤其是各種快速檢測技術、色譜檢測技術等。在實際檢測中需要根據實際需求,合理選擇檢測技術,提高農藥殘留檢測速度與準確性,從而避免不合格農產品進入市場,維護農產品市場秩序。

3 農藥殘留檢測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3.1 檢測技術不達標

農藥殘留檢測是檢查農產品質量的重要前提,直接關系著消費者的食品安全、健康安全。但由于我國尚未制定統一標準,且部分經濟欠發達地區由于檢測技術滯后,沒有建立完善的實驗室,缺乏足夠的專業設備與技術人員,在農藥殘留檢測工作中存在流程不規范的問題,導致檢測效率低下、準確度不高。

3.2 缺乏足夠的人才

目前農藥殘留檢測工作缺乏足夠的人才支持,尤其是基層地區,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人才缺口大,且缺乏完善的人才培養制度,導致新入職人員在進入崗位之后無法快速獨立開展農藥殘留檢測工作,對于一些檢驗設備、檢驗流程的熟悉度不足,工作效率低下。

3.3 樣品前處理技術滯后

由于現代農業快速發展,在農產品生產中使用的農藥種類繁多,因此農藥成分復雜,需要進行樣品前處理。但目前常用的樣品前處理技術滯后,如自裝層析柱、液液分配凈化等方式,需要使用大量試劑,導致檢測成本較高。

4 優化農藥殘留檢測工作的相關策略

4.1 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制定統一的檢測標準

不合格農產品流入市場中,會威脅人們的健康與生命安全。因此各級政府都應高度重視此問題,積極推動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工作的開展,堅持因地制宜原則,針對當地的實際情況,不斷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強各部門的協作交流,構建完善的監管制度,加強對農產品質量控制力度,依照相關法律法規嚴肅處理各種違法行為,同時制定統一的農藥殘留檢測標準,推動該工作的有序開展,維護市場秩序。檢驗人員在實際工作中,需要結合檢驗工作中的各種問題,不斷優化檢驗技術與處理方法,明確農藥殘留檢測工作目標,嚴格控制限量標準,將各項管理措施落實到實際農藥殘留檢測工作中。

4.2 積極引入人才,加強專業培訓

在農藥殘留檢測工作中,檢驗人員是檢測工作的實施者,但人才缺乏制約了農藥殘留檢測工作的發展。因此,需要積極引入人才,加強與高校以及科研院所的合作,提高檢驗人員的福利待遇,減少人才流失。對于新入職的檢驗人員,還需要加強專業培訓。檢驗人員的專業能力對于農藥殘留檢測結果有著直接影響,因此各單位需要重視技術培訓工作,熟悉實驗室儀器設備的操作方法以及注意事項,樹立質量意識,確保各項技術的合理使用。在工作中需要做好數據收集與整理工作,且要注意各項數據的標準,從而提高檢驗報告的科學性。

4.3 選擇合理的檢測技術

目前,在農藥殘留檢測工作中可使用的檢測技術較多,可根據不同的原理與特征進行樣品組分定性定量分析,且不同的技術有著不同的優缺點,因此需要合理選擇檢測技術。我國農產品種類繁多,加上種植期間使用各種農藥,因此需要結合農業生產的實際情況,選擇高效、安全、準確性高的檢驗技術,確保農產品質量。

4.4 做好樣品前處理工作

檢驗人員需要做好樣品前處理工作,確保后續檢測工作的有序開展。尤其是在樣品采集環節,為了提高檢測結果的準確性,需要做好樣品質量管理,合理儲存與運輸,避免由于采樣、儲存、運輸不合理,導致檢測結果準確性下降。檢驗部門需要派遣經驗豐富的檢驗人員進行樣本采集,制定科學的檢驗質量控制措施,合理使用質控樣品來提高檢測結果的準確性,且要加強實驗室環境管理,減少各種因素引起農藥殘留檢測檢測精度下降。

4.5 加強實驗室管理

在農藥殘留檢測工作中,需要加強實驗室管理,尤其是環境與設備管理。例如,做好實驗室的通風管理,加強空氣消毒,合理控制室內溫度濕度,減少設備噪音,避免環境因素對檢測結果的影響。同時檢驗人員需要做好檢測設備的維護與保養,檢查設備的完整性與性能狀況,及時發現設備異常,盡早排查設備故障,從而確保設備的合理使用。對于實驗室使用的試劑,需要做好有效期、性能的檢驗,做好分類管理,避免出現拿錯試劑的情況。此外還需要加強信息系統建設,對庫存的實際情況進行登記管理,及時更新、處理過期試劑,確保農藥殘留檢測工作的有序開展。

4.6 加強檢驗質量控制

檢驗人員需要根據農藥殘留檢測的實際情況,加強質量控制,分析農藥殘留檢測全過程中的影響因素,做好防控措施,確保檢測結果的準確性與科學性。需要結合檢測技術的原理與方法,采取平行樣本、空白對照、標準樣本對照等質控措施,減少檢測誤差,確保檢測結果的真實可靠性。檢驗人員在農藥殘留檢測過程中需要做好相關記錄,做好簽字確認,落實責任制,從而確保農藥殘留檢測工作的有序開展。檢測工作完成后,需要在檢測報告中注明相關信息,尤其是抽樣單、任務單、檢測數據等信息,從而確保滿足各部門使用的規范。

5 結語

農產品質量關系著消費者的食品安全,因此政府應高度關注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加大宣傳力度,提高農產品生產經營者的認知水平;同時積極推動農藥殘留檢測工作,提高農產品質量,保障消費者的食品安全,避免農藥殘留引起的各種健康問題。但從實際農藥殘留檢測工作開展來看,仍舊存在一些問題,因此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優化策略,從而提高農藥殘留檢測工作效率與質量,提高農產品品質。

參考文獻

[1]李昱,李怡佳,程建宏.農藥殘留快速檢測方法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中的應用[J].農家參謀,2022(6):58-60.

[2]喬雯.農產品質量安全控制與農藥殘留檢測技術淺析[J].農家參謀,2021(7):29-30.

[3]桂文信.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中農藥殘留速測技術的應用[J].農村百事通,2021(21):188-189.

[4]蔡文杰.稻城縣農產品質量安全與農藥殘留檢測技術探究[J].新農業,2021(11):64-65.

[5]王銳.農產品質量安全控制與農藥殘留檢測技術研究[J].湖北農機化,2021(13):112-113.

[6]丁潔,蔡清.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中農藥殘留速測技術的應用[J].農業災害研究,2022,12(1):148-150.

[7]康新麗.農產品質量安全控制與農藥殘留檢測關鍵技術研究[J].農村科學實驗,2020(33):50-51.

[8]吳子彬,陳杏娟,吳丹淼.農藥殘留檢測技術在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的推廣應用[J].農家致富顧問,2019(22):155.

[9]余淑紅,周先武,丁主權.農藥殘留快速檢測技術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的應用[J].農家致富顧問,2019(24):148.

[10]祁元玲.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能力驗證的質量控制與技巧分析[J].新農業,2020(11):71-72.

[11]李娜.農產品質量安全控制與農藥殘留檢測技術探討[J].農家致富顧問,2020(6):154.

[12]張靜,曾林,劉冠麟,等.農產品質量安全控制與農藥殘留檢測技術淺析[J].南方農業,2020,14(32):149-150.

猜你喜歡
農產品質量安全因素分析
橋梁抗震影響因素分析研究
實施農業標準化生產 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工程項目社會穩定風險研究現狀分析
無形資產減值因素分析
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F732—VJ型冷原子吸收測汞儀操作技術
物流設施與設備課程的考核模式因素分析研究
面向社會生活的非農業院?!掇r產品質量安全》課程探索與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