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校協同提升青少年心理陪伴質量的思考與實踐

2023-05-30 22:32楊海娟
中小學班主任 2023年1期
關鍵詞:家校協同心理問題青少年

[摘要] 青少年心理問題是當下社會關注的重要問題,其影響因素眾多。本文從學校心理健康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入手,提出了開展家校協同提升青少年心理陪伴的原因和一些具體做法。

[關鍵詞] 青少年;心理問題;心理陪伴;家校協同

“老師,我好累!“每當聽到學生這樣說,作為心理老師的我心情總是特別復雜,為什么本該是浪漫無憂的花季年齡已經有了千帆過盡的滄桑之感。辛棄疾筆下的少年只是“為賦新詞強說愁”,而當下的青少年面臨的不是賦新詞的簡單局面,除了沉重的學習壓力,還有一些共性的因素導致青少年無力面對種種挑戰。如何給予青少年心理支持,一直是教育者苦苦探索的問題。

一、渴望心理陪伴:與家庭有關的青少年故事

君君,女,高中剛畢業考上大學。從高一開始,每當看到一臉倦容的君君來到心理室,我都想去抱抱她,給她一些力量。君君在別人面前是一個陽光自信的女孩,但少數人知道她一直在服用抗抑郁的藥。君君自述父母關系不好,和爸爸關系親近,但是爸爸又因為工作原因經常不在家。和媽媽在一起的時間多,但是從小就覺得媽媽不愛她,和媽媽關系很疏離。為了得到媽媽的愛,總是費力討好媽媽??释改概惆榈男睦淼貌坏綕M足,君君常常陷在抑郁的情緒里。

辰辰,女,高三學生。單親家庭,目前和媽媽生活在一起。父親已經重組家庭并有了孩子。媽媽對辰辰學習上有嚴格且明確的要求,一直給辰辰灌輸這樣的想法:一個人帶著她很辛苦,要辰辰爭氣,不能讓別人看扁了。但辰辰目前在校的學習成績屬于班級中下水平,遠沒有達到媽媽的要求,媽媽對她學習上的管束非常多,對其生活和心理上卻很少關注,這讓辰辰覺得很壓抑。她渴望在爸爸那里得到安慰,但是爸爸因為有了自己的家庭能給她的時間很少。

洋洋,女,高二國際部學生。在別人眼里洋洋很幸福,因為父母愛女心切,從小到大幫她代辦好了所有的事情。但是,父母給予的陪伴很少,極少關注孩子的心理。洋洋心里很壓抑,一個被安排好的人生讓洋洋失去了對生活的憧憬和熱情。壓抑的聲音、眼里的淚水和手臂上縱橫交錯、深淺不一的劃痕,讓我們看到洋洋背負著父母沉重的愛是多么痛苦和無助。

家庭心理陪護缺失的事例還有很多,父母永遠覺得他們很愛孩子,但給予孩子想要的心理陪伴又有多少?完整的教育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的齊心協力,當下學校教育除了教學,更需要把提高家校協同質量、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成長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工作。

二、心理陪伴缺失:家庭教育中的共性問題

從上述幾個故事中不難看出,家庭這個傳統意義上的“愛的港灣”,并沒有給予青少年需要的心理陪護,相反,在很大程度上成為他們成長道路上的攔路虎。

1.家庭教育不能有效傳遞“愛”

君君從小就渴望媽媽的愛;辰辰希望媽媽的愛不要附帶更多的條件;洋洋在父母裹挾的愛中拼命尋找生存的意義。除了他們,還有更多的君君、辰辰、洋洋在發出呼喚。不懂孩子心理、家長本位的觀念、唯學習論等一些理念使得很多家長并不能勝任其角色,不能有效地向孩子傳遞“愛”。愛孩子是本能,但讓孩子感受到愛卻需要學習的才能。

2.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不能有效合拍

學校教育一直承擔著家庭教育領跑、護航的責任,但效果不理想。學校邀請家長聽家庭教育講座,很多家長不感興趣;學校對家長提出要求,家長推三阻四;學校和家長溝通孩子的在校表現,家長對學校的建議不予采納……學校教育對家長的“傳道授業解惑”之路還很長,需要慢慢摸索可行之道。

3.社會教育、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不能有效協同

從學校層面來看,因為信息傳遞渠道的不暢通,導致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方無法得到完整的青少年成長信息,各自為政,效果自然要打折扣。學校希望君君、辰辰、洋洋的父母看到自身家庭教育的不足,同時有能力去逐步改變,但學校教育還不具備足夠的能力去解決家庭教育的所有問題,迫切需要家庭的配合和社會教育的支持。

三、提質心理陪伴:家、校、社協同共育的實踐探索

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如何實現協同共育的最大功效,是學校教育一項重要的工作。學校教育如何開展工作,我們做了一些嘗試:一是發展性工作,開展“引進”與“輸出”的探索。二是補救性工作,開展“傳統”與“創新”的實踐探索。

1.“引進”與“輸出”的實踐探索

(1)學校教育引進社會教育開辦家長學堂。社會教育是學校教育跟上社會發展節奏的強有力補充,學校教育相對于家庭教育有更多匯聚專業資源的便利,比如開展“至賢學堂”、家長委員會等,邀請心理、家庭、法律、教育等方面的專業人士向家長開展專題培訓、團體活動體驗、家庭教育沙龍等,可以帶領家長學習更為系統、專業的家庭教育理念,獲得更多的教育技能。這些資源除了社會教育提供,學校還可以在家長群體中挖掘,開展同質互助的幫扶活動。

(2)學校教育引進社會教育開展校本課程。如何讓青少年在學習知識之余提高更多的技能,進而發展成才能,需要社會教育的有力補充。學??裳埜餍懈鳂I的專業資源進入校本課程,使學??梢园l展特色化的校本實踐課程,全方位提升青少年的能力,從而使青少年提升自信、意義感等積極心理品質。

(3)學校教育走進社會教育。青少年不能只在學校內進行教育,還必須走進社會,在社會實踐中學習。學校根據周邊社區情況,結合學生年齡特點,有計劃、有目的地選擇適合青少年的社會教育場所。學校教育只有主動出擊,與越來越完善的社會教育協同,才能更好地發揮其作用。

2.“傳統”與“創新”的實踐探索

對于大多數青少年來說,工作開展的重點是以發展性為目的的心理陪護。而對于心理欠佳甚至已經出現心理問題癥狀的青少年來說,開展補救性的工作勢在必行。

傳統家校共育是通過家訪、家長會等形式開展工作,這些工作在當下還是必要的。針對青少年時期發展的特殊問題,學校教育需仔細篩查家校共育的對象,爭取到其家長的支持,密切家校聯系。學校教育需加強特殊時期的家校共育工作,如開學、考試前后等容易引起青少年情緒波動的時間點。學校教育也可以通過QQ、微信等新媒體提升家校共育的效率。

目前,學校教育的心理教育師資力量還嚴重不足,學校教育可以通過培訓增強心理師資,在班級、年級組等成立教師“心理助教團”,通過“一對一”“一帶多”的形式,陪伴心理困難的學生;也可以通過“解憂雜貨鋪”等學生心理自助的形式開展心理陪伴,使師生、生生之間有更多的心理聯結,提升心理陪伴的質量。此外,學校教育可以通過上級教育部門與社會教育、醫療機構開通更為暢通的診療、復學渠道。

青少年時期是人一生發展的關鍵時期,青少年的發展需要完整、科學的心理陪護。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協同共育,必然能為其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楊海娟? ?江蘇省梅村高級中學,高級教師。

猜你喜歡
家校協同心理問題青少年
青少年發明家
利用博客平臺 強化班級管理
家校協同PK“蒙式教育”
信息化環境下家校協同發展教學策略的探究
個案工作方法介入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研究
農村寄宿制學校留守學生心理問題的思考和建議
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成因及對策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級活動中的有效實施研究
激勵青少年放飛心中夢
讓雷鋒精神點亮青少年的成長之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