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色文化融入高校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路徑研究

2023-05-30 10:48李玉婷
理論觀察 2023年1期
關鍵詞:高校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紅色文化

摘 要: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可以說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的重要精神支撐,而我國在漫長的歷史洪流中則留下了較多的紅色文化,其作為我國革命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本就蘊含著較為重要的時代精神及機制。為了能夠對當代高校大學生展開有效愛國主義教育,本文也就紅色文化的融入路徑展開了研究。

關鍵詞:紅色文化;高校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23)01 — 0149 — 04

一、引言

黨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強調,要將紅色資源充分利用起來,而且還需要將紅色傳統發揚好、將紅色基因傳承好。紅色文化可謂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探索社會主義道路過程中所留下的重要革命文化,具有豐厚的教育價值?,F如今高校教育面臨著較高的要求,不僅要強化對學生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培養,還需要讓每一位學生形成正確愛國主義精神、傳承紅色文化。為此,紅色文化融入高校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也受到了較多的關注,而為了有效推進這一項工作,筆者也對其展開了如下探討:

二、紅色文化融入高校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中的價值

(一)促進大學生正確愛國主義價值觀得以形成

愛國主義可謂是中華民族精神核心,在不同歷史階段愛國主義本質就有所差異,國家政治發展、意識形態建設發展必然趨勢,更是歷史經驗的總結規律。高校對學生思想價值觀剛好處在塑造階段,在這一階段強化對于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能夠讓其形成正確的愛國主義價值觀念,可是若直接理論講解學生很難理解,而紅色文化的有效融入則能借助其身后的家國情懷、歷史積淀來有效提升愛國主義教育效果,從而促進學生正確愛國主義價值觀得以形成。

(二)豐富高校愛國主義教育內容

紅色文化作為歷史不斷發展下的產物,本就具有較為豐富且深刻的內涵,其不僅涉及到了共產黨在近代革命期間的艱辛芬歐,同時也包含了無數英雄在革命斗爭中流傳下來的精神財富,而且內涵還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豐富。將紅色文化融入到高校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活動中,學生就能從中感知到前人的艱辛以及愛郭靖懷,這能真正為高校愛國主義教育提供豐富的歷史素材,真正豐富愛國主義教育內容,讓學生在內容感染及熏陶下樹立起正確的愛國情懷。

(三)提高愛國主義教育效果

傳統模式下的高校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效果并不理想,而之所以會如此也是因為教師教學方式并不合理,在教育期間局限于口頭宣講,而紅色文化在愛國主義教育活動中的融入,本就是對傳統愛國主義教育模式的革新,能夠進一步提升愛國主義教育效果。一方面,從教學形式這一層面來分析的話,紅色文化之中本就蘊含了較多的物質文化內容,將其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內容和素材,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而真正提升愛國主義教育影響力及感染力。另一方面,從教育內容來分析的話,紅色文化本就是我國先進文化重要構成,是我黨在革命、建設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核心先進文化,可以說是凝聚了中華民族精神、思想道德精髓,將其融入到高校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課堂,能夠在讓學生學習我國革命文化的同時強化學生愛國思想,從而有效提升愛國主義教育效果。

三、紅色文化融入高校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中的現狀

(一)忽視資源整合及深入研究

紅色文化不僅有豐富內涵,同時也有多重表現形式,能夠為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提供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教學資源??墒?,就紅色文化在高校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實踐中的融入你趕快來看,融入效果并不理想,存在忽視資源整合以及深入研究不足等情況。首先,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整體規劃思路及方式有待完善?,F如今部分高校對于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這一工作尚未起到足夠的重視,缺少合理的規劃及具體的要求,大多是一些較為簡單的累加,這種情況下學生自然無法對紅色文化形成有效理解。其次,資源整合及深入研究明顯不足,在將紅色文化融入的時候沒有將其與高校教育資源有效整合,也缺少對融入的研究,這種情況下融入效果自然并不理想。

(二)過分注重融入形式,忽視愛國主義教育升華

紅色文化在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中的實施目的,本就是為了借助紅色文化中蘊含的精神來對大學生思想及認知進行洗禮,希望以此來有效激發大學生愛國熱情,從而促進愛國主義思想及精神在學生心中的升華??墒蔷腿谌雽嶋H情況來分析的話,很多教師教育都呈現出了教育形式大于內容的情況,忽視了學生思想升華及內心吸收,這種情況下自然無法有效發揮出紅色文化在愛國主義教育中的融入效果。除此之外,紅色文化在高校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中的融入還缺少具有深度的社會實踐,一些簡單的紅色文化場所參觀無法真正幫助學生領悟其中的紅色精神,沒有真正融入到紅色文化歷史氛圍中,這種情況下愛國主義教育效果自然也并不理想。

(三)注重紅色文化線下活動實施,忽視了互聯網紅色文化深度應用

在互聯網時代被背景之下,教育教學也明顯受到了影響,而紅色文化融入高校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也有教師在實踐中為學生開展紅色文化線下活動,可是從整體教育情況來看還是忽視了對于互聯網紅色文化的深度使用。具體而言,紅色文化網絡宣傳影響力不足可謂是其中的重要問題??v觀紅色文化網絡宣傳實際,即可發現較多紅色網站都存在著整體規劃不夠合理、視覺效果不夠理想、內容革新較為緩慢等情況,這就無法為學生展示出具有內涵價值的愛國主義精神及紅色文化,反而出現了一大批形式化的趨勢。

四、紅色文化融入高校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中的路徑

(一)整合紅色教育資源,創新愛國主義教育方法

對當代大學生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目的本就是為了提高學生愛國認識,而紅色文化融入到高校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活動中,就是為了積極接觸紅色文化所孕育的思想內容來對當代開展愛國主義觀念的引導,從而有效提高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懷。而要想真正做好紅色文化的有效融入,教師在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工作的時候,一定要及時革新傳統教育理念,改變之前枯燥、單一的教育形式,盡可能提升課堂教學趣味性以及學生對于教學方法的認可度,然后再通過教學資源的有效整合以及教學方法的創新來提升愛國主義教育效果,從而才能有效發揮出紅色文化的積極作用。首先,強化對于紅色教育資源的整合。我國在長時間發展過程中本就留下了較為豐富且寶貴的紅色文化資源,教師在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時候,即可借由紅色文化資源的融入來提升效果,而要想踐行這一點,相關教師一定要先明確愛國主義教育的目標及內容,深度挖掘現有的紅色文化資源,同時還可以結合當地所具有的特色化紅色資源來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愛國主義教育素材,之后再結合現如今社會熱點問題來豐富愛國主義教育內容,這樣學生就能在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中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從而有效發揮出紅色文化的教育價值。另一方面,還需要注重愛國主義教育方法的創新。在將紅色文化融入到愛國主義教育實踐中時,教師不僅要深入挖掘紅色文化資源來豐富教育內容,還需要注重教學方法的創新,畢竟紅色文化本就是特定歷史背景下的產物,教師不能將其作為思想內容直接灌輸給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講紅色故事、多媒體視頻展示、用好紅色經典等多紅手段來促進紅色文化在愛國主義教育中的融入,這樣才能確保紅色文化思想扎根于大學生心中,從而真正強化學生愛國主義認識。

(二)構建實踐課堂,組織豐富社會實踐活動

常言道:“實踐才能出真知?!币胝嬲龑⒓t色文化融入到高校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活動中,自然不能只是對學生進行單純的理論灌輸,其更為重要的還是要加大實踐教育比重,為學生構建愛國主義實踐體驗課堂,這樣才能有效提升愛國主義教育效果,進一步發揮出紅色文化的融入價值,而學生也能形成堅定的愛國主義思想。而在這一過程中,高??梢詮囊韵聝蓚€方面著手:一方面,注重課堂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教師在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時候,一定要在把握教學大綱的基礎上,結合高校大學生個性特征來為學生合理設置課程,確保大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愛國主義學習中;另外,還需要為學生搜集下相關紅色文化資源及教育素材,以此來提升愛國主義教育的效果。教師還可以為學生組織豐富的社會實踐活動,讓紅色文化在實踐中更好地融入到愛國主義教育活動中。在這一過程中,高校需要注重愛國主義教育實踐基地建設,改變傳統局限于課堂教學的情況,定期組織學生一同參與到實地考察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活動中,然后再依托基地所具有的紅色文化內涵來對學生進行現場教學,這樣就能真正讓學生在實踐體驗中陶冶愛國情懷。除此之外,還可以組織學生在寒暑假里一同到歷史展館做義工,讓學生在了解“工作”的同時更好地了解這些紅色文化蘊含的精神及思想,這有助于提高高校大學生對于紅色文化的認同感,從而真正提升愛國主義教育效果。

(三)注重校園文化建設,打造紅色文化氛圍

校園環境本就具有一定的育人功效,可以說是高校學生思想道德、價值觀念得以形成的重要陣地,同時也是宣傳社會主義主流思想、培養新時代合格接班人的重要場所。為此,要想真正將紅色文化融入到高校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中,高校環境建設也十分重要,我們可以通過紅色文化的有效引入來優化校園文化環境建設,這能在豐富學校文化精神底蘊的同時促進紅色文化在愛國主義教育各方面中的融入。高校在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過程中,還可以積極發揮學校內部團委學生會、社團等組織的作用,要求學生社團能夠定期自發性組織一些愛國主義教育宣傳活動,宣傳活動內容就可以是紅色文化相關的內容,如可以直接在學校廣播站為學生講述紅色經典故事,或者是歌頌革命英雄人物,這樣學生就能在良好的紅色文化氛圍中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真正提升整個教育效果。最后,還可以積極借助一些重大節日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如建黨節、國慶節、建軍節、五四運動等特定日子,學校內部就可以為學生營造良好的紅色校園文化氛圍,做好紅色文化內容宣導,這樣學生就能在濃厚的紅色文化氛圍熏陶下接受愛國主義教育以及紅色文化洗禮,有效提升教育效果。

(四)加大網絡技術使用,促進紅色文化傳播

要想真正將紅色文化融入到高校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活動中,除了上述幾點之外,還可以加大對于網絡技術的使用,以此來有效促進紅色文化傳播,這樣學生即使是在上網、娛樂也能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之下,高校大學生生活、學習都因為網絡技術的存在而發生了較為顯著的變化,學生獲得知識的窗口不僅能夠得到拓展,還能為紅色文化滲透提供全新的傳播渠道,所以高校在對大學生開展愛國主義家偶遇的時候,也可以強化對于網絡技術的使用,以此來創新教育、促進紅色文化傳播。一方面,我們可以在愛國主義教育過程中,積極借助網絡信息技術來創新教學,像是微博、微信公眾號、抖音等新媒體平臺,教師即可將其作為紅色文化宣傳渠道,利用這些媒體平臺來強化愛國主義教育滲透力度,這樣就能為學生開辟出一個全新的教育課堂。另一方面,在加大對網絡技術使用的同時,還需要進一步強化對于網絡平臺的監管,畢竟網絡的開放性及虛擬性,促使網絡信息質量也良莠不齊,這個時候學校若能構建出較為完善的監管制度,就能定期對網絡信息進行系統排查,及時清理不良信息的侵入,這樣學生就能有一個干凈且極具紅色文化教育氛圍的網絡環境,從而有效提升愛國主義教育效果,最大程度發揮出紅色文化育人價值。

(五)加強紅色文化引導,增強學生情感共鳴

現代大學生對紅色文化缺少強烈共鳴,主要原因是當前生活環境安穩、富足,距離紅色文化誕生背景時期較遠。當代大學生受到時代精神影響,積極面向未來,勇于開拓未來道路,但是對于回顧歷史的重要意義缺少正確認知。在此背景下,許多大學生缺少了解歷史的積極性,歷史意識淡漠,在歷史文化學習中態度比較消極。對于該類學生而言,歷史的意義近似于象征性符號,對其現實意義缺少認知,因此未能被激發深層次的反思與情感共鳴,不利于留存和延展紅色文化記憶。

在融合紅色文化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時,應積極激發大學生愛國情懷,增強高校學生紅色文化共鳴。在愛國主義教育中發揮紅色文化影響的基礎是引導高校學生產生文化共鳴,合理利用紅色物質文化資源,促進大學生積極參觀革命人物故居、革命紀念館等,引導學生定期參觀歷史博物館。通過此類活動促進學生深入了解國家建設中重要歷史思想、發展路線和改革方針等。從理解紅色制度文化開始,學習和踐行紅色精神文化,在此過程中深入學習長征精神、紅船精神、航天精神等,通過今昔對比憶苦思甜,了解艱苦的革命歷史時期,體會當前富足的物質和文化生活來之不易,激發學生愛國情懷,增強民族自信。

(六)發揮紅色文化影響,引導正確價值觀

當前是多元文化時代,文化環境具有開放性,在拓展學生國際視野、促進學生放眼看世界同時,對于閱歷較淺的大學生而言也較易造成文化沖擊,較易影響高校大學生對紅色文化產生認同感。影響大學生文化認同感的因素構成復雜,在愛國主義教育中應從多角度解讀紅色文化,引導大學生樹立時代健康發展價值觀,促進學生正確認知紅色文化、從客觀層面和情感層面理解和認同紅色文化。受到經濟全球化影響,資本主義文化觀念通過互聯網等對國內文化環境進行滲透,文化傳播過程中良莠不齊,部分勢力利用書籍、影視作品等惡意滲透和傳播不良意識形態。國內環境方面,市場經濟發展帶來活躍的經濟局面同時,也難以避免地產生部分負面影響,部分大學生缺少堅定的信念,價值觀較易受到污染。對此,應積極進行文化思想教育,杜絕利己主義或金錢至上,引導學生增強信念感,樹立正確的信仰,具有更宏大的歷史目光和更高遠的理想追求。在高校思想教育中,不僅應鼓勵學生追求自由,肯定學生個性多元化,促進學生積極了解新事物與新觀念,但是也應注意到部分學生在此過程中過于強調個性,注重自我感受。通過紅色文化熏陶和愛國主義教育,促進學生樹立大局觀,形成宏大的世界觀。促進學生形成堅定的意志品質,對多元化思想潮流具有辨別能力,明辨是非,提高對抗文化沖擊能力。通過此種教育,促使大學生可更堅定、客觀地應對復雜環境,在面對不同社會文化思想沖擊時具有獨立的判斷能力,避免受到個人主義的影響,樹立科學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促進大學生認同和踐行紅色文化。

(七)科學利用紅色資源,激發愛國主義情感

紅色資源是重要的文化資源,紅色資源作為紅色文化的重要載體,是對紅色文化的外在展示。紅色文化通常融合于社會主義文化和優秀傳統文化之中,在教化育人中共同發揮作用。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時,應明確上述文化的內在聯系,充分利用紅色資源,通過宣講革命歷史故事等促進學生了解改革開放歷史,促進學生對紅色文化產生情感認同。大學生處于特殊的發展時期,此時其心智逐漸成熟,思想意識和文化意識呈現動態發展趨勢,逐漸形成獨立的思想價值觀念,具有較強的可塑性,但是也較易在思想上偏離科學道路,受到不良思想影響。應對大學生進行積極身心發展引導,促進學生形成深沉信念,由衷地熱愛祖國,培養大學生對祖國和人民忠誠的堅定信念。在愛國教育活動中,應從大學生身心特點出發,了解大學生認知規律,重視教育學習中學生的情感體驗。紅色文化具有符號信息意義,在宣傳該文化時應有效融合紅色資源,引導學生進入具體的文化情境,從而使學生產生真實情感體驗,增強愛國情感。在此教育活動中,首先應引導學生認知愛國主義情感,然后從情感上認同,樹立堅定信念,并且最終在實踐中踐行愛國主義。在主題愛國主義教育中,應以紅色資源為載體,采用循序漸進的教育模式開展教育活動。通過偉人故居參觀、觀看升旗儀式等,對學生進行紅色文化教育,激發學生愛國主義情懷。

紅色文化具有厚重的歷史背景,是通過無數革命者和愛國先驅長期艱苦奮斗積淀凝練而成,具有顯著的應用價值,是珍貴的教育資源。在針對高校大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時,應有效耦合紅色文化資源與愛國主義教育,利用雙重優勢,促進資源合理利用,提高教育效果。注重大學生特點,在校園文化中良好融合紅色文化,促使學生主動了解紅色文化,激發愛國情感。應積極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研究,有效融合紅色文化與愛國主義教育,豐富教育形式,開展多元化教育活動,有效開展啟發式教育和引導式教育,根據學生心理特點設計教學活動,調動學生紅色文化學習積極性,充分利用優質紅色資源,開展學生歡迎的、具有創新性和教育意義的教學活動,對高校大學生進行高質量思想引導。

五、結語

綜上所述,愛國主義教育是新時代高校教育重要要求,而紅色文化本就具有豐厚的育人精神,若能將其融入到高校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工作中,就能進一步提升愛國主義教育效果,讓學生從紅色文化中接受愛國主義熏陶,從而有效促進高校大學生思想及精神上的升華,真正培養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合格接班人。

〔參 考 文 獻〕

[1]宋波,于麗那,王建芳.新時代背景下安源紅色文化融入地方高校愛國主義教育路徑研究——以萍鄉學院為例[J].萍鄉學院學報,2021,38(01):4.

[2]徐靜堃.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路徑探究[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06):3.

[3]賈維.吉林紅色文化資源融入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路徑研究[J].綠色科技,2021,23(09):2.

[4]蘭桂萍,周耀玫.紅色文化融入新時代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路徑探析[J].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21,30(03):5.

[5]陳永剛.紅色文化融入新時代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實現路徑[J].未來與發展,2020(03):5.

[6]谷雨琳.紅色文化融入新時代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路徑研究[J].決策探索,2021(12):2.

[7]廖佚.湖湘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徑探析[J].遼寧絲綢,2021.

〔責任編輯:丁 冬〕

收稿日期:2023 — 01 — 08

基金項目:“新時代紅色文化融入高職院校愛國主義教育實踐研究——以吉林省5所高校為例”(課題編號:JGJX2021C101)。

作者簡介:李玉婷(1986—),女,吉林四平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歡
高校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紅色文化
淺談如何在小學思想品德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新媒體環境下的紅色文化的發展和傳播
高校大學生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初探
新媒體時代高校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研究
淺談化學教學中德育思想的滲透
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對紅色文化的價值訴求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