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知與創意:知識建構理論下整本書閱讀的發展方向

2023-05-30 00:48王芳
中國教師 2023年1期
關鍵詞:知識建構發展方向

王芳

【摘 要】中小學整本書閱讀已經成為語文教學改革的焦點之一,但是經過多種實踐我們發現,整本書閱讀教學實際與理論的期待相距較遠。本文著重圍繞知識建構理念,重構整本書閱讀的過程:向著問題出發—保持開放的路徑—階段性方向的修正—導向社區理論形成。在《豆蔻鎮的居民和強盜》這本書的閱讀實踐中,學生積極有效地完成了整本書的深度閱讀,在問題提出的深度、多元化觀點的表征、社區理論建構等方面都表現出了令人欣喜的進步,學生的閱讀興趣也呈現出持久保持的狀態。

【關鍵詞】知識建構 整本書閱讀 發展方向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在拓展型學習任務群中指出,整本書閱讀任務群“旨在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根據閱讀目的和興趣選擇合適的圖書,制訂閱讀計劃,綜合運用多種方法閱讀整本書;借助多種方式分享閱讀心得,交流研討閱讀中的問題,積累整本書閱讀經驗,養成良好閱讀習慣,提高整體認知能力,豐富精神世界”。有研究者認為整本書閱讀可以通過“激發興趣—營造氛圍—養成習慣”這一流程開展,也有老師提出“課內向課外延伸—課外向課內深化—課內外融合”的理念,還有老師提出構建閱讀共同體、開展親子共讀等教學策略。前人的研究促進了整本書閱讀教學的發展,但同時我們也發現,這些理論與方法作用在學生身上似乎收效甚微,主要表現為大多數學生依舊處于被動閱讀的狀態,缺乏興趣;很多學生的閱讀以情節獵奇、娛樂為主,缺乏深度思考;還有不少學生的閱讀分享與交流過于形式化,缺乏新意。這些問題啟發我們思考:現有的方法策略是不是適合具有不同閱讀經驗的每一個學生?從培養人的目標出發,整本書閱讀的發展方向在哪里?

知識建構理論(Knowledge Building)是杜威的“做中學”思想在信息時代的新生,它強調教育即“生活”“生長”和“經驗改造”,轉向以兒童為中心,突出過程與方法。在知識建構教學中的閱讀,學生是積極的認知者,不僅要主動去閱讀,不斷建構自己的知識框架體系,還要對他人、對社區的知識負責,與社區成員協同閱讀,共同提升社區知識的理論體系?;谥R建構理論的閱讀,突出“知識建構對話”①,這一教學手段的運用,意在以“學生”為中心,引領學生在感知的基礎上,通過不斷迭代的問題、不斷生成的觀點,持續深入地開展閱讀分享與交流活動,呈現卷入式閱讀的良好狀態,最終生成有創意的閱讀輸出,從而激發學生濃厚的閱讀興趣,為他們的終身閱讀打下良好的基礎。

以二年級《豆蔻鎮的居民和強盜》整本書閱讀教學為例,此書為挪威著名的兒童文學家托比揚·埃格納所著,故事中人的善良、友好可以改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甚至能使強盜成為和善并值得信賴的人。整本書有天真爛漫的孩童氣息,有助于加強兒童對人類美好前途的信念。知識建構理念下,我們的閱讀目的是形成對《豆蔻鎮的居民和強盜》一書的整體認識,學會關注書中的人物和情節,感受豆蔻鎮的快樂與美好;能說說自己感興趣的人物或事件,并作簡單的評價;在討論中,學會傾聽、學會表達,培養善于思考、樂于探索的閱讀品質;感受閱讀的快樂,培養整本書閱讀的興趣,逐步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一、向著問題出發:開始啟動知識建構閱讀

在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后,學生開始了初步感知的閱讀,對書中的人物和事件進行大概的了解。然而,對于一部分學生來說,初步感知的閱讀往往不能持續,整本書閱讀推進困難。這時,我們可以將初步感知的閱讀推向知識建構的閱讀,幫助學生從“問題”出發,調整閱讀的方向,由淺層閱讀轉向符合學生個人閱讀需求的深層閱讀。

師:(出示《豆蔻鎮的居民和強盜》圖書封面)最近同學們都在讀這本書,今天我們不比誰讀得快,比誰會提問題。請試著把閱讀過程中想到的問題寫下來。

(學生在便簽紙上寫下自己的問題)

師:誰來讀一讀自己提出的問題?

生1:為什么巴士賢警長總是面帶微笑?為什么人人唱贊歌,蘇菲姑姑唱的卻是怒歌?

生2:為什么小狗會唱歌?獅子不是吃肉的嗎,為什么還愛吃巧克力?

生3:豆蔻鎮在哪里?豆蔻鎮為什么只有一輛電車一個警察?杜比雅爺爺為什么住在塔上?

生4:三個強盜每個人的愛好分別是什么?他們為什么要養一頭獅子?三個強盜以后是干什么工作的?

……

師:大家圍繞豆蔻鎮及鎮上的人和動物問了“為什么”“是什么”“在哪里”等一系列問題。讀書時,如果能帶著問題去讀,去研究,一定會有更多的收獲。請同學們翻開書,帶著自己最感興趣的問題再去讀一讀,適當地做一做記錄。

在這個環節中,教師鼓勵學生根據自己感興趣的問題自由閱讀,學生在不知不覺中便運用了瀏覽、略讀、精讀等不同的閱讀方法。比如,有的學生對三個強盜偷東西感興趣,他會研究:強盜們為什么要偷東西?在什么時候偷東西?偷了哪些東西?不偷東西時在干什么?偷東西被抓住以后是什么表現?……這樣,他就會對相關章節進行精讀。這樣的精讀使學生產生了獨到的見解—強盜們偷的東西大多數是吃的,偷東西被抓住以后就像做錯事的小孩子一樣,所以強盜們還不算太壞,跟我們通常說的“強盜”并不一樣。有了有趣的發現,學生的閱讀興趣再次被點燃,他們會思考:強盜們后來還偷東西嗎?是誰讓他們改邪歸正的?這樣,閱讀中的問題就會引領著學生一直讀下去,有效改善了整本書閱讀推進困難的現狀。

二、保持開放的路徑:讀書記錄,形成多樣化觀點

知識建構的閱讀倡導知識可視化,其實質是將人們的隱性知識以圖解的方式表現出來,形成能直接作用于視覺的顯性知識制品,從而促進知識的傳播和創新。我們都知道,有效的閱讀,讀者是“用大腦閱讀,而不是眼睛”,閱讀時大腦中尚未表現出來的經驗、觀點、意見、價值觀等隱性知識,學生可以借助讀書記錄來進行分析、總結和歸納,使之轉化成易于交流溝通的顯性知識。因此,及時進行讀書記錄能促進多樣化觀點的形成。

師:“不動筆墨不讀書”,在讀書的過程中,我們如果能把自己的想法、疑問、收獲等及時記錄下來,不但做到了讀書留痕,還便于與別人分享呢。誰來分享一下自己的讀書記錄?

生1:我記錄了四點。第一點,豆蔻鎮有一個警長,一輛電車,幾個居民和三個強盜,它離我們非常遠;第二點,豆蔻鎮是一個歡樂的小鎮,那里的居民臉上每天都帶著笑容;第三點,警長巴士賢是個善良的人;第四點,有一個理發師對三個強盜進行了改造。

生2:我記了關于三個強盜的內容,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三個強盜“救火”的情節,我還給三個強盜畫了名片。

生3:我記下的是三個強盜和蘇菲姑姑。蘇菲姑姑太嚴厲,她想改造三個強盜,最終沒有成功,因為太嚴厲雖然能在表面收服人,暗地里卻管不住人心。

師:為這三位同學的精彩發言鼓掌!我們在做讀書記錄時可以“書海拾貝”式地把讀到的內容一點一點寫下來,可以記錄印象最深的情節或人物并進行適當的評價,可以聯系生活實際記錄下自己的思考,還可以記錄自己是怎么讀這本書的,等等,圖片記錄或者文字記錄都行??傊?,在讀書時,你腦海里出現的任何有關的內容都可以記下來。

這一過程續接上一環節,教師課內指導學生閱讀時適當做一做讀書記錄,及時把自己的思考、收獲等寫下來,課后學生進一步感知故事內容,根據自己的閱讀經驗形成個人觀點?;氐秸n內,學生之間互相交流,向他人學習,為實現個人的閱讀活動向集體的閱讀活動轉變奠定基礎。整個過程在保持開放路徑的同時,統籌安排了課內與課外的閱讀活動,兼顧教師指導和學生自主閱讀,同時又以學生自主閱讀為主。

三、階段性方向的修正:小組建構,改進與提升觀點

在閱讀中,學生認識問題時會產生一些“幼稚”的想法、“錯誤”的理解,這些都被知識建構的閱讀視為可以改進或提升的觀點。如何做到改進與提升呢?我們可以通過小組建構的方式來實現,即學生在持續探究的過程中與他人形成協作小組,在協作小組中融合各自不同的個人知識,互相補充、修正,或確定新的研究方向,從而形成成熟的小組知識。

生1:我們這組討論的是“豆蔻鎮在哪里”這個問題,我認為豆蔻鎮在靠近海邊的地方,因為插圖中有椰子樹,而椰子樹都是長在海邊的。

師:你能通過插圖來闡述自己的觀點,很會觀察。作者有沒有在書中明確寫出豆蔻鎮的地址?

生2:好像沒有。

師:那作者有沒有什么暗示呢?比如,提到孔雀舞我們會想到—云南,聽到京劇我們就會脫口而出—北京,書中有沒有類似的暗示呢?

生3:書的開頭向我們介紹杜比雅爺爺時,說他是鎮上最聰明的人,他最關心的是天氣,這里經常下大雨。

生1:我發現書中的人都很喜愛音樂,理發師是單簧管樂隊的頭頭,雜貨店老板是喇叭手,電車司機能編出《杜比雅之歌》,賈斯佩會巴松管,哈士貝會吹笛子,樂納丹會打鼓,小賈萊亞會彈鋼琴,幾乎所有人都會唱歌。這個地方的人多才多藝。

生2:我要補充,這個地方每年還有一次盛大的夏季游園會,就像過節一樣。

師:可是,它究竟在哪兒,我們還是不知道。那最有可能知道豆蔻鎮在哪里的是誰?

生3:我覺得應該是作者,是他寫了《豆蔻鎮的居民和強盜》這本書。

師:對了,再去了解了解作者,你們會有更多的發現。

經過討論,這一組改進了自己的觀點(見圖1)。

整本書閱讀就像跑馬拉松,需要不斷補充能量,不斷加油助威;又像叢林探險,需要不斷改進方案,不斷調整方向。這一環節的開展,從話題分組到組內交流,學生在集體閱讀活動中實現了個體閱讀活動的進階,提出了更有創意的想法。在交流中,學生還養成了注意傾聽,主動用禮貌用語回應,樂于表達自己的想法,遵守規則,積極參與討論,愿意用圖畫、文字等形式記錄見聞、想法等習慣。

四、導向社區理論形成:全班共享,促進觀點的概括與升華

知識建構的閱讀要求每一位學生共同承擔推進社區知識生長的任務。一方面,學生要了解他人(組)的觀點,提出自己的看法,幫助同伴改進觀點;另一方面,每個人要吸收他人(組)的觀點,升華自己的觀點,向社區展示自己的理論。這一從團體認知理論出發的原則,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個體與集體的學習共贏。

“強盜組”:我們從愛好、生活環境、性格和職業四個方面列出了三個強盜的變化:之前三個強盜喜歡偷東西,愛爭吵,還經常鬧別扭,后來他們愛上了演奏樂器;之前他們住的地方完全就是個豬窩,后來他們的居住環境很不錯;之前他們好吃懶做、不愛干凈、斤斤計較,后來變得愛干凈,還樂于助人、愛學習;之前他們是強盜,后來一個成了消防員,一個成了馬戲團領班,還有一個成了面包師助手。

生1:你們說的都不錯,但我還想知道這三個強盜為什么會發生變化呢?是誰讓他們改變了?

“巴士賢及其太太組”:這個問題我們有討論,請到我們這邊來,我們覺得是巴士賢警長和他的太太改變了強盜,巴士賢警長對強盜很寬容,他的太太真心地關心強盜們,給他們舒適的環境,還給他們做好吃的,我們覺得巴士賢太太就像三個強盜的媽媽一樣。

“蘇菲姑姑組”:我們來補充,還有蘇菲姑姑也想改變三個強盜,可是她沒有成功。因為她脾氣太暴躁了,總是用命令的語氣和三個強盜說話,三個強盜雖然表面怕她,但并不想聽她的。

全班性的共享提高了學生的整體認知能力,豐富了學生的精神世界。整本書閱讀要突出一個“整”字,從個人建構到小組建構,再到全班性的建構,學生在多次的建構中,形成了對整本書的立體認識,他們走進了豆蔻鎮,在豆蔻鎮乘坐電車,與豆蔻鎮的居民交流,和小動物玩耍,看到了小鎮居民的善良、小動物們的可愛,感受到了小鎮處處充滿的歡樂,深受文學作品美的熏陶,童心童趣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縱觀《豆蔻鎮的居民和強盜》整本書閱讀的過程,學生群體的閱讀投入顯著提高,不同層次的學生沿著“初步感知—多元理解—創意表達”的方向發展,走進深度學習,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閱讀體驗。在此過程中,學生的閱讀能力,包括關注并提取信息的能力、猜想和推測的能力、解釋并整合觀點的能力、判斷與評價的能力等均得到了提升。

(作者單位:南京師范大學附屬邗江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趙繼瑩

猜你喜歡
知識建構發展方向
學生知識建構的影響因素分析
“知識”“過程”“情感”的巧妙融合
教師工作坊中促進知識建構的磨課活動研究
臨床醫學教學改革探討
給學生帶得走的智慧
淺析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
探討企業工商管理現狀及發展方向
分析醫藥市場營銷的策略與發展方向
高三英語閱讀課體裁知識建構教學模式分析
融媒體業態將決定報業未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