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研學旅行項目學習實踐范式與價值意蘊

2023-05-30 11:32邱淑瑜
教育·教學科研 2023年3期
關鍵詞:閩南研學旅行

邱淑瑜

《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要求將研學旅行納入中小學教育教學計劃,促進研學旅行與學校課程的有機融合,有針對性地開發研學旅行活動課程,以滿足學生社會化、實踐性學習的需求。由此,研學旅行與學科課程如何有機融合,變“研學旅行校外活動”上升為“校內學科課程”,發揮共同育人的功能?聚焦小學培養目標及研學旅行特點,運用項目學習理念進行創新實踐,以追尋培育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價值意蘊。

一、小學研學旅行項目學習實踐范式

小學研學旅行項目學習強調驅動性問題源自學生的真實生活,引導學生將“看見什么”和“為什么這樣”聯系起來,用“為什么這樣”驅動學生不斷去探究背后的相關知識,從被動單純的“看見”學習轉向探尋跨越時空的過去或將來的“模樣”,作為一種深度的探究活動,它的實踐范式既要有符合研究邏輯的模式引領,又要重視探究過程的動態生成,讓學生在項目研學旅行中獲得學習能力與批判性思維的發展。

模式引領:研學旅行中的項目學習設計

研學旅行中,學生的學習容易受外界干擾,難于對看見的或聽到的“知識”深入學習思考或探究,最終“游而不學”效率不高。小學研學旅行項目學習是在真實的自然情境中實施的實踐性課程,其最大特點是學習情境的真實性,主張學習活動的主動參與。項目研究以“行中學,學中知,知中行”為研究邏輯,因此,小學研學旅行項目學習重視問題驅動,系統規劃完成項目所需要的知識、技能、研究方法等支持引領項目學習進程,讓學生帶著任務有目標地學習,聚焦任務精準體驗與學習,形成個性化的成果輸出,讓研學旅行真正有研味,并在多元學習方式、合作學習中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其合作精神。

在項目學習中,為提高項目學習質量,手冊編撰都要精心設計卷首語以觸發學生學習啟航;設計行前了解、行中任務、行后研習三個板塊,低段主要采用“我們的約定—我們的行動—我們的收獲”的感知式項目學習模式,經歷梳理研究任務,行中觀察了解,行后成果展示的項目學習過程;中段采用“知多少—我發現—我創造”的操作式項目學習模式,經歷以任務驅動促了解,合作學習促收獲,反思改進促創造的項目學習過程;高段采用“了解—探究—暢想”的設計式項目學習模式,經歷了解是什么,體驗怎么做,暢想再創作的項目學習過程。

案例:認識新能源汽車。特斯拉事件火爆全網,新能源汽車被推上風口浪尖。什么是新能源汽車?它與傳統汽油車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與汽油車相比較有什么優勢?帶著問題學生走進了廈門市金龍聯合汽車工業基地,在工程師的帶領下參觀智慧展廳,了解新能源車的工藝流程與智慧功能;走進金龍客車生產車間,探索輕型客車生產,了解自動化工裝設備,并同一線勞動者進行深入交流,了解輕型客車的組成與構造,同時思考輕型客車與新能源客車的區別,然后暢想未來新能源汽車新功能。

動態生成:研學旅行實踐中的項目化學習運用

小學研學旅行項目學習鼓勵學生通過頭腦風暴,將熟悉的常規問題動態生成對新問題的創造性思考,運用學科知識將腦中的想法變成一處處“看得見的風景”,用腳步丈量或動手體驗操作,使每一個場域都是學習和體驗,在已知和未知之間不斷迭代生成新的經驗與知識,在自我啟動思考、創生理解中反思,促進能力一次次躍升,在生成項目成果過程中核心素養成為“走得到的景點”。

案例:在體驗新能源汽車時,學生對輪胎的生產、原材料、種類、輪胎上的花紋作用都有所了解。車輛行駛過程中,輪胎難免出現漏氣、爆胎等情況,那么面對突發狀況,我們如何及時補胎換胎呢?問題驅動互動交流,動態生成相關研學知識。讓學生親自動手實踐補胎換胎,有的小組太急,沒有按照要求對補胎的地方進行按壓,導致補胎貼松動,補胎失敗,操作的失敗創生新的感悟“欲速則不達”,做事需要耐心與細心。

在暢想新能源汽車活動中,在團隊協作中,個性化的創作生成新的研學認識:有專為女性設計的“雞尾酒”概念車,車輛色彩靈感來源于雞尾酒,微醺的感覺更加適合女性;有車身仿造海豚設計的新式車輛,外形簡約又兼具靈敏性,利用車身弧度減少阻力,提高車輛行駛速度;還有體現環保理念的環保車,造型大方,每一處細節都體現出了環保的理念。想象力和團隊的合作能力在項目研學中得到提升,科技的種子在學生心中生根發芽。

二、小學研學旅行項目學習價值意蘊

小學研學旅行項目學習以景點作為課程資源,基于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借助導優或同伴資源,借助研學手冊作研究指引,自主探究,鏈接學科知識與景點文化貫通的橋梁,以多元化的問題、多樣化的方法、個性化的成果創新實踐學習,以此獲得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一)在目標定位上,注重文化育人與實踐育人相呼應

小學研學旅行項目學習改變單純依賴靜態文本的學習方式,主張在全方位、立體式、體驗式的活動中,將抽象化的隱性知識與具體的生活情境、身心感官體驗、已有知識經驗聯系起來。在目標上,注重文化育人與實踐育人相呼應,重視“旅行”的具身認知功能,以身在其中的直覺體驗,心在其里親歷文化現象,在實踐中層層深入地展開思考與辨析到思在其中的潛移默化的文化陶冶中,實現與文化學習相通、相融、相攝,從而獲得價值認知,實現文化育人,真正堅定文化自信,提升文化素養。

如“誠毅少年傳承美德”項目學習中,學生依次參觀了“南洋巨商矢志報國”“傾資興學情系鄉國”“紓難救國民族之光”和“嘉庚現象誠毅同行”四個展廳。通過講解員的介紹以及大量的圖片、文字和音像等資料,了解陳嘉庚先生的光輝事跡,領悟“嘉庚精神”的精髓。接著到歸來堂,欣賞獨特的嘉庚建筑風格,感受嘉庚先生的智慧與情懷。參觀陳嘉庚先生故居,以他的手稿以及日常生活用品體會其日常生活的節儉,與大手筆創建學校形成鮮明對比,被他“寧可賣大廈,也要支持廈大”的精神深深折服。通過在場體驗、具身認知等方式感知、發現、理解嘉庚精神,而小組協作嘗試動手設計制作一幢有“嘉庚風格特點的建筑”。搭建建筑模型,感受“穿西裝,戴斗笠,東方壓倒西方”的獨特魅力;組建導游團隊,請教導游老師傳授講解秘訣,嘗試自己撰寫講解詞,做景點講解,向游客介紹嘉庚精神;參加賽龍舟活動,體驗團隊合作的力量。引領學生在實踐中走向深度的文化意義與價值的理解與認同。

(二)在課程實施中:注重頂層規劃與動態生成相結合

小學研學旅行項目學習以體驗性和探究性的嶄新方式顛覆了理論灌輸的傳統方式,重視以動態生成的體驗與創新過程取代了靜態固定的知識學習,面對鮮活的社會文化生活世界,其研學目標、主題、進程會在實踐中不斷變化、生成、發展。

如在“訪閩南古厝,探閩南文化”的研學旅行項目課程中,從以下驅動性問題出發:近年來,翔安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拆遷”成為翔安區人民飯后閑聊的話題。曾經的閩南大瓦厝在時代的進步中被拆了許多,那些記錄在大瓦厝里的悠悠歲月也在慢慢消逝。那么,昔日紅墻、黑瓦、燕尾脊的閩南老屋背后究竟有哪些智慧結晶和故事呢?又有怎樣的文化習俗在里頭呢?并設計了“查閱資料,認識閩南建筑—實地考察,探尋閩南文化—成果展示,宣傳閩南文化”三大流程。

研學過程中動態生成疑問:閩南大瓦厝建筑有著與眾不同的特點。為什么會有這樣的一些特點呢?通過訪談專業人士,實地查看、求證并深入了解以下問題:

閩南大瓦厝為什么都有個天井呢?這有什么作用?

閩南大瓦厝的紅墻、黑瓦及燕尾脊有什么特殊含義?

閩南大瓦厝的客廳都是敞口的,非常寬敞,在客廳兩側分布著對稱的房間。為什么這么設計?為什么大瓦厝的墻體都是泥土和木頭的呢?

現在很多木頭做的家具用不了幾年就會被蟲子蛀了,為什么那些屋子里的木頭不會呢?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嗎?

每間大瓦厝里都有一塊高高的石頭門檻,這有什么特殊含義嗎?

最后基于學習收獲以創編童謠、傳唱童謠的方式輸出學習成果,宣傳閩南傳統文化。

在具體實施中,要重視頂層規劃與動態生成相結合,不能靜態機械地完成預設的研學計劃方案,學生衍生新的問題,呈現出持續性、遞進性、動態性特征,教師要順勢引導學生在“研”的過程中去觀察、發現、體驗、求證、探究新的意義。

(三)在學習方式上:注重空間拓展與因地制宜相協同

小學研學旅行項目學習突破傳統教育的時空限制,將教學空間由靜態的課堂和教材轉換到自然環境,依托研學基地資源,以藝術氛圍的空間環境創設與學生年齡階段相適宜的身體與思維活動場域,讓學生在真實的“文化(環境)—教育”場域中漸進提升對自然、社會以及自我的認知。在學習方式上,注重空間拓展與因地制宜相協同。

如在“自信少年點贊家鄉”澳頭新農村變化探究中,以“鰲石”這一特色標志從時間維度(歷史)發掘文化資源。

據當地的老爺爺介紹,這個石頭已經有200年的歷史了,傳說是在旁邊的鰲江里面,發現了一種龍頭魚身的魚。于是當地人就在宗祠后面的一塊石頭上刻下了“鰲石”,自打這字一刻上去,那只龍頭魚身的生物就沒有出現過。鰲石的背后是一間媽祖廟,媽祖是流傳于中國沿海地區的民間信仰,人們在船舶啟航前要先祭媽祖,祈求保佑順風和安全,在船舶上立媽祖神位供奉。以藝術為切入點,以集結澳頭本地元素的北歐當代藝術館,裱在墻上,或吊在空中,或陳列造景,借每一件作品創作靈感引導學生尋找家鄉的變化,感受藝術家對美麗漁村的喜愛。以藝術的手法表現變化,從空間維度、生態維度(社會)等多層面深入創造性地發掘、了解散落化、隱形化的當地傳統文化資源。進一步活化傳統文化的現代性表達,因地制宜轉化成研學內容,豐富研學的主題和形式,最終實現傳統文化與現代研學旅行課程的無縫連接。

(四)在素養達成上:注重元素嵌入與內涵滲透相聯動

小學研學旅行項目學習貫徹了回歸學生生活、知行意合一和綜合性學習等理念,彰顯了統整性、綜合性和實踐性的課程取向。在素養達成上,注重元素嵌入與內涵滲透相聯動,鼓勵學生以“文化元素理解”和“文化內涵實踐”的學習方式,主動獲取知識經驗和文化信息,不斷探索文化新內涵。項目學習中對蘊含的核心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等賦予新的內涵,并將其滲透到研學旅行的主題式學習任務中。

小學研學旅行項目學習結合現實條件,根據“主題元素”編制多個“項目”,根據“項目”維度創建多個“活動”,在活動中促進元素嵌入與內涵滲透相聯動,由此學生開拓知識視野,提升問題解決的綜合能力,豐富情感體驗,并最終構建起價值觀念。如在“儒雅少年研習六藝”項目課程中,創建“查資料,畫導圖,觀發展”,讓文化自信根植心中?!按┤A服,行拜師禮,知禮數”讓禮儀文化滲透其中?!皩W六樂,唱南音,感藝術”讓藝術種子悄然綻放?!皩W射藝,試體驗,悟技巧,感意志”,讓專注與堅毅品質的重要性滲透其里?!皩W六書,感歷史,玩漢字,嘆智慧”,讓古人造字智慧熏陶其中?!耙灾傩?、以行促知、學以致用”,有的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展現對“禮”的遵從。在研學中,他們主動撿拾垃圾、擦拭餐桌、關心照顧同學,留下了一個個文明的剪影,品國學經典,爭做文明有禮的儒雅少年。

運用項目學習理念進行小學研學旅行課程實踐,既有項目學習的學習樣態模式引領,又注重動態生成的引導實踐,有效改變了把研學當作集體參觀、瀏覽,簡單停留在“眼睛課程”“耳朵課程”,走馬觀花,浮光掠影,讓學生在查閱資料、訪談、實地體驗中獲得具身認知,以身在其內的直覺體驗促進學生在真實的“文化(環境)—教育”場域中親歷文化現象,漸進提升對自然、社會以及自我的認知,讓學生在聽、說、畫、做、演等多元成果實踐中不斷變化、生成、發展,讓研學旅行學習真正發揮育人價值。

猜你喜歡
閩南研學旅行
研學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學是最美的相遇
閩南文化傳承
吳松柏的閩南威士忌小鎮
把研學從省內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國外
研學之旅
閩南,閩南
閩南拍胸舞迎來臺灣小弟子
小黑的旅行
夏日旅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