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雙減”政策下小學數學中高年級課堂練習設計與實施

2023-05-30 02:12湯翔
教育·教學科研 2023年3期
關鍵詞:列方程路程課堂練習

湯翔

一、“雙減”政策下優化數學課堂練習設計與實施的意義

(一)提高學生對數學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

數學課堂練習最主要的作用是鞏固當天課堂中所學內容,而數學知識通常以練為主。在“雙減”政策下,課堂練習的重點應該把握住課堂中的教學目標和基礎知識,而不是讓學生一味地去做難題,拒絕“拔苗助長”式學習。教師設計課堂練習時要重視基礎知識,通過優化課堂練習使學生加深對數學基礎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使學生零散的知識點逐步形成知識網,由點及面,形成知識體系。

(二)增強學生練習的有效性

中高年級學生在學習上練習繁重,壓力過大,而在“雙減”政策下便是要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要能做到真正的減負增效,就必須增強學生練習的有效性。通過優化數學課堂練習設計,使課堂練習變得精簡有效,練習設計時應該符合學生實際學情,既幫助學生減少完成練習的時長,也能使課堂練習滿足教學需求。通過節省學生的作業時長,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去發展自己的愛好,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

(三)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在“雙減”政策下,優化課堂練習設計還要注重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僅指學業水平能力,還指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力。在課堂練習中可以將知識點進行舉一反三,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深化到位,并且拓展學生的思路,提高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提升學業水平。良好的習慣是學生學習的基礎,課堂練習設計還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主性。

二、“雙減”政策下優化數學課堂練習設計與實施的策略

(一)概念練習要有針對性

概念理解一直是學生的薄弱之處,在“雙減”政策下,為提高學生概念部分的學習效率,教師在優化概念練習設計時要有針對性。針對課堂中的重難點知識進行練習鞏固,突破學生認知上的難點,同時還要設計有層次的題目,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思維能夠逐步進階。

練習案例一:

圖1是三年級《面積》課堂練習中針對面積的基本概念,通過不同層次的物體模型,檢查學生對于面積概念的理解程度。練習中,教師發現學生認為樹葉和湖面沒有面積。造成這個的原因,是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只注重了面積概念的運用,對于概念的理解沒有被重視,使學生對于面積的概念不夠理解。因此,在概念練習設計時要更具有針對性,對于比較抽象和容易含糊的知識點要重點突破,針對學生薄弱的知識設計練習,加強學生的概念理解。

(二)計算練習要有對比性

計算內容是數學學習中的重點,以往的課堂練習都是以大量的計算讓學生磨煉計算能力,但是“雙減”政策下,要減少課堂作業的時間,那么在優化課堂練習設計時就要使計算練習有對比性,減少學生計算練習的時間,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練習案例二:

以四年級《運算定律》練習為例。圖2是將學生學過的運算定律整合來設計練習,通過圖2我們可以看出學生對于這樣分拆成用乘法分配律進行計算的方法不理解。如果只是讓學生通過背誦記憶運算定律,那么學生遺忘也會較快。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區分不同運算定律,教師在設計練習時就要增加題目的對比性,將學生易錯的地方展現出來,讓學生自己去分析對比,同時鼓勵學生嘗試用不同的運算定律來解決問題,拓展學生的計算思維。

(三)應用練習要有實際性

數學是來源于生活的,大部分數學知識最后都要回歸于生活應用。當前課堂練習中經常把知識點抽離出來,離開了生活的實際情境以后,學生對于知識點也較難理解,變成為了完成任務而做題。因此課堂練習設計時就要使練習有實際性,增加與實際生活的聯系。

練習案例三:

圖3是五年級《用字母表示數》的部分練習。用字母表示數對于學生來說比較抽象陌生,單是從用字母表示的算式中來看,學生較難理解算式的含義。因此,在練習設計時把用字母表示數與實際生活情境結合起來,通過生活中實際的意義和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在與生活息息相關的語境中理解算式表達的含義,加深學生對于用字母表示數的算式含義理解,從而進一步增加練習的實際性,幫助學生提高概念理解的同時也能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雙減”政策下改善數學課堂練習設計與實施的教學方法

(一)增加對比內容,突出重點知識

在“雙減”政策下,改善課堂練習的設計過程中可以多增加對比內容,通過課堂練習把之前學習的知識與新授知識作對比,借此來突出重點知識,激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對比的過程中,產生疑問,并嘗試去解決,進而達到教學目標。如在五年級《列方程解決問題(一)》的教學片段中,通過對比練習內容,幫助學生初步感受用列方程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學案例一:

例題:上海迪士尼樂園面積約是116萬平方米,比上海海昌公園面積的4倍少4萬平方米,上海海昌公園面積約是多少萬平方米?

生1:利用樹狀算圖,進行逆推列式計算

(116+4)÷4

=120÷4

=30(萬平方米)

生2:利用方程解決

等量關系:海昌公園的面積×4-少的面積=迪士尼樂園的面積

解:設上海海昌公園面積約是x萬平方米。

4x-4=116

解得x=30

師:比較這兩種方法的區別與聯系。

生1:第一種方法要逆向思考,我認為比較復雜。第二種方法是列方程解決問題,是按照題目意思順向思考的,我認為更簡單一點。

生2:我在用逆推的方法時,會搞不清楚算式中應該是加上還是減去,而方程就不會有這樣的問題。

上述案例中,在課堂練習中增加對比內容,讓學生將之前學習過的逆推法與新接觸的列方程解決法相對比,從自身解決問題后的感受出發,體會出列方程解決問題的簡便性。列方程解決問題是學生學習的難點,主要是在思想上要讓學生發生轉變,將之前算術解法的思路轉變成用列方程解決的思路,通過在對比的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列方程解決問題可以化逆為順,體現出列方程解決問題的優越性。練習設計還可以讓學生能夠靈活掌握用列方程解決問題的方法,加強學生對于重點知識的掌握程度。

(二)鼓勵一題多解,提高學生思維能力

在“雙減”政策下,減少學生課堂練習時長的同時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當前課堂練習反饋中發現學生思維能力不夠,面對稍微難點的題目就無從下手。因此在改善課堂練習設計與實施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做到一題多解,倡導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問題,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如在五年級《列方程解決問題(四)》行程問題的教學片段中,鼓勵學生多表達多思考來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案例二:

例題:甲乙兩輛汽車同時從兩地相向開出,甲車行了260千米與乙車相遇,相遇時甲車剛好超過兩地中點30千米,已知乙車每小時行80千米。相遇時乙車行了多少小時?

線段圖如圖4:

生1:我找到的等量關系是:甲車行的路程+乙車行的路程=總共的路程

解:設相遇時乙車行了x小時。

260+80x=(260-30)×2

師:(260-30)×2是如何得來的?表示的是什么?

生1:題中甲車超過了中點30千米,那么甲車的路程減去30千米,正好是一半的路程,再乘以2就表示總共的路程了。

生2:我的等量關系是:甲車到中點的路程=乙車到中點的路程

解:設相遇時乙車行了x小時。

260-30=80x+30

方程左邊表示甲車多行的30千米要減去,而右邊表示乙車離中點少行的30千米要加上,這樣左右就相等了。

生3:我還有不同的方法,我發現甲車的路程比乙車的路程多了2個30千米,方程是:

260-80x=2×30

小結:通過不同的分析和等量關系可以列出不同的方程,在做題時一定要多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分析問題找準等量關系。

在上述教學過程中,通過促使學生對于問題的理解分析,讓學生根據線段圖找到等量關系后再列方程解決問題,讓學生表達出自己的思維過程,教師再從關鍵點出發,點撥并啟發學生找到不同的等量關系來解決問題。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一題多解,充分展現出學生的思維過程,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課堂練習的設計中也要注重題目解法的多樣性,提倡學生給出不同的解法,增加課堂的趣味性,教師在授課環節要給予學生肯定的評價,在師生和生生的互動中不斷探討,激活學生的思維,并且教師要重視課堂練習的質量來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減少課堂練習的時長,增加學生課堂練習的效率。

優化數學課堂練習設計,使課堂練習更加有效,更能凸顯練習的作用,并且在減少學生課堂練習時長的同時也能增加學生的學習效率。學生在“雙減”政策下能夠留有更多的時間去自主探究或開展個性化學習,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猜你喜歡
列方程路程課堂練習
小學數學課堂練習在教學中的重要性分析
“雙減”背景下提升小學數學課堂練習效率策略研究
淺談列方程解決問題
求最短路程勿忘勾股定理
巧用勾股定理列方程
多走的路程
多種方法求路程
走的路程短
優化課堂練習,打造高效數學課堂
利用待定系數法列方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