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境驅動型作文的學生思維培養

2023-05-30 14:23沈媛
中學語文(學生版) 2023年3期
關鍵詞:思維培養作文教學

沈媛

摘 要 情境驅動型作文重點考查學生對于材料的感悟能力和聯想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正確選材,鍛煉學生的多向思維;有效引導學生,增強其邏輯推理思維;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堂討論活動,鼓勵學生在交流中實現思維碰撞,強化創新思維。

關鍵詞 作文教學 情境驅動 思維培養

對學生的語言能力、語文素養以及思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在展開作文教學時,應當加大對學生思維的訓練,提高學生作文質量。

一、正確選材,培養多向思維

在情境驅動型作文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多向思維,使學生在面對材料時能夠精準審題,提取有效信息,同時從多個角度切入,選擇新穎的視角寫出更具有創意的內容。首先,教師必須做好選材工作,選材既要貼合教材內容,同時也要考慮學生感興趣、當下社會生活中流行的熱點話題,讓學生能夠充分地發揮出聯想能力,強化多向思維。

比如,學習《短歌行》《夢游天姥吟留別》《念奴嬌·赤壁懷古》等古詩詞之后,很多學生都表現出對于古典文學、傳統文化的興趣與熱情。為此,結合古詩詞教學開展情境驅動作文訓練,教師可選擇這樣一則材料:

對于當下的年輕人而言,如果沒有手機日歷的提醒信息,可能并不知道傳統節日的具體日期,如“臘八節”“重陽節”“寒食節”等。年輕人對于這些節日的起源、內涵以及習俗也許根本不知道,也許早已忘卻,而對于西方的圣誕節、萬圣節、感恩節則極為關注與追捧,對于“雙十一”“雙十二”“吃貨節”等商家逐利的人造節日,非常喜歡。

讓學生圍繞這則材料來進行寫作,表明自己的態度,闡述自己的觀點。教師可先向學生提問:自己所知道的傳統節日、西方節日以及人造消費節日有哪些?文化創新與傳統文化之間的關系、傳統文化與外來文化之間的關系,你是如何看待的?讓學生自主思考之后,再組織小組討論、全班交流。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會出現這些現象,結合自己的思考與感悟進行寫作。有的學生在選題時側重文化創造,有的學生則關注中外文化融合,有的學生對于傳承傳統文化更感興趣。教師不要限制學生的思路,只要學生探討的問題有價值,與實際生活存在聯系且言之有理即可。在寫作環節中,有的學生根據自己對傳統文化的認識,以《保護傳統節日,傳承傳統文化》為題進行寫作,批判崇洋媚外的文化現象;有學生結合自身的經歷,以《對人造消費節日應多些理性的思考》為題,肯定了這種節日的合理性,在分析人造節日的形成原因的同時也分析了其弊端,并提出了針對性的解決方案。

在作文教學中,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寫作主體地位,篩選出思辨性強且能激發學生寫作動力的作文材料,鼓勵學生勇于表達自己的觀點,確定自己的寫作思路,完成寫作任務。在日常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注重聯系當下社會生活,鍛煉學生的發散思維,使其能夠擺脫思維定勢,在作文中張揚個性。

二、循循善誘,強化辯證思維

學生在分析作文材料時應當持有良好的推理思維,能夠以辯證思維的方式分析材料的多面性價值,做出合理的判斷。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學生通過現象剖析問題本質的能力。

在開展《紅樓夢》整本書閱讀教學時,教師可讓學生對作品進行反復閱讀,注重激發與喚醒學生的自主思考,組織一些思辨性的活動。例如以人物或者關鍵情節為切入點,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使其在話題討論中,加深對文本的認識程度,了解作品的精神內涵。比如讓學生圍繞“金釧之死”展開討論,將目光聚焦到作品中的小人物身上,對作品的文化密碼與人性密碼進行破解,幫助學生逐步擺脫對于人物形象的斷章取義以及扁平化處理而帶來的誤區。在討論時,為學生保留較多的思考與交流空間,有的小組將寶玉、寶釵、聾婆子、襲人、王夫人等來自多個不同階層的人對于金釧死亡事件等的不同態度,以表格的方式呈現出來,以此作更為清晰的對比分析。也有學生注重細節,對寶釵這一重點人物的表現進行剖析,解讀其在勸解王夫人時“笑”的用意,在了解人物復雜多變性格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學會如何通過辯證的方式來看待人與事物,擺脫簡單化、標簽化、臉譜化與概念化的認知誤區,在深度閱讀中逐步由感性轉為理性,由片面轉為思辨,為后續的寫作活動奠定基礎。而后學生可分別擔任導演與演員,分為不同的角色對故事情節進行演繹。一方面能夠借助演繹的行為加深對作品人物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與舞臺表現能力,同時使古典作品走入學生生活。在寫作訓練環節,教師可布置多項任務,比如為自己喜歡的人物撰寫人物小傳,對人物重新客觀評價。比如劉姥姥、賈環等,引導學生既要看到其閃光之處,也在對其缺點進行批判。也可讓學生從主題傾向、人物命運以及事理邏輯等角度,對比后40回與前80回,探討是否有續書的必要性。

教師必須重視學生的邏輯推理與分析能力,引導學生以發展性、全面性的視角實現對材料信息的精準解碼,找出最為合理的寫作角度。在情境驅動型作文教學中,教師應當為學生預留更多思考、探究的空間,使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實現發展思維的目標。

三、鼓勵交流,提升創新思維

在設計有助于完善學生思維系統的教學活動時,教師應鼓勵學生敢于表現自我,表達想法,并與他人展開交流,在思維的碰撞中,學生的思路將更加清晰,思維敏捷度能夠大幅提升,創新思維能夠得到有效強化。

比如,學習《以工匠精神雕琢時代品質》《芣苢》等課文后,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都能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在布置情境驅動型寫作任務時,教師可先讓學生圍繞如下材料進行辯論:

有人說,勤勞是我們中國人的重要傳統美德,勤勞可以使人走向富裕,所以在當今的時代中,仍應將其發揚光大。也有人說,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勤勞僅僅能夠實現溫飽,要想走向富裕,必須借助高科技,高科技就意味著高效益。

可以將學生分為正、反兩個小組,讓持正、反觀點的小組之間展開班級辯論賽。為此,學生需要搜集能夠支持自己主張觀點的素材,用事實論證、說道理證的方法來表明觀點的正確性與合理性,同時還要聽取他人的發言,分析他人的思路,選擇切入點進行駁斥。在互動辯論、思維碰撞的過程中,學生能夠認識到這兩種觀點都有其合理性,也都存在的片面性,社會發展、經濟建設既需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同時也要有科技力量的支持。完成辯論之后,教師即可讓學生結合自己在辯論中的收獲以及對于材料的理解與認識,完成寫作任務。這樣,學生的思辨性思維與創新思維能獲得切實提升。

教師可以通過多元化的活動來為學生創造交流、討論與相互學習的機會,除了班級辯論賽,還可以舉辦演講等其它類型的實踐活動,使學生保持較高的活躍度與良好的互動意愿,優化學生的思維品質,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基于高中生核心素養發展需求,語文教師需要優化作文教學,尤其是情景驅動型作文教學模式。以促進學生思維系統發展為目標,語文教師需要加大對作文訓練中所用材料的關注度;在指導環節中,要鼓勵與支持學生自主分析材料;通過演講、辯論等方法激發學生參與課堂討論的積極性,以此讓學生在寫作學習中,全面發展多向思維與推理思維,增強寫作水平與創新意識。

[作者通聯:江蘇張家港暨陽高級中學]

猜你喜歡
思維培養作文教學
高中語文個性化作文教學初探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快樂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
網絡視域下初中作文教學初探
高中物理探究性學習思維的培養
數學習題講練中學生思維培養的認識與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