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勞動育人”理念為音樂課堂注入新活力

2023-05-30 22:06李雪瑩
教育·教學科研 2023年3期
關鍵詞:活力勞動育人

李雪瑩

隨著教育部《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發布,勞動育人的理念愈發在各類學校中得到認同和推廣。如何在中小學音樂教學中滲透“勞動育人”理念,增加音樂課堂的活力,促進學生的勞動意識養成,是廣大音樂教師需要思考的重要命題。根據馬克思主義的經典理論,勞動創造了人類本身,并進而創造了人類的生活世界。在人類的發展歷史中,勞動作為音樂的起源,特別是人類伴著音樂節奏參與勞動,節奏體現出了比音調和歌詞更重要的意義。在勞動間隙中歌唱,通過音樂來促進勞動,本身就反映了在豐富的人類社會實踐中勞動與音樂之間的功能互動。無論是在上古社會誕生并持續到近現代的“音樂性勞動號子”,還是人們在傳統社會從事農牧林漁等生產性勞動時所哼唱的勞動曲調以及廣泛傳唱的《南泥灣》《生產忙》等勞動歌曲,這些音樂形式極大地舒緩了人們的疲勞情緒,調節了人們的身心狀態,促進了勞動意識的培育和生產效率的提高。

學生的學習過程也是一種勞動,這一過程既包含著學生的體力勞動,也包含著他們的智力勞動和情緒勞動。在音樂教學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勞動過程,就需要不斷激發課堂活力,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參與主動性。從音樂教學的潛力來看,音樂本身就蘊含著促進學習活動、增加學習活力的功能。雖然當前的中小學音樂教學中還存在著一些活力釋放不充分的現象,但仔細分析現象背后的原因,探索目前中小學音樂教學機制中存在的潛在阻礙,就會發現,結合“勞育”理念是提升音樂課堂活力的有效路徑之一。

一、音樂教學蘊含促進學習活動、增加活力的功能

(一)音樂教學促進學生體質健康和學習活力的功能

人的身體器官的健康狀態,一般是通過體能鍛煉或勞動來完成,但音樂也具有一定的促進人體健康的作用。音樂的功能,就是促進人的主觀能動性,通過美的旋律促使人體運動起來,達到促進身體鍛煉和運動,提升勞動能力的作用。此外,音樂教學能很好地促進學生提高自身的平衡感知,通過音樂舞蹈的形式加強學生的反應速度和能力。舞蹈動作中的拉伸、壓腿等動作可以很好地鍛煉學生的全身肌肉,提升學生韌帶的彈力和韌性,增加他們的身體抵抗力。音樂能使學生保持身體健康的良好狀態,通過符合音樂節奏的身體活動,節省學生的體力消耗,科學地利用體力。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隨著學生年級的提升和升學時限的臨近,在學業上面臨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導致他們的精神壓力遞增。如果學生長期處于高壓力的狀態,極容易引起失眠、厭食甚至身體的健康狀態受損,嚴重影響其學業成績和學習積極性的提升。在臨床醫學上,通過音樂療法來緩解神經系統和心腦血管系統的疾病已經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在合適的時間區間,開展形式靈活的音樂教學,能極大地促進學生保持學習活力。樂器和歌唱的聲波能有效地作用于學生的大腦,促使他們的大腦中分泌出酶激素等活力因子,有利于人們的血液循環和消化系統代謝,使得人體保持充沛的精力。

(二)音樂教學促進學生智力勞動和創造活力的功能

智力勞動體現為人的腦力資源和創新能力,在當今的知識經濟時代,培育和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成為教育的重要功能之一,而想象力就是創新能力的重要內核。法國哲學家利奧塔說:“依靠想象能力,我們可以創造新的跨越,甚至改寫舊的游戲規則?!比俗鳛閯撔碌妮d體,這種創造能力不是基于過去的實踐經驗的簡單累計,而是呈現出一種非線性、非邏輯化的超越性思考。這種非條理性的精神動能具有微妙和復雜的特性,而音樂就是很好的一種激發的力量。通過人這一媒介,音樂把激發創新的潛能帶入學生的學習、思考過程之中,提升其對知識的理解和吸收。一方面,音樂具有提升學生主動創造的激發能力,與學生的大腦運作過程產生聯覺反應。通過某一段旋律、某一句歌聲來點亮學生的思緒,打開他們的思維之窗。所以,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使用靈活的音樂形式,可以激發學生在課堂上的聯覺和想象,為他們在知識海洋里的創造性探索提供動力和工具。

想象力本身就是內化于人體心理機制中的一項重要功能,要激發更強的創新創造能力,離不開經常運用音樂教學來訓練這種內部的回饋機制。通過音樂教學,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和創造思維,同時激活大腦的左右半球,促發腦部智力和情感功能的聯動和創新。學生無論是在音樂學習、音樂表演還是音樂欣賞中,都有效地發揮了音樂在大腦中的創造性功能。所以,音樂教學的有效安排能極大地提升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促進學生的內部智力發育和外部世界感知。

(三)音樂教學促進學生情緒勞動和心理活力的功能

情緒教育本身就是素質教育所蘊含的重要內容,理性的情緒勞動,能有效地促進學生自我觀念的形成,增強他們的情緒穩定能力和心理健康狀態。音樂影響情緒勞動,本身是建立在人體的生理基礎之上,通過對神經系統的不同刺激作用來激發不同的情緒感應。音樂與情緒的聯系主要依靠人體的下丘腦完成,通過人體的內部器官完成情緒整合后,神經信號傳導至內臟組織和外部器官,引發不同情緒下的生理反應。而音樂教學中的節奏、旋律、聲調等元素引發的情緒反應,通過調節內心緊張度和情感變遷,幫助學生形成張弛有度和細膩豐富的內心感受,調整學生的學習情緒,推動他們學習勞動的效率提升。

一些學生面臨的學習困難和障礙,是由于身體狀態的適應不良而引起的神經系統紊亂或心理調適不佳所導致。一旦出現這一情況,就會導致學生學習能力的逐漸下降以及學習信心和積極性的嚴重下滑。通過音樂教學中積極的情緒引導,可以對學生的情緒反應起到治療或保健的作用,緩解其情緒疲勞。通過音樂教學的“安全閥”功能,從而釋放消極情緒,喚醒他們心中的快樂感受和積極力量。在音樂的感染帶動下,學生的緊張感受得以消除,焦慮不安的心情得到緩解,從而為學習技能和創造力的增加提供了背景性動機。通過發揮音樂教學的積極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他們充滿熱情和干勁地完成學習任務,取得學業上的成功。

二、當前音樂課堂活力不充分的表現

(一)傳統的教學模式互動不足,影響了學生在音樂課堂的活力表現

隨著奧爾夫教學法、柯達伊教學法等新式教學法在中小學音樂課堂的推廣,許多城市都開始采用新教法來開展音樂教學,也加大了音樂師資培訓的投入力度。但是,相對于全國的大部分地區而言,學習和采用新式教學法的學校畢竟還是占少數,大量中小學依然采用傳統的教唱方式來開展課堂教學。這種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完成任務式的教學安排,使得學生的學習參與度和主動性都沒有得到很好的發揮,逐漸淡化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活力。

究其根本,從教師角度來看,現有的音樂教師大多是在以教師為中心的理念指導下培養和成長起來的,長期的學習經歷和教學習慣,已經讓他們對傳統的音樂教學方式形成了某種程度上的路徑依賴,要讓他們馬上轉換到以學生為主體、增強互動和思維發散為主導的新的教學思路,面臨著不小的困難。同時,在目前的基層實踐中,一些地區的音樂教師課時較多,兼職較繁,時間分配效率有待優化,以疲勞教學的狀態無力踐行新的教學理念。

(二)學生的主體性強調不夠,“教”“學”張力影響了課堂活力的充分釋放

在傳統文化的熏陶下,大多數學生的性格比較內斂,在音樂課堂教學和課外社團活動中,學習被動性較強,大多是等待著老師的命令和指引,能真正做到與老師積極互動,能響應老師的提示主動參與教學環節的學生極為少見。這就意味著,要激發音樂課堂的活力,發揮各類音樂教學法的功效,就必須打通學生在主動性和創造性方面的“任督二脈”,而這是短時間內難以迅速改變的。在實際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與傳統文化中以教師為中心的尊師重道思想相沖突,導致學生的自由發展與教師的秩序責任兩者產生張力,而其中的平衡之道,年輕教師不易把握,使得音樂教學中活力的完全釋放存在著阻礙。

(三)地區教育資源的差異,限制了對音樂“活力課堂”的探索

由于地域差異、城鄉差異以及一些地區經濟文化發展緩慢,對于音樂教學的重視程度不高,在中小學音樂課堂上,大量存在著教學形式刻板、教學方式單調的情況。在這種沉悶的教學氛圍下,教學手段運用有限,授課以完成課本內容為主,音樂知識講解抽象,影響了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和學習活力。地區教育資源的差異,使得他們在教學場地和教具設備等方面獲得的支持有限,提升音樂教師素質能力的培訓機會更是稀少,而教學資料與交流平臺的缺乏,不利于教師掌握新的音樂教學理念與方法,也限制了他們對音樂“活力課堂”的探索。

三、以“勞動育人”理念為音樂課堂注入新活力

(一)教學設計突出勞育理念,激發學生的學習活力

要在音樂教學中滲透“勞動育人”的理念,首先就必須重視音樂課程的設計。良好的課程設計,既能提升音樂課堂的育人意義,又能更好地實現音樂教學的教學目標。音樂教學本身的意義,不僅僅是傳播一些音樂基礎知識,教會學生一些規定的歌曲曲目,而是通過音樂藝術這一人類的高級能力,來培育學生內心對世界的敏感和細微的感受。處于少年兒童時期的學生雖然對世界的理解能力還有所欠缺,但已經具有相當強的接受領悟能力。要把“勞動育人”理念融入音樂教學之中,就必須通過合適的曲目選擇和有意的勞動理念引導來開展教學。通過在教學過程中點透其中蘊含的勞動觀念,建立學生對于勞動過程的積極感受,就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勞動興趣和熱情,最終完成“勞動育人”的課程目標。

持續和單調的學習方式,極易引發學生的疲勞感受,降低他們的精力集中度。在音樂教學中,要引發學生對勞動感受的共鳴,增強他們在學習勞動中的活力,就必須將教學內容與勞育的課程目標有機地結合起來。對于小學生而言,單純的理念說教并不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要想讓學生獲得有關勞動的深入感受,就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有效利用歌曲內容來讓學生產生共鳴。只有在這一實際的教學情境之中,讓學生體會到勞動的快樂和責任感,才能真正喚醒學生的勞動熱情,進而把這份活力遷移到學習過程中。如在滬教版三年級音樂科目《森林里的鐵匠》一課中,就應該在課堂上讓學生學會區分愛勞動與不愛勞動的區別,讓他們思考勤勞和懶惰分別會產生什么后果,其他人會有哪些不同的感受。經過這樣的思考,學生一定會真正理解勞動的意義和重要性。

(二)歌曲創編歌頌勞動價值,培育學生的創造活力

在學生了解到勞動的價值和感受勞動的積極情緒體驗之后,教師就可以進一步強化教學效果,通過組織學生開展歌曲創編來培育勞動光榮的理念。在這一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基于自身對勞動過程和勞動價值的理解,活用已有的一些曲調來編寫歌詞。在這一環節,要特別注意根據學生的年齡階段和音樂理解能力來指導他們選擇歌曲。教師負責把關學生選擇的歌曲是否具有積極正面的勞動蘊含,并選取其中的優秀歌曲進行示范演唱,提升學生的積極情感體驗。通過歌曲創編這一主動性的學習形式,學生可以獲得更高的參與感,形成勞動光榮的感受,最終完成音樂課堂中的勞動育人目標。

(三)舞蹈訓練體驗勞動美感,釋放學生的運動活力

舞蹈是表達音樂作品思想的重要手段,而通過舞蹈訓練幫助學生實踐勞動的美感,感受音樂中蘊含的內核思想,就需要從學生的肢體語言學習方面開展工作。古人有言:“言之不盡則歌之,歌之不盡則舞之?!庇辛藢趧佑^念的正確認知,還需要身體力行,通過親身實踐在痛與快樂的交織中感受勞動的美感。當然,在這一過程中要注意循序漸進,打好基礎,根據學生的體質和年齡來選擇合適的舞蹈訓練動作,注意做好熱身訓練和身體保護。特別是選用一些節奏鮮明、受到學生歡迎的歌曲,如《勞動者之歌》《套馬桿》等曲目,編排一些頭部、手部、腿部的不同動作組合,有效激發學生的練習興趣,讓學生在快樂中參與和實踐,最終體會到音樂中蘊含的勞動美感。

四、小結

在《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中,強調了要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活力作為核心動力。而教育部提出的“2022年在初中升學考試中普及音樂科目考試”的新政策,要求我們要重視對學生音樂素養的培育,不斷激發音樂課堂的活力。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勞育”理念為音樂課堂注入新動能,不斷活化音樂課堂的教學氛圍。教師在教學準備過程中,事前環節做好教學設計,突出“勞育”理念,激發學生的學習活力;事中環節通過歌曲創編和舞蹈訓練歌頌勞動價值,體驗勞動美感,培育學生的創造活力和運動活力;事后則需要不斷反思,進一步優化提升音樂教學的全流程。只有這樣,才能推動中小學音樂“活力課堂”的建設不斷走向深入,探索出一條適合我國國情的音樂教學之路。

猜你喜歡
活力勞動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勞動創造美好生活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快樂勞動 幸福成長
活力
熱愛勞動
拍下自己勞動的美(續)
改制增添活力
收回編制 激發活力
全公開激發新活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