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破圈鄉村振興中的人才缺口

2023-05-30 05:18宋怡
經濟研究導刊 2023年1期
關鍵詞:鄉村振興

宋怡

摘? ?要: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鄉村振興是一個融產業振興、人才振興和組織振興在內的“五位一體”的振興體。其中“人才振興”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最具積極意義和能動性的因素,是鄉村振興戰略的核心和關鍵。從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數據了解到,我國的城鎮化率上升至63.89%,與70%的國際達標水平相比還有一定的距離。并且我國農村面臨著“空心化”“人口結構老化”“人才資源匱乏”等一系列問題。吸納人才、留住人才、安頓人才、壯大人才是實現鄉村振興以及農村經濟跨越式發展的關鍵。高校的人才資源具有專業性、綜合性、集中性等特征,高校的人才輸送與鄉村振興的人才缺口形成了“無縫榫卯點”,彼此的供需關系需要恒定的、持續的、長久性的鏈條機制來加以穩固和融合?!耙魂囷L人才幫扶”“放煙花式技術扶持”都屬于治標不治本,唯有讓高校學生真正扎根基層、服務農村、創新創業,方能打破農村發展的瓶頸。

關鍵詞:鄉村振興;人才振興;高校人才幫扶;持續性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6?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3)01-0125-03

一、問題的提出

2020年11月,貴州省66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意味著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如何鞏固脫貧攻堅的階段性成果,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是當下要務。高校在脫貧攻堅中一直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自2011年起,教育部按照中央的要求,精心挑選44所以綜合類和理工類為主的直屬高校,對口承擔44個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的定點扶貧任務。在實際的扶貧工作中,高校一直發揮著自身的資源優勢、平臺優勢、科研優勢、人才優勢等助力基層扶貧。剛剛在脫貧攻堅中取得全面勝利的中國鄉村,面臨著農村人才外流、人口結構老化、基層組織管理人才缺失、“頭雁”人才匱乏的困境,而高校作為人才資源的聚集地,是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1]。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闡述貧困與教育的關系,如“治貧先治愚”“要緊緊扭住教育這個脫貧致富的根本之策”“扶貧必扶智”“扶貧又扶志”,概括起來就是“志智雙扶”[2]。高校作為文化傳播和文化創新的主要機構,在鄉村振興體系中承擔著“志智雙扶”的歷史責任[3]?;仡檱鴥雀咝T诿撠毠灾械木唧w做法,主要為以下幾類:暑期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建立“校村”或“校企”產學研示范基地;院系與村黨支部結對幫扶;慈善公益捐贈活動;志愿者鄉村支教;校農結合農產品進校園;貧困生專項資助;派駐駐村干部等。以上做法確實見效快、易于組織、周期短且落地性強,但是對于鄉村振興的長期性、持續性、穩定性、徹底性而言,很難產生標本兼治的長遠效應。

鄉村振興,作為“三農”問題的最新戰略,2050 年全面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總目標。從整個戰略要求來看是全方位、一體化、徹底性的?!熬栀浭綆头觥比纭按髮W生三下鄉社會實踐”“科研下鄉”“文藝匯演”等不能起到根本性作用,為此,高校應該找到發揮自身優勢的“絕佳維度”,助推鄉村振興。

如何將高校人才引入鄉村,融入鄉村,服務鄉村,立足于鄉村的發展,最終實現人才自我價值與鄉村振興的發展統一。這種長效機制或者說這種“人才持續幫扶”的行為路徑才是真正解決鄉村振興的癥結點。

二、已有文獻梳理及以往人才扶貧路徑

(一)文獻梳理

湖州市安吉縣通過外部嵌入(吸納)與村莊內生(培育)兩種路徑,形成二者相互補充和配合的鄉村人才吸納和培育機制,為鄉村振興基層治理提供人才保障[4]。陜西民辦高校實施“兩聯一包”“雙百工程”計劃,為貧困地區輸送財力、物力、人力[5]。貴州大學的“博士村長”幫扶計劃、清華大學通過“職業教育+職業農民”方案創新出一種“農學模式”培養農民技能等?;仡櫢咝5娜瞬欧鲐?,確實存在“同質化”“功利化”“盲目化”等實際問題[6]。很多專家也提出用創新教學的方式來為鄉村振興培養人才,如南京理工大學“拓展式教學”“普惠式教學”“典型式教學”等[7]。

通過文獻梳理,我們了解到高?!叭瞬艓臁钡馁Y源優勢很明顯,鄉村振興中“人才洼地”也是現實難題。兩者的結合如何做到長久、穩固、合二為一,這才是治本之策。鄉村振興中還需要各式各樣的人才,如基層黨建人才、技術技能型人才、產業帶頭人才、綜治管理人才等,這些基層崗位與高校院系、專業又有何聯系,導入機制又是怎樣的,這類問題更值得深入思索。

(二)以往人才扶貧路徑

“人”是帶動城鄉間市場、技術、信息、理念等方面密切互動深度融合的最佳因素。鄉村振興,不僅需要引資,也需要“搶人”,如此方能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施產業培育和人才引進同步發力,不斷激發產業發展活力,逐步實現以人才助推鄉村產業振興[8]。

高校開展“三下鄉社會實踐”“三支一扶”“研究生支教團”“產業實訓基地”等活動既符合教學育人的需求,也契合了農村對知識的需要。但是,此類活動具有短期性、不徹底性、不系統性等特點。通過調查研究高校的幫扶行為,我們不難發現,高校的人才幫扶措施確實存在著“短期性”“表面性”“有限性”等問題,對鄉村振興的人才需求無法完全補足。并且,高校人才在鄉村幫扶中有使用率不充分、后發優勢不明顯的基本特征。

據不完全統計,國家層面的“大學生村官政策”“第一書記”等幫扶措施施行以來,真正堅守在農村生活和發展的人才數量微乎其微,由于缺少相關配套政策支持,導致人才在工作中很難發力,工作成效不顯著。這說明,人才的導入與人才培養的體制機制極為重要[8]。目前在農村,空心村、留守老人以及邊遠山村的田園荒蕪現象凸顯,種植業經營人才缺乏,技術人員過于老齡化等。廣大農村普遍存在著本土人才不愿留在田園,外地人才難以引進,以及土地流轉沒有形成規模,土地的使用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還未規范化、規?;归_,經營上低小散等情況。而其中起關鍵性作用的管理型人才、基層組織特別是領軍型人才匱乏,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9]。

三、解決方案:人才幫扶的持續性路徑

鄉村振興有兩個主要的方面:一是產業振興。產業振興需要發展產業的思維、技術、資源、市場、政府政策引導,當然最重要的是產業振興負責人的“正確帶隊”。二是鄉村事務的統籌管理,理清日常村務、提供便民服務、整改村容村貌,提升百姓們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因此,高校在人才輸送方面應該是兩個層面,一是鼓勵大學生回鄉創業,二是為優秀的大學生提供鄉村就業崗位。其核心目的都是希望高校學子扎根鄉村,利用自己所學的知識技能以及敢于創新的勇氣服務于鄉村并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針對鄉村振興人才的需求,我們大致可以梳理如下職位方向,村兩委(助理)及大學生村官,具有統籌、管理、策劃、組織的能力;村集體經濟總經理,懂市場、懂銷售、懂商業運營;村合作社總經理,懂企業管理、人事管理、善于企業經營;村委宣傳部,懂攝影、攝像、剪輯、有文字功底、有自媒體運營經驗;村委法務,擁有法律知識、能夠為村民提供法務咨詢、協調鄰里沖突等。

上述梳理可見,鄉村振興少不了大學生的參與。并且上述梳理的職位方向并不全面,在接下來的鄉村振興工作中,我們需要一批擁有知識技能、有想法、敢想敢干的年輕人扎根鄉村、服務鄉村、共建鄉村。為此,筆者提出高校人才幫扶的持續性路徑,如圖所示。

圖? ?高校人才助力鄉村的持續性路徑示意圖

首先,將高校人才輸送對象分為兩類:其一為“鄉村創業項目”的創業大學生,其二爭取“鄉村工作”的就業大學生。學校各院系及本?!半p創中心”形成良好的工作機制,根據學生在校期間的良好表現,向學生所在的鄉村(原籍)進行人才推薦,工作期限為3—5年。一方面緩解了高校學生的就業壓力,另一方面返回原籍能夠讓學生增加責任感、親切感、榮耀感。高校把關生源質量,并利用由學校、地方政府、社會第三方力量組建的“雙創導師團”對奔赴“鄉村社會工作”的畢業大學生進行專項培訓,避免大學生回鄉后“眼高手低”,出現“工作不適應”等問題。

其次,針對返鄉創業的大學生,高校聯合當地有責任心的企業、NGO設立“創投基金”。針對大學生回鄉創業及所選擇的創業項目進行評估、審核、孵化,并結合政府的專項政策,給予大學生一些補助、支持、關系協調,順利將大學生的創業項目落地,促進鄉村產業的發展。

另外,官方媒體需加大宣傳力度,培養高校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多報道一些“返鄉大學生”的成功事跡,開專欄、設專項電視欄目,形成一種價值觀的傳達。對于主動返鄉工作的大學生,通過3—5年優異的工作表現,可以給予一定的支持和獎勵。并且,允許他們再次做選擇是留村發展還是外出爭取其他的工作機會?;剜l工作的大學生,每三年、每五年輪換,可將村里的大小事務治理得井井有條,百姓的幸福感也得到極大提升;村里的產業發展起來了,外出務工的青年人也能居家就業或者回鄉發展。

整個人才輸送的路徑在于“持續性”“良性循環”“多方共贏”?;剜l工作不代表一輩子留鄉,允許且尊重高校學生的職業選擇和價值追求。利用這3—5年的沉淀能帶領鄉村走向更好的未來,也能培養年輕人干事創業的能力,緩解就業壓力,促進社會和諧。大學生返鄉創業應該更多地增加“高??蒲屑夹g扶持”“社會資本扶持”“政策利好導向扶持”,讓鄉村產業變為精品產業、特色產業,讓創業帶頭人嘗到甜頭,讓老百姓徹底擺脫“窮根”。

除此之外,高校還應該設立專門的、針對鄉村振興人才的再培訓機制。針對鄉村中的基層干部、農業技術人員可以定期開展相關的技術技能、管理能力的培訓。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干部,就由相關專業的學院(系)制定具體的培訓方案,以確保鄉村振興人才素質的全面提高。這個工作機制也是“高校人才持續幫扶路徑”的補充和完善。

四、結論與思考

本文所研究的問題更多地側重于實用性、有效性。希望通過具體的、連貫的、可落地的、能操作的方法為高校人才幫扶的持續性以及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更多的啟發。研究過程缺乏實證,也僅僅是一個順理成章的邏輯推理,需要縝密的分析和計量,相信可以通過局部試點來進行理論的證實或證偽,這是本研究的不足之處。若能夠有效實施,其復制的可能性很大。高校作為一個特殊的主體,其基本職能是教育教學,為社會培養人才。若所培養的人才能夠充分為社會所用、造福社會應該是最美好的一件事。我們要深刻認識到鄉村振興中巨大的人才缺口,要讓鄉村產業煥發生機、讓鄉村管理優化且規范,導入人才、扎根鄉村是根本要務。

參考文獻:

[1]? ?陳坤生.淺析高校人才資源服務農村發展的優勢和方式[J].就業與保障,2020,(23):16-17.

[2]? ?燕連福,馬亞軍.習近平扶貧重要論述的理論淵源、精神實質及時代意義[J].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19,(1):92-98.

[3]? ?蔣紅霞,熊威.鄉村振興背景下高校扶貧的使命與行動[J].教育文化論壇,2019,(6):57-62.

[4]? ?張膽瓊.鄉村振興視域下基層治理中的人才吸納與培育研究——以安吉縣三村為例[J].教培,2020,(4):180-182.

[5]? ?朱藝丹,等.陜西省民辦高校教育扶貧的實施路徑及經驗總結[J].大眾標準化,2021,(5).

[6]? ?熊文淵.高校教育扶貧:問題與路徑[J].當代教育科學,2014,(3):43-46.

[7]? ?陳巖松.以學生為中心:高?!半p創”教育的價值旨歸[N].中國科學報,2018-05-22.

[8]? ?鄒永帥.依托人才引進,推動鄉村產業振興[J].專題研究,2019,(4):24-25.

[9]? ?方守紅,張浦建.淺議鄉村振興中的人才引進和培育[J].新農村,2018,(12):3-4.

[責任編輯? ?文? ?欣]

猜你喜歡
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的安徽省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探析
美麗鄉村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鄉村振興戰略下新型職業農民從業素質提升研究
鄉村振興:從衰落走向復興的戰略選擇
鄉村振興戰略的宏觀思維
基層黨校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思考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幾個抓手
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破題尋路
民建貴州省委攜手中天金融集團推進“鄉村振興”貴州赫章縣結構鄉“扶志扶心扶智”項目開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