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展思辨閱讀 建構“真學”課堂

2023-05-30 17:51班朋
中學語文(學生版) 2023年3期
關鍵詞:真學課堂

班朋

摘 要 “真學”語文課堂要積極引導學生開展思辨性閱讀,主要體現在深入挖掘文本,辯證思考;突出個性化思維,觸類旁通;開展群文閱讀,理性分析。這樣,“真學”課堂就構建起來了。

關鍵詞 “真學”課堂 思辨閱讀 辯證思考 個性思維 理性分析

“真學”語文課堂指教師能積極引導學生樹立自主學習意識,掌握自主閱讀方法,提升自身閱讀能力的語文課堂。開展思辨閱讀是建構“真學”課堂的必要前提。

一、挖掘文本,辯證思考

很多文章的精彩之處隱藏在文本背后,需要在教學中挖掘出來,給學生更多的思考空間,促使他們多角度深入感悟,提升辯證思維能力。在“真學”語文課堂上,積極挖掘思辨性問題是辯證思維訓練的起點。把閱讀文本中存在的情感沖突展現在學生面前,是對“真學”課堂的升華,也是思辨性問題教學的具體化。通過辯證思維來轉化探究視角,體會不同人物在不同情境中的反映,引發出不同的情感體驗。辯證思維能夠最大限度地解決歷史和個人局限,學生在充分體會文本角色所處的環境以及對應的情感,實現對人物情感的辯證分析,梳理出文本的情感脈絡,把握住文本的主旨,在文本所設置的環境中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這也是學生綜合能力的體現。

例如,《陳情表》教學中,首先要能從文章的題目中讀出文本的感情基調與核心內容“情”。作者所陳述的祖孫情感人肺腑,所表達的報國情情真意切。祖母病危,自己盡孝是既定事實,卻也是李密不出仕的借口。因為李密深知皇帝的殘酷和狡詐,皇帝為了鞏固自己的政權,一方面鎮壓政敵,另一方面籠絡前朝舊臣。李密作為前朝舊臣,雖然對蜀漢有很深的感情,但就當時的形勢分析,他不去復命,雖在情理之中,卻不能明說,因此只能和晉武帝打情感牌。在文中,李密不談公事,只訴說自己的難處,這樣的“花言巧語”,即使違背了皇上的命令,但是能夠獲得晉武帝的同情。文本顯現了盡孝的“情”和拒絕的“理”。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探究李密的“情”和“理”之間的矛盾,學會運用辯證思維探究“合理”和“不合理”之間的悖論統一。這樣挖掘閱讀文本,理解作者情感的同時,能夠有效訓練學生的辯證思維。

二、個性思維,觸類旁通

在教學中展開辯論,實現觀點的碰撞?!罢鎸W”課堂是展現學生個性化思維的課堂,要求教師在指導學生展開思辨性閱讀的時候,善于開發學生的發散思維,引導學生在課堂上大膽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學生如果能夠克服慣性思維,能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提出一些與眾不同的觀點,那么他的創新性思維、個性化思維就得到了訓練與提升。而要解決這一問題,辯論法是一種好方法。學生在辯論中提出不同的觀點,并運用論據去說服對方。在辯論過程中,學生對事物的認知會更加深刻和全面。例如,在教學《雷雨》時,因為這是現代劇本,學生對文本的語言在理解上沒有障礙,學生就會覺得這樣的文章沒有深入閱讀的必要。但是劇中人物語言的潛臺詞是需要細細推敲的,只有在仔細揣摩中才能透過現象看本質,真正理解人物的心理情感。所以,要讓學生深入理解和感悟人性的復雜以及作者個性化語言,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設置了這樣的辯題:“周樸園對魯侍萍是真情還是假意?能否用‘虛偽去形容周樸園,請在文中找出相關語句作為你辯論的依據,參與班級辯論會?!鞭q題提出后,學生可以分成“真情”和“假意”兩個團隊,開展班級辯論。精彩的辯論賽在課堂上展開,會讓學生對封建資本家的本性有深刻的認識,更能讓學生體會到劇本中人物形象的飽滿與性格的真實,實現在思辨中建構起“真學”課堂的目的。

在教學中展開聯想,品味“模糊”。很多文學作品語言比較含糊,如果能引導學生在文本“模糊”處展開聯想,學生就會透過現象理解本質,獲得思維的發展和提升。例如,對《故都的秋》中“秋天,無論在什么地方的秋天,總是好的;可是啊,北國的秋,卻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睂@段話,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北國的秋和其他地方的秋有何異同?”有的學生會從郁達夫的行為聯想到郁達夫的生活環境和寫作背景,然后聯想到當時的社會背景;有的學生會聯想到作者的行為是在追求美好的事物。學生因為對文化的理解不同,想象出來的場景也就不同。他們通過互相交流,從不同的思維方式和角度進行比較分析,取長補短,能夠提高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只要學生能結合不同的環境進行想象和聯想,能夠在腦海中浮現出一份故都的秋的自然美的畫面,能夠理解郁達夫的孤獨和向往,學生的思維就能夠在品味課文“模糊”之處中不斷走向清晰,走向深刻。

三、群文閱讀,理性分析

在閱讀中延伸,分析比較。在“真學”課堂中,學生不僅要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還要能夠舉一反三,進行內容的延伸和整合。因此,要利用群文閱讀的方式,引導學生比較分析、交流探究。以高中語文必修一第一單元為例,本單元共有四首現代詩,可以突出群文閱讀的主題“情”:《沁園春·長沙》表達的是熱血奔騰的革命之情,《雨巷》凸顯的煙雨朦朧的愛慕之情,《再別康橋》流露的是綿綿細柔的離別之情,《大堰河——我的保姆》是深情熱愛的赤子之情。這四首現代詩的切入點和著力點不一樣,描寫的內容不同,抒發的情感各具特色。課本還補充了《死水》和《贊美》兩首蘊含憂思和激憤的愛國之情的現代詩。為此,教師組織群文閱讀時,引導學生比較各詩的思想情感,分析表達方法的異同。學生在閱讀中比較,在比較中延伸,在延伸中解讀分析,能夠在深化思維的同時,有效擴充自己的閱讀量,實現“真學”課堂的建構。

在教學中分析解讀,引導學生嘗試整合。在群文閱讀中,除了要拓展延伸,還要注意整合。要鼓勵學生從單一的文本過渡到多個文本的閱讀,然后嘗試整合,總結出不同文本作品的特點。這樣學生就能夠在頭腦中建構起文本閱讀的知識體系。在教學中,從確定主題到文本解讀的過程,學生獲得大量的碎片知識,在這個過程中,就會把新知識和舊知識整合到學生的知識系統中,從而獲得知識體系的建構和完善,這樣我們群文閱讀的教學目的才算完成。思維的發展和提升需要宏觀的整合能力,需要學生對碎片知識的挑選和拼湊,需要對片段知識點的消化和整合。這就需要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把新知識和舊知識整合起來。怎樣實現新舊知識的整合呢?學生在閱讀文本的時候,需要及時做好閱讀感悟和問題記錄,在求證過程中把探究過程和已經證明的新結論及時記錄下來。怎樣驗證新知識與舊知識的整合呢?所有的閱讀教學包括群文閱讀的目標都要具有可操作性、可檢驗性。當學生把自己的疑問和閱讀思考所得進行集體交流、匯報的時候,就是明晰自己觀點的時候。這個過程就是把新知識內化的結果。整合是群文閱讀的出發點,也是群文閱讀的歸宿。對學生來說,整合和解讀是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升華。

總之,在“真學”課堂的建構中,考驗的不是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而是如何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掌握實用的學習方法。在思辨閱讀中,引導學生注重用群文閱讀的方式進行自主比較、拓展和整合,建構起語文知識比較全面的結構體系,切實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展與提升,“真學”課堂也就建構起來了。

[作者通聯:山東曲阜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猜你喜歡
真學課堂
甜蜜的烘焙課堂
美在課堂花開
從“余數”探秘中指導學生“真學”
嘻游課堂
嘻游課堂
滲透愛國教育 教學“真學”歷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