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教育”背景下小學生有效學習模式的形成探究

2023-05-30 02:55季雨楊心怡胡曉雨馮子笛
成才之路 2023年3期
關鍵詞:教育質量學習模式互聯網+教育

季雨 楊心怡 胡曉雨 馮子笛

摘要:文章對當今小學生學習模式現狀、問題、背后的原因進行分析,發現存在學習資源質量參差不齊、網絡安全缺乏保障、教師教學理念落后、評價方式缺乏彈性、親子互信度低、父母缺失榜樣監督作用、小學生依賴被動式接受學習、意志力薄弱、學習模式浮于形式等問題。經過深度探究,提出相關建議和措施,旨在為“互聯網+教育”背景下小學生有效學習模式的形成提供借鑒,提高小學教育質量,促進小學教育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教育”;小學生;學習模式;教育質量

中圖分類號:G623.5;G43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3)03-0141-04

基金項目:本文系宿遷學院2021年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項目“‘互聯網+教育背景下小學生有效學習模式的形成———以小學數學教學為例”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21XSJ019Y)

在“互聯網+”背景下,新的教育理念不斷涌現。根據國內外的研究現狀以及“互聯網+”模式的提出,探索培養小學生在“互聯網+教育”背景下有效學習模式的形成、打造優秀的教育資源平臺、探索新型教學方式、推進教育治理方式變革意義深遠。下面主要從小學生學習模式現狀、問題、背后的原因、對策進行分析和探究。

一、小學生學習模式現狀

1.受傳統因素的影響

受傳統教學模式影響。接受式教學模式是一種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通過單項灌輸的形式教授知識,讓學生跟著教師的固有思維構建知識架構。這種教學模式存在諸多問題,忽視學生主體作用,使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

受父母思維定式影響。部分家長對互聯網學習持有非理性態度,認為互聯網對孩子有百害而無一利,非常排斥。在他們看來,孩子使用互聯網只是娛樂、游戲、看小說等,不會借助互聯網平臺進行自主學習。

受各年齡段學生對學習模式應用程度影響。調查顯示,低年級學生主要是通過教師講授、家長輔導等方式開展學習,同伴互助、自主探究學習占比約為23%,中年級約為64%,高年級約為89%。部分學生沒有形成有效、科學的學習模式,沒有將學習和思考相結合,不積極主動地汲取知識,而是機械被動地接受知識。

2.新型學習模式的萌發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推進,教學理念也在發生變化,有效利用互聯網讓課堂教學變得更有趣、更開放,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以及創新精神。

小學生能開始正確使用互聯網平臺進行學習。據調查,12歲以下網民已從0.4%增長到1%。小學生開始積極主動地利用互聯網平臺進行學習,通過互聯網查閱資料,學習自己感興趣的知識,與朋友在線交流等。中高年級的學生還主動形成同伴互助小組,開展作業輔導、交流互動等學習活動。同伴互助學習、自主研究學習、網絡線上學習等多種學習模式的萌發,為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學習品質奠定了基礎。

自主學習模式隨著教育理念更新得以踐行。自主學習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通過探索、發現、交流等活動,自主發現問題,并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與路徑,從而順利解決問題。當今越來越多的教師踐行新課改要求,尊重學生學習主體性,調動學生學習自覺性、創造性,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積極主動地發現學科中的奧秘,激發學生求知欲望。

二、小學生學習模式存在的問題

1.資源質量參差不齊,缺乏安全保障

網絡學習資源質量參差不齊,存在搜索復雜等問題。近年來,網絡學習資源大幅增加,但資源質量參差不齊。例如,在“百度”搜索“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時,有些頁面會提出利用量角器驗證角的大小,但角的度量在該階段學生還未學到。

網絡環境缺乏安全保障,存在不良信息鏈接。網絡環境具有開放性、多樣性等特點,存在不安全、不穩定因素。小學生身心發展尚未成熟,容易受到侵害,進而影響有效學習模式的形成。例如,在“網易有道詞典”等APP界面上會存在廣告推銷信息,在搜索引擎的頁面中有時也會彈跳出不良信息和網絡鏈接。

2.教育理念落后,缺乏彈性評價

教師教育理念落后,缺乏時代性和適用性?!盎ヂ摼W+教育”背景下,提倡線上與線下相融合的學習方式,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基礎上,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然而,有些教師教學理念落后,未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直接將網絡上的教案、PPT等復制到課堂上。

學習評價方式缺乏彈性。受傳統學習評價方式影響,部分學校仍把考試成績作為學習評價的唯一標準,導致教師把全部精力放在提高學生成績上,而忽視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3.缺乏親子互信,榜樣認同感低

父母與孩子之間缺乏信任,存在理解偏差問題?,F階段,有許多家長認為孩子不應過早地接觸互聯網,因為他們缺乏自律性,容易經不起誘惑,一旦接觸網絡就會分散學習注意力。因此,他們會控制孩子使用互聯網的時間,有些家長甚至拒絕孩子接觸網絡。父母與孩子之間缺乏互信,對孩子的態度過于粗暴,不利于孩子從小養成正確的學習觀念。

父母對孩子學習模式的重視程度不高。根據班杜拉學習理論可知,榜樣在學習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父母樹立良好的榜樣是培養孩子正確學習模式的重要途徑。但在實際生活中,有些家長不遵守與孩子之間的約定,當著孩子的面打游戲、玩手機,對孩子產生了不良影響。學生在這種家庭環境中,自然難以形成有效的學習模式。

4.依賴被動式接受學習,學習模式浮于形式

依賴被動式接受學習,缺乏自主學習意識。受傳統學習模式影響,學生在課堂上缺乏自主學習意識,也較少開展同伴互助學習,往往依賴被動式接受學習。在這種情形下,學生學習自律性欠缺,不能做好科學規劃以及合理分配時間,學習效率和質量低下。

學習模式浮于形式,學習效果不佳。當今,學習模式呈現多樣化,學生家中幾乎都配備互聯網設備,可供學習。但缺乏教師的監督以及家長的監管,學生學習存在應付現象,不能集中注意力聽講,學習效果不佳。

三、小學生學習模式問題背后的原因

1.學習環境復雜,難以保障安全

網絡環境紛繁復雜。近年來,互聯網學習設備日漸普及,為學生提供了泛在化、豐富化的互聯網學習條件,使學生能便捷地利用互聯網海量資源進行學習?;ヂ摼W資源搜集是依托搜索引擎來完成的,互聯網數據庫資源在呈現時會出現標準不一的情況。同時,由于缺乏專業人員的監督,學生搜索出的問題答案往往缺乏權威性。

安全保障無法落實。網絡上會存在一些不良網站以及病毒,抑或是網絡詐騙,而學生心智發展尚未成熟,缺乏對網絡信息的分辨能力,自我保護意識也較為薄弱,容易受到影響,不利于學習模式的形成。例如,搜索引擎以詞條的形式出現,排名越靠前的,越有可能是廣告、推銷這種頁面。

2.教育理念落后,評價體系不健全

教育理念落后。落后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制約了當前“互聯網+教育”與小學教育、學生學習模式深度融合。學生在進行互聯網學習時,需要教師提供指導。教師指導分為技術和知識兩個層面,一些教師缺乏對互聯網學習的認知,無法提供有效的技術指導。

評價體系不健全。受升學率等因素影響,評價體系存在只重視學生學習成績,忽視學生綜合素養、個性發展的現象,缺乏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其評價也多為終結性評價,忽視過程性評價。

3.親子互信度低,缺乏教育知識

親子互信度低。家庭是小學生除了班級之外的學習場所,對小學生學習模式的形成具有重要影響?,F階段,部分家長對孩子的信任度低,認為孩子一接觸互聯網,就容易被誘惑,就會被玩游戲、刷短視頻等吸引。據統計,約有94%的家長會對孩子的互聯網學習進行監督,有些家長對孩子的上網時間有嚴格的控制。

部分家長缺乏必要的教育知識?!吨腥A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明確規定家長應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開展與學校教育相協調的家庭教育,以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部分家長缺乏必要的教育知識,無法開展正確的家庭教育。據統計,約有50.8%的家長重視家庭教育知識學習,會主動通過教育講座、與教師溝通等提高自己的教育知識。

4.意志薄弱,缺乏學習內驅力

少數學生意志薄弱?;ヂ摼W學習多為碎片化學習,需要有自控能力,還要有意志力。而部分學生自控力、意志力薄弱,往往會被游戲、視頻等內容所干擾,無法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此外,受傳統接受式學習模式的影響,小學生并未形成自己的學習體系,并未掌握科學、正確的學習方法,這影響其主觀能動性的發揮。

部分學生缺乏學習內驅力。根據小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其學習內驅力往往是因為受到獎勵、贊賞,或者是想要獲得班級中相應的地位,如班長、委員等,抑或是避免受到批評而產生的。根據奧蘇貝爾提出的三種內驅力,當前小學生主要是依靠附屬內驅力、自我豐富內驅力等外在學習動力,而缺少認知內驅力這種內在動力。

四、“互聯網+教育”背景下小學生有效學習模式的形成(以小學數學教學為例)

1.優化網絡學習資源,營造良好環境

互聯網應優化網絡學習資源,使海量學習資源系統化?;ヂ摼W運營商應與各大教育軟件設計公司聯合行動,將海量資源進行合理分類,讓學生能根據關鍵詞迅速找到自己想要查找的內容。例如,搜索“圖形的平行”時,網頁上應出現名師課堂、PPT課件等不同板塊,使視覺型、聽覺型、動覺型不同學習類型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選擇?;ヂ摼W也可以嘗試創新學習版面、文字等內容,針對處于形象思維階段的小學生,依據柏拉圖的“寓學習于游戲”的理論,通過設置關卡、游戲闖關等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互聯網需升級防火墻等設備,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ヂ摼W運營商可以將軟件分身化,為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學習內容,滿足其個性化訴求。同時,互聯網在設計青少年學習模式時,應關閉未成年人頁面設置中的廣告推薦等,篩選并推薦社會熱點新聞、優質學習方式等內容,為小學生學習營造優質環境。這既能避免某些信息影響學生的學習心態和學習習慣,又有助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滲透,還能幫助學生形成有效的學習模式。

2.轉變教學理念,構建評價體系

學校應端正對“互聯網+教育”的認識,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從組織安排新老教師培訓著手,對教師互聯網技術運用、合作探究學習理念進行培訓,從而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使教師從“授魚者”轉變為“授漁者”。例如,在教學“認識圖形”這一知識內容時,教師可采用翻轉課堂的形式,讓學生課前利用微課,學習教材內容。在課上,教師可借助智慧黑板的動畫制作,幫助學生了解圖形,認識圖形的特點,發展學生空間智能和幾何直觀,為學生平面圖形學習奠定基礎。

學校應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構建新型評價體系。傳統的終結性評價方式,往往把重點放在學生的學習成績上,忽視學生學習過程,忽視學生綜合素養,導致學生成了“應試教育”指揮棒下的“書呆子”。為改變這種評價方式,教師可采用數據可視化、成長記錄袋的方式對學生的表現進行匯總。這樣,學生就是自己成長資料的收集者,其記錄的過程也是自我學習的過程,從而形成正強化,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同時,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成長記錄袋中的資料進行縱向分析,給予不同基礎的學生個性化評價。

3.轉變思維定式,深度參與學習過程

家長要嘗試轉變思維定式,正確看待孩子的互聯網學習,要清楚地知道真正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是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而不是永無止境地施壓與強制。家長需從唯物辯證法的角度出發,不僅要注重孩子學習成績的提高,還要在互聯網使用過程中,培養孩子辨別是非、信息處理、問題解決等綜合能力。家長要教授孩子正確的學習方法和獲取資源的方式,讓孩子在互聯網上探索更多的新鮮事物,以滿足他們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助力他們成長成才。

家長要發揮榜樣和監督作用,深度參與孩子互聯網學習過程,要充分認識到陪伴與溝通是消除隔閡、建立和睦親子關系的有效途徑。家長的親自參與和指導,能幫助孩子建立科學的學習模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家長在孩子學習征途上的相伴相助,不僅能給予孩子莫大的鼓舞,還能促進兩者的換位思考和相互理解,有利于培養孩子健康的學習心態。家長在日?;顒又?,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行為,充分發揮榜樣作用,以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提高孩子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此外,家長在監督孩子學習時,可采用代幣獎勵法等強化方式,引導孩子形成正確的學習模式。

4.增強意志品質,發揮同伴作用

小學生應增強自控能力,克服網絡依賴。自律是高效的基石,網絡成癮問題的產生往往是學生缺乏自律意識,對自己的行為不加約束,一味地和自己妥協,最后成為網絡的奴隸。為改變這種現象,學生可以從制訂計劃做起,明確自己上網學習的目的,科學分配每項任務完成的時間,按照計劃分步執行。在完成階段性任務后,要及時進行自我反思與總結,進一步提高自我學習能力。例如,在學習“列綜合算式”這一知識內容時,學生應先復習小括號、中括號的意義,以及加減乘除運算順序,然后依據題意逐步列出綜合算式,課后再進行針對性訓練,對知識進行鞏固。

充分發揮同伴作用,激發內在學習動力。教師應將同一班級中興趣、愛好、行為、價值觀相近的學生組織在一起,形成“非正式組織”,讓他們根據興趣愛好成立學科興趣小組,小組之間互相討論交流,形成互助、友好的班級學習氛圍。例如,教師可在班級開展“數學小故事”分享活動,各年級可開展“數學趣題我來解”奧數活動,全??砷_展“數學游園”文化節活動。多樣性數學趣味活動的有效開展,能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互聯網+教育”的背景下,重視與加強小學生學習模式變革研究非常重要?!盎ヂ摼W+教育”可以實現資源共享,教育公平,可以實現終身化學習以及自主化、個性化學習?!盎ヂ摼W+教育”需要互聯網、學校、家庭以及學生加強合作,推動學習資源的整合,實現優勢互補,以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ヂ摼W應合理歸類網絡資源,升級防火墻等設備;學校應端正對“互聯網+教育”理念的認識,構建新型評價體系;家長應轉變思維定式,深度參與學生互聯網學習過程;小學生應增強自控能力,激發內在學習動力與求知欲。

參考文獻:

[1]張卓玉.構建教育新模式[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3.

[2]陳玲芳.互聯網+時代小學生學習方式變革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9.

[3]孫智昌,鄭葳,卿素蘭,李嘉駿,楊寶山.中小學生學習方式的現狀分析與對策建議[J].課程·教材·教法,2011(08).

[4]秦麗娟.指向問題解決能力培養的小學數學學習方式現狀及改進策略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9.

[5]王坤,鄭曉邊,郭敏慧,劉小杰.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父母教養方式調查研究[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2(04).

[6]常濤.“互聯網+教育”背景下提高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思考[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2(30).

[7]郭麗芳.互聯網模式下小學生自主學習優化[J].河北教育,2022(02).

Exploration of the Formation of Effective Learning Mode for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 Education"

Ji Yu, Yang Xinyi, Hu Xiaoyu, Feng Zidi

(Suqian University, Jiangsu Province, Suqian 223800, China)

Abstract: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problems and reasons behind the learning mode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and finds tha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uneven quality of learning resources, lack of network security, backward teaching concepts, lack of flexibility in evaluation methods, low parent-child mutual trust, lack of supervision by parents,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relying on passive learning, weak willpower, and learning mode floating in form. After in-depth exploration, relevant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are propos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formation of effective learning mode for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n the context of "Internet + educatio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rimary education,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primary education.

Key words: "Internet+ education"; pupil;learningmode; education quality

猜你喜歡
教育質量學習模式互聯網+教育
發揮遠程教育平臺優勢?探索社區教育數字化學習模式
幼兒高等師范??茖W校教學質量改革綜述
信息技術環境下大學英語視聽說混合學習模式研究
“互聯網+教育”視閾下的教育共享初探
淺談初中語文自主學習模式的構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