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先勇《臺北人》女性形象探析

2023-05-30 14:50張渝
今古文創 2023年2期
關鍵詞:臺北人悲劇命運女性形象

【摘要】 《臺北人》是著名作家白先勇的經典之作。小說塑造了多個迥然不同的女性形象。由于自身經歷影響,白先勇對女性有著獨特的看法。本文著眼于《臺北人》中的女性人物,通過分析不同女性的形象,再結合她們的悲劇命運,總結作者的女性觀。

【關鍵詞】 《臺北人》;女性形象;白先勇女性觀;悲劇命運

【中圖分類號】I712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3)02-0013-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02.004

《臺北人》是當代著名作家白先勇的代表作品。它由十四個短篇小說構成,這十四個故事獨立成篇,其中人物的社會地位也各不相同。作者在有如扇面漸漸展開的篇幅里,把特定環境下社會中的眾生相刻畫得淋漓盡致。

—、《臺北人》中不同的女性人物類型

在《臺北人》中,白先勇細致而深入地描寫了生活在那個時代里不同階層的女性。這其中既有如《游園驚夢》中的錢夫人這一類的上層社會女性,也有如《孤戀花》中娟娟這一類下層人物。這些處于生活不同階層的女性,其形象特點也各不相同。

(一)無力反抗命運的女性

在《永遠的尹雪艷》中,尹雪艷原本是舊上海百樂門舞廳里紅極一時的舞女,后來到了臺北亦受到上流社會男人的追捧。她總也不老,總是穿著“一身蟬翼紗的素白旗袍” ①,舉手投足間,總有一份世人不及的風情。她是如此的迷人,引得無數男人為其傾倒,但卻沒有任何一個男人可以占有她。她八字帶煞,命犯白虎,男人沾到她,“輕則家破,重則人亡” ②??杉幢闳绱?,她依然讓無數男人為她癡迷。在人們心中,她是“上海百樂門時代永恒的象征,京滬繁華的佐證” ③。尹雪艷似乎永遠不會變,永遠不會老。她總是從容而冷靜地旁觀著一切,甚至是那些為她爭斗而喪命的男人。仿佛任何事物都無法束縛她,但她又何嘗不是被命運所操控。她依靠男人走進上流社會,獲得了金錢、地位、名譽。但她終生都生活在男權意識統治下,必須依附于男人、作為男人的附屬品才能在上流社會立足。這是尹雪艷無法擺脫的宿命。

《秋思》中的華夫人亦是被命運操控的女子。年年歲歲,歲歲年年,秋思秋落,華夫人精心保持著自己的容顏,不愿被歲月改變。但在她光鮮亮麗的背后,隱藏著的是對過去繁華生活的懷念。無論是個人的絢麗,還是過去的輝煌,都掙脫不了走向衰敗的必然命運。從來都是英雄遲暮,美人白發。華夫人和她的將軍丈夫,終究會變成歷史的塵埃。

同樣被命運操控的還有《游園驚夢》中的錢夫人。錢夫人年輕時憑借一曲《游園驚夢》紅遍了秦淮兩岸,也因此受到錢將軍的關注,做了他的填房夫人。然而十幾年過去了,隨著錢將軍的離世,此時的錢夫人風光不再,獨自一人居住在臺南。在參加當年同臺姐妹的宴會中,那熟悉的曲調與戲詞,勾起了她對往日時光的追憶。她曾受到將軍的百般寵愛,可將軍已經撒手人寰;她曾與將軍參謀鄭彥青偷歡,可她的親妹妹月月紅卻搶走了鄭彥青。愛她的人和她愛的人都離她而去,她內心是如此孤獨。她懷戀過去的生活,可惜時光已逝,過去的輝煌一去不復返。

這類女性都是處于社會上層的女性人物,享受著常人無法擁有的榮華富貴。她們過去依靠男人得以躋身上流社會,但隨著時間的流逝,過往的風光早已不再。過去的繁華與現實的悲涼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回憶中的美好抵不住現實的悲凄,她們承受不住現實的打擊,終日沉湎于懷念過去的榮光中?!叭A夫人”“錢夫人”并不是簡單的個例,而是那個年代臺灣眾多上層社會女性的縮影。白先勇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一彌漫在特定人群里的時代愁緒,將對這些女性的嘆息化為冷冽的文字,再通過起、承、轉、合的行文技巧,揭示了時代的悲音。并且,白先勇隱晦地表現了這一類人精神主旨的缺失,表達了自己對這一情況的擔憂,傳達出文章的精神主旨——修剪精神,重塑內涵。

(二)為生存苦苦掙扎的女性

《臺北人》中除了有如尹雪艷、錢夫人一般的上流社會女性,也有一批處于社會底層、為了生存苦苦掙扎的女性?!豆聭倩ā分械奈鍖?、娟娟等人便是這批女性中最具代表性的人。五寶和娟娟的身份都是處于社會底層的妓女。五寶不堪忍受嫖客華三的瘋狂虐待,選擇自殺。而娟娟的命運似乎比五寶更加悲慘。娟娟的母親是個瘋子,她的父親更是禽獸不如,強暴了當時年僅十五歲的娟娟。如花一般嬌艷美好的娟娟為了生存,被迫淪為酒女。再加上她性子軟弱,面對各種責難都選擇逆來順受,因此受盡了酒客的欺辱。后來她遇到了殘暴兇狠的柯老雄,甚至被其用毒品控制。中元節那天,當娟娟再次遭到柯老雄的毒打,娟娟徹底崩潰,再也無法忍受這樣的生活,選擇用一只黑鐵熨斗打死了柯老雄,自己也完全瘋掉,被關進了瘋人院。命運是那么無情,娟娟最后成了五寶,成了她發瘋的母親,她浮萍般的身世被動亂的時代裹挾,成了毫不起眼的犧牲品。面對無情的命運,娟娟一直在苦苦地掙扎,可是始終逃不開命運的操控。在經歷了現實的種種打擊后,她的內心早已麻木,臉上慘淡與孤寂的笑容只是她存在的表象。她的內心無比痛苦,但她默默忍受了所有的苦,向命運頑強抵抗,一直努力掙扎著活下去。直至最后,她在絕望中崩潰了,爆發了。終于,她瘋掉了。瘋掉或許對娟娟而言是一件好事,至少她可以忘了瘋瘋癲癲的母親,忘了禽獸不如的父親,忘了那些踐踏她的人,忘了這痛不欲生的人世間。

娟娟悲慘的命運,好似是那個時代那群人的常態。她們生活在社會最底層,苦苦掙扎著,只是為了可以活下去,哪怕被人踐踏、被人侮辱,也依舊頑強地活下去。白先勇關注到了那個時代處于社會下層的女性,并對其抱有人道主義關懷。他用血和淚凝結而成的文字,去控訴那個黑暗的社會、那個人如螻蟻命如草芥的時代。

(三)愛情幻滅而迷失自我的女性

《一把青》里的朱青,擁有過最美好的愛情。她和飛行員郭軫相識相戀。當兩人突破重重阻礙結為夫妻時,不久郭軫便以身殉國。殘酷的戰爭摧毀了朱青的愛情。經歷了生離死別的她,從最初的那個害羞靦腆的少女,變成了能游刃有余地和小空軍調情的交際花。后來,在得知情人“小顧”飛機失事的消息后,朱青并未像當初面對郭軫犧牲時那樣悲痛。她鎮定地料理了小顧的后事,隨即神色自若地和太太們打牌。作者通過朱青今昔之感的鮮明對比,尤其是朱青面對郭軫之死和小顧之死時完全不同的反應這件事,反映了朱青從原本的鮮活靈動變為冷硬麻木,揭示了戰爭之下的黑暗社會磨滅人類情感的可悲現實。朱青與郭軫的愛情幻滅后看似變得冷酷,但仔細琢磨小顧出事后她的表現,就會發現,朱青在玩世女子的表象之下仍然保留著對痛苦的感知,并沒有完全變得麻木不仁。她只是在愛情的幻滅和現實的打擊下,內心逐漸變得堅硬,用封閉內心的方式來保護自己。朱青的心雖不似往日那般柔軟,但也并不像她如今表現出來的這樣冷漠。

《金大班的最后一夜》中的舞女“金大班”,她一共經歷了兩段感情。這兩段感情讓她一步一步從金兆麗變成了“金大班”。第一段感情是她年輕時與大學生月如相愛。月如是富家少爺,又是家中獨子,而金兆麗只是百樂門的一個舞女,兩人的愛情因身份地位懸殊而以悲劇收場。第二段感情是她和船員秦雄。秦雄真心實意地對她好,可是他沒有殷實的經濟基礎,給不了金兆麗想要的生活。金兆麗此時也不再年輕,不能再為了愛情等下去。最后金兆麗選擇嫁給家底殷實陳發榮。雖然陳發榮年紀大了金兆麗許多,但他可以滿足金兆麗想要的物質生活。金兆麗的愛情徹底幻滅,她由金兆麗徹底變成了“金大班”。

無論是朱青還是金兆麗,她們最初都對愛情充滿了無限憧憬,向往得到一份美好的愛情,但最終她們的愛情都因為現實而幻滅。在作者的筆下,她們閱盡滄桑,備嘗人間苦辣酸甜,包裹住自己的真心,終日以冷酷無情的面目示人。

二、《臺北人》女性形象的悲劇命運

白先勇常以命運來解釋悲劇的根源。他認為人們不幸的遭遇,都是命中注定的冤孽,是凡事皆有因果輪回的表現?!杜_北人》中,大部分女性人物以悲劇結尾,而她們的悲劇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命運的操控造成的。在白先勇的筆下,命運是一種超越于人之外的、不可抗拒的力量。

《游園驚夢》中的錢夫人過去備受位高權重的丈夫的寵愛,有著令人艷羨的美好生活。但隨著丈夫的離世,曾經的風光生活不再,美麗的容顏也漸漸老去,面對現在與過往生活的巨大落差,她漸漸懷戀起過往的生活。錢夫人一生依附于男性,雖然獲得了物質上的滿足,卻難以獲得精神上的愉悅,終其一生都無法找到自身真正的價值。這是錢夫人終身都無法擺脫的命運。

《臺北人》里的朱青和金大班都擁有過美好的愛情,但命運仿佛捉弄她們一般,她們都失去了自己的愛人。朱青先后經歷了丈夫和情人的意外身故,金大班也因為身份地位上的懸殊而被迫與愛人月如分離。她們在失去愛情后如行尸走肉一般,陷入了靈與肉的墮落。但實質上她們人生悲劇的實質并不在于從靈到肉的墮落,而是命中注定的冤孽使然,這是她們孤獨漂泊的宿命。命里注定的孤獨與漂泊,才是朱青和金大班人生悲劇的核心。

《孤戀花》更是白先勇作品中極具宿命論色彩的一則故事,整體基調處都于灰暗、陰郁當中。娟娟和五寶無論怎樣掙扎,都擺脫不了命運對她們的束縛,她們的身上充斥著對自身命運不可把握的宿命式悲劇感。

《臺北人》中既包括了上流社會的女性人物,又涵蓋了處于底層的女性人物,她們大都是以悲劇結尾。無論她們是抗爭也好,妥協也罷,都逃脫不了悲劇命運的結局。從白先勇的小說中,人們幾乎看不到像魯迅那般“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沉痛,更多的是對女性悲劇命運的同情,對現實社會人性本質的窺探。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這些女性被迫承受著肉體與精神的雙重折磨,她們曾試圖反抗命運以尋求個人的價值,卻始終逃不過命運的掌控,只能在現實生活中沉淪墮落。正如吳愛萍對書中女性人物的評價:“《臺北人》中不管是哪種類型的女性形象,都脫離不了不平等于男性的‘他者境況?!迸宰鳛槟行愿綄倨?,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只能成為男權社會的犧牲品,這是她們無法擺脫的宿命。

三、白先勇女性觀

(一)白先勇生活及成長環境

白先勇出生于1937年,是國民黨陸軍上將白崇禧之子。在官僚家庭中長大的白先勇,見證了官僚家庭對人的影響,也見證了國民黨上流社會的奢靡。在白先勇的少年時期,他隨家人移居到了臺灣。在親眼目睹了那些背井離鄉來到臺灣生活的下層人民的悲慘遭遇后,白先勇看到了社會的動蕩不安。而家族的衰敗更使他切身體會到國民黨舊官僚家庭的沒落。

白先勇幼時被診斷出患有肺結核,不能上學,因此他的童年時間常常獨自度過。這段童年經歷使他從小便敏感、多思,他對周圍事物的變化異常敏感,善于觀察周圍的人,洞悉他們的內心。正是由于他細膩的情感和善于觀察事物的眼睛,自身的成長經歷和周圍人事的變化都給了他創作的靈感和啟發。作為官僚子弟,他看見過許許多多像錢夫人這樣的女人、像金大班那樣愛情幻滅迷失自我的酒女,也看見過像娟娟那樣身世凄涼的孤女。她們的心在吶喊,她們的身體在掙扎,但沒有人聽到她們的吶喊,沒有人向她們伸出援手,沒有人助她們脫離苦海。她們只能在現實的絕望和痛苦中,逐漸沉淪,直至隕落。白先勇對這些女性的悲慘遭遇充滿了同情,通過作品為她們發聲,向世人展示她們所經歷的苦楚。

白先勇對女性的關注是超乎尋常的。在他的作品中,人們可以深刻地體會到他對女性的欣賞和對下層邊緣女性的憐憫。這與他的成長經歷是密不可分的。白先勇的母親是一位很有膽識的女子,白先勇對其非常崇拜。但他的母親早在白先勇二十多歲時就去世了,這對于年輕的白先勇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打擊。這種失去母親的痛苦和對母親的懷念成了白先勇的創作動力之一,在他的作品中也有所流露。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到了臺灣的白崇禧已無實權,只擔任了一些虛職。白家再沒有了昔日的光彩。曾幾何時,白母如同《游園驚夢》中的錢夫人一樣過著令人艷羨的生活??墒怯捎诎赘傅氖?,白母也失去了昔日的光彩,時常黯然神傷。家庭生活的巨大落差和母親的憂傷,讓白先勇關注到了那個時代下生活得“今不如昔”的上層女性,對“錢夫人”這類的女性產生了更多地思考?!巴杲涷灥倪@種性質對作家至關重要,它意味著一個作家可以在他的一生的全部創作中不斷地吸收他的童年經驗的永不枯竭的資源?!笨梢哉f,白先勇的創作靈感大部分來源于他童年時期和少年時期的獨特經歷。正是基于這些豐富的經歷和他內心獨特的情感,白先勇才刻畫出了一個個豐滿而復雜的女性人物形象。

(二)白先勇對女性價值觀的認知

在中華傳統的女性觀念中,知禮守節、貞靜專一、服從丈夫、敦睦家人是衡量一個女人是否完美的標準。如果一個女人沒有達到這些標準,那她就不是完美的女人。這一觀念是男權文化的產物,它把女性角色所固有化,女性的覺醒和這種傳統女性觀一直存在著沖突。隨著西方先進思想的傳播,這種沖突逐漸加劇。白先勇深受新思想的影響,突破傳統女性觀念,將女性作為作品的中心人物,通過顛倒男女格局來展現一個復雜的女性世界。他所塑造的女性人物不是傳統意義上完美的女性,而是一些有血有肉、豐滿的女性形象。無論是本文對《臺北人》所重點探討分析的女性人物,如孤苦的錢夫人、命運凄慘的娟娟,抑或是白先勇的其他作品中對于女性人物的描寫,如勇敢追求愛情的玉卿嫂等,她們都反映了白先勇對傳統倫理觀念的反抗和對女性獨特的生命價值的肯定。

白先勇作品中的女性通常是命運悲慘的可憐人。一方面,白先勇通過描寫這些女性的悲劇命運來映照出社會的黑暗和人性復雜的本質。另一方面,白先勇從女性的視角來揭示女性悲劇的本質,也表現出了他對女性的關注與同情。

四、結語

《臺北人》通過一組女子群像的塑造,以其獨特的視角和全方位的描寫,充分展示了臺灣社會各階層的女性在新舊時代交替中不同的人生經歷,表現了她們自我意識的覺醒和對傳統倫理的叛逆,闡釋了白先勇獨特且進步的女性觀。每個女性人物背后所反映的社會現實,以及她們面對命運操控所做的選擇,即使在新時代下,依然有著重要的啟示意義。

注釋:

①白先勇:《臺北人》,花城出版社2000年版,第16頁。

②白先勇:《臺北人》,花城出版社2000年版,第17頁。

③白先勇:《臺北人》,花城出版社2000年版,第18頁。

參考文獻:

[1]凌繼堯.美學十五講[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21.

[2]吳愛萍.男權社會的“他者”——也談《臺北人》中的女性形象[J].華文文學,2001,(1):61-71.

[3]童慶炳.作家的童年經驗及其對創作的影響[J].文學評論,1993,(4):54-64.

[4]周匯來.淺析白先勇筆下的女性形象[J].神州,

2017,(10):5.

作者簡介:

張渝,女,漢族,四川廣安人,西華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研究方向:現當代文學。

猜你喜歡
臺北人悲劇命運女性形象
烏衣巷,堂前燕
論《白鹿原》中三位女性的悲劇命運
男權社會下的女性命運
《德伯家的苔絲》中苔絲悲劇命運成因分析
西方女性攝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與憤怒,焦慮與恐懼
淺析電影中的女性形象在商業化運作下的作用
文化視野下日本文學作品中女性形象探究
張愛玲的《金鎖記》與居斯塔夫?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比較研究
淺析申丹教授提出的假象等值
臺北玩樂 散步地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