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背景下“雙困生”就業影響因素研究

2023-05-30 02:35伍新齡譚冠暉陳福北
廣西教育·C版 2023年2期
關鍵詞:職業生涯規劃高職學生就業

伍新齡 譚冠暉 陳福北

【摘要】本文分析調研結果發現,影響大學生就業的顯著因素主要有10項(P<0.01),其中,對“雙困生”影響較大的顯著性因素為理想的工作單位類型、對自己所學的專業對應崗位的了解程度、考慮就業的時間點、學習成績在班里排名、對所學專業是否滿意、職業生涯規劃總體得分,為此提出“雙困生”就業幫扶的建議,以幫助“雙困生”畢業后順利就業。

【關鍵詞】高職學生 職業生涯規劃 就業影響因素 “雙困生”就業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3)06-0073-06

就業是民生的根本,“穩就業,保民生”一直是我國政府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2022年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的政府工作報告將“著力穩定市場主體保就業”單獨列為工作任務之一,并提出一系列政策舉措,凸顯穩就業工作的重要性。政府工作報告還強調,要大力拓寬就業渠道,注重通過穩市場主體來穩就業,各地都要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就業?!半p困生”的擇業問題事關學生、學校、社會和國家的發展。目前“雙困生”的定義有兩種,一種是指經濟、心理雙困難的學生,另一種是指經濟、就業雙困難的高校畢業生。本研究借鑒后者定義,本文的“雙困生”是指家庭經濟困難且對成功就業缺乏信心的學生。這部分學生由于個人素質、家庭條件、資源獲取方面偏弱,在就業擇業和社會競爭方面處于相對弱勢地位,做好“雙困生”的就業擇業工作有助于落實國家“穩就業、保民生”政策。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是根據就業形勢和崗位需求變化來進行動態評估和調整的一門課程。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能夠提升大學生的核心競爭力、找準個人就業目標、提升學校就業率、提高就業質量。為了更好地了解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情況和就業情況,筆者做了“影響大學生就業因素”的調查。分析調查結果發現,影響大學生就業的顯著因素主要有10項,其中對“雙困生”影響較大的顯著性因素為理想的工作單位類型、對自己所學的專業對應崗位的了解程度、考慮就業的時間點、學習成績在班里排名、對所學專業是否滿意、職業生涯規劃總體得分。因此,學校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讓學生通過職業生涯規劃充分了解專業相關的就業信息,同時要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提升專業認同感等,對“雙困生”進行就業幫扶,促進“雙困生”畢業后順利就業。

一、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現狀調查的基本情況

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學生通過運用職業生涯規劃理論結合個人實際情況,依據就業形勢制訂個人就業計劃,并對其進行動態評估調整,以達到人職匹配的過程。當前,就業市場的政策性崗位呈縮減趨勢。在企業可提供崗位有限的情況下,為了確保大學生特別是“雙困生”就業,職業生涯規劃顯得越發重要。文章通過調查問卷法對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展開調研,調查問卷時間為2022年4月至6月,共收回問卷7 598份,其中大一占52.7%,大二占36.3%,大三占11%。

筆者運用SPSS對問卷進行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α信度系數為0.812,信度較好,符合信度要求;KMO值為0.945,巴特利特球形檢驗P值為0.000,問卷效度達到顯著水平,符合要求,可以作為調研分析依據。

文章將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分為4個層面進行分析,采用利克特式量表中的五點量表形式,被試的每個題項回答賦值為“5=完全符合”“4=比較符合”“3=一般”“2=比較不符合”“1=完全不符合”,哪個層面得分越高,代表在該方面越成熟,詳見表1(見下頁)。其中,“雙困生”職業生涯規劃得分情況見表2(見下頁)。

由表1可以看出,高職院校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的準備層面和行為層面的得分均低于總體得分,表明學生對自身職業生涯規劃不明確,且不能很好地推進自身職業生涯規劃的進程;職業生涯規劃的認知層面和反饋層面的得分均高于總體得分,表明學生能夠對職業生涯規劃有較好的認知,明白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能做到及時反饋。但是,職業生涯規劃水平較低,總體得分為3.24,僅占總分的64.8%,說明高職院校需要加強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使學生明確職業生涯規劃的目標并且為之付諸行動。

從表2可以看出,高職院?!半p困生”職業生涯規劃得分情況與目前高職院校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情況相符合?!半p困生”在認知和反饋方面得分略低于整體得分情況,但是在準備和行為方面略高于整體得分情況。

二、高職院校學生就業影響因素分析

(一)就業影響因素分析

筆者調研發現,有64.1%的學生選擇畢業后立即就業(含升學深造),35.9%的學生對畢業后缺乏明確的目標規劃,這是導致學生不就業和慢就業的重要原因之一;63.6%的學生比較有信心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36.4%的學生沒有信心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

1.個人背景特征分析

筆者對高職院校學生的個人背景特征進行了統計分析,詳見表3。

由表3可以看出,目前廣西高職院校學生絕大部分來自廣西本地,其中來自農村家庭的學生占87.2%;絕大部分學生的雙親學歷在高中或中專及以下,占比90%以上;大部分學生雙親是城鄉無業、失業、半失業人員或農業勞動者,家庭年收入低于5萬元,建檔立卡戶家庭子女占比19.7%。

2.人力資本情況分析

文章對高職院校學生的在校學習成績、學生干部經歷、實習經歷、技能提升方面進行了統計分析,詳見表4。

由表4可以看出,55.8%的學生是從上大學以后才有機會接觸職業生涯規劃理論,有小部分的學生從來沒有接觸過職業生涯規劃理論,絕大部分的高校會在大一第一學期開設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若因課程時間不足未及開課,則后期會安排相應課程內容;若因學生個人原因錯過學習時間,學校會通過線上平臺推出相應內容供學生學習,做到職業生涯規劃理論學習全覆蓋。

在校期間有學生干部經歷和沒有學生干部經歷的學生比例接近1∶1;在校期間有兼職或實習經歷的學生占51.4%,其中,有與專業相關的實習經歷的學生占15.7%;在校期間考取技能證書的學生比例為67.5%,大部分學生選擇考取技能證書以提升自身能力。

(二)就業認知情況分析

文章對大學生的就業認知進行了統計分析,結果詳見表5。

由表5可以看出,對當前就業政策和就業形勢相對了解的學生比例分別為6.8%和8.3%,說明絕大部分學生對當前的就業政策及形勢缺乏了解,學校需要加強這方面的宣傳教育;86.4%的學生通過提升自身技能、實踐能力、專業知識來為將來的就業做準備;91.9%的學生對自己專業從事的崗位有相對清楚的了解;97.5%的學生認同工作和專業對口,但是其中49.6%的學生并不執著于專業對口,可以接受不對口的工作;5.1%的學生則認為工作與專業是否對口無關緊要;但是有26.5%學生對自己所學的專業不滿意,這個問題應該引起學校注意,在平時的課程教學中需要加強學生的專業認同感,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地適應未來的工作崗位,熱愛本職工作,并且在本職崗位上做出突出貢獻。

65.7%的學生找工作的目的是獲得一定的經濟實力以分擔父母壓力和滿足自身的生存發展需要,這直接導致了學生在選擇就業崗位時會優先考慮工作的經濟收入;月薪期望在3 000—5 000元的學生占比為62.66%,這個薪資期望目前基本符合絕大部分行業應屆畢業生的薪資水平,說明大部分學生能夠對自己行業的薪資待遇有一個正確的認識;51.4%的學生在期望值與實際單位不相符時會選擇邊找其他工作邊干,這個反映大部分當代大學生先就業后擇業的就業觀。

(三)就業影響因素的相關性分析

文章利用SPSS統計分析方法對調研數據進行相關性分析,發現10個因素對大學生畢業后就業選擇有顯著性影響(P<0.01),詳見表6。

根據表6,進一步分析這些因素對“雙困生”就業產生的影響得到相關分析數據,詳見表7。

筆者對影響就業因素進行分析發現,影響“雙困生”畢業后擇業的顯著性因素的相關系數從大到小依次為:理想的工作單位類型、對自己所學的專業對應崗位的了解程度、考慮就業的時間點、學習成績在班里排名、對所學專業是否滿意、職業生涯規劃總體得分。

“雙困生”傾向于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大型國有企業、外資企業等單位,對在私營企業就業的熱情不高,這也是當前整體就業的一大趨勢。受疫情影響,大型國有企業及外資企業用人縮減,政策性崗位有限,學生扎堆熱門體制內崗位不利于促進學生就業。這需要學校在教育引導學生就業時,注重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響應國家鼓勵大學生到基層工作的政策,為鄉村振興添磚加瓦。

大學期間,“雙困生”考慮就業的時間越早越有利于促進就業。學校在大學一年級進行就業教育時要注意喚醒學生的就業意識,就業不只是畢業生的事情,而是每一名學生進入大學時就需要考慮的事情,并從一開始就要逐步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學校要及時并充分地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特別是就業規劃教育。一般來說,在大學期間有當學生干部經歷的學生更能明確畢業后的目標;對所學專業崗位越了解、學習成績越好的“雙困生”越能夠明確自己畢業后的方向。因此學校要做好學生的就業幫扶工作,并為學生制訂學業規劃;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鼓勵其競選并承擔適當的學生工作,從而提升學生的就業信心,促進學生畢業后順利就業。

學生對工作與專業的關系的正確認知和對所學專業滿意程度高,有利于其畢業后順利就業。這需要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的專業認知教學,讓學生了解自身學習的專業與將來所從事的行業、工作內容、工作環境等的關系,并對專業有一個全面深入的了解。這有利于學生明確未來的就業方向,能更好地做出畢業后就業的選擇??傮w來看,對所學專業的滿意程度越高,學生的就業積極性越大,越有利于促進學生畢業后就業。

總之,有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的學生更能夠明確自身的就業目標。因此學校要加強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并將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與專業相結合,使學生明確自身的就業目標,為畢業后順利就業打下堅實基礎。

三、“雙困生”就業幫扶的建議

建立“雙困生”檔案并重點給予幫扶。目前每所高校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均建有完善的檔案資料信息庫,建議各高校在此基礎上建立“雙困生”檔案。學校開展就業生涯、就業選擇等方面的篩查性問卷調查,篩選出那些個人素質、家庭條件、資源獲取方面偏弱,就業擇業和社會競爭相對弱勢,且對成功就業缺乏信心的學生,從大一階段開始進行重點幫扶,逐步提升他們的認識、技能、自信心、實踐經歷等,讓這些學生擺脫“雙困生”的困局,實現較好的就業理想。

引導“雙困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疫情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政策性崗位將繼續緊縮,市場提供的崗位呈現下降的趨勢也會持續較長時間,而專升本的名額又已基本達到飽和,在這樣的情況下,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就業,緩解社會就業壓力,高校應更加積極地宣傳國家鼓勵大學生到基層就業的政策,促進鄉村振興;鼓勵學生到基層就業,讓國家急需的崗位能獲得急需的人才。高校要樹立先就業后擇業的觀念,讓學生懂得,在基層崗位工作達到年限后,可繼續留在基層工作,也可通過其他方面的努力尋求另外的工作,讓自己有更多的工作經驗。這對國家、社會、個人來說,都是較好的一種選擇。

增強“雙困生”專業認同感,提升其專業實力。學??梢酝ㄟ^舉辦專業介紹專題講座、在就業教育課程和專業課程中增加相關內容、邀請本專業畢業后工作有成績的學長回校演講等方式,使學生對專業有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增加學生對專業相關的行業及就業形勢的了解;讓學生對行業發展、薪資待遇、工作內容、工作環境等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切勿好高騖遠。學校組織學生到企業開展認知實習和頂崗實習,讓學生充分了解未來的就業環境,同時做到學以致用、知行合一,以增強學生的專業認同感,提升學生的專業滿意度,為畢業后從事專業相關工作打下牢固的知識基礎,促進學生畢業后順利就業。

加強“雙困生”的學習指導。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校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往往會有比較明確的規劃,也更有信心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教師要加強對“雙困生”的學習指導工作,讓他們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提升學習成績,從而增強就業信心,促進就業。此外,學校鼓勵學生在校期間多參加學校組織的與專業相關的技能考試,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增強就業競爭力。同時學校要建立一支業務能力強的專兼職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教師團隊,加強對“雙困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并不斷完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課程,對“雙困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實行一對多的重點幫扶指導;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當前的就業形勢,了解就業市場需求,把“雙困生”的就業預期引導到合理的水平;宣傳國家就業相關政策,讓學生在利好政策中實現高質量就業。在指導過程中發現就業難度較大的“雙困生”,教師要針對其個人情況進行一對一指導,充分合理利用人力、物力,以取得最大的幫扶效果。

加大就業市場開拓力度,了解就業市場需求。學校定期組織教師進企業,了解專業領域相關企業單位的用人需求,及時完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專業課程,做到供需平衡合理;不斷開拓就業市場,通過舉辦線上線下招聘會的形式,為“雙困生”提供更多更優質的崗位,在人職匹配的基礎上實現高質量就業。

本次調研發現的“雙困生”現狀和問題為高校做好“雙困生”幫扶和就業工作提供了較好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樣本。高校應積極推動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改革,高度重視“雙困生”面臨的各種困難和問題,在學生入學開始就及時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打好學生就業的基礎;不斷研究“雙困生”幫扶新措施、新辦法、新政策,不斷總結經驗。相信在各高校的重視和努力下,“雙困生”一定能夠更好地實現就業目標。

參考文獻

[1]許世梅.高?!半p困生”擇業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基于M大學的實證調研[J].中國大學生就業,2019(17).

[2]王亮.新時期高校就業弱勢群體幫扶機制研究:以安徽省某普通高?!半p困”畢業生為例[J].赤峰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1).

[3]董濤.高職院校畢業生精準就業的對策[J].人才資源開發,2020,434(23).

[4]詹玉芬.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現狀分析[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1(4).

[5]高英姿.不同生源地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比較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學,2021.

注:本文系廣西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專項課題資助研究重點項目“大數據背景下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精準認定與靶向幫扶途徑研究”(2020ZJY114)、廣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2021年教科研項目“基于現代學徒制的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與招生、培養、管理聯動機制研究與實踐”(Y2021KY05)和廣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2021年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項目“新時代職業生涯規劃背景下高?!p困生全就業幫扶路徑研究”(Y2021SZ008)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伍新齡,講師,現就職于廣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創新創業和就業指導;譚冠暉,通訊作者,正高級經濟師,現就職于廣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研究方向為大學生思政、大學生綜合素質教育、雙創和就業指導、工業產業經濟;陳福北,教授,現就職于廣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研究方向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責編 盧建龍)

猜你喜歡
職業生涯規劃高職學生就業
高校輔導員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作用及應注意的問題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現狀與對策探析
中職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教學反思
職業院校創業法律教育課程體系建設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業為導向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的思考
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化途徑分析
“一帶一路”戰略與鹽城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思考
淺談高校輔導員的就業指導力
如何指導大學生提高面試技能
內蒙古自治區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體系建設及對策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