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院校圖書館學科服務研究的知識圖譜分析:現狀、熱點和趨勢

2023-05-30 17:08萬小剛牛小梅高華斌
傳播與版權 2023年2期
關鍵詞:文獻計量分析高職院校圖書館學科服務

萬小剛 牛小梅 高華斌

[摘要]為了探究高職院校圖書館學科服務研究的發展脈絡和趨勢,文章以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收錄的有關高職院校圖書館學科服務研究的文獻為數據源,運用文獻計量法和CiteSpace知識圖譜工具,分別從文獻數量、發文作者和機構、關鍵詞共現、熱點主題等方面進行可視化分析,系統研究高職院校圖書館學科服務研究的現狀、熱點和趨勢。研究發現:高職院校圖書館學科服務研究熱度總體不斷上升;學科服務、學科館員、信息素養等成為熱點主題;但研究作者和機構合作網絡有待加強,未來高職院校圖書館應加強學科服務理論研究,開展學科服務成效評估和智慧化服務研究等。

[關鍵詞]高職院校圖書館;學科服務;CiteSpace;知識圖譜;文獻計量分析

2019年,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啟動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等職業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同年,《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意見》(簡稱“雙高計劃”)指出,“面向區域或行業重點產業,依托優勢特色專業,健全對接產業、動態調整、自我完善的專業群建設發展機制,促進專業資源整合和結構優化,發揮專業群的集聚效應和服務功能,實現人才培養供給側和產業需求側結構要素全方位融合”[1]。高職院校圖書館擁有重要的資源優勢,因此,基于“雙高計劃”和職業教育新環境,其應充分發揮信息資源中心作用和專業館員優勢,為培養技能型人才、建設高水平學校和高水平專業提供學科服務。學科服務又稱學科館員制度,自1998年以來,學科服務的服務內容廣度和服務深度均有所拓展[2],但與本科高校圖書館相比,高職院校圖書館學科服務在服務理念、服務內容廣度和深度、資源建設等方面還存在不足。在全國深化職業教育改革之際,總結高職院校圖書館學科服務研究的現狀、熱點和趨勢,發揮高職院校圖書館學科服務的作用,助力高職院?!半p高計劃”建設顯得至關重要。因此,文章通過運用知識圖譜工具CiteSpace來分析高職院校圖書館學科服務研究的趨勢。

一、研究方法和數據來源

(一)研究方法

CiteSpace是當下繪制知識圖譜的主流研究工具之一,用于文獻識別與顯示科研發展趨勢和最新動

態[3],可讓研究人員更好地呈現研究領域的發展演化、規律和熱點,已被應用于諸多學科領域。文章采用CiteSpaceV5.8.R3版本,根據文獻的研究人員和機構及其合作網絡、關鍵詞共現等繪制圖譜,并進行可視化分析,從文獻數量趨勢分析、發文作者和機構分析、關鍵詞共現分析、熱點主題分析等方面探究高職院校圖書館學科服務研究的發展現狀及其熱點、趨勢。

(二) 數據來源

文章以中文文獻為研究對象,數據來源于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為了確保文獻的準確性和全面性,筆者檢索與整理相關文獻,在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設置具體檢索條件為:(主題=“學科服務”or主題=“專業服務”)and(主題=“高職院?!眔r主題=“高職院校圖書館”or主題=“??茖W?!眔r主題=“??茖W校圖書館”),檢索時間不做限制,并通過閱讀文獻對檢索結果去重,剔除報道、選題指南、卷首語、采訪以及與主題不相關的文獻,共得到197篇文獻,從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中以Refworks格式導出作為研究文獻數據。

二、研究結果

(一)研究現狀

1.文獻數量趨勢分析

文獻數量和發文時間反映該研究領域被關注的程度。從文獻數量和發文時間來看,相較于本科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的研究,高職院校圖書館學科服務研究起步晚,2012年開始其文獻數量才呈現大幅度上升趨勢,但仍處于探索階段,同時發文量整體偏少,較少學者關注該領域的研究。受全國深化職業教育改革的影響,目前該領域的研究正處于上升階段,吸引更多學者關注,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2.發文作者分析

筆者在CiteSpace的節點類型(NodeTypes)處設置為作者(Author),閾值選擇(Theshold)為1,其他參數保持不變,進行可視化分析。從文獻數量和發文作者來看,共有201位作者發表了高職院校圖書館學科服務相關文章,發表文獻數量在3及3篇以上的學者共有9位,其中卿毅(24篇)、曹深艷(23篇)發文量最多,可見其長期從事高職院校圖書館學科服務研究,其余作者的發文量均在4篇及以下。這表明學界對高職院校圖書館學科服務的研究成果還比較分散,作者發文數量差異大,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核心作者群;另外,從合作網絡和合作強度來看,作者組成的重要節點不明顯,絕大多數作者單獨分布,聯絡不緊密。

3.發文機構分析

筆者將“NodeTypes”設置為“Institution”,保持其他參數不變,運行工具后得到文獻作者發文機構情況。筆者分析文獻作者發文機構情況,發現高職院校圖書館學科服務研究機構合作網絡節點數為150,連線數為13,網譜密度為0.0012,整體密度較小。這說明絕大多數高職院校圖書館學科服務研究機構呈單獨分散狀態,機構之間合作較少,沒有形成核心的網狀合作模式。其中,蘇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長江職業學院圖書館發文量最多,但發文量較多的機構間并無合作關系,且沒有研究實力更強的研究機構如“雙一流”大學參與該領域的研究,這不利于促進高職院校圖書館學科服務更好的發展。未來,各研究機構之間應加強合作與交流,突破空間限制,擴大研究規模。

(二)研究熱點

1.關鍵詞共現分析

關鍵詞是文獻研究核心思想和內容的高度濃縮。筆者在CiteSpace中將“NodeTypes”設置為“Keword”,保持其他參數不變,對文獻進行關鍵詞共現分析,結果如圖1所示。筆者分析發現,關鍵詞共現節點數量為215,連線數量為354,并統計高頻關鍵詞的頻次和中心度,發現節點較大的關鍵詞有高職院校、圖書館、學科服務、學科館員,其出現頻次超過30次,中介中心性大于0.1,然后是專業館員、信息服務、服務模式、服務體系、讀者服務、信息素養等,這些關鍵詞共同代表了該領域的研究熱點。

2.熱點主題分析

筆者運行CiteSpace,生成關鍵詞聚類圖譜,并分析得出,Modularity (Q值)=0.5239(當Q值>0.3,一般認為聚類結構顯著),Silhouette(S值)=0.8309(當S值>0.7,一般認為聚類合理性較高),這說明圖譜網絡聚類合理。

從表1中可以看出,所有聚類群的平均輪廓值均≥0.7,說明形成的聚類群是令人信服的,具有一定的科學性。高職院校圖書館學科服務研究形成了學科服務、圖書館、信息素養、學科館員、服務、專業館員、服務體系共7個關鍵詞聚類群。

筆者在梳理文獻的基礎上,結合上述7個關鍵詞聚類群,基于學者們的主要研究內容和觀點,將高職院校圖書館學科服務研究主要歸納為學科服務現狀、學科服務體系、學科館員、學科服務內容四個方面。

(1)學科服務現狀

自清華大學1998年首次設置學科館員制度并開展學科服務以來,學科服務已成為圖書館服務的重要內容之一。經過多年發展,圖書館的服務場所由具體的實體空間向實體與虛擬空間相結合、虛擬空間轉變,服務方式由學科館員提供的單一服務向基于云計算、人工智能、數據挖掘等高新技術集成的智能化服務轉變,服務模式不斷現代化,服務內容更加知識化、外延化,“以讀者為本”的服務理念不斷深化[4]。高職教育具有專門職業化,以技術和技能培養為主的教育模式,為國家培養應用型人才,這決定了高職院校圖書館應為“雙高計劃”建設以及培養實用型、技能型人才提供學科服務。與本科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相比,高職院校圖書館的學科服務還處于探索階段,調查發現,開展學科服務的高職院校圖書館數量較少,且已開展學科服務的高職院校學科服務項目多以新生入館教育、文獻信息檢索課、文獻傳遞等基礎性服務為主,缺乏深層次、多層級的服務,如提供就業信息、就業指導、產學研信息等。另外,高職院校圖書館學科服務還存在館員服務意識淡薄,缺乏深入的學科知識服務,服務對象認識度不高等問題[5]。

(2)學科服務體系

學界對高職院校圖書館學科服務體系的研究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第一,服務方式。嵌入式服務方式是當下較受歡迎的一種學科服務方式,主要包括物理嵌入、組織嵌入和虛擬嵌入三種形式。王芳在教學嵌入模式上開創了教學數據庫與重點學科集成、專業教學協同嵌入、采購管理模塊與教學參考數據庫集成三種嵌入模式[6]。第二,服務模式。胡瓊妃根據高職院校圖書館的學科服務特色,參照傳統學科服務和嵌入式學科服務方式,提出聯盟合作學科服務模式,該模式具有學科服務網絡化、資源收集建設自動化、數據存儲云端化、檢索利用個性化等特點[7]。第三,服務平臺。袁慶莉等人對56所入選“雙高計劃”的高職院校圖書館的學科服務平臺進行網絡調查,發現僅有兩所圖書館在學科服務中設置了學科服務平臺,這說明高職院校圖書館學科服務平臺建設嚴重失衡和滯后[8]。

(3)學科館員

學科館員是圖書館學科服務的窗口,對開展滿意度高的學科服務工作起決定性作用,但目前只有少數高職院校圖書館具有學科館員制度[9]。雷光英等人對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圖書館學科館員制度進行調查,發現存在館員隊伍素質不足、服務模式單一、管理制度落后等問題,提出應建立健全學科館員準入制度,明確其崗位職責,構建微服務平臺,實現快速精準服務,打造口碑良好的服務品牌[10]。

(4)學科服務內容

高職院校圖書館學科服務內容主要包括文獻檢索、咨詢服務、館際互借等基礎服務,教學信息推送、教學資源查詢等教學服務,就業創業指導、職業資格考試指導等職業發展與就業服務,以及專利服務、查收查引等科研支持服務、信息素養教育和社會服務[11]。高職院校圖書館學科服務需要助力“雙高計劃”建設,因此,高職院校圖書館應健全專業教學資源庫,推動數字資源共建共享。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圖書館學科服務面臨信息服務能力不足,以被動服務為主,服務理念落后等挑戰,因此,其要改變建設格局,提高信息服務能力,拓展空間服務功能,推動信息化建設[12]。數字素養教育、信息素養教育是圖書館學科服務的組成部分之一,其主要教育形式包括新生入館教育、講座和培訓、文獻檢索課、嵌入式教學等,對此,高職院校圖書館應結合職業教育特色,側重培養館員的實踐技能和實際工作能力,做好用戶調研,重構服務體系,開展嵌入式教學[13]。

3.研究趨勢分析

研究趨勢代表了學科領域最新的研究發展方向,對該領域的研究與實踐具有指導意義。筆者基于關鍵詞共現圖譜,利用Time line功能生成關鍵詞時間線圖譜,如圖2所示。時間線圖譜中模塊值Q=0.5239(大于0.3),表明聚類結構顯著;加權平均輪廓系數S=0.8309(大于0.7),表明聚類結構合理,可信度高。同時,筆者在軟件中選擇Burstness,參數 γ 調整為0.2,點擊View得到關鍵詞突現圖譜,如圖3所示。

由關鍵詞時間線圖譜和突現圖譜可知,2014年之前的高職院校圖書館學科服務研究前沿為學科服務、學科館員、信息需求及信息素養。自2015年開始,服務創新、知識服務、網絡時代、“雙高計劃”成為該領域新的研究前沿。另外,從突現強度和時間上來看,信息需求、學科館員、專業館員、空間再造等熱點強度最大,持續時間最長。從時間線來看,高職院校圖書館學科服務研究可大致分為兩個階段:2014年之前是高職院校圖書館學科服務的起步探索階段,主要關注學科服務的演化發展,高職院校圖書館開展學科服務的特點,與本科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的不同,以及學科服務發展的對策建議;2014年之后則是發展階段,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高職院校圖書館不斷轉型,知識服務、信息素養教育、學科服務平臺成為學界主要的研究內容,同時以讀者為核心的服務理念不斷深入,其以往單一的服務模式逐漸轉變成基于讀者需求、以讀者為中心、具有個性化以及內容有深度的服務。未來,高職院校圖書館應抓住職業教育改革的機遇,建設具有中國職業教育特色的學科服務,注重新興技術在學科服務中的運用,深化服務模式和服務內容,積極開展跨學科研究。

三、結語

文章利用CiteSpace工具,分析了高職院校圖書館學科服務研究的現狀、熱點、趨勢等,通過綜合分析文獻知識圖譜和主要相關文獻,發現目前我國高職院校圖書館學科服務研究和實踐工作仍處于探索階段,缺乏成熟系統的理論支撐以及充足的實踐經驗。同時,其研究成果偏少且深度不足;沒有形成核心作者群,學科研究人員對高職院校圖書館學科服務研究的關注度和參與度不高;研究機構呈“大分散”分布態勢,以單獨研究為主,缺乏合作交流;研究主題與內容雖日益豐富,但缺乏創新,沒有凸顯職業教育改革下高職院校圖書館學科服務的特色等。

總體而言,高職院校圖書館學科服務研究已取得一定的學術成果。針對其研究現狀,筆者認為,第一,高職院校圖書館學科服務研究應強化理論研究,因為成熟的理論體系會促進學科服務研究與實踐的發展;第二,高職院校圖書館應開展學科服務成效評估,以用戶為中心,評估用戶接受學科服務后的反饋,這有利于圖書館基于用戶角度更好地指導學科服務工作的開展[14],但目前我國高職院校圖書館學科服務還未形成統一的評估體系和評估標準。第三,高職院校圖書館應拓展學科服務內容的廣度和深度,由傳統的學科服務向知識服務轉型,增加基于專業群建設的專業競爭力分析服務、數據服務等,同時加強學科館員隊伍建設,形成專業豐富的館員隊伍。第四,面對“雙高計劃”提出的打造創新服務平臺、專業資源整合、建設開放共享的專業群課程資源等新要求,高職院校圖書館應開展智慧化學科服務,智慧化學科服務集智慧圖書館、智慧學科館員和人工智能技術于一體,開展智慧資源、智慧教育、智慧技術、智慧用戶、智慧內容等服務[15]。

目前,本科高校圖書館已成為高校一流學科建設的重要樞紐,在學科服務內容、平臺、科研支持服務等方面均有優勢。因此,高職院校圖書館要立足于職業教育的特點和培養技能應用型人才的目標,學習本科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的相關研究和服務實踐,以擴大高職院校圖書館學科服務的研究隊伍,提高研究水平。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財政部.教育部 財政部關于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意見[EB/OL].(2019-

03-29)[2022-10-12].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737/s3876_qt/201904/t20190402_376471.html.

[2]劉丹,申藝苑,胡曦瑋,等.面向“四新”的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模式重構[J/OL].圖書館論壇:1-10[2022-10-12].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4.1306.G2.20220706.1839.004.html.

[3]陳悅,陳超美,劉則淵,等.CiteSpace知識圖譜的方法論功能[J].科學學研究,2015(02):242-253.

[4]黃筱玲.我國圖書館學科服務變革歷程及特點[J].高校圖書館工作,2019(05):24-27.

[5]李宏芳.高職院校圖書館學科服務探究[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5(18):97-99.

[6]王芳.嵌入式的高職院校圖書館服務方式研究[J].辦公室業務,2018(13):175-176.

[7]胡瓊妃.高職圖書館聯盟學科服務模式與關鍵技術研究[J].圖書館學刊,2016(07):60-62,66.

[8]袁慶莉,楊思洛.高職院校圖書館學科服務現狀調查與提升對策:以56所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院校為例[J].農業圖書情報學報,2021(12):60-70.

[9]楊曉東.基于信息素養教育的高職院校圖書館學科館員培養策略研究[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2(02):94-95,98.

[10]雷光英,凌征強.高職院校圖書館專業館員制度發展現狀與對策:基于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圖書館的調研思考[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20(02):21-25.

[11]余潔,張田林.需求分析視角下江蘇省高等職業院校圖書館學科服務現狀調查研究[J].晉圖學刊,2020(04):73-79.

[12]趙學云.高職院校圖書館助力“雙高計劃”服務策略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21(12):107-111.

[13]劉會敏,徐斌.高職院校圖書館數字素養教育的有效途徑分析[J].邯鄲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03):93-96.

[14]萬小剛,洪秋蘭.高校圖書館成效評估研究述評[J].山東圖書館學刊,2020(05):51-56.

[15]劉妍,王天泥.“雙一流”背景下高校圖書館智慧化學科服務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9(10):5-10.

猜你喜歡
文獻計量分析高職院校圖書館學科服務
SCI收錄上海中醫藥大學論文的計量分析
我國職業教育師資研究熱點可視化分析
淺議讀者協會參與高職院校圖書館管理工作
論新教育科研范式下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
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工作中的“馬太效應”現象
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在慕課發展過程中的價值與服務的自我創新研究
基于SCIE和ESI的燃料電池Pt基核殼結構催化劑研究進展
淺談高職院校圖書館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實施路徑
高職院校圖書館在數字化校園建設中的角色定位
文獻計量分析視域下的中國苗族姓名研究現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