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體時代高校家校社協同育人機制研究

2023-05-30 17:51鮑李賓喬策策
文學教育 2023年2期
關鍵詞:全媒體時代協同育人高校

鮑李賓 喬策策

內容摘要:全媒體時代的各類媒介為高校家校社會三方協同育人模式提供了多樣化的方法和途徑,在此環境下,探索出一條符合高校實際,又使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三方協作且互相適應的育人模式,是目前具有時代機遇和現實意義的重要研究課題。筆者以安徽科技學院為例,研究分析可知,全媒體時代高校家校社協同育人模式存在教育孤島現象嚴重、交互流程混亂和協作體系不健全等問題,應當構建微平臺,智慧型合作;搭建微講堂,專家引領式合作;建章立制,構建協作體系等方式來建設學校、家庭、社會教育“三位一體”的教育模式,順應全媒體背景下高校教育發展的要求,為解決高校家校社協同育人問題提供有效的策略。

關鍵詞:全媒體時代 高校 協同育人 家校社協同

全媒體是指由將現有的媒介銜接,將傳播形態進行整合,使得不同內容和形式的媒介相互交叉和互涉,達到一種深度的融合。如何在全媒體時代背景下引導學校、家庭和社會三方正確對待媒介,有效利用并使三方協作育人,是現代高校教育發展與改革的必然趨勢。第一,從學生的角度而言,構建家校社會協同育人體系能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和諧發展,加深青年學生對家庭、學校及社會情感價值觀的理解;第二,從高校角度看,改變大家對傳統高校主導模式的刻板印象,減輕高校單一育人的壓力;就家庭本身而言,避免成為高校教育的附庸,找到家庭教育的本身價值;第三,就社會而言,實現資源交涉,提高社會公民整體素質。學校、家庭、社會教育密切協作,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協作模式,是當今社會協同育人的必要手段和必然要求。

一.全媒體時代家校社協同育人模式在實際應用中的問題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全媒體時代已然來臨,各類媒介全方位的傳播形式為高校家校社育人協同機制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契機,無形中推動著家校社協同育人機制的優化和升級。全媒體時代所帶來的現實感和立體感使得高校、家庭和社會都無法再模糊自己的責任邊界。但在實踐過程中仍然存有一些問題。

1.孤島現象嚴重

全媒體時代下,傳播媒介為高校家校社協同育人模式的開展提供了多樣化的途徑和便利的技術支持。但由于家庭、學校和社會思想認知偏差,三方存在著教育的孤島現象。第一,從學校教育來看,安徽科技學院為家校協同付出了很多努力,比如安徽科技學院扎實推進高校協同創新項目、人文學院家校協同“云家訪”匯聚育人力量等。但安徽科技學院主要以優勢農科和新型工科為重點,文科類專業相對較少,對三方協同教育理論與實踐的管理和研究認知不全面,也沒有設立專門的職能部門來負責家校社協同育人工作,無形中使得自身承擔了過多的育人壓力;第二,從家庭教育來看,安徽科技學院的學生來源于農村生源的較多,父母素質和知識水平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封閉性,缺乏有效的指導,家庭習慣性依賴學校教育,大部分家長不關心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心理訴求,只關注學生就業和考研等方面;第三,從社會教育來看,安徽科技學院主校區設在一個小縣城,地理位置的狹隘導致了社會對學校的重視度不夠,政府在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三方合作方面引導不足,企業、社會團體等組織的投資經費較少,使得社會與學校的聯系也僅限于寒暑假的社會實踐及志愿者等活動??傊?,家庭、學校和社會三者之間教育孤島現象嚴重,三者之間責任不明晰,邊界不清晰,影響著家校社協作育人的效度。

2.交互流程混亂

全媒體所具有的交互性可以延伸高校家校社協同育人機制的空間,拓展高校家校社協同育人的渠道。高校輔導員作為高校教育中關鍵與靈魂人物,在家校社協同育人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安徽科技學院從事輔導員工作群體的整體文化素質很高,但輔導員配備不全,缺乏專業系統的培訓,忽略了輔導員對于家校社協同育人方面的專業化教育。另外,輔導員工作日常業務繁忙,沒有太多精力和時間關注及研究高校家校社協同育人機制,容易導致交互流程混亂。第一,從交互前來看,整體在布局上缺少規劃,容易忽略家校社協同育人的預設工作,既沒有清晰的育人目標,也沒有明確的計劃;第二,從交互中來看,家庭、學校和社會三方各類注意事項安排不夠,沒有明確的權利和責任邊界,交互過程混亂,大多限于電話聯系,缺乏溝通的有效渠道;第三,從交互后來看,交互結果不清晰,沒有形成總結層面的報告,缺乏交互過程中的評價與反饋,容易導致無效交互。交互流程的混亂對全媒體時代高校家校社協同育人機制產生了不良的影響。

3.協作體系不健全

如何使全媒體更好的服務于高校家校社協同育人模式,調控好全媒體下高校家校社協作育人的效度,這是家庭、高校和社會都亟需關注的事情,而只有具備完善的制度體系才能使得全媒體家校社協同育人體系達到好的效果。當下,安徽科技學院比較重視家校社協同育人,積極鼓勵各學院和輔導員加強與家庭和社會的聯系,但沒有明確設立相關的職能部門負責此項工作,整體上缺乏計劃性、整體性、針對性和時效性。第一,從主題上看,主題上不明確,不能精準定位,隨意選擇性嚴重;第二,從內容上看,協作內容不聚焦,分不清主次,把握不住核心和重要矛盾,沒有任何規律可循;第三,從時間上看,家庭、學校和社會三方鮮有交流,算是有交互,也是在學期開始或者學期末尾,交流時間極其少而不固定;第四,從方式上看,基本只限于電話聯系,有的家長甚至孩子到大學畢業,都沒有見過自己孩子的輔導員長什么樣子,而輔導員就更別說認識家長,甚至自己帶的學生都不一定全部認識。長此以往,使得家庭、學校和社會人員都無法找到育人活動的規律,形不成一個科學和有序的協同體系。

二.優化全媒體時代家校協同育人模式應用效果的路徑

通過以上對全媒體時代高校家校社協同育人機制問題的分析,作為具有育人目的和傳播優勢新時代高校,有義務也有責任的去思考和解決這些問題。全媒體時代為高校家校社協同育人機制帶來了機遇和挑戰,高校必須發揮自身引導的關鍵作用,積極探索全媒體背景下高校家校社協作育人模式的規律。筆者從以下方面淺析了幾條優化策略:

1.構建微平臺,智慧型合作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在全媒體環境下,智慧型合作是最為理想的一種狀態,也是合作的高級表征階段。所謂智慧型合作,就是家庭、學校和社會層面都意識到合作的重要性,三方自愿參與到學校管理中來。學校要發揮出高校應該發揮的關鍵作用,積極引導三方智慧型合作,樹立平等的意識和正確的觀念,加強思想政治引領。

首先,在全媒體環境下,高校作為家校社協同育人機制最靈魂的地位,應該利用有效的媒介,積極研發家校社協同手機app,建立高校教育微平臺,拓寬教育理念的傳播渠道,利用微平臺對廣大輔導員、家長及社會人士進行多樣的培訓,將微平臺變成聯系和服務學生的堅強堡壘,使其成為廣大家庭、高校及社會值得信賴的貼心人??梢辕B加社會等力量加大對微平臺的投資,呼吁各省政府積極組織相關領域專家,與高校共同承擔起開發和建設微平臺的責任。

其次,利用互聯網和大數據優勢,拓寬思路,增強協作活力。比如在微平臺可以設置主題焦點、在線咨詢等各項專欄,不僅關注青年學生的學業安排、教育理念等方面,也要注重習慣養成、德育養成等方面,讓家庭、學校和社會人士都能參與討論,可讓從事思想政治工作的資深輔導員主持微平臺,由輔導員、家長及社會人士共同探討三方協作育人的經驗、方式及方法,利用好家校社協作育人的有效載體,形成固定化、常態化及信息化的交流方式和交流平臺,營造出協作互動的教育環境,保障全媒體時代高校家校社協作育人機制有效運行。

最后,家校社會三方人員的認知層次、素質水平和邏輯思維等方面具有多元化,所以在構建微平臺過程中,要引導三方積極參加,使三方的育人經驗通過網絡得到聚集,進行智慧型合作,充分傳輸和宣傳新教育理念,使微平臺成為家庭、學校和社會三方協作的有效載體和促進大學生成長的第二課堂,成為家庭、高校和社會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力量,慢慢讓高校家校社協同育人機制得到良性的發展。

2.搭建微講堂,專家引領式合作

全媒體時代的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為家校社協作育人模式注入了新鮮血液,它逐漸成為高校家校社協作育人的一種新型輔助方式。但無論媒介存在形態怎樣變動,都只是作為輔助和服務家校社協作育人的手段,所以專家引領式合作就顯得尤為重要。所謂專家引領式合作是由智慧性合作延伸出來的一種合作形式,畢竟家長和學校老師的水平有限,對于一些問題的看法有或多或少的局限性,而一些教育類相關的研究學者,長期進行教育教學育人研究,能及時掌握國內外三方協作育人的最前沿經驗。

首先,在專家引領下搭建微講堂,面向全校師生家長及社會人士開展貫穿全年不斷線的學習活動,以恰當的方式,比如直播、錄播的方式邀請專家為廣大教師、家長及社會人士進行授課,全面提升大家對教育理論的了解,可在線與教育專家溝通和交流,了解到教育專家的最新研究成果,可以發揮講堂中活躍的家長積極分子作用,進行榜樣示范和現身說法,讓社會帶動學校,學校帶動家庭,家庭帶動家庭。

其次,開拓三方新思路和新方法,使其成為一個臺階,提升育人合力。政府在場地、設施等資源方面向高校教育傾斜,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源對家校社協同育人機制的扶持,引導大家積極參與家校社協同育人。因為大學生及家長來源于五湖四海,距離較遠,要利用微平臺順應時代發展的新形勢,家庭、學校和社會都要積極主動的配合和參加線上微講堂,由之前的被動者變成主導者,提升家庭、學校和社會參與教育育人的自主權,達到“浸潤式”的教育效果。

最后,通過全媒體,搭建微講堂,堅持力量下沉,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輔導員動員廣大同學青年的力量開展家校社協作育人維護工作,統籌構建以校學生會為主導、各學院學生會維護工作部門為支撐的三方協作維護工作隊伍,慢慢理順我校家校社協作育人運行機制,打破并補充傳統高校家校社協作育人枯燥單一的育人形態,打造出資源共享的微平臺,形成家校社會協作互動,更好地發揮家庭、高校和社會各自不同的教育功能。

3.建章立制,構建協作體系

首先,對高校來說,要拋棄以前封閉的育人理念,轉變思路,改革創新,在積極學習各類法律文件和相關法律法規的同時,對自身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政治工作制度,提高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要求,從制度和教育培訓入手,明確輔導員在家校社協作育人中所承擔的責任和義務。但是要值得注意的是,在全媒體時代,高校家校社協作育人模式中最核心都終究是內容,這需要高校發揮引領作用,遵循教育目的,建立規章制度,加強育人的針對性,時效性和有序性。

其次,對社會來說,要發揮承上啟下的引導作用,支持家校社協作育人模式的開展。要從規章制度這個關鍵點入手,以完善和科學的教育理論為支撐,頒布和出臺合適的政策制度,在履行協作育人職能的同時,不僅要按照家校社三方關于加強和改進家校社協作育人機制的指導性意見進行,更要注重建立健全具體管理制度,明確好家庭、學校和社會三方育人的方向,強化執行落實。使三方短板互補,形成有規則、有規律、有制度、有方法的協作機制,為家庭、學校和社會提供系統、完整的協作體系。

再次,對家庭來說,要主動跟上全媒體時代的育人理念,發揮自己在家校社協同育人中的主體地位。積極學習教育類相關理論知識,學習家庭教育促進法等相關法律法規,配合相關規章制度,加強自身修養,遵循教育規律,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配合學校和社會組織的各類活動,充分利用好身邊的社會資源,引導學生在周末或寒暑假時期,到社區、博物館、圖書館等社會服務機構對接社會,社會要建立學生安全保障機制來保障學生的安全,主動與了解青年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強化家庭教育的功能。

最后,家庭、學校和社會三方要堅持深化協同育人,通過組織建設的強化,進行及時和有效的反饋,在反饋的過程中,形成一條鏈環,呈現探究化的態勢,慢慢完善運行和聯通機制。家庭、高校及社會可以主動與青年學生溝通,了解學生信息,積極利用網絡平臺或載體提供反饋與評價服務,完善三者協作機制。比如運用師生評議、家校評議、第三方測評、綜合測評等方式,及時改進自身工作方法,整合全媒體時代的各類資源,構建完善而科學的評價體系。

在全媒體的時代背景下,各類通訊手段及傳播媒介的飛速發展,為家校社會協作育人打通了良好的平臺。建立家校社協同育人機制對于青年學生的健康成長具有重要的意義,家庭、高校和社會要三方同盟,密切聯系,利用好全媒體的媒介,強化協作思維,在實踐中探索,探索中實踐,形成家校社會1+1+1>3的“抱團式”教育協作合力,體現出全媒體時代高校家校社協作育人機制的核心價值,更好地發揮家庭、學校和社會各自不同的教育功能。

參考文獻

[1]張亞星,高倩倩,苑春永.家校合作對家長教養方式的影響機制研究——子女非認知能力培養的視角[J].中國教育學刊,2022(03):69-74.

[2]陸云泉,劉子森,楊雙偉,韓姍杉,劉平青.學生成長共同體:家校社協同育人模式的實踐探索[J].人民教育,2022(01):60-62.

[3]王淑清.《家庭教育促進法》視域下家校合作的問題與對策[J].中小學管理,2022(01):46-49.

[4]劉子森,閆閱,劉東旭,劉平青.基于家校社協同的學生發展指導理念與實踐[J].中國教育學刊,2021(S2):237-241.

[5]以六大機制實現家校社高質量合力育人[J].人民教育,2021(Z3):73-74.

[6]畢誠.家校社協同育人的文化思考[J].人民教育,2021(11):61-63.

[7]倪閩景.家校社協同育人需要進行頂層設計[J].人民教育,2021(08):19-22.

[8]彭茜,郭凱.家庭、學校、社區合作的功能及其運行機制[J].教育評論,2001(04):28-30.

[9]吳重涵,張俊.制度化家校合作的內在動力、行動邏輯與實踐路徑——基于十年家校合作實驗的回顧與反思[J].中國教育學刊,2021(09):68-75.

[10]吳穎.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創新——評《全媒體時代下大學生思政教育創新探索》[J].科技管理研究,2021,41(23):242.

基金項目:安徽科技學院2021年家庭教育研究課題“家校社會協同育人策略研究”(課題編號:XJTJY202106).

(作者單位:安徽科技學院)

猜你喜歡
全媒體時代協同育人高校
校企合作協同育人在大學生就業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專業教師與思想政治教師協同育人機制研究
全媒體時代文學評論的尋路與重建
協同育人視角下高校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研究
全媒體時代高校新聞人才培養應對輿論新環境改革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比較
學研產模式下的醫藥英語人才培養研究
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制度的建設與思考
高??蒲袆撔聢F隊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由“依附”走向“聯動”:學校與政府協同育人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