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術賦能教育變革的內涵與路徑研究

2023-05-30 17:52商明霞
大學·教學與教育 2023年2期
關鍵詞:教育變革內涵

商明霞

摘? 要:教育和信息技術相結合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新一代的信息技術是塑造未來教育的有效手段。線上教育的常態化,使人們再一次認識到教育技術的重要性。文章主要分析了教育技術的重要性、技術變革教育的內容、邏輯和路徑,主要從學習方式的革新、教育環境的革新、教育教學資源的革新、高等教育理念的革新幾個方面分析了技術變革教育的內容;從社會、學校、家庭和學生幾個層面分析了技術促變教育的路徑;指出了技術會使未來教育呈現出主動學習、終身學習、以人為本的新形態。

關鍵詞:技術賦能;教育變革;內涵;路徑

中圖分類號:G451?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3)05-0148-04

當今社會經濟全球化、知識經濟化、信息化、政治民主化等變革無處不在,與人類社會進步息息相關的教育也在不斷變革,為了適應社會和人類發展的需要,教育逐漸與技術聯系在了一起,并且經歷了前學科時代、電化教育時代以及信息化教育時代三個時期的發展[1]。信息代教育時代的到來,技術的更新升級,促進了教育的發展。最明顯的就是大中小學的“停學不停課”,通過運用技術在線上開展了一系列的教學活動,雖然其間存在一些問題,但總體瑕不掩瑜。例如,西南大學以生態學教育為例進行了實證研究,結果顯示總體效果不錯,課業達成率超過了82%[2]。為了促進教育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們也在積極地探討技術促進教育變革的相關問題。例如2015年10月17日-18日第四屆技術促進教育變革國際會議在華中師范大學舉行。專家和學者們分析了當今國際教育環境的變化、中國大陸MOOC的發展現狀和創新模式以及新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針對當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解決方案[3]。

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已經被人們廣為認可,教育信息化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的常用詞語。目前,信息技術已經成為學校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信息技術引起了教育哪些方面的變革?技術在教育變革的過程中起了什么作用?如何利用技術來更好地促進教育變革?本文希望通過對這三個問題的分析,能在以后的教育發展中更好地應用技術。

一、技術促進的教育變革

首先,技術促進教育的發展,即通過使用某些技術,可以使教育得以實施或者能更好地呈現出來。例如技術增強教學,即可以有效地通過運用技術來增強和提升教學過程。其次,技術可能會促進教育的某些方面發生變化,例如教育涉及的教師、學生、課程、教學過程、教育方式等都會發生,例如技術的融入可能會賦予課程新的內容和定義,但也有不變的地方,比如教育始終是一種培養人的社會實踐活動。

(一)學習方式的革新

隨著教育技術化的推進,信息技術不斷地改變學校的教育,也在不斷地被學校教育改變。技術的變化,需要教師和學生兩方面都做出改變,教師需要在心理上接納教育技術,適當地改變教學方式;學生也需要改變自己的學習方式和理念,培養終身學習的理念。慕課、翻轉課堂和泛在學習等學習形式的面世,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了極大的便利,這些學習方式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習者的積極性,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中心”,最大程度上照顧到每個學生的特點,滿足個性化學習的要求。個性化學習作為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手段,尊重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強調教學策略、教學內容、教學評價等要素與學生的個人學習特征相匹配,從而進一步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個性[4]。個性化教育具有時空無限、體系開放、內容碎片化、多元社交等特點,逐漸實現以教為中心轉變成以學為中心。例如泛在學習就很好地迎合了學生的學習規律,斯坦福學習實驗室(Stanford Learning Lab)的一項研究表明:學習者往往是在一定“零碎”時間中進行,學習者在“移動”中,注意力是高度分散的,需要具備“碎片”式學習經驗與獲取知識的主動性[5]。

(二)教育環境的革新

技術和教育的集合,也使高等教育的環境也在發生變革。教育、科技和社會三者相互影響,相互作用。教育為社會培養人才,社會中的人才研究并運用技術,良好的技術又會造福教育和社會,形成良性循環。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正在中小學進行得如火如荼,平安校園、智慧教育、網絡課堂、數據中心等等也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了先進的平臺。各種教育類App層出不窮,教育信息化使教育信息的獲取變得更加便捷和高效。

如今,學習可以隨時隨地進行,不必拘泥于時間地點的限制,這也進一步促進了教育公平,學習機會更公平,學習資源更加豐富,學習路徑也更加多元。但是對于農村的學生來說,擁有的教育資源遠遠不及城市,許多農村家庭的孩子根本接觸不到網絡,甚至連手機電腦這類學習工具都沒有,就算在學校里,農村學校給每個孩子都配備這類學習工具也很困難。其次,農村的教育技術人才很匱乏,與繁華的城市相比,農村艱苦的條件很難長期留住人才。所以,要推進我國教育信息化的整體進程,補齊農村教育信息化這塊短板非常關鍵,讓城鄉的教育信息化均衡發展,實現教育公平、人人平等。

(三)教育教學資源的革新

口傳時代,信息傳遞容易出現誤差,信息保留時間短,而且傳播距離受限,傳播人數較少;手抄時代通過手抄本來學習和保存知識,信息保留時間長,傳播距離較遠,傳播人數也較多;印刷時代來臨后,印刷術大大提高了教育教學的效率,也降低了人們學習的成本;電子時代,人們通過電視、廣播學習知識,知識變得更有趣;在智能時代,“互聯網+”教育的出現,實現了在家學習的愿望,不再局限于學校,可以隨時隨地獲取知識。

在線教育在各類學校教育中廣泛實施,也暴露出來了很多問題。有客觀方面的原因:設備故障,硬件設施不夠完善等。主觀原因:部分教師和學生的信息素養不足,缺乏用技術解決問題的意識,沒有任何培訓指導?!霸诰€教學服務師”職業的騰空出世說明了技術在現在以及未來的重要性,這個職業通過技術的運用,幫助學習者有效地利用技術來完成學習。

(四)教育理念的革新

教育理念不斷革新,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等理念在不斷貫徹。其中,高等教育作為塑造人們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重要一環,在社會的發展以及人類的成長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從1088年博洛尼亞大學的創辦至今已有934年,這期間高等教育不斷發生變革,也從早期的只有少數人有受教育機會轉變成了人人接受教育。關于高等教育的理念,羅納德·巴尼特曾經從高等教育的本質、高等教育的公理基礎和高等教育的關鍵概念三個方面進行論述,他認為高等教育就是自由教育,自由教育又是解放教育,即教育能夠去除人們的愚昧、無知和偏見等,從而使人們能夠自由地思考,提高自己的判斷能力,做自己命運的主人?!案叩冉逃钡谋举|就在于學生個體的心智發展。技術的發展,更好地滿足了這一需求,使每個學生都能個性化學習,滿足了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引導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調整自己的學習進度。羅納德·巴尼特認為高等教育的兩大公理基礎是高等教育的認識論基礎和高等教育的社會學基礎,前者主要體現為“知識客觀”,后者主要體現為“院校自治”;高等教育涉及文化、理性、研究、學術自由四個關鍵概念。文化是高等教育的本質;理性是文化的基本功能,從而也是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研究是理性的集中體現,也是高等教育的前提;學術自由是研究的前提,也是高等教育的先決條件。教育技術的發展,正在對高等教育的理念進行變革。各種教育技術軟件的出現,讓學生有更加多元的獲取知識的途徑,利用技術手段,使教師能夠更快捷地處理某些瑣碎的工作,這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教師的教學負擔,能夠有更多的時間鉆研教學,把工作重心放在學生素養的提升上,夯實培養具有信息素養和創新意識的高素質人才的教學目標。

二、技術促變教育的邏輯和路徑

技術是把雙刃劍,它并不一定會促進教育的改變和發展。技術的出現從很多方面促進了教育的發展,比如現在的選擇題都是通過機器來批閱,大大解放了教師的雙手,給教師節約了很多時間;學生在平時也能從網絡上獲取更多的知識,有了更多的知識來源,而不是僅僅局限于書本;移動學習的出現給善于主動學習的學生帶來了很多機會,他們利用大量零碎化的時間去學習新技能,了解新知識。但技術的出現,也帶來了很多問題,移動學習給自律的學生帶來了更多機會的同時,也使很多不善于主動學習的學生落后于別人,拉大了學生之間的差距。另外教育技術的出現,也可能導致教育資源不公平的同時,帶來教學的刻板化,有些教師常年把同樣的PPT內容展現給各屆的學生,不根據時代發展的特點和學生本身的特點及時更新內容。很多學生把大部分時間用在了短視頻以及各種網絡游戲上,尤其是移動設備的出現,使大學課堂里出現了很多“低頭族”。

要使教育技術真正促進教育變革的發展,就要先搞明白技術是如何改變及促進學校教育發展的。信息技術一直被許多研究者視為學校變革的“催化劑”,或稱之為學校變革的“特洛伊木馬”[6]。但這匹“木馬”能否對學校教育產生積極的影響,關鍵在于信息技術是怎么被應用的。研究表明,“技術的價值取決于其使用方式”[7]。胡珀和里伯把教師應用技術的過程劃分為了五個階段[8]:熟悉、利用、整合、調整和革新。他們認為教師只有歷經了這五個階段的發展,才能正確地利用技術來為教育服務,否則,技術可能會被濫用。桑新民教授認為,技術往往要通過文化這個重要的中介和橋梁對教育產生影響[9]。

(一)從社會層面來看

政府為教育和技術的融合提供了平臺,因此,政府的協助是必不可少的。當前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并沒有實施到位,線上教學之所以沒有發揮它應有的作用,就是因為線上教學本來應該是時空無限、內容碎片化的,但目前線上教學的內容都是按照線下教學的流程安排的,不符合線上教學的特點,沒有體現出線上教育的靈活性。因此,需要政府制訂相關政策或者加大投資來促進線上教育的發展,發揮出線上教育的優勢。與此同時,政府也要致力于促進技術應用教育過程中的公平性問題,盡最大可能照顧到所有經濟發展水平低的地區的學生,制定并實施有利于可持續發展的政策,也要做好準備應對技術與教育融合過程中可能引起的倫理道德問題。

(二)從學校層面看

信息技術和教育相結合是促進教育變革的最佳途徑,學校是促進兩者結合的核心和主陣地。技術一方面可以通過各種媒介來促進教育的發展,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影響人的思想來輔助教育的發展。技術融入學校教育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教育技術化的過程。新技術進入學校以后,可能會出現很多不和諧的因素,從而從之前的有序狀態進入無序狀態,在教育和技術兩者進行一段時間的磨合之后,最終相互融合相互作用,進入正常的有序狀態。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來自教師、教育系統等各方面的阻力,再加上教師本身的信息素養不足,這些因素都會影響技術融入教育的進度。同時,不能忽視技術教育化的過程,技術教育化和教育技術化是一體、不可分割的,缺少其中任何一個都是不完整的[10]。

學校要盡可能地抓住并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規避劣勢。具體來說,第一,學校要做好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動并完善智慧校園的建設。探索多元化的教學模式,推動多元化的教學變革。第二,更新學校的教育管理制度。制定“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制度,培養具有創新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第三,著重培養教師的數字素養,使其在教學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把數字素養貫穿教育全過程。

(三)從家庭和學生層面看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庭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言傳身教,想要孩子有很好的信息素養,家長首先要積極培養自己的信息素養,然后潛移默化地給孩子這種影響,拓展孩子接受信息教育的途徑,形成家校合力。也要重視社會的作用,協同一致,形成共同的目標,共同促進學生信息素養的提升。學生也要積極轉變對于技術的態度,充分認識到它的優勢和弊端,克服技術帶來的弊端,提高自律性,合理利用技術優勢輔助學習,使教育技術真正發揮作用。

三、結語

信息技術出現在教育領域以后,人們對其也出現了兩種極端態度——全盤肯定或者全盤否定。全盤肯定會造成師生過于依賴教育技術,在一定程度上抹殺教師個人的教學風格,使學生喪失自主思考的能力;全盤否定不利于教師個人的專業發展,也不利于促進學生學習,導致學習內容局限于狹隘的課本知識,學生難以了解社會前沿問題??傊?,這兩種極端的態度都不利于教育技術的發展,也會阻礙教育的變革。因此,必須對教育技術形成正確認識,只有這樣,才能促進教育技術快速地發展[11]。

為了促進教育高質量發展,必須要利用技術手段引領教育變革。在技術盛行的信息時代,自主學習一定是未來教育的常態。韋伯把人的理性分成了工具理性和價值理性,從價值理性出發,教育技術的完善是最終目的,這利于教育事業的發展,所以促進教育技術的發展是必由之路;從工具理性出發,促進教育中技術的發展也必須要找到一個路徑,這個路徑必須從各個方面看都是最優的,利用技術來促進教育的發展,也必定是促進教育最優化發展的最優解。此外,終身學習也是未來教育的必然狀態,技術的存在使人們接受教育更加便利,人們也必須不斷學習以接受不斷更新換代的技術,循環往復、不斷進步。教育的作用是培育人,促進人的發展,未來的教育也一定是以人為本的教育,而技術手段的有效運用能夠使教育更加適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突出教育以人為本的特點。

參考文獻:

[1] 張義兵. 教育技術變遷與學習的變革[J]. 教育報,2012,8(02):61-65.

[2] 魏虹,朱海燕,陶建平,等. 高等院校線上教學的實效分析與對策研究——以西南大學生態學為例[J]. 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2,47(06):111-116.

[3] 石子. 第四屆技術促進教育變革國際會議在華中師范大學舉行[J]. 中國遠程教育,2015(10):63.

[4] 周海波. 基于自適應學習平臺促進學生個性化學習的研究[J]. 電化教育研究,2018(04):122-128.

[5] 付道明,徐福蔭. 普適計算環境中的泛在學習[J]. 中國電化教育,2007(07):94-98.

[6] Earle R. The integration of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into public education:promises and challenges[J]. ET Magazine,2002,42(01):5-13.

[7] 艾倫·賈納斯澤烏斯基,邁克爾·莫倫達. 教育技術:定義與評析[M]. 劉雍潛,譯.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135.

[8] 桑新民. 當代信息技術在傳統文化——教育基礎中引發的革命[J]. 教育研究,1997(05):17-22.

[9] 黃如艷,李曉華. 論教學文化的時代嬗變與未來趨向[J]. 當代教育與文化,2021(05):39-45.

[10] 楊緒輝,沈書生. 社會敘事視角下的人工智能學習文化探究[J]. 現代教育技術,2021(01):12-18.

[11] 萬昆,任友群. 技術賦能:教育信息化2.0時代基礎教育信息化轉型發展方向[J]. 電化教育研究,2020(06):98-104.

(薦稿人:王偉,哈爾濱工程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教授)

(責任編輯:淳潔)

猜你喜歡
教育變革內涵
活出精致內涵
理解本質,豐富內涵
略述《歲月生香》的壺中內涵
內涵漫畫
身為一個教育工作者的幾點思考
MOOC時代圖書館角色定位與創新服務
互聯網時代下的會計信息化教育變革探索
信息社會環境下的教育資源變革
要準確理解“終身追責”的豐富內涵
淺論“翻轉課堂”對教師培訓的意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