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結構化:核心素養導向下新課標的課程內容重構

2023-05-30 13:05顏琳
中小學班主任 2023年10期
關鍵詞:結構化課程內容新課標

顏琳

[摘要] 新課標提倡以六個學習任務群為抓手,采用學科實踐的新型學習方式,重新構建結構化的課程內容。將新、舊兩版的語文課程標準進行對比,提出重新構建結構化的課程內容的三種路徑,即從單篇教學轉向大單元統整教學,從知識學習轉向項目學習,從單學科學習轉向跨學科整合。

[關鍵詞] 核心素養;新課標;課程內容;結構化

課程標準是教學目標制定和學業質量評價的重要依據?!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以核心素養為導向,以六個學習任務群構建結構化的課程內容,并以學科實踐為抓手,重構實踐型學習方式。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真實的語言實踐和情境活動中積累、運用、表現出來的,是課程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課程標準,既是課程育人的主旋律,也是教學改革的方向,有利于轉變知識本位教學觀念,引領學生將書本知識內化為自身關鍵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新課標提出的核心素養內涵,注重人的內在品格和關鍵能力,與2011版課程標準的“三維目標”有很大不同,更區別于2001版的“雙基大綱”,是課程標準的3.0升級版,更加完善了課程的目標、內容、組織呈現形式,并新增了學業質量評價標準,重構了結構化的課程內容。

一、新課標結構化課程內容的價值取向

構建學習任務群是本次新課標修訂的一項重要變革。新課標將學習任務群置于課程內容之下,共設置了六種學習任務群,分別是“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實用性閱讀與交流”“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思辨性閱讀與表達”“整本書閱讀”“跨學科學習”。從縱向上看,這六種學習任務群貫穿中小學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學段,彼此關聯,螺旋上升,縱向發展,與統編教材各學段的課程內容基本一致,體現了整體性和學段銜接、基礎性與發展性的有機統一。再從橫向上看,它們與“識字與寫字、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四大語文實踐活動相呼應,從語言文字、語篇類型、整本書閱讀、跨學科學習等多個維度交叉架構。比如,第一類“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基礎型學習任務群主要與“識字與寫字”“梳理與探究”這兩種實踐活動相對應;“實用性閱讀與交流”“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思辨性閱讀與表達”三個學習任務群,則與“梳理與探究”“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實踐活動相關聯,包含了古今實用類、文學類、論述類的語篇類型,屬于第二類發展型學習任務群;而第三類拓展型學習任務群“整本書閱讀”與“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相呼應,是對課外實用類、文學類、論述類文體的拓展閱讀,它能開闊學生視野,培養閱讀鑒賞能力和閱讀方法遷移運用能力,從課內走向課外,提高閱讀素養。至于“跨學科學習”任務群,主要引導學生梳理與探究,運用多學科知識解決問題,既相對獨立,又與其他五個任務群相互關聯、滲透,旨在打破學科壁壘,體現核心素養時代的綜合性學習。

基于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三種不同類型的學習任務群與四大語文實踐活動是彼此重疊、相交的?!笆崂砼c探究”居于相交點的核心位置,說明了不論哪一種任務群的學習,都需要“梳理與探究”這一核心活動來完成任務?!伴喿x與鑒賞”“表達與交流”則是完成發展型、拓展型學習任務群都需要的關鍵活動,是落實“語言運用與建構”這一核心素養的保障。

這種以學習任務群為特色的課程內容結構化,使得知識技能不再呈現簡單的線性排列方式,而注重學習活動與知識的內在關聯,凸顯了語文學科知識的邏輯性;其不僅強調學科知識結構,還強調學生學科實踐活動方式的結構化。因而,學科實踐活動需要在真實的情境下進行結構化整合,增強與學生實際生活的內在聯系。以學習任務群為特色的課程內容結構化,也提示著教學實踐必須以整體有序、多樣綜合的學習任務群方式來挖掘知識所承載的育人價值,以克服知識技能的單項訓練等弊端,為課程內容的活化、動態化,學習活動的綜合性、實踐性提供知識圖譜。有了結構化的課程內容,教師將從關注知識技能的逐點解析,自覺變革為關注知識技能的綜合獲得、真實情境中項目活動的整合實施。

二、新課標結構化課程內容的實施路徑

新課標中的課程內容新增了“主題與載體形式”和“內容組織與呈現方式”兩大內容,提出要圍繞特定的學習主題,以學習任務群設計學習任務,確定具有內在邏輯關聯的語文實踐活動。這與2017版高中課程標準的設計理念相一致,對學生的語文學習發揮了內容導向、教學組織、體例設計、結果評估的功能,體現了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課內到課外的課程編排體系。新課標呈現的六個學習任務群共同指向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各任務群圍繞一定的學習主題,落實“識字與寫字”“梳理與探究”“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等語文實踐活動,開展相互關聯的系列學習任務,可見其課程結構具有綜合性、嚴密性。同時,作為一個組織系統,六個任務群間也存在著邏輯關聯,構建起由基礎型任務走向發展型任務群,最終拓展到課外閱讀、跨學科學習的“大語文”課程體系。

這樣的結構化課程內容體系,就需要重新構建以學為中心的課堂,采用大單元、大情境、大任務的單元統整教學,整合教材學習內容,以單元主題為線索,以項目式學習為途徑,以任務驅動為手段,以豐富多樣的情境為依托,重構學習任務群。

(一)大單元統整教學

所謂大單元教學,是整合單元課文閱讀和寫作教學內容,即單元統整教學。統整,就是對教材進行整合處理,統籌安排整體規劃,突出單元主題統整下的關鍵知識與技能結構化,將碎片化的、零散的知識點整合為一個有機知識系統。大單元統整教學,一則大在立意,二則大在格局,三則大在結構,它打破傳統的單篇教學范式,將單元視為一個整體,通過對單元內各部分、各要素的梳理和整合,以語文大觀念為核心,以結構化的任務、問題為牽引,通過真實情境中的多樣化語文實踐活動,促進學生深度學習,從而形成指向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方式。那么,如何設計和實施大單元統整教學呢?

1.整合單元目標,統整單元內容,提煉核心任務。教師在實踐過程中,要根據學段課程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分析教材內容的多重教育價值,整體設置合理的單元教學目標;要努力發掘單元人文主題與語文要素之間的有機聯系,提煉相對合適的大主題,統領整個單元。如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人文主題是“田園生活”,圍繞這樣的主題編排組織單元學習內容,意在讓學生通過閱讀,認識或重新發現田園生活的美好和情趣。人文主題既是單元學習目標之一,也為單元讀寫活動創設了特定的學習境遇,讓母語學習在認識世界的維度凸顯出積極意義。本單元的語文要素訓練目標是“抓住關鍵詞句,初步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寫喜愛的某個地方,表達出自己的感受”。結合語文要素、讀寫訓練目標和單元人文主題,提煉出本單元核心任務:舉辦一場“樂園”打卡分享會。核心任務說明:用一篇文章來介紹一個給自己帶來快樂的地方,可以配上照片或短視頻,邀請伙伴一起來打卡,并贈送給打卡人一張書簽,書簽上有“樂園”的名稱和從文章中摘抄的關鍵詞句。最后,設計出版一期“暢游樂園”手抄報,將本單元的閱讀、寫作、課后題的內容統整起來,體現單元“大任務”。

2.創設單元大情境,設計子任務,重組課程內容。大情境,就是貫穿整個單元、學生整個學習過程的情境。選擇和創設真實的單元學習大情境,設計有意義的開放任務,重組整合化、有邏輯、有意義的教學內容,再圍繞大情境的核心任務,設計情境子任務,有助于一步步達成學習目標。例如,圍繞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核心任務:舉辦一個“樂園”打卡分享會,先創設真實的大情境——游覽鄉村或城市“樂園”,接著設計若干個情境“子任務”:子任務一,美詞美句贊“樂園”;子任務二,我為“樂園”代言;子任務三,我筆下的“樂園”。這些“子任務”將讀寫訓練要素融入情境任務中,通過抓關鍵詞句,夸贊“樂園”,實現對文本閱讀的理解,再將這種喜愛的情感,融入“樂園”代言中,表達出自己的感受,最后通過我筆下的“樂園”實現讀寫遷移。這樣的讀寫一體化訓練,落實單元統整設計,更能達到本單元讀寫融合的目標。完成單元統整的情境任務,主要是通過一項項的學科實踐活動,強調以學習為中心,讓學生在學科實踐活動中構建自己的學習經驗。它指向的是學科探究、學科活動、做中學,如觀察、實驗、調研、操作、設計、策劃、制作、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等,使得學科實踐成為學科教學的新常態。落實新課標,就是要把這些實踐性活動真正落到實處。

(二)項目式學習

新課標提出的“語文學習任務群”學習方式和夏雪梅教授研究的項目化學習有異曲同工之處。她在《項目化學習:連接學生學習的當下和未來》中寫道:“項目式學習以任務為導向,以學習項目為載體,整合學習情境,通過‘閱讀材料整合學習資源,通過‘活動建議整合學習方法,指導學生圍繞項目主題和學習任務,在言語實踐和問題探究中內化知識、運用語言、提升能力,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边@里多次提到“整合”,整合學習情境,整合學習資源,整合學習方法,圍繞項目主題進行自主探究??梢?,項目式學習能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促進深度學習,更有助于培養探究創新精神,提升語文綜合實踐能力,備受教育界學者的推崇。項目式學習有主題性、實踐性、探究性三個特點,這與新課標提倡的語文學習任務群情境性、實踐性、綜合性的特點不謀而合。這些特點揭示了項目式學習并不是對語文知識的簡單獲得,而是學生在理解語言文字的基礎上把握知識間的關聯,通過調查訪問、搜集資料、分享探究,實現言語運用的實踐性學習。這種項目化綜合性學習注重培養綜合實踐能力,包括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組織策劃能力,以及聽、說、讀、寫等語文基本能力。

1.主題性。小學語文項目式學習中,教師要圍繞主題,創設真實情境,提煉任務驅動性問題,用于組織學習;學生也要圍繞該主題展開自主學習、實踐探究、解決問題,并在學習過程中構建新的知識體系,提升語文能力。例如,統編教材全冊共安排了四個主題的綜合性學習單元,就可以采用項目式學習方式。三年級下冊圍繞“中華傳統文化”主題,四年級下冊圍繞“詩歌創作”主題,五年級下冊圍繞“漢字研究”主題,六年級下冊圍繞“策劃校園活動”主題,開展情境化的語文實踐活動。這些項目化綜合性學習的主題,彰顯了綜合性學習引領學生做中學、學中做,在真實情境中解決問題的特征,正是2022版新課標強調的“學科實踐”,代表了學習方式改革的新方向。

2.實踐性。項目化學習最主要的特征是實踐性,這與新頒布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大力推進的,以“學科實踐”為標志的育人方式理念高度一致。究其本質,學科實踐既注重學科性,也注重實踐性,即以一定的知識儲備為基礎,實現知行合一的學習方式。學科實踐倡導學生在實踐中理解與運用知識,在實踐中培養創新能力,是理論與實踐的統一、普遍性與特殊性的統一、個體性與社會性的統一。例如,語文學科不僅要培養聽、說、讀、寫的語文基本能力,也要培養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組織策劃能力。學生通過調研觀察、收集資料、查閱文獻、分析研究、制作成果、展示交流、活動評價等一系列過程,完成一個個真實項目,最終內化語文知識,形成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和創新解決問題能力。

3.探究性。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項目式學習恰好具備這種探究性的學習方式,它打破“滿堂灌”的課堂樣態,倡導自主探究。但在實際學習中,比較突出的問題是學生探究活動存在“虛假探究”的現象,如探究的問題思維含量少、探究的方式單一。項目式學習能改變這種現象,通過完成與真實生活密切相關的項目,利用良好的學習資源,在調查研究、協作探索中解決問題,獲得新的創見。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生不僅理解知識,同時也實現知識的創生??梢?,探究學習就是一種實踐活動,新課標提出的六個學習任務群,均可采用這種探究性的項目式學習方式,圍繞項目主題和學習任務,在言語實踐和問題探究中內化知識、運用語言、提升能力。

(三)跨學科整合

跨學科學習是新課標中新增的學習任務群,旨在引導學生于語文實踐活動中建立學科聯結,拓寬語文學習領域。在思維方面,教師需要具備跨學科整合的視野和思維,能夠整合語文與其他學科的關鍵知識要素。為什么要跨學科學習?當一種學科很難完美解決問題的情況下,個體在解決問題時,就需要多種學科知識技能的參與,將抽象具體的知識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從這個意義上說,跨學科是基于學科學習展開的一種學科整合活動。實際上,跨學科學習是對社會實踐活動的一種模擬,需要將社會實踐的創新過程融入學校教育中。

如何通過跨學科整合實現人的全面發展?低年級學生可以在班級、學?;蚣依镳B護一種綠植或者小動物,綜合運用語文、科學、數學等多種學科知識,學習日常觀察和記錄;中年級學生可以嘗試運用科學、藝術、信息科技等相關知識和技能,富有創意地開展朗誦會、故事會、戲劇節等校園活動;高年級學生可以綜合運用語文與其他學科的知識和技能,通過集體策劃、分組交流設計多種活動方案,以跨媒介形式和同學分享研學成果。同時,還要拓展課外學習資源,充分利用圖書館、互聯網、社區生活場景、文化場館等,為學生開展跨學科學習提供必要場所;或者結合學校和社區開展的文化活動進行語文跨學科學習。這些跨學科學習有利于學生在廣闊的學習和生活情境中學語文、用語文,增強綜合運用多種學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交流溝通、團隊協作和實踐創新能力。

[本文系2022年度福建省中青年教師教育科研項目基礎教育研究專項課題“以‘大單元為支點的語文學習任務群內容重構與實施策略研究”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胡海舟.語文學習任務群:理解與落實[J].小學語文教學,2022(5).

[2]溫儒敏.統編高中語文教材的特色與使用建議[J].課程·教材·教法,2019(10).

[3]夏江萍.項目化學習任務:開啟綜合性學習的新方式——以“難忘的小學生活”為例[J].語文建設,2020(3).

[4]崔允漷.學科實踐:學科育人方式變革的新方向[J].人民教育,2022(5).

猜你喜歡
結構化課程內容新課標
基于“課程內容六要素”的繪本文本解讀路徑探析
歡迎訂閱4-6年級《新課標 分級閱讀》
促進知識結構化的主題式復習初探
體現新課標 用好新教材
歡迎訂閱4-6級《新課標 分級閱讀》
結構化面試方法在研究生復試中的應用
基于圖模型的通用半結構化數據檢索
學前教育專業體育課程內容的構建
依標明辨 巧用萃取——談如何將文本內容萃取成課程內容
《風電場規劃與設計》課程內容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