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匠精神引領下應用型本科高校學科競賽培養路徑研究

2023-05-30 12:09孟蒹蒹
藝術科技 2023年10期
關鍵詞:賽教融合學科競賽工匠精神

摘要:培育工匠精神是應用型本科高校實踐教學的任務,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離不開高校這個重要陣地,而學科競賽是磨煉工匠精神的重要環節,通過比賽,能鍛煉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職業素養。文章以江蘇省應用型本科G高校的服裝與服飾專業為例,深入探索如何推進工匠精神文化培育工作,以及如何在工匠精神引領下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及專業素養。該專業在學科競賽中注重工匠精神與專業教育、科創競賽的有機融合,發揮協同育人作用,與新時期工匠精神培育相結合,凝練工匠元素,進行課程工匠教學的創新設計,構建多層次實踐教學體系;建立高水平科創競賽的學生和指導教師團隊,通過宣傳榜樣典型、工作量業績點獎勵、設立組織管理獎等系列激勵機制激發學生、教師以及管理部門的積極性,構建良性循環的學科競賽培養機制;依托校園文化活動打造“工匠”特色專業文化,工匠精神建設成效明顯。服裝與服飾專業實踐成效可以為同類型高校學科競賽人才培養體系構建提供實踐指導,最終達到“以賽引才、以賽聚才”的效果,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技術技能人才,提升新興產業人才質量。

關鍵詞:工匠精神;學科競賽;賽教融合;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3)10-00-03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2021年度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工匠精神視角下應用型本科高層次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21SJA2426;2021年度揚州市科技計劃項目市級計劃——政策引導計劃(軟科學研究)項目“‘新工科背景下產教融合模式激發校地合力發展研究”成果,項目編號:YZ2021195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工匠精神的弘揚。大國重器、超級工程都離不開大國工匠執著專注、精益求精的實干,這精辟概括了工匠精神的深刻內涵,即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茍、追求卓越。工匠精神的傳承激勵著廣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引領我國教育事業健康發展,是應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養可持續發展的途徑。

1 應用型本科高校工匠精神培育現狀

應用型本科高校應當發揮“應用型”特色,培育具備工匠精神的人才。當前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兼具工匠精神和創新思維的綜合型人才愈發受到歡迎。當前應用型本科高校中傳統知識和技能傳授已無法滿足對創新實踐人才的需要,學生需要在專業競賽、跨學科競賽、創新創業競賽中注重培養自身的發散思維、系統思維、逆向思維和聚合思維,提升綜合素養,把握行業發展趨勢甚至引領行業領域創新發展。應用型本科高校要適應時代所帶來的大變局,發揮校政企合力作用,轉化單一的培育方式,形成多種多樣有特色的工匠精神培育模式[1]。因此,如何將課程教學與工匠精神結合起來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2 以學科競賽為平臺培育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培育工匠精神是當下應用型本科高校的根本使命,優秀工匠不僅要有高超的技藝,還要具備一定的理論基礎和科研能力,應用型本科高校的發展目標也應圍繞這個定位展開[2]。在課程建設和實踐教學中,采用賽教結合,以學科競賽為平臺,不斷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工匠精神,才是創新實踐教學改革的重中之重[3]。學科技能競賽活動彌補了傳統教學模式的單調,以技能大賽為抓手,能夠培養學生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職業素養,鍛煉并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除此之外,學生的綜合能力也能得到提升,如溝通協調能力、自我約束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執行能力等。并且通過現場比賽,能鍛煉學生分析問題的辯證思維能力和邏輯性。

3 應用型本科高校開展學科競賽與工匠精神融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3.1 實踐教學環節知識結構單一,賽教融合不夠緊密

實踐性課程雖然加大了力度,但實踐教學針對性不強,大多數走馬觀花,沒有結合學科競賽、畢業設計、大學生創新訓練等環節規劃專門的實踐課程,以講授理論知識的方式講授實踐內容,束縛了學生的創新性和創造性。工匠精神的融入不僅要依靠思想政治教育,還要與創新實踐相結合,學生只有通過親身實踐、體驗,才能深刻理解工匠精神的內涵,否則容易產生課程教學與工匠精神內涵培育脫節的問題。工匠精神的培育是一個漸進式的過程,而目前課程體系考核評價中常有“只重結果、忽略過程”的現象,導致與實際制定的培養方案產生矛盾[4]。

3.2 缺少擁有工程背景和指導學科競賽經驗的師資力量

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離不開高校這個重要陣地,而學科競賽是磨煉工匠精神的重要環節,因此具備大賽指導經驗的師資力量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在有些高校的實踐教學過程中,存在部分新進青年教師重理論教學、輕實踐教學等教學誤區,需要積累多年的學科競賽指導經驗;此外,新進青年教師普遍缺乏跨學科基礎、實踐經驗,以及參與社會創業、企業管理與運營等經歷。因此,具有參加或指導各類學科競賽經驗的教師成為實踐師資隊伍中的“香饃饃”。

3.3 競賽管理制度需要完善

綜合應用型本科高校學科比較齊全,涵蓋文、理、工、經濟、管理、藝術等學科門類,專業門類較多,由于學科之間存在差異及學科建設的側重點不同,因此學科競賽水平參差不齊。如果按照統一的要求對待每個專業,那么必然會出現“高不成、低不就”的情況。學科競賽管理需要適度細化分級管理。此外,隨著創新創業工作形勢的變化,規章制度和獎勵機制過于陳舊,學科競賽相關制度需要及時更新,出臺具有導向性、激勵性的學科競賽指導文件,培養更多創新型人才。

4 工匠精神融入學科競賽管理的培養路徑

江蘇省G高校辦學理念先進,培養特色鮮明,積極推進“一專一品”建設,其中服裝與服飾專業將工匠精神融入學科競賽管理的體系構建中,從專業建設、課程改革、產教融合、校園活動等多方面入手,深入推進工匠精神文化培育工作,儲備更多具有工匠精神的創新型科技人才。

4.1 專業課程教學中融入工匠精神的內涵

在專業課程教學中,應推進賽教融合、專創融合,讓學生學習工匠精神,提升其專業能力。充分利用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平臺,打破課堂與實踐場所之間的界限,將新時期工匠精神培育與文化素質培養充分融合;校企合作開發優質教學資源、教學典型案例庫,將產業元素有機融入課程教學中,根據生產、服務的真實技術和流程構建實驗、實訓、實習環境,創造“做中學、學中做”實習實訓平臺,共享數字化教學資源。在專業課程教學中,還應結合學科競賽目標要求,設置專門的競賽課程,將工匠精神等精神文化素養相關內容納入其中,在競賽課程教學中錘煉學生的工匠精神,提升其文化素質。

服裝與服飾專業構建多層次實踐教學體系,鼓勵開設以學科競賽為教學體系的公選課,設置相應學分,提高實踐教學環節的學時學分比例(不低于30%)。依托學科競賽,將大賽項目融入“一專一品”課程中,將專業課程與選課形式相結合,分層培養、分層級建制,建立學科競賽梯隊,逐步提升學生的技能。該專業近3年已獲得1項產教融合型一流課程,校企聯合開發在線開放課程39門,校企合作完成2輪課程教學大綱修訂。課程教學團隊參與完成《雪地靴》國家標準一項,主持完成“裘皮產業創新創業示范基地關鍵技術研發及產業化”項目,2020年度獲江蘇省輕工技術進步二等獎,主持完成“雪地靴產業轉型升級關鍵技術研發及產業化”項目;2022年度獲首屆中國皮革協會科技成果應用三等獎。相關成果的新材料應用均體現于課程產教融合教學中。

4.2 建立高水平科創競賽“工匠”隊伍

學生在畢業設計、頂崗實習、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等實踐平臺培養工匠精神。大一學生作為儲備力量,通過課程教學參加校內競賽,實現“人人參與”,沒有參賽資格的限制,考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大二學生通過組建項目團隊,“好中選優”選拔重點團隊,通過學長帶低年級學生的方式實現新老隊員的有機交替;大三重點團隊作為主力競賽團隊參加省級以上競賽,付諸實踐;大四團隊將前3年的學科競賽成果與三大創新賽項目相融合,促進成果轉化,使專業技能競賽形成常態化教學,激發了學生“比、學、趕、幫、超”的激情,逐步營造具有工匠精神的校園文化氛圍。

提高“雙師型”教師比例,建立院外“雙師型”教師培訓基地。充分發揮院內“傳幫帶”作用,形成結構合理、素質高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服裝與服飾專業中擁有校企聯合參與教學的10人課程團隊,校內有以皮具服飾研究所為支撐的服裝與服飾材料綜合實驗室,校外擁有8個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教學實踐基地,教學團隊中有“中國輕工大國工匠”1人、“江蘇輕工工匠”1人,一直致力于本課程的產教融合教學實踐。

4.3 建立三級獎勵激勵機制

激發學生創新、創造的潛力,培養學生積極探索的精神、持之以恒的良好品質,樹立挑戰意識。通過宣傳獲獎學生事例,增強獲獎學生的榮譽感,體現其價值。營造科創競賽育人的校園文化氛圍,常態化開設工匠大講堂,邀請科創競賽獲獎榜樣人物或校友進校園;學校在教學場所利用大屏滾動播放榮譽榜和獲獎學生的事跡,在每年科技文化藝術節宣傳榜樣典型,通過宣傳使競賽團隊的工匠精神潛移默化地植入學生心中,形成“以賽促學”的氛圍。

增強競賽教師團隊的積極性。G高校出臺、修訂《學科競賽獎勵辦法》,加大學科競賽獎金獎勵力度。以榜單競賽類國家一等獎為例,修訂后的獎勵為6萬元/項,修訂前的獎勵為0.5萬元/項,相差12倍;另外,取得競賽預期獲獎成果的項目,給予教學工作量業績點獎勵。激勵政策不僅讓教師獲得了工作上的成就感,而且增強了教師指導學生參賽的積極性,更是為青年教師的發展提供了上升的通道。學科競賽除了教學以外,還需要管理團隊的協助,只有這樣才能讓競賽更加規范,競賽組織環節更加順暢。為充分調動二級學院組織學科競賽管理的積極性,設立組織管理獎,組織單位以此為指揮棒,激勵各專業將學科競賽融入課程體系中,發掘學生資源、建立團隊,形成良性循環的長效機制。

4.4 建設工匠精神引領下的科創競賽育人文化陣地

依托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建設服裝工匠培育示范基地。學校在服裝工匠培育示范基地舉辦專業學科競賽,開拓企業與學校協同探究專業實踐教學新模式,實現產、學、研、訓、培、賽、考一體化和實訓生產化。工匠培育示范基地培育學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營造良好的專業學習氛圍,提高專業就業率,為學校和行業挖掘優秀的設計人才。依托校園文化活動打造“工匠”特色專業文化,如舉辦“皮具文化節”,展示服裝專業的畢業設計成果和學科競賽獲獎成果;邀請行業工匠進校園,讓學生親身體會大國工匠精神。

該專業在學科競賽中注重工匠精神與專業教育、科創競賽的有機融合,發揮協同育人的作用,通過凝練工匠元素,進行課程工匠教學的創新設計,工匠精神建設成效明顯。重視校企協同制定課程目標、培養標準,以及制訂教學計劃,共同開發課程模塊、完善教學內容。在教學中積極引入企業實戰項目,如在“紡織面料”部分融入產教融合企業生產實踐,著重闡述各種纖維的形態、服用性能及其識別方法;在“裘皮與皮革材料”部分通過合作企業現場授課,重點介紹天然皮革品質和性能的非均一性特點,進一步為服裝的設計、生產提供合理的支撐。

服裝專業教學團隊堅持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注重結合專業生產實踐,合理融入勞動教育目標,成立皮具與服飾研究所,獲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15項;完成的“依托皮藝工坊,融合專業的勞動教學實踐”項目榮獲江蘇省勞動教育典型案例一等獎;其產教融合成果中,有6項立項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5項入駐學院大學生創業孵化園;近3年獲“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國際賽道銅獎1項,江蘇省賽二等獎1項、三等獎4項;在2021年全國工業設計職業技能大賽(鞋類設計師)國賽中獲銀獎,全國排名第5;在2021年“挑戰杯”黑科技專項賽省賽中獲特等獎。

5 結語

在我國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過程中,在工匠精神引領下,學科競賽創新活動彌補了傳統教學模式的單調,以學科競賽為抓手,注重真實場景下的真學真做,注重將理論學習、知識轉化和能力培養有機貫穿于課程整體教學中。高校應堅持賽教融合,“賽中學、學中賽”,鍛煉、培養能夠融入社會、適應企業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以賽引才、以賽聚才”,提升新興產業人才質量。

參考文獻:

[1] 陳冬,陳曉.應用型本科院校轉型背景下工匠精神培育研究:以徐州工程學院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20(21):97-98.

[2] 公楷鑫,張鵬.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傳幫帶”理路[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6):147-151.

[3] 趙潔婷.新工科背景下以學科競賽為平臺的學生能力及工匠精神培養[J].內燃機與配件,2020(16):247-248.

[4] 金雙玲,金鳴林,朱敏濤,等.從小處著眼培養大國“工匠精神”引領的本科應用型人才路徑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9(18):30,77.

作者簡介:孟蒹蒹(1981—),女,江蘇揚州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猜你喜歡
賽教融合學科競賽工匠精神
大賽“效應”放大到課堂教學中的思考與研究
淺談獨立院校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的組織與實踐
“學研賽”并重的計算機類雙創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德日“工匠精神”,中國怎么學
政府官員也需要“工匠精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