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趨同與求異對研究生培養質量的影響研究

2023-05-30 13:40米彥李成祥
高教學刊 2023年11期
關鍵詞:培養質量研究生教育群體

米彥 李成祥

摘? 要:擴招形勢下研究生培養質量的下降,是研究生培養各環節共同面臨的難題,已成為近年來社會關注的焦點。著眼研究生自身的主觀因素,該文對研究生在群體中的趨同現象與原因、研究生面臨的求異需求進行深入分析,指出部分研究生的讀研動機和人生觀價值觀在同輩群體中過于趨同、科研思維在學術群體中過于趨同、求異意識淡薄是影響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重要原因,并對其對策提出建議。

關鍵詞:研究生教育;培養質量;群體;趨同;求異

中圖分類號:C961?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3)11-0043-05

Abstract: Under the situation of enrollment expansion, the decline of cultivation quality of graduate students is a serious problem in all aspects of graduate education, which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social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psychology, focusing on graduate students themselv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vergence phenomenon of graduate students in the same generation group and its reasons, and the demand of seeking differences on them. It points out that some graduate students have too much convergence on graduate study motivation and outlook on life in the same generation group, too much convergence on research thought in academic group, and lack consciousness of seeking differences, which are the important reasons for affecting cultivation quality of graduate students. Finally, some suggestions for its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Keywords: graduate education; cultivation quality; group; convergence; seek difference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研究生招生規模呈跨越式增長。隨之而來的是,研究生的培養質量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1-2]。例如,研究生對科學研究的興趣普遍不強烈,畢業生獨立從事科學研究的能力較差,研究成果的學術水平和創新性普遍不高。就擴招形勢下研究生培養質量的影響因素而言[1,3],主要有研究生自身、研究生導師、學校及社會等多個方面。其中,后3個因素為客觀條件,研究生自身為主觀條件。相較于客觀條件,研究生自身對培養質量的影響無疑是最為根本、至關重要的。

就研究生自身而言,尤為重要的是,研究生讀研動機發生了顯著變化[4-5]。在眾多動機中,對學術研究本身的興趣和追求明顯減少,“就業”已經成為首要動機。正是由于“就業”已經成為讀研的首要動機,加上社會不良因素的影響,部分研究生的功利化趨勢也更加明顯,甚至出現“混畢業”“混學位”的不良趨勢。與此同時,在2至3年的培養過程中,研究生的讀研動機也會發生變化。也有相當一部分研究生在剛開始讀研時,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但在讀研過程中受周圍其他同學或社會因素的影響,讀研動機和目標也悄然發生變化,最后也被同化進“混畢業”“混學位”的洪流。

因此,怎樣使研究生在讀研之初就樹立高標準,并在讀研過程中持續保持,對于提高研究生的培養質量具有重要意義。而其中的核心問題是,在信息多元化、價值觀功利化、青春期從眾性的背景下,研究生如何在群體中平衡好“趨同”與“求異”。為此,本文試圖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分析研究生在群體中 “趨同”與“求異”現象及其深層次原因,并對研究生培養過程中的對策提出建議。

一? 研究生趨同分析

(一)? 研究生趨同現象分析

由于研究生階段特殊的心理發展期和特殊的網絡生活環境,再加上我國社會特有的文化和教育背景,我國研究生在讀研動機、人生觀價值觀等方面表現出明顯的從眾、趨同特征。

讀研動機方面,相當一部分研究生都把讀研作為改善就業機會或逃避就業壓力的途徑??陀^來說,從發展的角度看,讀研動機隨著社會發展的需要而發生變化是很正常的。在研究生培養階段,以學位論文工作為載體,加強研究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總結問題的系統性思維的訓練,鼓勵研究生勇攀高峰并產出高水平的創新性學術成果,這對于研究生畢業時的就業競爭力與參加工作后的事業發展是非常有幫助的,這與研究生教育的培養目標也是相一致的。但是,這部分研究生往往只是聽說現在的用人單位在招聘時更青睞研究生而非本科生,就簡單地認為用人單位看重的只是研究生學歷和學位,從而出現“混畢業”“混學位”的不良趨勢,解決問題的思維不是努力追求系統性而是尋求簡單走捷徑,學術水平不是追求高標準的創新性而是低標準的重復性,而這正是研究生培養必須要反對和避免的。殊不知,隨著擴招力度的不斷加大,研究生在就業應聘時將面臨越來越多的研究生競爭,而不是去與本科生競爭。從用人單位的角度來看,由于供需關系的變化,有越來越多的研究生供其選擇,用人單位在招聘研究生時不僅僅只看畢業證和學位證,而是要重點考察應聘者分析問題的邏輯性和系統性,以及研究生期間取得學術成果的水平高低。

還有一部分研究生,在剛開始讀研時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以系統性思維訓練和創新性成果追求為目標,但在讀研過程中受周圍其他同學或社會因素的影響,主觀上也慢慢地認可用人單位在招聘研究生時只看畢業證和學位證,或者客觀上為了和其他同學合群而被迫接受其他同學的觀點,最后也被同化進“混畢業”“混學位”的洪流。也有一部分研究生,在考研之初對自己的學業和職業沒有很好的規劃,并沒有認真思考自己為什么要讀研,只是看到周圍的同學都在校外或網絡上參加考研輔導班,生活很充實,也萌生了考研“試試看”的想法,簡單從眾而加入到考研大軍??既⊙芯可?,這部分同學的讀研動機更不堅定,更容易從眾而被同化為“混畢業”的主力。

人生觀價值觀方面,研究生雖然經過了十幾年的學校教育,但求學過程更多的是為了考試和分數,并沒有用足夠的時間思考并形成自己獨立的人生觀價值觀。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騰飛,社會上出現了重物質輕思想的趨勢,甚至是“一切向錢看”的潮流。特別是隨著網絡化的高速發展,作為完全從網絡世界成長起來的新一代研究生們,更容易受社會不良人生觀價值觀的影響和同化,甚至出現了吃喝玩樂的享受型人生觀和唯利是圖的功利型價值觀傾向。被社會不良人生觀價值觀同化后的這部分研究生們,在讀研過程中就會更加堅定“混畢業”的目標,甚至為了走捷徑而作出學術不端的極端選擇。

(二)? 研究生趨同原因分析

趨同是指2種或2種以上親緣關系甚遠的生物,由于棲居于同一類型的環境之中,從而演化成具有相似的形態特征或構造的現象。很多情況下,人們的感覺、愿望和思想并不是自發的,而是傾向于與別人對他的期望保持一致,美國精神分析學家弗洛姆把這種心理機制叫作機械趨同[6]。當個人在現實生活中面對與自己完全分離、自成一體的外在世界時,為了克服在這個世界中難以忍受的無能為力和孤獨狀態,常常選擇放棄自由,試圖通過消弭個人自我與社會之間的鴻溝的方式來克服孤獨,也就是逃避自由。逃避自由有多種方式,主要一種是通過放棄個人的完整性,把自己完全塑造成契合其他人對自己的期望的那種人,使得個人與世界之間的鴻溝消失,同時孤獨感與無能為力感也一起消失了[7]。

教育進一步深化了個人的個體化進程,而個人的個體化進程與個人的自由增長具有辯證特征。一方面,隨著個體化進程的不斷深入,個人的力量與完整性不斷增強,對自然的支配越來越得心應手,理性能力及與他人的聯系日益緊密;另一方面,日益加劇的個體化進程又意味著孤獨感和不安全感日益增加,也意味著自己個體對自己在宇宙中的地位,對生命的懷疑增大,個人的無能為力感和微不足道感也日益加深[7]。經歷近20年的教育后,研究生的個體化進程已較為充分,積累了較為完備的理論知識體系,具備了一定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自然的認識與支配能力日益增強;同時,與自己尚未深入體驗的世界相比,研究生仍然覺得現實世界強大無比,能壓倒一切,而且危險重重,由此,心中的無能為力感和焦慮感不斷增強??v使經過充分、理性的思想斗爭,大部分研究生已無法繼續承受“擺脫束縛、獲得自由”帶來的沉重負擔,往往就選擇全力逃避自由。一旦選擇放棄個人自我,與他人的期望趨同,不與眾不同,就再也不必覺得孤獨,也就用不著焦慮了。

相較于西方國家,趨同現象在我國尤為明顯。大到三觀、擇業,小到吃、穿,國人大多喜歡趨同,熱衷“跟風”“隨大流”。究其原因,與我國社會特有的文化和教育不無關系[8]。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后,儒家思想在中國的文化領域占據了統治地位,一直影響了國人幾千年。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凡事都喜歡“同一”,在思想上“趨于一致”,而不推崇個性的張揚,倘若有人違之,則被視為另類,甚至會被群體孤立和排擠。于是,迫于群體的壓力,國人不得不從眾。另一方面,我國長期的應試教育體制培養出來的人才,無論是思維方式、知識結構、文化心理,還是價值取向、行為習慣、興趣愛好,往往都被要求保持一致,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趨同慣性的形成。

研究生正處于青年時期,是個體成長發展的關鍵時期。同時,這個特殊的心理發展期也是辨別能力、控制能力、抵抗能力都比較薄弱的時期,內在的行為準則正處于形成階段,容易受到群體的交往影響[9]。相較于其他同齡人,盡管研究生思想較為成熟,已具備一定的人生閱歷,基本形成了一定的價值觀,但在網絡化和信息海洋中浸泡成長的“90后”研究生,擁有了更多的知識來源和信息渠道,在海量網絡信息中疲于接受也讓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更少的獨立思考機會和意識,信息和行動比嚴重失調,使得思想成熟并形成獨立人格的時間不斷延后,思想認識和價值追求容易受到各種思潮和群體的影響。

可見,研究生特殊的心理發展期、特殊的網絡生活環境依然是其在群體成員交往中發生群體趨同、生活從眾等行為的重要原因。從群體心理學的角度分析,研究生個體融入群體后,都會被群體的性格纏住,使思想感情和行為方式變得和單獨狀態下完全不同[10]。為了將自己融入群體中,根據群體來有意識地、理性地調整自身的道德取向和行為,盡量同群體保持一致,就成為研究生個體的必然選擇。在相似性極強的群體中,群體成員有著共同的語言和興趣愛好,在這樣一個沒有壓力的群體互動情境中交往,彼此敞開心扉與大多數同伴的價值觀念、行為方式基本一致,這樣就會潛移默化地被個體內化,從而影響其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

二? 研究生求異分析

(一)? 研究生求異的人格完善需求

個人個體化進程的不斷深入,使人越來越獨立自主、富有批判精神,同時又使人越來越孤立、孤獨、恐懼。是否有一種積極的自由狀態,其中個人作為獨立的自我存在,但并不孤立,而是與世界、他人及自然連為一體呢?弗洛姆認為[7],解決個體化的人與世界關系的唯一可能的創造性方案是人積極地與他人發生聯系,以及人自發的活動——愛與勞動。愛是在保存個人自我的基礎上,與他人融為一體;勞動是一種創造,人在創造活動中與自然融為一體。這種自由的獲得要靠自我的實現,要靠的人應是自己。自我的實現不僅要靠思想活動,而且要靠人全部人格的實現和積極表達其情感與理性潛能來完成。個人的理想并非外在要求的內在化,而真是他的,所表達的目的也源自其自我的獨一無二性。

由于社會制度、家庭條件、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制約,人們往往視個人的特性及努力的結果為商品,借此可以換來金錢、聲譽及權力。人們的重心由重視創造活動本身給人的具體實在的滿足轉移到只看重成品的價值上去了。因此,人失去能夠給他真正幸福的唯一滿足——活動過程中的實在體驗,轉而去追求一種幻覺——被稱為成功的虛幻幸福,一旦相信自己成功在握,便頓覺失望[7]。究其原因,這種活動并不是自發表達真實自我的活動,而是不加批判地順應來自外界暗示的模式,因而永遠無法解決個體化進程與個人自由增長的矛盾。

作為科研工作者的典型代表,研究生所從事的科學研究活動,其目標為探索、認識未知,主要內容為對一些現象或問題經過調查、驗證、討論及思維,然后進行推論、分析和綜合,來獲得客觀事實的過程??梢?,科學研究本質為一種自發性的活動,借助這種客觀媒介,研究生的思想、感覺及行動都應該是自我的真實表達,而不是順應外界暗示的機器人式的表達。換句話說,和其他人相比較,從事自發科學研究活動的研究生具有擺脫機械趨同的先天優勢,并進而達到積極自由和自我實現的終極目標。

(二)? 研究生求異的時代使命需求

雖然近年來我國研究生招生人數快速增長,我國自主培養的研究生人數已經突破1 000萬,但由于我國人口基數大,研究生比例仍然不到1%,在我國仍然是極為少數的一部分人。在同齡人中,2010年錄取的研究生人數占同齡人的比例不足2%,2021年這一比例仍然不到6%。從這個角度來看,和我國社會的主流相比較,研究生具有獨特的價值體系、思維方式,體現出異于社會大流的人生觀價值觀,并不是不能接受的,反而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從群體心理學的角度分析,研究生按年齡仍然可劃入處于特殊心理發展期、特殊生活環境的青少年群體。但在龐大的青少年群體中,以相同年齡、身份、階層、職業和黨派,甚至興趣、愛好、信仰為標志性特征,仍然可以構成形形色色的亞文化群體[11]。其中,研究生群體是經過嚴格的考核選拔,由一些經過系統的大學教育、思想和心理相對成熟、知識結構均衡的優秀青年所組成的群體[12]??梢?,由于研究生在青少年群體中的特殊性,應該形成特色鮮明、顯著異于同輩其他群體的研究生群體亞文化。

對當代研究生來說,擁有比同輩其他群體更崇高的理想和抱負,以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己任,應該是義不容辭的責任。研究生教育是教育的一部分,承擔著培養人才、服務社會的使命,研究生以就業為動機本無可厚非。但研究生教育不是普通的教育,而是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最高層次,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渠道,肩負著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培養大批拔尖創新人才的重要使命。從這個角度來看,研究生僅僅以就業為動機、以個人名利為目標是遠遠不夠的,還應充分認識到國家和民族對研究生教育的美好期望,提高對研究生學位的神圣感和研究生身份的認同感,敢于成為同輩其他群體的“另類”,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人格核心,努力增強憂國憂民的家國情懷和民族復興的使命擔當意識,爭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做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新時代新青年。

(三)? 研究生求異的創新需求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是我國發展戰略的核心。建設創新型國家,關鍵在人才,尤其在創新型科技人才。研究生群體是高等學校中最為活躍的生力軍,也是未來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力量,其創新能力直接影響到國家整體的自主創新能力。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是研究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衡量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重要指標,也是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的重要因素。創新性思維能力需要多種思維方式的綜合運用,求異思維是其中最重要的思維形式[13]。求異思維是一種較高級的復雜心理現象,是指對一個問題從不同的方向、甚至相反的方向,去探索不同答案的思維過程和方法。求異思維的一個顯著特征就是對人們普遍認為完美無缺的定論提出質疑。

與本科教育的一個顯著區別是,研究生教育不再是簡單的知識量增加,而是注重培養研究生的研究能力,即知識創新能力,探索發現新知識、新觀點、新理論的能力[14]。但是,由于受我國傳統教育體制的制約,研究生在長期的受教育過程中已經形成了只能被動接受正確、權威知識的定勢思維,只以分數和升學為目標,“好奇”與“質疑”被長期壓制而消磨殆盡。導致研究生在科研過程中更傾向于在前人已有研究的基礎上做一些簡單的重復性工作,不善于對前人已有研究提出重大的改進思路,更不敢對前人已有研究提出質疑。有些研究生就算基于自己的好奇心提出了較為新穎的思路,但由于擔心成為學術群體的“異類”或“非主流”,或者受到導師或其他學術權威的質疑而被迫放棄轉而跟風選擇更主流的研究課題。也有一些研究生在科研過程中發現了一些異常的實驗現象或與預期不一致的結果,雖然經過多次確認,但由于擔心不被主流學術群體接受,不敢堅持甚至更換其他課題開展新的研究。恰恰相反,這些被放棄的新穎思路或異常發現往往是一些引領性原創成果的源頭,很有可能產生從0到1的顛覆性技術創新。研究生是高等院校學術研究的主力軍和中堅力量,研究生在學術研究過程中的求異困境正是產生高水平創新性學術成果、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障礙。

可見,為了追求積極自由和自我實現,提高研究生學位論文的含金量,產出更高水平的創新性學術成果,助力創新型國家建設,在學術研究過程中亟需培養研究生堅持原創選題和新穎思路、深究異常發現的求異意識。

三? 研究生趨同與求異的平衡

綜上所述,我國研究生在讀研動機、人生觀價值觀等方面表現出與同輩群體明顯的從眾、趨同特征,其原因與研究生階段特殊的心理發展期、特殊的網絡生活環境和我國社會特有的文化和教育背景相關。然而,由于研究生在青少年群體中的特殊性(從事自發活動的先天優勢、人數比例少、時代使命擔當期望高及學術成果創新性水平要求高),研究生面臨著形成顯著異于同輩其他群體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學術研究活動中求異意識的迫切需求。

擴招形勢下研究生培養質量的下降,其原因與部分研究生的讀研動機和人生觀價值觀在同輩群體中過于趨同、科研思維在學術群體中過于趨同、求異意識淡薄密切相關。正是由于研究生群體的特殊性和我國文化背景的特殊性,研究生在群體中選擇趨同具有顯著的主觀優勢和客觀優勢。換言之,為了平衡上述趨同與求異,研究生在求學過程中要充分認識以探索、認識未知為目標的科學研究活動的自發性特征,刻意降低自己與主流群體在人生觀價值觀和科研思維方面過于趨同的非主觀潛意識,避免通過逃避自由、消弭個人自我與社會之間的鴻溝的方式來克服孤獨,而應是通過追求積極自由、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覺、愿望和思想,能夠成為真正的自己同時又通過自身價值的實現與世界相連通。

與此同時,研究生趨同與求異的合理平衡,也需要各方努力共同營造良好的客觀環境。社會大環境方面,要繼續加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與社會正能量的激勵;學術環境方面,要積極營造鼓勵挑戰權威、珍惜原創的寬松氛圍;校園文化方面,研究生培養單位要繼續提高對研究生群體重要性的認識,努力建設特色鮮明的研究生群體亞文化;研究生導師方面,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積極引導研究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營造積極緊張又自由寬松的課題組學術氛圍。

參考文獻:

[1] 胡蓉,魏永祥.談研究生培養質量影響因素及其改善[J].中國高等教育,2008(12):40-42.

[2] 卞恒宇.我國研究生培養質量問題、原因及對策研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8,37(3):7-9.

[3] 田文.研究生培養質量的影響因素[J].教育現代化,2019,6(99):125-126.

[4] 魯娟,周東,許放.研究生讀研動機與畢業意愿的關聯分析[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3,30(7):531-532,543.

[5] 李欣桐,肖翔.大學生考研動機的影響因素及對策研究[J].科技資訊,2018,16(21):189-190.

[6] 任小琴.機械趨同在當代大學生群體中的表現和擺脫途徑的研究[J].智庫時代,2019(17):203-204.

[7] [美]艾里?!じヂ迥?逃避自由[M].劉海林,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5.

[8] 林振宇.中國人的另一面[M].北京:中國財富出版社,2012.

[9] 張寶方.論同輩群體影響下的青少年價值觀教育[D].開封:河南大學,2010.

[10] [法]古斯塔夫·勒龐.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M].馬曉佳,譯.北京:民主與建設出版社,2018.

[11] 強舸,左超.青年亞文化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5(5):32-36.

[12] 孫長輪.群體環境下研究生思想和心理教育問題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7(35):26-28.

[13] 孫宇.加強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江蘇高教,2007(3):122-123.

[14] 李著信,易方,馬維平.研究生創造力的可持續開發[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09,32(1):34-36.

基金項目:重慶市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多學科交叉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建設方法研究”(203223);重慶大學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理工科研究生專業課程中的思政建設研究與探索”(cquyjg20322)

第一作者簡介:米彥(1978-),男,漢族,湖南岳陽人,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為高電壓與絕緣技術。

猜你喜歡
培養質量研究生教育群體
通過自然感染獲得群體免疫有多可怕
“群體失語”需要警惕——“為官不言”也是腐敗
慕課理念下研究生培養過程控制體系構建
研究生培養質量的影響因素分析
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的問題分析及對策研究
MOOC在研究生教育中的應用探究
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職業性的缺失與對策研究
人文主義視野下的高職教育研究
高??蒲袌F隊與研究生創新人才培養研究
關愛特殊群體不畏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