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德育教育探究

2023-05-30 18:04郝珍芳
當代家庭教育 2023年10期
關鍵詞:教學探究小學教育道德與法治

郝珍芳

摘 要:德育旨在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傲⒌聵淙恕弊鳛榻逃虒W根本目標,要求學校教育落實“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提高全體學生的德育思想意識。小學時期的學生思想發展不成熟,開展道德與法治課程有利于學生的德育素養提升以及精神文明建設。教師需要加強學生德育方面的正確引導,有效開展教學活動促進學生社會性發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觀念。

關鍵詞:小學教育;道德與法治;德育;教學探究

【中圖分類號】G621?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10-0208-03

基于核心素養教學環境,“立德樹人”作為德育的重要教學內容,發揮了重要的教育意義。德育是促進小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首要條件,更是助力學生健康成長和進步的必要措舉,而小學道德與法治科目作為思想品德與法治教育的重要課程更是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學生基于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的學習可以培養自身良好的道德情操、法治意識、健康心理以及人文素養等,進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在對小學生思想品德知識以及法治知識的傳輸過程中,教師以立德樹人為教學理念,務必要做好德育工作,落實“立德樹人,育人為先”的教育理念。

1.德育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必要性

(1)德育是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

素質教育教學背景下,實現“立德樹人”是教育的首要任務,而德育作為一個廣泛的主題更是發揮了重要的教育價值。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小學時期更是接受德育的重要階段,這是落實教育教學中“立德樹人”理念的根本目標。道德與法治作為小學生必須接受的一門教育課程,具有引導學生思想正確發展的重要作用,教師通過課程內容的知識傳輸和講解,可以促進學生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念的形成,培養學生優良品質以及法治意識,讓學生在課程學習中健康快樂地成長和發展?;诖?,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師在課堂知識講解中滲透德育思想很有必要,通過優秀思想意識的教育和講解,能夠讓學生從課本知識中汲取精華,傳承和發揚我國精神文明、文化素養、德育品質等。教師基于“立德樹人”理念開展德育,能夠鼓勵學生在學習中自覺踐行“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2)德育能夠滿足學生的發展要求

“雙減”政策的落實,要求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減輕學生學習壓力,優化教育方針。實質上,該政策的落實體現了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要注重“以生為本”,確保學生健康快樂的學習和發展,在保證滿足學生發展的基礎上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的“五育并舉”。德育是保證學生發展的必要因素,在德育的基礎上才能實現其他“四育”的和諧發展和進步。小學時期的學生正處于思想發展的關鍵階段,教師進行正確的思想引導和行為習慣培養,能夠為其未來的良好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由此可見,道德與法治教師開展德育十分必要。首先,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的講解是學生良好的情感價值觀念形成的前提,該課程的教育有助于學生建立完善的生命價值觀念。其次,道德與法治課程不只是單獨的一門課程,它與學生所學習的其他科目更有著緊密的聯系。在該課程中進行德育不僅更能彰顯出道德與法治課程的育人重要性,更能促進其他課程發揮出一定的育人價值,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充分滿足學生自身發展所需要的各種條件。最后,小學生在未來成長的過程中將會面臨各種問題,德育知識的教育和指導能夠幫助學生一定程度上解決所面臨問題,實現自我發展。

2.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德育策略探究

(1)提高教師素養,構建德育課堂氛圍

知識就是力量。知識是彰顯一位教師職業素養的條件之一,更是體現教師教學能力的基礎。教師的教育任務是“教書育人”,學生接受良好的文學素養教育要求教師以深厚的文化知識作為載體?!皩W高為師”要求教師有深厚的文學內涵,這是向學生傳輸文化知識的基礎?;诖?,道德與法治教師需要具備完善的德育知識體系,由此才能在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體現德育思想,在潛移默化下影響學生思想,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和進步。

例如,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教師要能夠基于統編版教材內容合理選擇和設計德育內容,能夠基于教材內容以及單元框架等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并基于素材內容合理設計課堂教學活動,提高學生課堂上的學習效率。高效完成德育教學過程,要求教師具有良好的德育思想意識,能夠在教材內容講解中及時查找和挖掘德育知識,在課堂上進行內容與思想的輸出,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學生能夠在這種德育氛圍下學習和了解德育知識,構建德育思想體系,完善思想價值觀念,充分體現道德與法治課程教育的育人價值。

(2)教師做到以身作則,培養學生良好行為規范

教師作為學生知識的傳輸者和思想的構建者,更是學生學習和生活中的榜樣。小學生具有很強的模仿意識,習慣于模仿身邊各種人的言行舉止,教師作為學生重要的引導者,其一言一行都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如果教師在品德、思想方面存在問題,那么學生也會受到不好的影響。由此可見,德育要求教師具備良好的德育指導意識,以正確、良好的行為意識等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師通過以身作則、嚴于律己給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

例如,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教師要營造良好的個人形象、保持良好的個人習慣,能夠從課堂上、生活中給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讓學生學習各種良好的行為習慣。教師要積極和學生打招呼、禮貌用語、保護環境、隨手關燈以及認真批改作業等,讓學生看到教師身上的優良品質,并愿意學習這種品質。

(3)做到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以生為本,因材施教。教育教學要求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關注每一名學生的成長與進步,不放棄、不拋棄任何一名學生。用愛呵護學生的心靈。關愛學生是師德的靈魂。教師要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并且要做到公平、公正地對待學生,不能有區別性的對待。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育中,教師要開展德育就必須遵守以上內容,用心呵護和關愛每一名學生,讓學生在教師的愛和呵護下完成課程內容的學習和思想構建。

例如,教師在日常生活中以及學習中要隨時歡迎和愛護學生,關心每一名學生的學習情況、心理情況、身體健康狀況等,以朋友的方式和學生交流、交往,改變傳統化的師生關系,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愛和關心。比如三年級“走進我們的老師”一課學習中,教師可以設計“你想和老師說的一段話”主題活動,鼓勵學生向教師寫出自己的困惑或者問題等,教師根據學生的問題來及時反饋,幫助學生解決各種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做到“以生為本”,面對學困生要努力幫他們找回自信心,樹立良好的學習態度,讓學生敢于擺脫“學困生”這一稱號。面對心理有問題的學生,教師要積極交流并悉心指導幫助其走出心理困境等。

(4)結合生活設計教學內容,增強學生法治觀念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單純給學生講解該課程教材,而是應該基于教材豐富教學內容,拓寬學生視野。相比于傳統化的照本宣讀,教材以外的內容拓展更能吸引學生聽講和學習?;诖?,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教師要結合生活實際情況來把教材內容顯示出來,通過貼合學生日常生活來提高學生學習意識,理解和強化課本理論知識。尤其是教材中關于法治內容的學習,教師要結合生活情況進行講解,增強學生法治觀念,落實德育教學任務。

例如,統編版小學六年級學習“感受生活中的法律”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就可以結合生活實踐來促進學生對“法治知識”的了解和學習,增強個人法治觀念。在完成本課內容學習以后,教師可以詢問學生:“基于不同的場所公民應該遵守的法律法規有哪些?比如,在‘生活與法律板塊內容教學中,在超市里、在道路上、學校中以及工廠等各地方,我們應該怎樣做才是遵紀守法?結合生活實際來說一說?!弊寣W生從生活中感受法律保護帶給我們哪些好處,并分析作為公民應該具備哪些法治意識,通過這種方式增強學生的法治觀念,鼓勵學生自覺遵守生活中的各種法律法規。

(5)借助現代信息教學設備,落實家國情懷教育

德育作為教學首要目標,其主題范圍較為廣泛,家國意識作為德育重要內容,是促進學生人文素養提升和文化精神培養的關鍵。小學時期是進行家國教育的黃金階段,通過家國意識的培養能夠避免學生價值觀的扭曲,形成愛國、愛家意識,樹立良好的民族意識、文化精神。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育中,教師可以借助現代化信息設備開展家國教育,通過內容講解可以讓學生很好地認識自己的國家、民族、文化等,從小就樹立熱愛國家、熱愛民族的精神。

例如,統編版小學五年級上冊在學習“我們神圣的國土”一課時,教師在帶領學生認識我國國土時,就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比如多媒體設備,利用圖片、視頻的方式給學生播放。教師在給學生深入介紹“長江三峽、黃河上游、黃山和天山牧場”時,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觀看各地區的風景照片,讓學生從圖片中感受我國的山水之美,增強學生愛國之情。在“中華民族一家親”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視頻的形式向學生展示不同民族在服裝、飲食以及語言方面的不同之處,不同文化之下形成了多彩的五十六個民族,通過觀看視頻來感受兄弟民族之間的深厚情誼。由此增強學生的愛國意識、民族團結精神等。

(6)基于教材開展實踐活動,增強集體勞動意識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教學中,集體教育和勞動教育作為教材中的重要教學板塊,對學生個人素養培養以及道德思想規范有重要教育意義。對于學生來說,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但是生活在班級集體中就不只能考慮自己,而是應該考慮到集體,個人要有集體意識。德育在該課程教育實施中,有必要增強學生集體意識,在集體中認識自我價值并培養團隊協作精神。尤其是勞動教育活動中,每個學生都是班里的一分子,因此每個人都要參與其中,通過團隊協作完成所有任務。

例如,統編版小學二年級“我們的班級”單元中,教學完“班級生活有規則、我是班級值日生”等內容以后,教師可以開展“班級集體清掃活動”,讓班級學生自行組隊來負責打掃不同區域。比如,五人一組負責清理一面窗戶、三人一組負責講臺區域、兩人一組負責倒垃圾等,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劃分小組和任務,讓學生在各自的協同配合下完成衛生打掃任務。在完成以上活動以后讓學生分享集體勞動所帶來的感受,團隊協作的重要性、衛生保護的必要性。讓學生意識到集體精神以及勞動意識培養的重要性,樹立正確的集體意識和勞動觀念。

(7)落實家校合作教育,強化學生網絡安全意識

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網絡信息資源質量參差不齊,并且存在許多不良信息的傳播,這些不良信息都會影響學生的身心發展。小學生年齡比較小且鑒別能力較差,因此極其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響。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需要和其家長共同合作,確保學生生活在一個和諧健康的數字化時代,教師和家長有必要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和使用互聯網,樹立良好的德育意識。

例如,四年級上冊“網絡新世界”的教育過程中,教師要在告訴學生正確使用互聯網的方式,告誡學生不能沉迷于互聯網。借助教材和生活中的一些實例告訴學生互聯網的好與壞。教師還要和學生家長合作,讓家長嚴格監督學生的上網時間、網絡瀏覽情況等,避免學生沉迷網絡。教師引導學生正確使用互聯網查找學習資料和信息等,給學生科普網絡安全規則,避免學生在網絡上當受騙。

3.結語

綜上所述,德育既能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又是實現“立德樹人”育人目標的根本。身為教育工作者,務必有效落實德育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滲透工作,采取以上多元化教學策略實現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和進步。當然,本文在教學策略研究方面必然有所不足,身為學生的引路人,教師有必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采取合理、科學的德育教學方法,加強學生對德育內涵的理解,讓學生發展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未來建設者。

參考文獻

[1]曾淑和.探究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愛國主義教育[J].教育界,2020(24).

[2]蔡風義.弘揚法治正能量 傳播道德新風尚——芻議如何增強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的針對性與實效性[J].考試周刊,2017(42).

[3]方崢嶸.基于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公德心培育路徑探索[J].福建教育,2020(17).

[4]李明輝.德育視角下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優化探析[J].吉林教育,2022(22).

[5]王曉芳.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德育培養[J].家長,2022(04).

猜你喜歡
教學探究小學教育道德與法治
蘇教·中圖版《道德與法治》小學低年級教材解讀
任務驅動教學法在高中作文教學中的幾點嘗試
探究“學講計劃”背景下的語文教學
研讀教材,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效
提高小學德育工作實效性與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談小學語文課堂的生活教學
中小學推出《道德與法治》課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