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識舒伯特鋼琴奏鳴曲之六

2023-05-30 07:55朱賢杰
鋼琴藝術 2023年4期
關鍵詞:呈示部舒伯特記號

文/ 朱賢杰

第九首《升f 小調奏鳴曲》(D.571)

這部奏鳴曲創作于1817年7月,包括未完成的第一樂章和第四樂章,其余失散的樂章,比如行板樂章(D.604)在不同的時期被發現,但是從音樂整體的角度來看,四個樂章組成了完整的奏鳴曲套曲。有的研究者認為,舒伯特沒有寫一個孤立的“行板”作為一個單獨作品的習慣,它應該是某個奏鳴曲中的一個樂章。因此它的四個樂章有不同的作品編號,這種情況在第十一首《C大調奏鳴曲》(D.612)中同樣存在。

如歌的主題旋律長達24小節,中間強調了C音,它將再現于末樂章回旋曲的主導主題中,但是在末樂章,它轉變為鄉村舞曲的風格(見例1)。

例1 第二卷,第1 頁,第1 至11 小節

第二主題在第44小節結束之后,以同樣的織體帶出了相當長的結束段,它持續地在各個調性之間漫游,同時展開了許多美妙的旋律,綿綿不斷的樂思將結束段擴大到五十多個小節,直至第101小節才回到屬音,在雙縱線之后反復。舒伯特在呈示部結尾引入屬音時所展開的冗長的和聲進行,在奏鳴曲的發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它標志了古典奏鳴曲式從此擴展為浪漫主義奏鳴曲式。

第一樂章的原稿停留在再現部的開頭。

例2 第二卷,第11 頁,第1 至3 小節

如果這是一個單獨作品的開始,這樣的和聲進行是沒有意義的。第25小節開始的樂段,讓人想起貝多芬創作于同一時期的《降B大調奏鳴曲》作品106的慢板樂章的織體:同樣是節拍、同樣是在左手和弦的伴奏下,右手以三十二分音符音型在高音區飄蕩(見例3)。

例3 第二卷,第12 頁,第25 至26 小節

第十首《B 大調奏鳴曲》(D.575)

我們已經看到,在1817年,剛滿二十歲的舒伯特,已經至少創作了五六首鋼琴奏鳴曲,盡管有幾首“未完成”,但是畢竟形成了他早期奏鳴曲創作的一個高潮。這一年的壓軸之作,就是這首《B大調奏鳴曲》(D.575),評論家對其推崇備之。里德認為它是1817年舒伯特創作的奏鳴曲中唯一完整保持下來又最具舒伯特個性的四樂章作品?!按饲{性自由,旋律抒情流暢,結構穩定,帶有舒伯特獨特的音樂個性?!倍_伯特·溫特在《新格羅夫音樂與音樂家辭典》的“舒伯特條目”中寫道:“1817年的豐收年被B大調四個樂章的奏鳴曲所加冕?!?/p>

以B大調作為一首四樂章奏鳴曲的基本調性,是相當罕見的。在舒伯特的前輩—海頓、莫扎特和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中,沒有看到過這個調性,就是他的后來者,也很少用這個調性寫奏鳴曲。評論家認為,舒伯特想以這個調性,來刻畫作品的激動不安與充滿張力的性格。

例4 第二卷,第26 頁,第1 至8 小節

可是在第15小節,音樂很快就飛越到一個關系遙遠的調—G大調,在搖晃的三連音伴奏下,展開了第二主題群各個多變的旋律。附點節奏在第30小節重新出現,但這次是抒情柔美的調子(參見本文連載之二的譜例5),由E大調逐漸轉為升F大調,旋律在左手做一系列的模進,悄悄地結束了呈示部。這一切的變化,都是以一種新穎有趣的方式進行的,盡管還沒有達到舒伯特以后的那種深度。

展開部是以呈示部開頭的樂句為基礎,變成倍附點節奏的動機,以有力的和弦反復強調并且頻繁地轉調。但是,令人驚奇的是它馬上就松弛下來,而且變弱,好像失去了動力。第一主題的動機,先是在第59小節的b小調上,隨后馬上沿著上行三度模進,轉向D大調、F大調、降A大調和降C大調,通過等音轉換(enharmonic)轉入B大調。接下來出現的三連音的音型,引出了再現部。

第93小節的再現部主題是在下屬調,而第二主題群則比呈示部提高四度,在C大調;前面那個第30小節的附點節奏主題,現在轉到A大調,直至結束段才回到主調B大調。這個樂章沒有尾聲。伊娃認為樂章的這種多樣性是協調的,似乎特意再現了青春期變化多樣的感情。這一點在后面幾個樂章中也可以察覺到。

例5 第二卷,第33 頁,第1 至9 小節

主題中段有一次往C大調的離調,在第16小節返回開頭的主題旋律。第27小節起的插部突然爆發,左手的八度和右手的和弦,以極強力度奏出高昂的調子,但是,它僅僅持續了幾個小節,就變為左右手之間迷人的對話。漸弱之后,主題在十六分音符節奏的背景下再現,這個動力性的節奏型一直持續到樂章的結束。細心的演奏者或許會注意到,舒伯特在第65小節標記了“pp”記號,下一個小節他添加了“dimini.”標記—但是四個小節之后,他又標記了“pp”記號(見例6)。

例6 第二卷,第37 頁,第65 至70 小節

在“弱奏”記號之后再標記“漸弱”,然后又回到“弱奏”—這種很典型的舒伯特的力度標記,以后還會出現在他的奏鳴曲中,例如《c小調奏鳴曲》(D.958)的第一樂章,在第234小節上有一個pp記號,接著是一個decresc.和一個dimini.,但是下一個力度記號依然是pp。針對此一記譜習慣,布倫德爾評論道:

在舒伯特的鋼琴作品中,他標記的演奏記號有時在完備性和確定性上不及他的室內樂作品。他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是“很弱”力度的長短,之后跟著多個“漸弱”記號。作曲家沒有標出的,是這些漸弱記號間使力度增強的記號,正是這些增強的力度變化才使“漸弱”成為可能并具有意義。演奏者可以在此補充某些東西。*

例7 第二卷,第38 頁,第1 至7 小節

諧謔曲第二樂段轉入降B大調,通過模進回到G大調,而三聲中部在D大調開始。

短小的三聲中部很有特點,活躍的對話,清晰的層次。整首樂曲清新脫俗,嫵媚動人,有一種民間音樂的特色。

例8 第二卷,第41 頁,第1 至8 小節

值得注意的是第51小節開始的,在升F大調上抒情的第二主題,它開頭的三個音符的動機一直延續到展開部的結束,并且逐漸演變成一個新的曲調。展開部在第124小節開始,通過八個小節的轉調,進入G大調—這是一個與前面的第三樂章相呼應的調性。而且,它在音調上與諧謔曲也很相似。在第193小節的休止之后,再現部基本上沒有變化,其結構與呈示部相同,只是第二主題依照傳統的方式回到主調。簡短的尾聲風趣地進入到b小調,然后以一個響亮的和弦,果斷地結束整個樂章。

這首奏鳴曲標志著舒伯特鋼琴奏鳴曲發展進程中第一階段的結束,評論家認為這是他迄今為止創作的最具個性的器樂作品。在某種程度上,它預示了以后的發展。

第十一首《C 大調奏鳴曲》(D.613)

從1818年至1822年,舒伯特留下了三首“未完成”奏鳴曲(D.613、D.625、D.655),而《C大調奏鳴曲》(D.613)被伊娃認為是“最不成功”的一首。雖然這是一部實驗性的作品,但仍然有許多值得注意之處。它一共有三個樂章,首尾兩個樂章未完成。

第三樂章,小快板,回旋曲式的末樂章,主題在第7小節從C大調轉為e小調,這是一種很特別的手法。尤其是像第73小節起的一些樂段,在他那個時代聽起來應該會覺得非?,F代和新穎(見例9)。

例9 第二卷,第63 頁,第72 至74 小節

第十二首《f 小調奏鳴曲》(D.625)

在這期間的三首“未完成”奏鳴曲中,《f小調奏鳴曲》(D.625)被認為是最有意思的一首。它創作于1818年9月,那年夏天,舒伯特在匈牙利杰利茨的埃斯特哈齊莊園當家庭教師,他的職責包括教兩位伯爵小姐音樂,并隨時參加城堡里舉行的音樂會。他在給朋友的一封信中寫到,他發現自己“像神一樣地創作”。這一年對于舒伯特來說是重要的一年,因為他的一首作品終于獲得出版了。這是一首歌曲《厄拉夫湖》,由邁爾霍夫作詞。另外一件事,是舒伯特的第一部在一次公開音樂會上演奏的意大利風格序曲。維也納報界對它做了這樣的評價:“音樂會下半場是以一位年輕的作曲家、著名的薩里埃里大師的學生舒伯特創作的可愛序曲開場的。他很善于觸動所有聽眾的心弦,使他們動情。盡管主題很簡單,但它蘊含著許多令人感到愉快的思想?!?/p>

《f小調奏鳴曲》包括四個樂章,除了第一樂章停留在再現部之前,它基本上是完整的,肯普夫的錄音收錄了這首奏鳴曲,但是只有三個樂章,降D大調的柔板不在其中。它有著更為鮮明的浪漫主義特征,并且引起了后來一些評論家的猜想。里德認為其陰郁的色調,濃烈的感情和強勁的推動力使人“不可避免地想到它是按《‘熱情’奏鳴曲》去構思的”。伊娃則認為:“第一樂章和末樂章似乎蘊藏著肖邦《降b小調奏鳴曲》(Op.35)的萌芽(當然,肖邦不太可能了解舒伯特的這首奏鳴曲,因為該作品直至19世紀末才出版)?!?/p>

例10 第二卷,第69 頁,1 至6 小節

然后這個帶有顫音的動機輪流出現在左右手,連續發展了整整59個小節,它占了呈示部總共75個小節的四分之三的篇幅。以一般的奏鳴曲式分析,難以劃分出主部與副部,因此有人認為它是單一主題發展模式。它之所以發展得如此延綿,是由于舒伯特以三度模進的方式,跨越了以下這幾個調性:降A大調—降C大調—降a小調—E大調—降A大調。

第68小節開始的結束段,有一種“告別”的感覺,情緒轉為明朗。

展開部中的一系列轉調模式更加值得注意,它從降D大調開始,然后在這些調性中游蕩:降d小調(同音異名的應該是升c小調)—A大調—D大調—G大調—e小調—C大調—降A大調—降a小調,再通過低音沿半音階下行,到達F大調,此時出現了呈示部中結束段那“告別”性質的動機,引進本來應該完成而未完成的再現部。展開部如此獨特的、一系列廣泛的轉調,著實讓人印象深刻。

第三樂章,諧謔曲,小快板,E大調?,F在我們看到整部奏鳴曲各個樂章的調性布局:在f小調的第一樂章之后,是降D大調柔板,但是諧謔曲是非常出人意料的E大調,它夾在降D大調柔板與f小調的末樂章之間,顯得相當醒目。

例11 第二卷,第88 頁,第1 至14 小節

舒展的副部主題一開始在F大調,隨即轉入降A大調,以三連音節奏與前面的十六分音符節奏形成對比。樂章結尾令人驚奇地以極弱的力度,結束在F大調的和弦中。(待續)

猜你喜歡
呈示部舒伯特記號
記號
最富詩意的音樂家——舒伯特
舒伯特
淺析奏鳴曲式的戲劇性
傳承與引領
臟記號
墻上的記號
塔克拉瑪干的記號
舒伯特鋼琴奏鳴曲第一樂章呈示部和聲結構分析
舒伯特《即興曲Op.90 No.4》的音樂分析及演奏技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