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農耕文化保護傳承的合理利用

2023-05-31 16:01李富
記者觀察·中旬刊 2023年3期
關鍵詞:晉陽農耕太原

李富

2023年1月,張藝謀導演的電影《滿江紅》上映。在短短1個月的時間里,其票房攀升至40多億元,讓電影拍攝地晉源古城迅速走紅。那平緩開闊的古城空間、錯落有致的天際輪廊、滄桑粗擴的晉陽文明,讓人們浮想聯翩、留連忘返。據統計,從農歷大年三十到正月初九,就有35萬人次進入古城?!稘M江紅》的火爆為農耕文化傳承保護、合理利用帶來積極示范導向作用。

古城是農耕時代遺留下來的古人生活的城池。封建王朝的建筑規制與每個地方不同的生活觀念、生活習俗,造就了不同的城池,形成了古城的獨特性、唯一性。晉源古城是古晉陽人在明代就開始修筑的城池,歷史悠久、文脈存續清晰,具有較大的歷史文化價值。

古城歷史悠久、實物遺跡完整豐富。晉源古城是典型的農耕時代的文化遺跡。其文脈悠長,位于古晉陽城所在地,從考古記錄來看,始建于戰國時期,“桐葉封弟”“三家分晉”等故事就發生在這里,曾有10多個封建諸侯王國在此割據建都(或初都),被稱為“唐晉斯原”,走出了漢文帝、唐太宗及狄仁杰、羅貫中、傅山等帝王和歷史文化名人。據明《永樂大典》載:“太原縣,古晉陽也,本唐叔虞始封之地。春秋,晉荀吳戰于大鹵,即此也。三晉既分,地入于趙。秦為太原郡。漢為晉陽縣,唐建北都。宋平太原,廢晉陽縣,隳其故城。元復置。洪武初年改為太原縣?!泵骷尉浮短h志》:“洪武四年十二月移縣治于汾河西,故唐城(晉陽古城)基之南,至洪武八年三月改為太原縣。景泰元年(1450年)始筑城,周七里,高三丈,濠深一丈,門四;正德七年(1512年)重修城樓和角樓;十四年修補女墻,高六尺;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增筑敵臺32座?!鼻宓拦狻短h志》:“明隆慶二年(1568年)增城一尺;萬歷十八年(1590年)護城河外加筑女墻,外復濬濠闊十丈深三丈植柳環岸,西北涌水注東南;崇禎年間于墻外側包磚。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重修北城,二十一年(1682年)重修西城,四十七年(1708年)濬濠植柳又修城;乾隆十五年(1750年)重修北城,二十九年(1764年)修西南城及東城并重修魁星閣而銳其上,三十三年(1768年)大雨如注西城壞,越明年乃竣工?!币陨蠚v史資料清晰地表明了晉源古城的歷史沿革,于明朝朱元璋時期,在晉陽古城大遺址上始建,至今已歷經650多年滄桑歲月,且位置沒有發生過變動,現場考古調查表明,古城肌理、傳統格局、歷史風貌等保存完好,與縣志記載絲毫不差。2011年,太原榮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稱號,晉源古城被命名為歷史文化街區之一。

古城風貌和肌理保存完整。古城東西城墻長1180米、南北寬750米。據調查,2012年,古城內有較高價值的傳統遺存建筑79處,其中國家文物保護單位1處、市縣保護單位24處,登記不可移動文物13處,掛牌歷史民居49處(西街10處、南街19處、北街12處、東街8處),普通建筑5處。晉源古城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其空間格局、街巷肌理、部分建筑保存較為完整,歷史人文傳統鮮活,文化底蘊較為深厚,即使一些院落被改造為紅磚平房,但也沒有大體量的六層以上的建筑,其格局和肌理未受到大的破壞。

古城價值國內唯一。古城處于農耕文化與游牧文化交界地帶,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其利用地勢、地形構筑城池,進可攻、退可守,對研究古代筑城選址、城池建筑、民居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陀^上,古代城池集生活、防御、打仗、生產于一體,并且這種在生活中積淀下來的獨特習俗和傳統等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在歷史文化生活距離人們越來越遠的今天,其文化形式、內容都是稀缺的,在晉源古城以平緩開闊的四合院為母體的建筑中,有層次地矗立著鐘樓、鼓樓等公共建筑,朝陽照在古城,充滿了詩意,形成了現代與古代的張力。這種獨特性在今天的城市來看是稀缺的。而稀缺就是價值。如果將古城和旅游結合起來,沉寂的古城就會“活起來”,產生可持續的、巨大的經濟價值,再次煥發生機,展示出無盡的生機和活力。

作為封建王朝的一個縣的居民生產、生活的載體,隨著封建王朝的滅亡,古城賴以生存的基礎便不復存在。加之人們對古城的認識程度不高,無法意識到古城文化價值的重要性,古城很快就失去維護,處于風雨飄搖之中。再加上我國古建筑構筑基礎就淺,容易沉降、傾倒,再加磚木結構易受自然力破壞,古城逐漸地腐朽了。同時由于人們思想認識的局限性,人為地破壞進一步加劇了古城的消亡速度。

一是古城作為封建社會群眾生產生活的基礎不復存在。隨著辛亥革命的爆發,在中國延續了幾千年的封建王朝便徹底地結束了。自然地,作為封建社會生活、規范社會秩序建設的城池,因為各方面資源的缺乏導致維護艱難,很快便瀕臨消失了。

二是古城處于連綿戰爭之中,不斷受到毀壞。辛亥革命后,本來古城城墻、建筑就處于風雨飄搖之中。而隨后全國性戰爭的爆發,使古城難以幸免地受到破壞,抗日戰爭中遭受日軍轟炸,解放戰爭中又被用作碉堡等各類防御工事,古城受到巨大破壞。

三是古城遭受建設性破壞。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百廢待興,由于文物保護意識的提高,各地政府都把建設發展的重任放在古城中,那古城自然就會被進行維護和改建,比如拆除一些古建筑上的墻磚或城墻上的墻磚、木材等,用到工廠、民房、學校等各類建設上。在這一階段,古城的面貌受到損壞,新舊交雜、污染嚴重、交通混亂以及工廠與民居混亂形成的安全問題等都困擾著古城,古城在艱難中掙扎著。

21世紀初,全國各地興起了古城修復熱,如正定古城、榆次古城、大同古城、忻州古城等,晉源古城還沒有來得及大面積地進行開發和修復,仍以傳統的平房為主,還比較完整地保存著原貌,這為它的發展提供了機遇。

一是古城得到有效保護修復是國力興盛和國民教育認識提高綜合作用的結果。早在上世紀50年代初,梁思成、陳占祥等就針對北京古城的保護,提出了“梁陳方案”,可見我國對古城保護早有遠見卓識。但由于實踐中一些地方政府和專家認識不統一的原因,我國沒有出臺成體系的農耕文化保護法律,實踐中怎么辦,這一問題讓地方政府沒有可統一遵循的規范。進入新世紀,特別是新時代以來,由于黨中央的高度重視、人們認識水平的提升以及國家和地方財力的增長,農耕時期的文化保護修復再次回到人們的視野,大量的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有效保護,如黨中央推動建設大運河、長城國家文化公園等。在這種力量的推動下,晉源古城得到有效保護和修復。

二是古城有效保護修復堅持辯證唯物主義的方法論。晉源古城堅持從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角度出發,探究古代城池建筑原理、保護辦法,參考國內外對傳統建筑保護修復的辦法,提出了整體保護修復的方法論,即把古城及所有附屬設施作為一個整體,在堅持考古遺跡與古書志記錄嚴格一致、專家反復論證的前提下,按原來的結構、形制、材料、工藝來保護修復,全部地保留其原來的歷史信息,真正地保持其真實性和完整性。實踐表明,整體保護方法不僅適用于物質形態的文化遺產,也適用于非物質文化形態的遺產,如民俗村、年畫村等,加以整體保護,就會成為民俗文化的“活標本”。

三是堅持古城的“合理利用”。農耕歷史文化遺產既然是獨特的、寶貴的、稀缺的、不可替代的資源,那必然應該是蘊含巨大經濟價值的,使其產品化就會帶來可持續的經濟收益,這是理論上的邏輯必然。實踐上是不是這樣呢?黨中央提倡文化古跡要“活起來”,“活起來”的基本要求是不能單一地靠財政資金去維護,要使文化遺產自己能夠養活自己,通俗來講,就是讓文化遺產要有經濟收益,以此反哺保護修復所需費用。世界上知名的歷史文化遺產往往都是著名的旅游景區,并以本民族的歷史文化來立世和揚名,而且都帶來了豐厚的經濟效益。晉源古城內的每一處建筑,包括《滿江紅》拍攝地,都屬于傳統的二、三進式四合院落,都是運用傳統的磚木結構修復法而建設形成的雄渾大氣的建筑群,在修復工藝上精益求精,以完整的、真實的傳統內容形成了傳統環境,在歷史滄桑感的氛圍中取得了巨大成功。

作為農耕文化的載體,晉源古城的保護和修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人們走在古城街上,置身于明代太原縣城的氛圍中,常常會不由自主地想,為什么在被宋朝廢棄的土地上還要修這個縣城?古城延續到現在,與古城同時代的城池大部分都已消失殆盡了,而晉源古城是比較幸運的,得到了完整的保護和修復,讓人們看到其“真”面貌。古城池與現代社會元素相融,衍生出種種文化形態,如古城生活場景、清明上河圖的沉浸式穿越之旅等等,都為現代化城市帶來了文化張力。

一是晉源古城修復的必然性。古城選在晉陽古城遺址靠西南的位置,在宋朝初期火燒水淹晉陽古城后,明朝又在其遺址上將平晉縣城搬遷到這里重新建立了一座縣城,這一歷史事件似乎在說明,從大唐907年滅亡到明朝1368年建立,400多年的歷史滄桑證明這里更適合、也更需要建立城池。其地處于太原盆地東西兩山的西山上,地處農耕文明與游牧文明交界地帶處,在這里建城似乎更符合形勢的需要,縣城建在平坦的低處,能夠抵御外敵入侵。利用山腳下平坦的地形,從西北引晉水或汾水建成護城河,充分發揮其防御功效。從整體戰略上講,太原府城總控太原盆地,需要周邊布局眾多縣城拱衛,形成“眾星捧月”、互為防護、互相牽制、互為犄角之勢。這表明了晉源古城當時重建的必然性。今天對近遠古城的保護和修復,似乎也存在某種必然性。修復后的古城不僅為投資開發的國有公司帶來了豐厚的經濟收益,也為古城所在村莊帶來了巨大收益和村民就業機會。

二是農耕文化重新煥發生機的必然性。農耕文化本身已隨著封建王朝的覆滅失去了生存的土壤。但其作為標識中華民族印記的獨特性并沒有消失。許多有識之士認為,傳統文化中的一些理念、工藝、技術并不落后,比如建筑中磚木結構、堆石砌磚法,還有在這次疫情中大顯身手的中醫療法等等,都讓許多外國人驚嘆不已。中國古建筑已將詩、畫深深地融入其中,虛實結合,按詩、畫(虛)作景(實),以景(實)作詩、畫(虛)。如《岳陽樓記》《滕王閣序》《黃鶴樓》等等,都是從景中提煉出詩,“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這些描寫的都是實,后來又引出許多名言哲理,對現代生活有著巨大的指導作用。還有圓明園四十景,是從實際的園林中描繪成畫等等。太原雙塔的建筑文化意境深厚。這些厚重的文化,包括加以高度提煉的傳統文化,在每個朝代都被填入新的內容,加以注釋,形成適應當時代的文化體系。今天也是這樣,把農耕文化中先進思想結合新時代的實際加以闡釋,就會使農耕文化重新煥發出生機和活力,滿足當代人的文化生活需要。

三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須以文化的偉大復興為前提?,F階段我國國力迅速提升,文化的發展也助推著國力的持續提升,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從國外發達國家發展經驗看,每個國家在經濟繁榮的同時,其民族文化及其載體都得到了良好的保護。如巴黎圣母院、香榭麗大道、埃菲爾鐵塔等文化遺產,以及日本的唐朝建筑、傳統節日特色活動等,意大利威尼斯、佛羅倫薩等都是整體保護的文化名城,國家經濟的發展保障了民族文化的傳承,反過來民族文化的保護又推動其經濟進一步發展。我國農耕文化必然在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發揮出更為強大的作用和力量。

(作者系同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

猜你喜歡
晉陽農耕太原
晉陽勝景
“蝶”變晉陽里振翅而來
農耕初體驗
農耕舊事十二韻
太原清廉地圖
非遺“三展”走進晉陽里
人造太原
古晉陽之歌
立足農耕 特色強校
除夜太原寒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