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現代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聞傳播

2023-05-31 18:34劉岳
記者觀察·中旬刊 2023年3期
關鍵詞:傳播效應

劉岳

摘要:如今,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更新,融合各類媒介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發展趨勢。各種媒介融合在新聞傳播上形成一種新的傳播模式,并能通過網絡和多種方式所傳播?,F代媒介融合已經直接影響到人們的生活,本文針對現代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聞傳播特點,并分析對策與趨勢,為相關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現代媒介融合;傳播效應;傳播對策;融合新聞

新事物代替舊事物,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規律。新媒體技術會影響傳統媒體,而融合媒介會沖擊單一媒介。如今,隨著媒體技術的進一步發展,融合媒介已經成為必然趨勢,這是時代發展的方向。在新時代下,能更好地應用媒介融合來宣傳引導,并為群眾所服務,這是每一位新聞工作者的使命擔當。在這之中,就需要明確在現代媒介融合背景下新聞傳播的特點,并有針對性地制定應對措施。

當前,針對媒介融合還沒有完整概念和規定,但是相關研究人員針對媒介融合認識都較為統一。一般情況下,媒介融合分為廣義的和狹義的兩個方面,從廣義的角度分析是融合相關媒介,并能整合不同媒介中的具體元素。從狹義的角度上看,是將兩種及以上的媒介融合于一體,從而產生全新的媒介。不管是從廣義角度還是狹義角度分析,媒介融合都是將新媒體和傳統媒體融合在一起,并在相互滲透中體現出媒體的價值。其不僅體現在應用技術上,也同時體現在管理和運行等多個方面。

在融合媒介上,因為是針對不同媒介內容加以融合,所以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也就是通過多媒體形式來加以表達。比如,新聞是通過視頻、文字等形式來表達,但是媒介融合也并不是簡單地疊加信息,而是要整合和優化信息內容。

內容時效性

現代媒介融合能讓新聞傳播更加高效,在現代媒介科技融合下,新聞的傳播速度非???,能在短時間內就傳播到受眾,并且受到人們的關注。通過對媒體融合人們能發表自己的觀點,以往的長篇新聞在媒體融合下能使用圖片或者是一段文字就表達出來。通過融合媒介的方法來傳播新聞,能迅速擴大傳播范圍,在短時間內讓更多的人獲取到信息,以此來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網絡和傳統媒介新聞傳播相比較而言,二者有著明顯不同。傳統媒介傳播過程中的重點為采集、編輯等流程,時效性欠缺,而網絡媒介可以直接利用網絡開放、多元的特征,實現對新聞傳播的有效性,不受空間、時間限制。

形式多樣性

由于人們獲取新聞的目的各不相同,所以就需要在傳播媒體上充分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這也就體現出其多樣性的特點。媒介融合并不只局限于傳統媒體,更能通過網絡來更好地傳播,將不同的新聞傳播渠道有效融合在了一起,為新聞信息的傳播提供了更加多元的傳播渠道,從而使新聞信息的表達更加多樣化。這也是新聞傳播順應當今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F代網絡技術的發展豐富了人們的生活,使得人們對于信息的選擇具有多樣化的特性。所以,廣播電視等傳統新聞媒介要想獲得更好的發展就必須要順應這種發展趨勢,在新聞信息表達上更加多樣化,滿足人們的不同閱讀需求。

傾向趣味性

隨著當前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新聞不僅有傳統新聞方面的政治傳播功能,而且也在媒介之間相互激烈的競爭下,能更好地給予人們貼近生活的新聞,呈現出娛樂化的特點。當前,更多的人群喜歡趣味性、娛樂性的新聞,而融合媒介就能達到這一要求。

媒介融合的影響下,新聞是否具有趣味性已經成為人們觀看新聞的一個潛在要求。通過新聞的實踐經歷,揭示了一個現象,就是在經過現代媒介融合挑選鍛造的、趣味性的新聞更具有暢銷的潛質。

雙向互動性

傳統媒介多數情況下以“一對多”的方式傳播,與公眾之間的互動性少,形式單一,而現代網絡媒介則可以打破這種局限性,實現媒介與公眾之間的雙向互動。

媒介融合的優勢就是能更好地吸引人們的注意,人們想要關注哪一方面信息,就推動著媒介融合向哪一方面所發展。在市場經濟下,這一形式所帶來的影響,也推動著媒體的發展。媒體不僅能滿足人們需求,同時還會研究人們的生活方式與接收信息的習慣等。人們能參與其中發表自己的看法,傳播有價值的新聞。以往的傳統媒體是單方向的,而在當前媒體融合下,新聞傳播呈現雙向互動性。

在新聞傳媒更加多元化的今天,傳統新聞媒體想要在大環境下更長久地生存和發展,必須要作出調整和轉型,以原有的傳媒平臺為基礎,打造凸顯自身特色的新聞傳媒品牌,是現代媒介融合背景下傳統媒體實現轉型的一大重要選擇。

注重內容的多元

受到以往傳播媒介和技術因素的影響,媒體獲取資源的方式和途徑較為單一,而在媒介科技融合背景下,就能在網絡上來獲取新聞,并掌握最新新聞資訊。所以,在這一影響下,所能獲取到的新聞資源較多。所以,新聞工作人員就可以應用媒介技術來對各類新聞資源加以收集,進一步提高新聞內容的多元化,避免在媒介融合下新聞傳播單一。比如,傳播民生新聞方面,就可以在傳統媒介報紙、電視上注重內容傳播,在微信、微博等新媒體中注重情感傳播,利用這樣的方法不僅能進一步擴大新聞影響力,還能充分體現出媒介融合下的新聞傳播多樣性,避免在融合下出現相似新聞的問題。

提升融合的力度

針對當前傳統媒體依然存在著一定的受眾群體,所以就需要加強融合力度,進而來形成合力,能提高新聞傳播力度。首先,要能在傳統媒體中應用信息技術,通過應用信息技術來融合新媒體和傳統媒體。比如,可以應用信息技術來建立網絡電視臺,這樣就能讓人們在網絡上觀看新聞。還應該加強應用新媒體技術,主動融合媒體向前發展,提高新聞傳播影響力。

增加受眾的溝通

在以往傳統媒體下,人們只能被動接收信息,在這種情況下并不能充分體現人們的意見。而在媒介融合下,就能體現出不同受眾的不同想法,并且還能從中引發反響。因此,在當前,新聞傳播就應該加強和受眾溝通,要能對受眾的想法加以關注,合理應用于新聞制作中,進一步滿足人們的信息需求。新聞工作者分工要更加明確,將受眾更加細化,增加與受眾溝通,做出個性化的推薦,也是未來更需要注意的。

在信息化背景下,多種媒介相互融合,形成了一個媒介融合的環境,這一環境的改變深刻地影響到了新聞傳播領域,也衍生出一些特別的新聞傳播效應。

融合效應

在我國,新媒體的發展時間還較短,但是從整體發展速度上能看出我國新媒體的發展速度非???,已經成為當前人們獲取信息的重要來源。同時,當前電視新聞傳播方式依然占據著一定的地位,仍是媒介融合下傳播新聞的重要途徑。比如,當前很多電視新聞機構都在建立自己的網站,以此來實現線上和線下的結合傳播,還有一部分新聞媒體與新媒體積極合作,通過新媒體來更好地傳播信息。所以,當前的新聞傳播上,以媒介融合來傳播,具有較強的融合效應。

疊加效應

在媒介融合傳播新聞上,疊加效應也是其中的重要特征,疊加效應是通過不同傳播渠道來提高信息傳播的疊加性,從而來擴大新聞的影響力。

在媒介科技融合背景下,新聞不僅能通過電視傳播,同時還能通過移動終端、網站等傳播。比如,當特大暴雨天氣,南方的一些城市容易出現出現洪澇災害,像湖南、湖北等地區,除了廣播電視臺、報社對其情況進行報道之外,一些網絡新媒體也會參與其中,在一定層面提高全國人民的關注度。

因此,不同人群都能接收到對應新聞,進而在社會發展中形成疊加效應,能從中引起人們的有效重視。疊加效應的產生,使得新聞傳播的覆蓋范圍更為廣泛,同時也使其形成了更大的新聞傳播影響力。

波紋效應

波紋效應的基本理念就仿佛是把石子投到一片湖面上,使水面立刻出現圈圈漣漪的感覺。而且,波紋效應的初爆點越強烈,其波及的廣度和強度就越明顯。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新聞在傳播過程中也會影響到其他不相關的事件,從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關注。尤其是在如今這種多元化的信息媒介傳播下,新聞傳播的時效性和影響力顯著增強。

長尾效應

在現代媒介融合背景下,融合新聞在傳播中還會出現“長尾效應”。當前,融合新聞傳播市場中,有三分之二的傳播媒介仍是傳統的報紙、電視、廣播等媒體,其他三分之一的傳播媒介則是以網絡新媒體等為代表的各類小眾媒體,因這些小眾媒體發展時間比較晚,因此所占新聞行業市場份額小,但是,他們猛烈發展的速度和逐步擴展的規模卻在市場中占據著“長尾”區域。

例如,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各大省級廣播電視臺等傳統媒體也逐步在微博、微信中運營起自己的公眾賬號,成立相關新媒體中心,在新聞采編和傳播時也逐步加強對網絡新媒體的運用,央視新聞微博上擁有1.3億的粉絲群體,中國新聞社微博粉絲1759萬以上,荔枝新聞微博也有490萬以上粉絲,這些都表明現代媒介融合下的新聞在影響力和傳播力上都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趨于全球化

媒介資源在當前社會中較為豐富,這是因為技術和傳播水平的提高,使得媒介信息的傳播速度加快,傳播距離也在逐漸縮小。即使是很遙遠的距離,也能從中得以傳輸,將各個國家有效地連接在一起。在很多情況下,釋放媒介資源并不只是通過某一種方式,而是通過多種方式釋放,這樣能實現充分釋放媒體力量。在信息化不斷加強的當下,越來越多的人重視共享新聞,在國內外媒體合作下不斷交融,越來越多的媒體機構互相簽署合作,并共享新聞,推動新聞傳播向全球化方向發展。

趨向數字化

在融合媒介上,已經不再只是以往的傳統媒介。而是越來越多的媒介應用于實際的新聞傳播中,并推動其向數字化方向發展。在新聞傳播中也開始應用數字技術,在這其中,現代技術的作用越來越大。融合媒介能讓新聞工作人員和民眾有效溝通,特別是在當前新媒體有效發展的基礎上,更要利用現代技術來應對融合媒介挑戰。在傳播新聞中應用現代技術,能讓人們更好獲取新聞,并且提高新聞傳播效率,以此來為全球化媒介科技融合發展提供幫助。

傳播大眾化

當前,互聯網新媒體平臺的類型豐富,而且用戶的基數越來越大,人們的生活方式普遍和網絡聯系密切。以前,新聞信息傳播者主要為專業的新聞工作者,傳播內容也比較固定,而如今在互聯網新媒體平臺以及多種設備的支持下,每一位新聞受眾都可以將身邊的新聞用微信、微博編輯轉發給他人,或者上傳到相關網站平臺,而且所在空間可以是影院、餐廳等公共場所,也可以是自己個人的家中,他們也就成了新的新聞媒體人?!懊襟w人”這個稱呼不再局限于新聞記者,廣大的受眾群體也能成為新聞傳播者,可謂“人人都是媒體人”。

參考文獻:

[1]徐小曼,劉春霞.現代媒介科技融合趨勢下新聞傳播特點及趨勢探討[J].科研管理,2022,43(06):210.

[2]師嵐,楊瓊蔚.媒介融合視域下部校共建新聞學院模式發展探析[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2,50(03):55-62.

[3]李捷.基于媒介融合下廣播新聞傳播創新發展路徑研究[J].采寫編,2022(05):96-97.

[4]劉志勇.微博興起給傳統媒體帶來機遇與挑戰[J].中國地市報人,2013(09):11-12.

[5]阿爾孜古麗·阿卜拉.媒介融合背景下廣播電視新聞傳播的走向研究[J].電視指南,2017(21):172.

[6]胡旭陽.試論媒介融合趨勢下新聞傳播的娛樂化傾向[J].新聞研究導刊,2015(09):164.

[7]孫蕾.試論網絡與傳統媒介新聞傳播發展關系[J].傳播力研究,2017,1(12):81.

[8]楊崢.媒介融合時代下電視新聞傳播的發展路徑探索[J].新聞傳播,2022(09):104-105.

[9]于歐洋,柳亭宇.媒介融合時代新聞傳播人才培養的理念和路徑[J].記者搖籃,2022(02):34-35.

[10]潘俊楠.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聞傳播變革與新聞教育改革[J].記者觀察,2022(03):106-108.

[11]李珂嘉賀.媒介融合背景下新聞傳播的特征與發展趨勢探析[J].傳播力研究,2017(08):81.

[12]包雪瑞.媒介融合背景下新聞傳播效應及傳播途徑[J].新聞前哨,2022(14):29-30.

猜你喜歡
傳播效應
主題性美術創作的意義生產與傳播效應——以山東“腰斬黃河寫生活動”為例
熱點新聞事件中網絡流行語產生的原因及其傳播效應
從推廣模式的角度剖析四川農業大學體育學院2017年專業技能大賽
自媒體時代信息傳播效應
媒介融合背景下融合新聞傳播效應與策略探究
國外用戶生成內容研究熱點及趨勢分析
媒介融合背景下融合新聞傳播效應與策略研究
網絡媒體熱點事件的傳播效應與報道策略
媒體融合環境下提升氣象新聞傳播效應的思考
熱播影視劇作的大眾傳播效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