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項目式學習在小學美術課程中的實踐策略探究

2023-05-31 21:26張炎虹
考試周刊 2023年14期
關鍵詞:項目式學習實踐探究小學美術

課題項目:文章系泉州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第一批)課題“基于項目引領的小學美術深度學習實踐研究”(課題編號:QG1451-233)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張炎虹(1988~),女,漢族,福建莆田人,泉州市豐澤區第三實驗小學,研究方向:小學美術教育。

摘 要:項目式學習就是在課堂上提倡學生需要完成的具體任務和流程框架,促進學生在獨立思考、調動學習主觀能動性中完成,在實踐活動的過程學會知識點,加深記憶。小學美術課程中融入項目式學習,提升課堂效率,將課堂各個環節構建成整體,使學生在學習中身體力行,充分參與到課堂中,在教師引導下展開探索學習,努力完成項目任務,體驗美術學科魅力。

關鍵詞:項目式學習;小學美術;實踐探究;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3)14-0142-05

小學美術課程不僅要培養學生的創作能力,也要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項目式學習連接了理論認識和實踐活動,以促進學生動手的形式推進課堂進度,以學生合作學習為主要方式進行學習,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符合美術學科開放性和多樣性特點。小學美術教師做好準備工作,立足實際情況進行教學,注重流程安排的科學性和時間設置的合理性,吸引學生學習。

一、 項目式學習在小學美術課程中的重要意義

(一)調動參與積極性,激發學生興趣

將項目式學習的概念和方法融入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有利于提高課堂的感染力,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知識的興趣,在美術知識與生動形象的美術作品影響下體驗參與的樂趣,調動學習的積極性,改善學習狀態與學習效率。在課堂融入趣味化和富有表現力的元素,在授課中注重激發學生興趣,吸引學生目光,真正落實素質教育下尊重學生學習美術知識主體地位的要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項目式學習模式為美術知識的內容傳遞提供更加有效的外在形式,學生在接受美術作為知識載體的同時,自覺提高實踐能力,從而完成兩者的同步學習,減少學習美術知識的枯燥感和單調感。

(二)轉變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方法

小學美術教師讓課堂活起來,有效改變課堂氛圍,打造出具有實踐精神和美術氛圍的全新授課模式。利用項目式學習思想融入美術知識進行教學的方式,對小學美術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有利于小學美術教師深入了解兩者相融合的理論,不斷探索經驗,更新教學觀念,轉變傳統美術授課模式,更新知識傳遞的方式;有利于小學美術教師不僅將教育主要精力聚焦在美術學科知識內部,也研究項目化任務的設計主要流程和推進方式,得到教學能力的突破,促進小學美術教師走出傳統的過于平鋪直敘的教學方式。

(三)推進德育教育,提高協作精神

項目式學習需要調動學生進行積極溝通和討論,可以提高學生德育水平,在美術教學中滲透團結協作、合理分工和集體精神等重要德育內容,使學生在項目式學習中懂得只有依靠集體才能研究出成果,通過發揮不同學生的力量,在友好交流與經驗分享中完成項目。學生不僅學會美術知識,也受到過程的影響,培養起團結協作的習慣,將這種思想和模式應用在其他學科學習中,獲得綜合能力的提高和全面發展。

二、 項目式學習在小學美術課程中的實踐現狀

(一)重視程度不足,應用較少

當前小學美術教學中,由于受到傳統教學觀念影響,對美術知識與項目式學習的融合重視程度不足,存在教師沒有將兩者充分建立起聯系的現象。美術知識與項目式設計間的界限需要被進一步打通,教師要正確對待兩者之間的關系,自覺在小學美術課堂上結合具體活動和任務推進教學。小學美術教師對動手實踐類知識關注度不足,對教育研究界關于美術與項目學習之間融合教學的理論學習認識有待提升,呈現出堅持使用口頭教學法,否定利用學生自主活動和探究討論推動進程的傾向,對新時代下美術教育理論的發展有待提升認識。小學美術教師對項目式學習重要性認識較少,需要結合具體研究內容補齊理論知識,嘗試結合適宜的美術教學章節為學生項目式學習創造條件。

(二)過程碎片化,整體構建不足

當前小學美術教師在課堂中利用項目式學習推進環節展開中,對項目式學習活動的利用呈現出碎片化特征,未完整地融合教育總體理念將美術知識的展開與應用納入同一體系中,沒有完全發揮出項目式學習作為教學有效模式的全部作用。小學美術教師在利用項目式學習知識推進教學中往往缺乏總體教學規劃,在進行教學設計層面中構建完整流程較少,教學實踐缺乏趣味性,整體構建受到各種意外教學狀況的影響,不利于學生在項目中持續學習知識,無法提高美術鑒賞能力和創造能力。教師在探尋美術與項目式學習的融合路徑時,由于節奏把握不夠嫻熟,存在課堂上美術知識教授過度的現象,給學生留下探索項目的時間、空間較少,不利于將完整的教學知識體系傳遞給學生,導致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聽講和嘗試探索后,由于課堂信息密度不高,未能夠實現高效學習知識,浪費教學時間。

(三)準備工作不充分,缺乏反思

完整的項目式學習包括課前準備、課中引導學生按照流程完成任務和課后的總結階段,三個過程缺一不可,有機結合起來才可以上好美術課。當前存在教師在課前準備中不夠充分,學生所需要的道具和依據的主要項目流程沒有完全講清楚,給學生探索項目的過程帶來困難,學生無法準確定位到要完成的任務和具體過程。小學美術教師在項目式學習完成后的階段總結記錄工作有很大提升空間,當前對反思和總結階段有效性不足,對存在的問題和需要調整的部分缺少理性科學的分析與看待,造成不足之處糾正較慢。

三、 項目式學習在小學美術課程中的實踐原則

(一)保證紀律性,緊扣項目活動

在利用項目式學習改造美術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小學美術教師要保證課堂紀律,既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又保證美術知識可以更好地影響到學生,避免在教學中插入與教學主題無關的項目式學習活動內容,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在課堂上進行美術作品的創作和鑒賞的時候,小學美術教師要全程關注學生討論與學習的狀態,確保學生在美術與活動之間建立起正確的聯系,保持嚴謹具有內在邏輯性的課堂教學流程,堅持保持課堂紀律、緊扣主題中心的原則實施教學,在學生注意力分散的時候進行適當的干預措施。

(二)突出綜合性,提高活動有效性

小學美術課堂上進行項目式學習,要保證在項目學習中培育學生多方面能力,確保教學效率提升,在短時間內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感受與傳統美術欣賞和講解不同的項目內容。小學美術教師要通過項目活動過程綜合考查學生認知水平,并結合學生在當前美術課堂中學習的內容進行教學,避免出現美術知識引入由于理解難度過大給學生造成的不利現象,平衡好項目式學習活動的難度和學生接受能力之間的關系,確保學生可以在活動中激發出潛能,理解美術知識。要堅持與學生實際情況相結合的原則,綜合考查學生興趣愛好點和實踐能力,提高活動設計的有效性。

四、 項目式學習在小學美術課程中的實踐策略

(一)推進德育教育,提高思想境界

小學美術教師可以從項目式學習中滲透德育教育,將美術作品鑒賞和創造中有關德育部分進行傳遞,使學生受到熏陶和影響,自覺介紹美術學科教學內容中隱藏的價值觀和思想觀念,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在思想和言行上進行提高。

以湘美版小學美術教科書六年級上冊“秦陵兵馬俑”為例,教師結合教材中的插圖,將這些兵馬俑的圖片借助多媒體課件展示出來,在網絡上搜集有關兵馬俑的贗品和仿造品,創設出條件引導學生進行對比,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同時活躍課堂氣氛。教師要求學生在這堂課將自己當作文物鑒定專家,根據圖像識讀方面的常識對真品和贗品進行對比,學生在仔細觀看中加深了印象,從兵馬俑的表情、衣服紋理和褶皺中對比了真品和贗品之間的異同,借助對比鑒賞的模式拓展了思考維度。教師指出,兵馬俑是給秦始皇陪葬使用的護衛,比較崇尚寫實,具有形象生動、造型逼真的特點,給人明快、精致的印象,從視覺上進行觀看可以了解到古代軍陣編制以及軍備物品方面的眾多信息,就此完成本節課程教學。小學美術教師將兵馬俑體現出的工匠精神作為德育教育內容,結合兵馬俑的審美要素進行教學,使學生可以感受到兵馬俑在制作中不僅體現出當時較高的藝術創造水平,也感受到工匠在背后的用心創造,在作品中融入了心血,與當今我國工匠精神等進行德育滲透,使學生獲得思想價值觀方面的啟迪,在學習美術知識的過程中思考更多問題。教師引導思考秦始皇兵馬俑在設計意圖和產生效果方面的背景知識,思考如何從美術角度對兵馬俑進行鑒賞,將其中高超的工匠技術進行還原,從審美角度學會欣賞美術作品,提高鑒賞能力,也提高對古代文化的了解程度。教師將如何用藝術的形式感受兵馬俑的魅力體會工匠精神作為驅動問題,引發學生對德育內容的思考。教師簡單對秦朝商鞅變法后的軍銜進行介紹,引導學生了解秦國二十級軍功制是秦軍戰無不勝的原因。讓學生討論秦軍有哪些軍銜,不同的軍銜之間發飾有什么區別。以小組為單位組織學生通過對比、觀察模型和圖片,討論可以從哪些方面來欣賞兵馬俑。引導學生梳理知識:不同的兵種會有不同的頭飾、盔甲、動態等,總結本課所學欣賞兵馬俑的三個角度(頭飾、盔甲、動態),思考兵馬俑在那個歷史環境下的生存狀態,從面部表情來分析其內心世界。對涉及工匠精神的地方,教師要進行著重強調,加深學生印象,確保學生可以在項目完成與鑒賞兵馬俑的過程中感受到古代工匠在制作藝術品的時候體現出的認真負責,他們不僅嚴格按照當時軍隊的真實面貌塑造形象,將軍隊的盔甲、頭盔等真實還原,也在藝術創作中賦予每個不同軍人獨特的個性和表情,使其流傳到今天依然具有獨特的審美價值。

再以湘美版小學美術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紅燈停,綠燈行”為例,教師借助本節教學內容,在設計中要求學生獨立完成情景畫的繪制,在學生完成項目過程中,不僅對畫面中的各種要素、色彩搭配和真實性進行指點,也通過其中蘊含的規則意識進行滲透,告誡學生不僅要在畫面中表現出美術創造精神,也在日常生活中體現出對規則和公共秩序的遵守,將教科書中隱含的德育規則意識等進行傳遞,融入項目式學習中。

(二)跨學科設計,拓展項目維度

小學美術教師在項目式學習中可以適當融入跨學科元素,根據學生接受能力進行靈活布置與引導,使學生在美術課程中學會更多知識,可以從跨學科思想中將美術與其他領域知識結合起來,獲得全面發展??鐚W科要依托美術教材提煉的項目學習主題,其學習內容以本學科為主,涉及部分跨學科內容。在現行的美術教材中同一主題的美術知識被分散在不同學段的不同單元中,削弱了知識的連續性,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深度學習與探究。項目式學習可以有效連接各學段同一主題的單元知識,學生在較長時間的探究活動中有效地構建起知識構架,提升自身的美術素養和創作能力。通過前期對教材的梳理,教師歸納小學階段各學段中關于其他領域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轉變學習方式,從過去“聽中學”的單一學習方式拓展出“嘗試中學”“體驗中學”“玩中學”等多元的學習方式,并幫助學生提升綜合學習能力和核心素養。

以湘美版小學美術六年級下冊“唱大戲”為例,本節課程中教師在項目式學習活動中不僅促進學生學會利用繪畫的方式了解演員的臉譜,也在設計中適當融入與傳統戲曲文化有關的教學元素,豐富課堂文化氛圍,使學生體驗在傳統戲曲藝術的氛圍中進行學習。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的模式,讓課本上的臉譜活起來,使學生觀看臉譜在劇情中真實的變化和演員的活動,置身于戲曲藝術的情境中,在學習美術知識的同時了解京劇藝術等。小學美術學科的項目式學習需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藝術潛能,學生只有將潛能完全發揮,才可以在課堂討論中激發創造活力,增強對美術知識的記憶,在教師的鼓勵下學生了解戲曲領域知識,思考戲曲與美術之間的聯系,形成良性循環的高效學習模式。小學美術教師作為課堂的啟發者與示范者,要利用好戲曲臉譜趣味性強、表演性突出的特點,發揮傳統文化滲透教育的創意,引導學生在課堂上進行簡單的游戲排練,通過創造出有趣的角色扮演游戲,創建教學情境引導學生了解臉譜文化。臉譜是戲曲演員臉上的繪畫,用于舞臺演出時的化妝造型藝術?!吧薄暗泵娌繆y容簡單,略施脂粉,叫“俊扮”“素面”“潔面”。而“凈行”與“丑行”面部繪畫比較復雜,特別是凈,都是重施油彩的,圖案復雜,稱為“花臉”。不同的角色代表不同年齡、性別與性格的人物角色,用臉譜化的形式體現出人物內心最為典型的想法與性格特點。在游戲中學生要注重內心的感悟與表達形式的自然與創新,教師在組織游戲過程中負責維持課堂紀律,確保整節課有序進行。利用課堂時間組織學生扮演不同類型的戲曲角色,在模仿戲曲語言中感受到我國古代戲曲文化的表現形式,學生在臺詞和神態的模擬中可以增強對戲曲知識的了解,得到傳統文化的滋養。學生在教師的拓展延伸后,以更加積極主動的姿態投入對臉譜的討論之中,不僅可以對臉譜的顏色和對應人物性格進行討論,還可以充分挖掘出教材中的細節知識,結合課本中花臉和象形臉的圖片,對京劇和生旦凈丑的臉譜分類進行了解。小學美術教師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進行文化知識方面的普及和引導,指出京劇雖然在清朝時候誕生,但吸收了我國各個地域劇目的精華,是傳統文化的精髓。注意觀察不同小組項目學習結果的異同和深入程度,選擇對臉譜的表情、顏色、文化內涵、產生由來和審美心理進行介紹,可以將完整的京劇臉譜作為獎品發放給學生,以此來激勵其他學生在美術課中積極進行合作學習,參與到小組討論之中,發揮出美術潛能。在跨學科項目式學習設計中,學生的知識視野被充分拓展,學習到了臉譜背后的文化內涵,努力按照教科書要求對臉譜進行臨摹繪畫。小學美術教師也可以將扮演和表演作為可選項融入項目設計中,要求學生按照個人能力和業余時間等進行選擇性學習,鼓勵有能力的學生按照傳統戲曲的表演方式對臺詞和動作等部分進行模仿,將美術課程與表演課程有機結合,在項目式學習過程中促進學生全方位發展,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三)緊扣本質問題,創造美術作品

小學美術教師在項目式學習過程中緊緊把握其中的本質問題,在項目式學習中融入創造美術作品的任務。項目設計依托的學科本質問題就是創作、思考和實踐,在完整項目學習環節中,學生各方面能力被充分激發,深入學習課程,教師可以在學生不斷深入的過程中進行啟發式教學,完成學習活動前教師預先布置的任務,將課堂上項目化教學內容的計劃、實施、總結和評價等環節連成一體,堅持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升教學內容趣味性,吸引學生完成項目任務。在有層次感的任務與項目布置中,學生進行獨立思考,進行主動學習和思考。

以湘美版小學美術五年級下冊“彩云衣”為例,教師借助色彩搭配和衣服設計相關的主題,圍繞項目背景、項目價值、課程目標、學習模塊、課程內容設計、學習任務單、評價方式等幾個方面開展項目式學習過程,在其中的本質問題中融入創造任務,提高學生獨立設計和完成任務的能力。色彩既是美術學科中的重要元素,也是繪畫和設計的重要藝術語言。以自身的特點成為小學美術學科的重要學習內容。認識基本的色彩、運用色彩表現和設計的基本規律以及如何運用色彩合理地運用于生活都是小學美術學習中色彩知識的基本要求。要求學生設計服裝的項目式學習以任務為驅動,通過兩個模塊的學習讓學生感知色彩的魅力、讀懂色彩的語言、掌握基本的色彩設計能力。本節課程需要學生了解色彩的基本知識,欣賞彩云衣通過不同風格的色彩搭配傳達的美感。以服裝作為主要學習內容,體會色彩的情感表達。教學中教師通過項目化的美術綜合實踐活動提升學生合作與探究的能力。本次項目式學習是以任務為驅動的項目化學習,學生從“設計出一件彩云衣”出發,通過個人、小組合作的形式完成小挑戰,從認識彩云衣的顏色,圍繞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創意實踐、文化理解開展自評和互評,通過條目化的列表,聚焦學習內容、促進深度學習。從學習內容到學習態度,給學生提出全面具體的期待和要求,給學生提出了明確的方向和操作點。學生在制作的過程中,不同色彩的搭配、不同造型的表現、不同工具的運用,體現發散性思維,從設計到制作到色彩搭配到展示,整個情景中能夠以驅動性的問題引導學生逐步解決問題、培養能力、審美感知、文化理解。教師在學生設計前明確基本的彩云衣設計流程和要素,促進學生了解設計的基本框架。教師在導入階段明確學生最開心的事莫過于穿新衣戴新帽,這些形形色色的服裝裝點了形象,美化了日常。大自然這位神秘的設計師總是能給人無窮的靈感。自然美景、植物、動物都能成為服飾的色彩,將自然定格在服裝上,轉變成永恒的美。大自然永遠都是最美的調色盤,燦若云霞的色彩往往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教師向學生展示課本中的服裝設計圖片,提出服裝設計的三個要素是色彩、款式結構和裝飾,將這三者有機結合,就可以設計出美麗的彩云衣。在設計后教師針對本質問題中的設計作品對學生的色彩搭配和衣服基本結構等進行點評,學生的設計圖有的用了同類色,色調的統一形成了柔和的感覺。也有的設計作品運用了對比色,色彩的面積加以區分,有主有次,充滿跳躍感又不失和諧。教師通過完整流程,緊扣本質問題完成項目式學習進度。

(四)多元評價,正確總結

總結和反思階段是小學美術項目式學習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需要教師高度重視,在學生完成項目后進行點評與評價,將學生作品和表現出的學習態度納入評價考核體系中,給予學生鼓勵性評價,使項目式學習進程可以有效進行下去,在記錄和反思中汲取經驗和智慧,不斷提升教學能力。

以湘美版小學美術教科書六年級下冊“壺趣”為例,本次教學評價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畫出來的圖畫以及用泥巴制作的壺進行點評,在評價中注重鼓勵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完成對項目式學習的總結,對學生在項目中體現出的藝術審美價值進行評價,促進學生在學習中不斷進步,完善項目式學習的后續環節,為下一次項目式學習活動的展開做好準備工作。

五、 結語

項目式學習中學生的美術修養和藝術創造才能被充分激發,教師切入課堂知識點的角度與方式更加多樣化,契合學生學習需求與興趣愛好。教師從學生實際接受能力出發設置項目,要求學生積極思考探索,學習借鑒他人經驗的時候,保證個體完成美術作品的風格特色,在評價中積極鼓勵學生,提高教學質量。教師針對項目式學習繼續研究,利用理論的完善將促進各環節的有效性提升,提高學生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竇銀花.傳統文化元素與小學美術手工教學有效融合研究[J].甘肅教育,2020(11):147-148.

[2]李燚.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合作能力的作用和意義[J].知識窗(教師版),2018(8):39-40.

[3]陳彥.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J].求知導刊,2021(34):87-88.

[4]章欣云.小學美術教學中滲透中華傳統文化的幾條途徑[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8):910-911.

[5]韓洪娜.傳統文化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新課程,2020(38):234-236.

[6]張靖.項目式學習在美術教學中的應用與反思——以“油畫筆下的深圳”為例[J].小學教學研究,2022(6):14-16.

猜你喜歡
項目式學習實踐探究小學美術
項目式學習在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中的探究
在初中物理中實施項目式學習
網絡信息平臺支持下的PBL英語教學實踐與研究
基于項目式學習的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研究與實踐
探究式科學活動的組織策略
高職藝術設計專業課程與傳統文化結合的實踐探究
小學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設計與應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