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借鑒“自然母語學習法”創設語境學英語更有效

2023-05-31 16:45張雁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10期
關鍵詞:母語英語教學小學生

張雁

摘要:本文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在新課程標準的背景下,提出了借鑒“自然母語學習法”將小學英語教學置身在真實的或創設的語境中進行,讓小學生在“母語式”的英語語境中學習、使用英語,從而有力提高學生的英語運用水平,讓英語教學更加有效。

關鍵詞:英語新課程標準自然母語學習法學習語境

英語的學習對于了解世界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英語本身與漢語有著較大的差異性,這就使得小學生學習英語存在一定的困難。缺少“母語式”的英語學習環境和學習氛圍是當前英語教學和小學生英語學習共同面臨的主要問題。教師要著力營造讓學生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努力讓學生在母語般的環境學英語、講英語,提高學生的語言認知能力、表達能力和運用能力,為學生真正地學會英語、使用英語打下基礎。

一、當前小學傳統英語教學存在問題的思考和分析

(一)忽視了英語教學的教育需求

由于應試教育的局限性,學校過多地關注學生的考試分數,存在“為考試而教學”的現象。為了提高分數,教師的教學往往脫離語言與生活實際,更加注重學生的答題能力,往往使得學生難以真正學好英語。很多人受到漢語語言習慣的影響,又缺少母語般的英語學習環節,習得的英語只是“中國式英語”,這種英語學習模式是與國際化的英語教學背道而馳的。因此,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要努力創設英語母語的教學情境,在生活中教學,在教學中生活,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英語教學質量。

(二)忽視了教師的教育引導作用

傳統的教學方法,依據教學大綱和教材內容進行教育,教師沒有創造有效的多樣化的學習語境,也沒有幫助學生進行知識拓展。學生在單一的教學模式中接受英語知識,以考試為導向,也很難真正地掌握英語學習的技巧或者熟練地運用語言進行交流。因此,英語教學要有效落實“雙減”政策,推進課堂教學改革,教師要更多地獲得學生的學習反饋,通過反饋不斷優化與調整教師教學的方法與學生的學習途徑,在潛移默化中為學生創造適宜的語言環境。

(三)忽視了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

兒童語言習慣的養成與自身思維的發展是相輔相成的,小學英語教學自然要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語言學習的規律循序漸進地進行。小學生心理發展具有連續性和階段性,是一個量的逐漸積累和質變的過程。但有些教師只想粗暴地提升學生成績,只重視刷題考試,正是由于這種枯燥的機械操練,使得很多學生對英語學習望而卻步,學習的興趣也逐漸消磨殆盡,也喪失了創新思維能力。

(四)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地位

在課堂中,學生才應該是絕對的主角、教學的中心,所有的教師、教材、教學方法都應該為學生的“學”服務。但如今,有些教師不能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不能讓學生基于雙向性、多向性對話主動學習,而是過多地強調知識的單向傳遞、孤獨地記憶知識。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一個蘋果的交流還是一個蘋果,而一個思想的交流卻是二種思想的碰撞。如果教學中只重視教師的地位而忽略了學生在課堂中的地位與作用,將會極大地束縛學習主體的發展。

二、“自然母語學習法”的內涵和特性

美國語言教育家Stephen D.Krashen于20世紀70年代末提出的第二語言習得理論是“自然母語學習法”的代表性理論?!白匀荒刚Z學習法”與傳統的“語法翻譯法”不同,它不是逐字逐句講解詞匯句子,而是借鑒了嬰兒學習語言的經驗,讓學習者在母語般的學習環境中學習英語。通過身臨其境般的教學講解和形象生動的教學工具,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從小開始培養自主學習的興趣和習慣,讓母語學習如影隨形,讓學習者達到寓學于樂的效果。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營造一種放松舒適的學習環境,減少學習過程中可能產生的焦躁和畏懼心理。

(一)“自然母語學習法”的教學特點分析和運用

自然母語學習法在對待外語與母語的問題上,相比直接法和翻譯法都有所突破,對英語教學的理論和實踐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自然母語學習法的關鍵是可理解地輸入:一是要盡可能擴大學生的語言輸入。要習得新的語言,需要廣泛閱讀和大量的會話才能實現,最大限度地擴大學生的語言輸入,以內容為中心的語言輸入必須是自然的,可理解的。二是盡可能保證輸入的可理解性??衫斫獾妮斎胧橇暤谜Z言的必要條件,輸入的語言材料對于學習者越感興趣,關聯度越高,對語言的習得則越有利,學習者就會在不知不覺中習得語言。相反,不可理解的輸入越多,則會造成學習者的混亂,難以理解語言材料,從而喪失學習的興趣。

不同學生在不同成長階段對于語言的認知能力有所差別,但共同點都是能通過日積月累、積少成多的方式學會自己的母語。采用自然母語學習法的教學,就是順應這種規律,循序漸進地讓學生掌握這種語言。一是創造語言習得環境。用“自然母語學習法”學習英語,就是讓學生按照母語的學習過程,常常浸泡在英語的自然環境之中,在這過程中自然習得。二是不急于糾正錯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犯錯是正常的,也是難免的。在語言發展的任何一個階段,教師都不需要把大部分精力放在錯誤糾正上。對于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各種錯誤,教師應當抱有理解和耐心,一個令學生放松的學習環境,應當是不會為怕犯錯而擔心的輕松氛圍,“自然”之意也正在于此,不僅是教學方法的自然,也應是教學環境的自然。

(二)“自然母語學習法”的教學實踐分析和運用

小學生對于語言的認知還處于架構建立的階段,在這一階段學習第二語言至關重要。在這一階段接觸英語,可以更好地讓學生明確漢語與英語之間的區別,也能讓學生對這兩種語言有更好的認知。所以,在小學教學期間通過“自然母語學習法”授課,有著很強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首先,小學階段的學生在語言器官配合上還沒能成形,包括舌、唇、齒等的相互配合還在磨合階段,因此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在這一階段進行英語教學,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為學生提供了兩種語言不同的發音體驗。通過這種體驗,著力將小學生的發音器官培養成適應英語發音的器官體系。其次,小學生對于漢語的認知和表達習慣還沒有形成一個固定的體系,這時候進行英語教學,可以更大程度上保留英語的語言習慣和語感,讓學生的英語表達更具有標準性,接近于真正的歐美國家發音習慣。

小學英語教學應當針對小學生的身心特點,以小學生的需求為起點,塑造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自然母語學習法是一種潛意識的、自然而然的學習。教師用英語,學生用母語或者英語進行有意義的自然的交流。學生不用在乎語言的形式、語言的語法,關注的是語言交流活動的本身,教師則要盡可能創設豐富的語言運用環境,通過聽、讀和理解語言信息來實現,把意義和交際置于語言學習的核心地位。

三、如何借鑒“自然母語學習法”創設語境學英語

小學生活動受興趣和需要支配,教育的重點就是要把英語學習放在其興趣點上。這樣,學生才會產生學習興趣,才會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學的針對性與教學的成效。教師作為孩子們學習英語道路上的引導者和幫助者,要采用一系列方式方法,努力創造母語般的生活和學習環境。一方面,在研發英語課程資源時,要注意選用具有正確育人導向的,真實、完整、多樣的英語素材和教學資源,如與教材單元主題情境相匹配的英語繪本、短劇、時文等學習材料。另一方面在給孩子們提供真實的語言環境的同時,引導孩子們參與到這些情境中去,進行語言運用能力訓練。

(一)在“故事”中學習

愛聽故事是孩子的天性,有趣的故事能夠牢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們沉浸在精彩的故事中,學習英語自然事半功倍。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用學生感興趣的故事生動形象地講述英語,帶領學生在故事中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以牛津英語4B Unit 12 The ugly duckling為例,在Leadin環節后,教師先播放故事視頻,給學生創設全面的視聽感受的同時,讓學生初步感知教學內容,提升學習熱情,之后在講故事《丑小鴨》的過程中,將日常的一些英語知識或常識穿插其中,以圖片的形式給學生整理思維導圖,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這樣以這種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教學,有利于加強學生對個別知識點的記憶,而且由于是穿插式教學、故事式教學,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增加了學習的趣味性。以動畫片、短視頻等方式開展教學導學,在吸引每個學生的注意力與好奇心的同時,以聽故事的方式在潛移默化中增強學習意識。

(二)在“情境”中練習

英語學習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注重語言形式,更要注重語言意義。這就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一方面著力創設生活化的情境,貼近學生的學習生活,讓學生有感愿意投入其中。另一方面著力選用活潑有趣的知識,采用豐富多彩的方式培養學生的語言學習興趣。好的情境加好的引導可以激勵學生主動去探求知識,促使學生更深一步的學習。以牛津英語5A Unit 2 Going to school的教學為例,在Free talking環節,教師可以說It is windy and rainy today.I come to school by car.I live far from school.What about you?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對于“如何來學?!边@一話題,則非常貼近學生們的日常生活,讓每個學生都對這個話題有自己的想法。這個時候學生們的學習注意已經調動起來,老師適時說出自己來學校的情形,并在后面的教學環節,搭建相應的語言框架,教授相應的重點詞組,以“需要”帶動語言學習,在真實的“情境”中練習,在情境中進行角色扮演,以學生的自身興趣帶動學習,可以有效地夯實學生的基礎性知識,同時也可以在相互溝通交流中探索語言的運用范圍,熟悉語言運用中約定俗成的規律。

(三)在“游戲”中拓展

游戲是學生學習生活的一部分,將英語教學融入“游戲”之中,通過游戲實現學生“在學中玩,在玩中學”的目的,是小學英語教學努力的方向。游戲是小學生重要的娛樂方式之一,怎樣將“英語教學”的枯燥和“游戲”的有趣結合起來,是每一個小學英語教師需要考慮的問題。解決好這二者關系的關鍵就在于,要通過游戲拉近師與生、教與學之間的距離,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運用知識的同時,還能從心底中油然產生一種學習興趣。TPR教學就是一個很好的在“游戲”中互動的教學方式,尤其是在小學低年級階段,更能為孩子們所接受。在英語低年級階段里,在字母教學中,教師根據26個字母的形態特征自編舞蹈進行教學,孩子們具有很大的積極性,合著音樂就和老師跳起26個字母舞蹈來,很形象地記憶也是很形象地模仿;進行身體部位的教學時,教師可以說英文單詞(nose,face,mouth,ear,eye,head,leg,arm等),學生迅速指出相應的部位,也可以帶著學生跟著視頻做身體部位操,從而全方位地加深對于單詞的具體認知?;蛘咴诟吣昙夒A段,對于某些較難理解的詞組(carry heavy bags,cross the street等)教師也可以采用TPR來進行教學。

(四)在“生活”中運用

教育離不開生活,必須關注生活。教師要在日常生活中展現對學生的愛和包容,和學生相互交融,彼此理解,將教師自身的思想、理念慢慢滲透到教學中,保護學生的積極性,滿足學生的成就感,最終促進學生吸收“可理解輸入”的最大化。教師要懂得從日常生活中找到寓意深刻的資源,通過這些特殊的教學資源讓學生感受到英語的實際價值與廣泛用途,加深對英語的認識。在英語教學中,在“雙減和五項管理”背景下,我們可以布置一些探究性和實踐性的作業,以牛津英語5A Unit6 Family life為例,此單元的keywords是房間的具體說法(living room,bedroom,kitchen,bathroom),此單元的語法是現在進行時的表達,在教授完之后我們可以布置一張調查表讓學生根據實際情況去完成:放學回家之后,觀察父母及家庭成員各自在哪些房間,正在做些什么。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就能觀察和體驗到“身邊的英語”。此外,教師有意識地將生活中的英語融入課堂,有利于學生養成關注生活中的英語的習慣,也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學生可以把探究性和實踐性作業拿來到課堂上去分享。在教師指導過程中,學生能夠進一步鞏固和提升課堂上所學習的知識,也能在分享與被分享的合作學習中得以成長,從而做到英語教學與運用更好地結合。

結語

傳統教育形式中,教學方式方法過于刻板不符合當前學生的學習需求,“自然母語學習法”注重學習情境的創建,建立課堂所學和學生生活關聯,避免了簡單、機械式地學習,能夠很大程度上培養語感,引導學生在能動的學習中,提升語言和思維能力,從而真正實現培根鑄魂、啟智增慧。

參考文獻:

[1]毛浩然,劉艷芹,林杏.《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拐點、難點與奇點[J].教育評論,2022(5):2430.

[2]李平.談少兒英語學習的“自然母語法”[J].滄州師范學院學報,2016,32(4):116-118.

[3]林聆.讓故事教學成為小學生英語學習的催化劑——小學英語故事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考試周刊,2020(83):81-82.

責任編輯:趙瀟晗

猜你喜歡
母語英語教學小學生
母語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語教學為例
如何提高英語教學的有效性
怎樣培養小學生的自學能力
母語
Long的互動假說及其對英語教學的啟示
我是小學生
母語寫作的宿命——《圣天門口》未完的話
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學中EGP+ESP模式的構建
非常小學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