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背景下幼小銜接中信息化家園互動方法探究

2023-05-31 12:49江艷陳玲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10期
關鍵詞:幼小課題組家園

江艷 陳玲

摘要:3-6歲是幼兒后繼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基的重要時期,也是幼兒做好入學準備的關鍵階段。在疫情大背景下,我們通過課題研究,運用適宜的信息技術手段進行家園互動,引導家長改變幼小銜接中“重知識、輕能力”的傳統觀念,探究信息化家園互動方法,共同幫助幼兒科學做好入學準備。

關鍵詞:信息技術手段家園互動幼小銜接生活準備

為了貫徹落實幼小銜接工作要求,探索科學銜接途徑,宿松縣把幼小銜接工作納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深入挖掘幼兒園、小學、家庭及社區等優質資源,扎實開展銜接工作。2021年,宿松縣教育局聯合松茲幼兒園等6所試點園,成功申報了安徽省教育信息技術課題“幼小銜接中信息化家園互動指導策略研究”。該課題研究旨在疫情防控常態背景下,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形成科學、直觀、有效的家園共育指導策略,探索幼兒入學生活準備方式和途徑,拓寬幼小銜接方式,拉動家園雙向互動,提高幼兒生活能力,為幼兒順利進入小學打下基礎。

一、深入調研,做到精準定位

(一)背景分析

《綱要》指出:家庭是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幼小科學銜接需要幼兒園與家庭協同共育,無縫對接。針對不少家長存在“重知識、輕能力”的認知偏差現狀,該題將探究線上家園互動方法與幼兒入學生活準備有機融合,搭建線上家園互動平臺,根據大班幼兒即將進入小學的特殊需要,圍繞“生活準備”這一容易被忽視的重要方面,有針對性地幫助幼兒做好生活等多方面的入學準備,建立對小學生活的積極期待和向往。課題立足幼兒生活實際,遵循幼兒生活興趣,開展“生活習慣、生活自理、安全防護、參與勞動”線上家園互動指導方法與策略的研究,探究幼小銜接家園互動新模式。

(二)深入調研

為了給研究工作提供真實的原始資料,準確把握課題研究的方向與內容,課題組深入調研,分別從入學“生活準備”“家園溝通線上模式”兩方面,用“問卷星”對小學一年級家長進行了問卷調查,共收集900多份有效問卷。問卷結果表明,一年級小學生在“時間安排、整理收納、自我服務與保護、參與勞動”等方面準備不足,家長“重知識、輕能力”的意識強烈,認為孩子只要提前學習一定知識,就能完全適應小學的學習與生活。同時課題組與一年級教師進行了面對面的訪談活動,反饋得知,生活準備不足的幼兒進入一年級后往往不能適應小學的學習與生活,進一步明確了僅僅是“知識準備、學習準備”遠遠不夠,而應從身心、社會、生活層面進行全面引導,形成合力,為課題研究指明了方向。

(三)實施準備

2021年12月16日,課題成功開題,標志著課題研究從理論走向實踐。開題后,課題組立刻建立公眾號、視頻號、博客,打通家園聯系通道,搭建幼小銜接課題研究網絡家園互通的交流平臺。課題組開展了多次、多類的培訓,能力的提升為課題研究的實施提供了專業保障。課題組把課題研究與日常教研相融合,建立幼小銜接學習共同體,增強課題成員解決突出問題的能力。課題組成員每月集中召開研討會,總結與反思,為下一步研究做合理規劃,在行思結合下,研究思路逐漸清晰,方向越發明朗。

二、注重實踐,力求研究實效

(一)生活習慣的養成

《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指出:“良好的生活和衛生習慣有利于幼兒較快適應小學的作息和生活?!?/p>

1.線上家長會——幫助家長提高認識

為了幫助家長轉變傳統觀念,改變重知識灌輸的小學化傾向的錯誤做法,有針對性地幫助幼兒做好生活、社會、身心等多方面的準備,我們通過“釘釘會議”的形式,與大班150多名家長“相約云端”,共同學習《幼兒園入學準備教育指導要點》,結合幼兒情況,分析存在的問題,把握銜接重點,引導家長遵循幼兒發展規律,共同為銜接工作助力。一位家長激動地說:“孩子快上一年級了,我一直很困惑和焦慮,總急著讓孩子多識幾個字、多做幾道題,通過這次線上家長會,我了解到生活準備的重要性,銜接的科學性,我會與孩子一起學習,與孩子共同成長!”

2.拍攝小視頻——搭建家園互動橋梁

幼兒生活習慣的培養滲透于一日生活常規中,課題組立足幼兒日常生活細節,用相機捕捉幼兒一日生活的精彩瞬間,制作成生活習慣小視頻,在幼兒園和家長群里廣泛宣傳推廣,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領作用。

3.故事伴成長——享受親子閱讀時光

經典故事能起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課題組成員發現并收集幼兒生活習慣的共性問題,精心挑選相適宜的“生活習慣”繪本小故事,開展“聆聽小故事,播種好行為”線上睡前故事活動,一個個習慣小故事,通過親子閱讀的形式,滋潤著孩子的心田,家長和孩子越來越享受這難得的親子時光。

4.打卡好習慣——促進良好習慣養成

寒假期間是幼兒居家生活好習慣養成的重要時段,課題組與家長聯合,開展“21天生活好習慣養成”打卡活動。家園雙向互動,陪伴、鼓勵和引導幼兒每天打卡,促進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整個打卡活動,掀起了幼兒生活習慣培養的熱潮,家長參與幼兒打卡的全過程,見證幼兒從不會到會、從被動到主動,感受幼兒一點一滴的進步與成長。許多家長用文字記錄下孩子生活習慣養成的過程,寫下心得,課題組選取優秀家長心得案例推送公眾號發表。

(二)生活能力的培養

《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指出:“較強的生活自理能力有助于幼兒做好入學后學習與生活自我管理和服務,增強獨立性和自信心?!?/p>

1.微信群互動——建立家園共育平臺

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凡是兒童自己能做的,應該讓他們自己去做!為了讓在家里“飯來張嘴、衣來伸手”的幼兒積極行動起來,我們用他們喜歡的活動形式,充分調動他們參與的主動性。首先利用微信打卡,讓家長記錄孩子在家自己穿衣服、刷牙、吃飯、早睡早起等環節,教師及時鼓勵、表揚,在班級評選“打卡之星”,幫助幼兒養成生活自理的好習慣;其次開展“看誰紅星多”活動,在幼兒園,教師引導幼兒主動參與掃地、整理桌椅、疊毛巾等力所能及的事情,每周評選“看誰紅星多”,通過微信群發給家長看,老師和家長共同見證著孩子們的轉變與成長。通過這些活動,家長們發現,孩子在這個過程中表現出了自信、主動、樂觀的良好品質。

2.故事分享會——增進親子親密關系

為了讓大班幼兒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學會自我服務、自我管理以及服務他人,幼兒園利用公眾號開辟專欄,開展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繪本故事分享活動,從繪本故事的挑選、講述,到錄制、制作,全部由家長與幼兒共同完成?!秼寢尩目诖珌y了》《我會穿衣服啦》《玩具要回家》等一個個生動形象的故事,詮釋著深刻的道理,孩子們在講述、傾聽中逐步形成了生活自理的意識,爭著做一名生活自理小能手。五歲的思潮小朋友用稚嫩的聲音說道:小袋鼠阿力可會幫媽媽收拾東西了,它還會分類整理呢,我也要像阿力一樣能干!

3.我有小妙招——引領幼兒提升技能

為了激發家長引導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熱情,幼兒園開展“生活自理,我有小妙招”視頻征集活動。家長根據幼兒的興趣,用形式多樣的小妙招,幫助幼兒掌握生活自理的訣竅;幼兒在輕松的氛圍中,享受著學習的快樂。同時家長與幼兒的合作,極大地增進了親子關系。對于生活自理能力強的幼兒,幼兒園與家長共同策劃,利用抖音、剪映等網絡手段,把幼兒一天的生活自理精彩環節制作成微電影,在全園教師、家長中推廣,起到示范促進作用。

4.網絡直播會——共同感受成果喜悅

讓老師和家長欣喜地是,孩子們的生活自理能力在逐步提升。一天,霽川小朋友興高采烈地說:“老師,今天午睡起床,我們玩了‘穿衣服、穿鞋子、疊被子的比賽游戲啦,我穿衣服最快,疊被子最整齊,我贏了!”順應孩子的興趣,幼兒園決定為幼兒創設表現的機會,策劃了生活自理能力直播競賽活動,家長們掃碼進群,實時觀看孩子的比賽。直播現場氣氛熱烈,孩子們沉浸在比賽過程中,享受著競賽的樂趣,家長隔著屏幕為幼兒加油吶喊。

(三)安全防護的措施

《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指出:“較強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有助于幼兒適應新環境,避免發生危險和傷害?!?/p>

1.家園聯系欄——搭建安全防護路徑

由于疫情的原因,家園聯系的方式更多的是通過網絡平臺交流。在幼小銜接過程中,對孩子的安全防護做得不到位,孩子自身的安全意識淡薄。針對這些問題,課題組引導大班家長下載家園聯系欄APP,家園共同利用線上家園聯系欄的渠道,搭建孩子安全防護平臺,開通“每天安全小提示”“每周安全知識宣傳”“親子安全互動”等專欄,真正起到相互聯系溝通的作用。同時,我們將安全常識和細節融入幼兒的一日生活和學習之中,讓幼兒知道一些安全防護和求救知識。整個過程中,雖然家長、老師很少見面,但聯系欄里卻每天聯系,異?;钴S,家長會在聯系欄留言、評論,談一些個人看法,發一些孩子在家與安全有關的圖片和視頻。

2.安全宣傳我參與——親身體驗記心間

“安全參與”是最好的引導方法,為了讓孩子們親身體驗生活中的安全,培養孩子的安全意識和能力,幼兒園開展“我是小小安全宣傳員”視頻錄制活動。視頻錄制了“文明交通、安全出行”“暴力玩具不能玩”“防拐騙安全教育”“安全用電,你我同行”等主題活動,幼兒園再把“小小安全宣傳員”的視頻發送到班級群,讓教師、家長和小朋友們一同觀看。在家園共同參與的過程中,家長表示,孩子的安全防護能力增強后,能讓孩子適應小學獨立的生活和學習,我們更放心了。為了提升課題組乃至全縣幼兒園的安全防護管理,課題組組織啟動“安全繪本大家讀”、“安全繪本我來演”活動。課題組成員陶若雪老師錄制了一節安全常識繪本閱讀活動《不讓怪獸抓小孩》的視頻,將活動實錄發送至課題公眾號。家長看了感嘆道:這本繪本真的太有意思了,陶老師引導得更好,孩子們在看繪本中,輕松詼諧地增長了知識!元旦期間,幼兒園通過實時連線家長,采取直播的形式,開展安全繪本劇展演,如《過馬路》《狐貍來敲門》等,孩子們用他們稚嫩的表演演繹著一個個深刻的道理。家長從屏幕中,同樣感受到現場的氣氛,與孩子共同體會到繪本所展示的安全哲理。

在疫情背景下,我縣各幼兒園在促進幼小銜接家園互動方面有了全新的思路和策略,課題研究讓試點園(校)教師主動研究,積極反思,形成幼小銜接中可供借鑒的資源,豐富了幼小銜接“生活準備”主題課程的探究路徑。同時,網絡化家園互動打造了一群參與型的家長群體,讓家長的教育理念發生了質的轉變。家園攜手共育讓孩子們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培養了生活自理能力,增強了自信、樂觀、向上的優良品質。

課題研究仍在繼續,后期課題組將結合前期研究經驗,整合幼小銜接中的身心、社會和學習準備要求,拓寬領域,豐富形式,創新思路,繼續優化家園互動措施,打造專業化家長團隊,提煉線上家園互動策略?!耙恢Κ毞挪皇谴?,萬紫千紅春滿園?!闭n題組將借助我縣幼教協作區、城鄉聯合體活動,以點帶片,將研究經驗與做法向全縣幼兒園推廣,構建全縣幼小科學銜接共同體,共同幫助孩子面對入學中的各種挑戰,主動去發現、探究和體驗小學生活學習的美好,自信地邁入小學大門,開啟更精彩的人生之旅!

參考文獻:

[1]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zt/moe_357/jyzt_2015nztzl/xueqianjiaoyu/yaowen/202104/W020210820338905908083.pdf.

[2]教育部關于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7/202104/t20210408_525137.html.

[3]虞永平.幼小銜接工作的問題、導向和舉措[J].文教資料,2022,16:39-42.

[4]臘國慶,王玥.幼兒園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與訓練[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責任編輯:趙瀟晗

猜你喜歡
幼小課題組家園
將大自然帶進室內的家園
家園
陽城縣“耕心微寫”課題組
尋找失落的家園
原科技大學新能源開發與應用課題組介紹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銜接
幼小銜接真正該做什么
從養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穩銜接
綠家園
幼小銜接,學前準備知多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