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疫情時代職業教育國際化辦學的思考

2023-06-04 03:19米娜
國際公關 2023年8期
關鍵詞:后疫情職業教育

米娜

摘要:后疫情時期,出國留學之路怎么走?出國留學群體會不會仍然把留學作為人生的選擇?在國家對外開放政策不變的情況下,在“走出去、引進來、再提升”的帶動下,怎樣開展國際化辦學、國際交流及傳播中國文化?是擺在職業教育國際化辦學面前必須要著力解決的問題。本文從對目前出國留學情況進行分析,對后疫情時代甘肅省職業教育國際化辦學相關問題進行了探討與思考。

關鍵詞:后疫情;職業教育;國際化辦學

一場突如其來的、影響巨大的全球性疫情,嚴重地影響了人們生活、學習和工作的方方面面。在這場與疫情的博弈中,我們看到了各國留學生的生存狀態和學習狀態。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不得不重新思考出國留學之路:新冠疫情的全球化趨勢會不會長期影響國內出國留學群體對留學目的國的選擇?在國家對外開放政策不變的形勢下,怎樣開展國際化辦學及交流?

一、后疫情時代出國留學情況分析

(一)堅持對外開放

不管疫情前,或后疫情時期,我們國家對外開放的政策是沒有變化的。沒有中國的世界是殘缺的,沒有世界的中國也不可能真正實現中國夢,中國作為制造業大國,如果沒有全球市場,必然會導致產能過剩。我們只有擁抱世界,在中國產品走向世界的同時,中華文化同樣走向世界。中國之所以在國際貿易中產生巨大的順差,就是得益于改革開放的政策,得益于“走出去” 戰略,這是40年改革開放取得的重大成就。但是由于各種原因,與巨大的貿易形成強大反差的是,中國文化輸出相對滯后,并造成巨大的文化逆差,使得我們在傳統文化和意識形態領域都受到了嚴重的挑戰,這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1]所以,進一步擴大開放,是中國百年不變的基本國策。當然,鼓勵學生出國留學,并不是讓中國出國留學的孩子成為外國人,而是要鼓勵他們長見識、學本領,學成歸來,報效祖國。

(二)堅持科學防治疫情

就疫情而言,各國對病毒的認識不同,防疫防控的方式方法當然也不盡相同。各個國家的防疫防控要經過一個認知和防控的過程。新冠肺炎的疫苗普及使用日見效果,在現代科技手段下,人們正在逐步認識新冠肺炎,努力研發疫苗以及特效藥,相信這些藥物的研制成功、投入臨床使用,最終可以實現疫情可防、可控、可治,這是大勢所趨。

(三)堅持適齡留學

留學低齡化會帶來怎樣的危害呢?第一,低齡化出國留學,讓這些孩子從小在異國他鄉忍受孤獨,他們缺乏親情,中國的孝道文化在這些孩子的身上嚴重缺失,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第二,中國人民有信仰,我們不反對西方人信仰基督,也不反對一些人信仰佛教或其他宗教。[2]中國人的信仰就是祖國。所謂樹高萬丈,落葉歸根,就是這種信仰。這種中國信仰在這些孩子身上的缺失,必將導致他們未來價值觀的沖突。過早出國留學,導致這些孩子只有一張中國臉,缺少一顆中國心,這是極其危險的。當然一些學生最終選擇移居海外,甚至更換國籍,但是如果這個孩子在中國接受了一定的基礎教育,在他的生命里植入了中國的基因,他即使是美籍華人,他也一定是熱愛祖國、根在中國的美國人,因為他有一顆中國心。[3]第三,如果過早出國留學,當他們將來學成歸國,由于他們缺少中國文化,他們往往以西方人的方式處理人際關系,這必然在人際關系的處理、團隊建立上格格不入,這不利于孩子未來的發展。

二、后疫情時代國際化辦學的目標

(一)走內涵式發展之路

我們現在要做的是走內涵發展之路,特別是國際教育,因為我們相信這個疫情肯定會過去,病毒會與人類并存,隨著疫苗和特效藥的臨床使用,這個病毒一定是可防、可控、可以治療,就像病毒性感冒、乙肝病毒一樣,并不可怕。在這種情況之下,國際教育一定是走內涵發展之路,修煉內功。一些學校實行“1+1” 線上線下教育模式,經過近三年的實踐,老師已經掌握并適應了這個教育方式,線上教育可以更好地實行精準輔導,一些學校已經在自主研發線上教育的軟件,建立大數據庫,就是要保證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連接到數據庫,瀏覽相關知識點的視頻或微課,并且能及時地利用這個平臺與老師進行交流。

(二)走關愛學生之路

職業教育國際化辦學,不僅僅是把學生招進來或把學生送出去就完成任務了,還要持續關注學生的高質量學習,關心學生的高質量就業,爭取能夠為學生畢業之時提供一個就業的信息咨詢平臺,從而形成一個從就學到就業的閉環的服務,這是內涵發展,是對學生負責到底。

(三)走堅守價值信仰之路

目前的復雜國際局勢會不會影響出國留學?個人認為這個擔憂是沒有必要的。新中國成立以后,美國與當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還處于一種對立的狀態,甚至還發生了戰爭,但那時也沒有影響出國留學。真正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讓中國走向世界的中央,需要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人才,培養出具有兩種思維、兩種文化背景的國際精英人才,讓更多的中國學生走出國門,走向國外,用西方聽得懂的語言和他們接受得了的方式講好中國故事,從而避免西方對中國的誤解,讓西方更好地了解中國,我們是熱愛和平的,這也正是我們國際教育所追求的重要價值。[4]

三、后疫情時代國際化辦任務

疫情期間全球人員流動基本靜止,導致了國際對外交流工作基本停滯,國際化辦學管理改革勢在必行。面對深刻變化的外部環境,職業院校國際化辦學工作需要及時了解分析國際市場發展動態走向,保持戰略定力,關注國際形勢變化,增強必勝信心。

(一)站在時代高位謀劃大局

后疫情時代的國際化辦學管理要站在“講政治、講全局、講發展” 的高度,站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的角度,主動面對新變化,多思考、早謀劃。要進一步強化國際化辦學常態化危機管理意識,提升國際化辦學管理應對突發事件的響應、應對和處理能力,增強國際化辦學的特性,健全國際化辦學體制機制。

(二)站在政策高位搶抓機遇

甘肅省所處的地理位置及經濟發展水平一直以來都是限制、影響國際合作交流內涵發展的制約因素。甘肅省絕大部分院校不具備與經濟發達省份院校國際合作的優勢,在學術交流、留學生招生、國際合作辦學等方面存在劣勢,綜合實力較好的院校一般不考慮與欠發達地區院校合作,因此在國際化進程上,難以引進優質的教育資源,也難以找到匹配的合作項目,國際合作的層次不高。[5]“一帶一路” 倡議提出后,甘肅省存在一定的地緣優勢:吸引“一帶一路” 國際留學生、助力“走出去” 企業在“一帶一路” 沿線國家更好更快地實現本土化、有選擇地引進發達國家優勢專業。

(三)站在科技前沿苦練內功

在網絡建設方面,強化網絡基礎設施,加強網絡軟、硬件和信息化建設,加強網絡覆蓋,加強能提供穩定、高速網絡服務的教學基礎設施建設;在在線教學平臺建設方面,建立線上教學平臺、建設在線課程,加強線上教育能力,加強學校實訓設施的網絡硬件基礎設施建設,加強高科技產品和設備的引進和利用。加強錄播室及其他設施建設,形成“互聯網+” 教學特色為線上教學提供有力保障。建設智慧語音教室,加強在線教育平臺軟件與硬件設施建設,建設國際教育信息平臺。在留學生教學生活方面,加強留學生宿舍的建設和管理,提升教學、宿舍、餐廳等現代化程度,為留學生提供優質的數字化教育教學資源,建設留學生工作室,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

(四)站在服務末端不斷適應

當下,受教育者群體有很大變化?,F在的學生都是與網絡共生的一代,他們適應網絡教學,習慣于屏幕學習,可以自主選擇學習內容,提高學習效率。疫情期間,針對國家“停課不停學” 政策,原有線下教學大范圍地移到了線上,網絡教學對于絕大多數教師均是一種挑戰,網絡教學的特點對相關從業人員的信息化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國際化辦學需進一步提高危機意識、完善辦學設施、提升從業人員信息化素養、心理素質和服務學生能力等。后疫情時代國際化辦學要更注重人才全面培養,快速響應地方產業需求,助力服務“雙高建設”。

(五)站在競爭場景專技結合

教育的國際化需要國際化的課程。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落腳點就在國際化的課程上,而教師就是課程國際化的主體。國際化課程對教師有更高的要求,不僅是會說英語或單純??平處熅湍荞{馭。國際化課程教師不僅需要專業知識架構、脈絡,還要及時了解國內外該專業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需要具備兩種語言的使用策略,講授專業知識、指導學生活動、解決學習困難。[6]目前,大部分職業院校雙語師資極度缺乏,人員構成沒有形成梯隊,不能可持續發展。鑒于此,學校不僅要培養現有師資國際化教學能力,還要根據發展規劃引進外語好、專業強的復合型人才。

(六)站在維穩高度確保安全

疫情一度切斷了國際教育交流,很多院校、機構的國際合作項目轉戰網絡。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網絡溝通了世界,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但是網絡安全問題也成為工作的焦點。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近年國家對網絡安全的要求越來越高,這是與我們日益數字化的社會發展以及日趨嚴峻的國際形勢直接相關的。國際教育本就處在教育比較敏感的第一線,所以在推進信息化、數字化建設中,需要高度重視網絡安全的問題和數據安全的問題。比如來華留學生的數據就高度敏感。如果沒有網絡安全、數據安全,我們所做的一切信息化探索工作可能就都歸零了。

(七)站在生存維度靈活溝通

國際化辦學工作涉及人與人的協同,保持社交距離的防疫管控使原有的多樣化社交轉變為以網上視頻通話為主要手段。疫情時代,任課教師與學生在線課堂交流主要采用集體語音在線、與學生單獨連線和彈幕互動等交流方式,今后還需要探討研究更多樣化的溝通方式,全力以赴保障教學質量。

四、后疫情時代國際化辦學的使命

在疫情之下,世界各國地域聯系相對減少,但全球文化融合是大勢所趨。[7]文化的傳播不在于改變世界,而在于感知世界,在傳播過程中,其實是一種熏陶。隨著文化的影響,是伴隨生命互相接觸之后的一種認同和煥新。在跨文化傳播中,文化誤解常有發生,要把文化誤讀與西方國家意識形態對中國文化的扭曲和攻擊區分開來。我們要從文明互鑒與文化共存的角度出發,正確認識中國文化“走出去” 遇到的文化誤讀而產生的問題。對外來文化加深理解的同時,也要把一個真實的中國介紹給世界。特別是在全球抗擊疫情中,中國率先取得重大勝利、經濟實現正增長的時代背景下,我們既要用好并改進傳統方法,又要認真研究、實施有效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的新方法新途徑。

五、結束語

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 是海內外華人共同的“魂”,所以面向新生代海外華人華僑傳播新時代中國崛起發展壯大的歷程,并通過他們再向國外本土人民傳遞中國最美好的故事,引導他們感受到中國文化的魅力,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世界需要中國文化融入世界文化,從而產生一種新的文化,這種文化符合我們整個時代、符合整個人類,但沒有西方和東方的標簽,它是“人類命運共同體” 的和諧。

參考文獻:

[1] 魏嘉駿.“一帶一路”研究文獻中中國文化走出去傳播作用研究[J].福建茶葉,2019,41(12):173-174.

[2] 胡東芳.“留學低齡化”:教育的挑戰與回應[J].新教師, 2014(03):4-6.

[3] 楊科.如何看待當前的留學低齡化現象[J].經濟論壇,2011(08): 174-176.

[4] 搜狐.中國符號的創意美學:中國文化如何走出去[EB/OL].[2019-08-26].https://www.sohu.com/a/336612155_657742.

[5] 王爽.“一帶一路”為中國文化走出去帶來的機遇[J].文化產業,2020(24):102-106.

[6] 彭薇.“一帶一路”倡議下高職院校國際化發展的路徑研究:以魯班工坊為例[J].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24(04):14-17.

[7] 光明網.文化“走出去”要正視誤讀[EB/OL].[2020-03-05].https://theory.gmw.cn/2020-03/05/content_33621767.htm.

猜你喜歡
后疫情職業教育
“后疫情”時代的產業鏈變局
人民幣國際化面臨“后疫情”機遇(經濟茶座)
特朗普強勢開啟“后疫情”競選集會
“后疫情”時代河北省智慧政務系統建設思考
“后疫情”時期,關于教育問題的幾點思考
“后疫情”時代,中國自行車產業的藍圖與現實
芻議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