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信息技術優質課師生課堂行為分析研究

2023-06-07 04:35焉怡寧可為
求知導刊 2023年8期
關鍵詞:師生互動

焉怡 寧可為

摘 要:優質課堂作為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一種形態,對課堂教學的變化具有重要影響。文章針對高中信息技術課堂行為存在的問題,以基于優質課堂和常規課堂的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實錄作為分析對象,結合量化、質性研究方法,以改進型互動分析編碼系統(Information Technology-Based Interaction Analysis System,ITIAS)為研究工具,界定師生互動行為分析框架,從教師、學生、技術及沉寂四個維度入手,利用Nvivo質性分析軟件進行數據分類編碼,對教師教學行為、學生學習行為、其他行為及技術應用四個方面進行分析,發現并總結兩類課堂下師生互動行為特征,最后提出優化課堂的相應建議。

關鍵詞:信息技術優質課;課堂行為分析;師生互動;ITIAS;Nvivo

作者簡介:焉 怡(1998—),女,新疆師范大學。

寧可為(1984—),男,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教育研究中心。

一、問題提出

課堂是師生交往的主要場所,師生之間的交往與互動通過課堂教學中的師生行為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分析課堂教學中的師生行為是透視課堂教學的一個窗口[1]。但目前的課堂教學中仍存在諸多問題,譬如:教師教學形式比較單一,主要以師生、生生之間的言語互動形式為主,多媒體技術在課堂中的應用仍以“單向傳播”為主;學生處于被動參與的地位,難以真正創設高效的優質課堂教學環境。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優質課堂成了人們追求的目標,許多中小學和大學都在積極推行優質課堂建設工程并進行優質課堂研究[2]。目前對優質課堂的研究多采用錄像的方式,這一方法在國內基礎教育領域尚處于初步探索階段,多采用質性研究的方法,如在中小學盛行的聽課記錄表,它從教學設計、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對授課教師進行評價,而量化研究相對缺乏。近年來,國內一些課程教學研究專家在課堂教學量化分析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介紹了弗蘭德斯的互動分析編碼體系[3],并結合國內課堂教學實際對其進行修改,探索出了本土化的課堂觀察研究,取得了良好效果[4]。因此,本研究試圖采取錄像研究的方式,對高中信息技術優質課堂和常規課堂的師生互動行為要素和過程信息進行量化分析和質性處理,通過編碼歸類和數據統計,以科學、客觀的態度分析對比出課堂教學中的師生行為差異性,以期為今后課堂教學實踐提供參考建議。

二、研究設計

(一)研究樣本

本研究共選取26節高中信息技術課例作為分析樣本,其中常規課例12節、優質課例14節。常規課例來源于W市部分中學的課堂實錄;優質課例選自2016年第五屆全國高中信息技術學科大賽的部分展示課例,由中國教育技術學會信息技術專業委員會現場錄制上傳。這些課例至少在主觀意愿上能充分實現課程教學改革倡導的目標[5]。

(二)研究方法

為保證編碼更具信息技術學科針對性,本研究采用的數據收集方法主要是信息技術的互動分析法[6]。ITIAS能夠更好地還原課堂互動行為,且融入了技術元素,能夠比較準確地反映多媒體教學課堂的真實情景[7]。ITIAS由4大類19子類的編碼系統組成(表1),在師生互動行為有效測量工具中,對師生互動行為有較為全面的分析。

(三)研究過程

首先,依據ITIAS對優質課例和常規課例兩種樣本視頻進行編碼。在編碼過程中,要求編碼者熟悉編碼表并掌握與編碼類別對應的課堂行為,從而進行預編碼,每3秒進行一次采樣,記錄3秒內的課堂行為類別。優質課例平均每節課的采樣數量為260個,常規課例為185個。編碼結果采用SPSS 20.0進行一致性檢驗,當Kappa值大于0.75時,則達到較高的一致性[8]。對兩份編碼數據進行一致性檢驗,Kappa值分別為0.79和0.81,均大于0.75,達到較高的一致性。對于不同之處,再由編碼者進一步討論確定編碼類別,最終結果用于研究分析。

其次,采用量化和質性相結合的方式分析教師、學生、技術、沉寂四個維度的課堂行為。利用Nvivo質性分析軟件導入、收集、觀察、編碼,形成相應的圖表數據,對兩類課堂數據進行對比分析,從差異中得出優質課堂師生互動行為頻率高的特征。

最后,針對行為作用情況對教師教學行為、學生學習行為、其他行為、技術應用四個方面進行總結,發現學習活動、學習模式、學習方法與策略及技術運用在教學實踐中存在的缺陷,從而提出針對性的建議,更新和完善信息技術課堂,持續為信息技術課堂的研究提供依據。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教師教學行為分析

從圖1中不難看出,在常規課堂中,教師占據絕對主導地位,“一言堂”情況嚴重,教師提問少且提問內容單一、浮于表面,無法引導學生深度學習。相比于常規課堂,優質課堂中教師講授時間比較少,多以組內、組間互動等形式展開,教師擅長以提問方式引導學生,對于封閉性問題這種適合簡單回答的學習內容,教師會引導學生被動應答;對于開放性問題這種適合復雜回答的學習內容,教師會給予學生思考問題的時間或請部分學生回答,充分發揮學生學習參與性。

(二)學生學習行為分析

從圖2中可以看出,常規課堂的學生學習行為中分組討論為絕對主導,學生回答問題或討論之后,教師并未對學生的行為做出相應反饋,而是直接進入下一環節。對于學生而言,往往只能被動接受知識,缺少教師針對性的反饋,無法確定自己是否真正掌握學習內容。相比于常規課堂,優質課堂中學生學習行為出現頻率比較平均,教師往往采用合作學習、項目式學習等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邏輯推理能力。

(三)其他行為分析

從圖3中可以看出,優質課堂中的技術應用相比于常規課堂很大程度上縮短了課堂的沉寂時間。在常規課堂,沉默或混亂的大部分時間為學生上課嬉笑私語、玩弄東西等無效行為;反觀優質課堂,沉默多出現在學生作品展示和理解、消化、吸收所學內容上,可見優質課堂的教學活動安排是緊湊的。從多媒體調試方面來看,常規課堂大部分表現為技術操作錯誤、設備故障、活動轉換混亂等問題,課堂時間浪費較多;而在優質課堂中,多出現在教師通過可視化技術確保學生作品有效率地展示上,節省了教師切換設備和軟件的時間,避免了不必要的沉默或混亂,一定程度上保證了正常的教學秩序。

(四)技術應用分析

從圖4中可以看出,兩類課堂中人機互動十分頻繁,吻合信息技術課堂的學科特性。但在常規課堂中,學生操作技術多以持續展示PPT的文字、圖片和視頻為主,人機互動形式比較單一。相比于常規課堂,優質課堂更多的是利用計算機去瀏覽搜索相關內容,展示、改進及上傳作品或模擬設計實驗、動手制作等,多方面發揮多媒體的呈現作用。從技術作用于學生、教師操作技術方面來看,常規課堂中,學生、教師操作技術的時間均低于優質課堂,人機互動頻率低;反觀優質課堂,人機互動頻率高,節約了時間又精簡了教學過程。由此可見,優質課堂的技術應用更顯著,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培養學生信息技術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相一致。

四、教學建議

(一)優化教師課堂教學行為,提高整體課堂教學效益

教師要開辟教學思路,嘗試新穎的多元化的教學方法,以教授學生研究問題的方法和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主,增加理解性問題的提問;更多地強調師生互動的真實有效性,形成高效的互動結構鏈,在每一輪次的師生互動中盡可能地持續進行反饋和回應,正確處理行為的直接表達與間接引導的平衡;注意優化提問策略,促進學生深度學習,提問時應減少群體問題和學生齊答次數,并增設問題類型,適當調整難易程度,幫助學生深度思考。

(二)關注學生課堂學習行為,培養學生高階思維能力

信息技術課堂充滿了各種算法知識,學生能夠對其進行能動加工或主動建構。教師應結合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及知識結構儲備,培養學生的知識建構和計算思維能力;增加學生產生式學習行為時間(如小組討論),減少學生接受式學習行為時間,促使學生進入學習狀態;強化實踐導向,提升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任務驅動式、項目式學習等已成為學生學習的新的實踐方式,有利于學生靈活運用信息工具、算法思維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三)提升師生技術運用能力,豐富課堂整體教學內容

教師要重視多媒體等現代化手段,以此來輔助教學,注重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展示學習內容或學生作品,利用線上投票功能進行評估和反饋,幫助師生共同把握學習動態。但在教學過程中,信息技術有利有弊,有積極影響的一面,也有消極影響的一面[9],如過度使用信息技術易導致學習者產生認知負荷等問題[10],需要教師對教學融入進行綜合考慮。除了人與技術的互動,教師應遵循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的規律[11],促進傳統教育與信息化教育的優勢互補。

[參考文獻]

陳實,羅芳.計算機支持的師生課堂行為分析與研究:以A區中小學課堂教學量化分析為例[J].中國電化教育,2011(10):103-107.

紀德奎.優質課堂研究的價值、進展與愿景[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2):36-41.

陳瑤.課堂觀察指導[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212.

沈毅,崔允漷.課堂觀察:走向專業的聽評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73,104-107.

萬昆,姜悅.技術支持下的優課師生互動行為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6,26(6):54-59.

金建峰,顧小清.信息技術環境下課堂教學行為的分析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0(9):82-86.

穆肅,左萍萍.信息化教學環境下課堂教學行為分析方法的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5,36(9):62-69.

江毅,王煒,康苗苗.基于行為序列分析的師生互動效果研究[J].現代遠距離教育,2019(6):53-61.

蔣立兵,凌鵬飛.技術進入教學的價值辯證與倫理實現[J].現代遠距離教育,2016(5):70-76.

高媛,黃真真,李冀紅,等.智慧學習環境中的認知負荷問題[J].開放教育研究,2017,23(1):56-64.

萬昆,姜悅.技術支持下的優課師生互動行為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6,26(6):54-59.

猜你喜歡
師生互動
高中美術鑒賞課中的師生互動的探究
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師生互動模式的探討
強化師生互動, 保持課堂活力
新媒體技術在“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探索
試論高中政治教學中的師生互動
論如何打造高效的高中英語課堂教學
語文教學中師生互動語言溝通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