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有效提問

2023-06-07 04:35沈浩
求知導刊 2023年8期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課提問有效性

摘 要:課堂教學目標能否達到、課堂核心素養培育能否實現,課堂提問至關重要。有效的課堂提問是教師的基本技能,也是教師了解學生思維動向、激發學生發散思維的重要突破口。為了讓核心素養培養目標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落地生根,文章結合教學案例,從提問要緊扣教材內容、提問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提問要有層次性、提問要抓住時機四個方面,對教師如何有效開展道德與法治課堂提問進行了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課;有效性;提問

作者簡介:沈浩(1991—),男,江蘇省昆山市城北中學。

亞里士多德曾經說過:“思維自驚奇和疑問開始?!眴栴}是思維的起點。有效的課堂提問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活躍課堂氣氛,還能夠及時反饋教學信息,幫助教師掌握學生的學習現狀并及時調整課堂教學。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道德與法治課具有政治性、思想性、綜合性和實踐性等特點,需要教師在課堂上發揮引導作用,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堅持問題導向,通過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等方式幫助學生不斷獲得知識與技能,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思政教師必須重視課堂提問,注意提問的方式和方法,優化提問的角度、內容和形式,以提高課堂實效,幫助學生在課堂上發現問題、探討問題、解決問題,有效推動課堂教學,真正實現“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促進學生知行合一。下面筆者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就如何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進行有效提問談一些自己的認識和體會。

一、緊扣教材內容,提高課堂提問的針對性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新課標提出“把握思想教育基本特征,按照灌輸性和啟發性相統一的原則,做到‘灌中有啟’‘啟中有灌’”[1]。自21世紀以來,思政教師們結合教學實踐不斷轉變教學觀念,尤其是在教學方法上越來越注重啟發式教學,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啟發式教學中最常見的教學方式是提問,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能獲得更多知識,同時也發展了思維能力。然而,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部分教師為了提問而提問,甚至把提問當成課堂的點綴,這也是道德與法治課堂提問目前存在的一個誤區。例如,“看完這段視頻,你有何感受?”“這一段材料反映了什么問題?”等開放性問題,學生可以從多個角度來回答,似乎能夠調動學生的思維。但實際上,這類提問過于寬泛,指向不明確,需要教師在學生回答的過程中不斷地設置小問題來引導學生回到課堂正題。由此可見,這類提問的思維層次較低,發展價值不高。雖然在提問和回答問題的過程中,課堂氛圍會顯得比較熱鬧,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影響了課堂效率。

因此,課堂提問必須具有針對性。教師應該以課本知識、教學重難點為中心[2],深入掌握教材的內涵,尋找相關案例,設定范圍,精心設計,有針對性地用提問的形式來呈現知識點。在備課時,教師需要備問題、備學生,明確提問相關問題的原因,并對學生可能回答的內容進行充分預設,做到心中有數。一旦學生的回答偏離課堂內容,教師就需要及時引導,以避免學生的回答不著邊際的情況發生。教師應該在設計問題時考慮學生的困難和疑惑,結合課本知識并充分運用教學機智,讓學生在回答問題時能夠自主探究相關知識點,輕松得出結論。

例如,在講授《我對誰負責 誰對我負責》一課時,筆者采用了“高鐵霸座”的案例,在課堂上出示了兩張圖片:一張是乘客霸座,另一張是乘警執法。圍繞這兩張圖片,設計了四個問題:(1)乘警和乘客的責任分別是什么?(2)總結什么是責任。(3)乘警和乘客的責任來源于哪里?(4)除了乘警和乘客,他們還有哪些身份及需要承擔的責任?這些問題緊緊圍繞責任的含義、責任的來源、“角色不同,責任不同”等知識點,指向明確,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作答。通過分析乘警和乘客在不同社會關系中的身份,學生可以理解不同的角色要承擔不同的責任,并能夠自主探究相關知識點。這樣的問題設計具有針對性和實用性,可以事半功倍地提高課堂效率和教學效果。

二、從學生實際出發,抓住其興趣點提問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是一門以初中生生活為基礎,以引導和促進初中學生思想品德發展為根本目的的綜合性課程。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性質要求它要將初中學生的日常生活和社會發展情況作為基礎[3]。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迸d趣是推動一個人去認識事物、探索事物的重要動機,是一個人學習和生活中最活躍的因素。簡單來說,興趣是一個起點,推動人們繼續認識和探索事物?;诖?,教師應當將學生的生活和興趣點有機結合,以初中生喜聞樂見的方式組織課程內容和實施課堂教學。因此,在課堂提問時,教師應該立足于學生當前的認知水平,緊密圍繞學生的實際生活,努力發現他們的興趣點,突出問題導向,正視那些關注度高、涉及面廣的問題,利用具有時代氣息的鮮活內容及可以激發學生興趣的素材和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思考,以此展開提問。

例如,《三思而后行》一課的教學難點是“在行為中的自律與自控”。在教學中,筆者采用的案例是“8·2”昆山工廠爆炸事故。當筆者在課堂上展示事故圖片時,立即在教室里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很多學生在竊竊私語,有幾個學生直接喊出聲:“我知道這個事故,太可怕了!”在學生的惋惜聲中,筆者繼續出示下一張PPT——“8·2”昆山工廠爆炸事故調查報告,學生不由自主地齊聲念出來,這表明學生們完全被這個案例吸引住了。緊接著,筆者提出問題:“這種悲劇能否避免?如果你是企業相關負責人或政府監管部門負責人,你會采取什么措施來避免這種悲劇的發生?這個事件對我們有何啟示?”在進行了充分的討論之后,學生們紛紛給出回答:在生產過程中要調整生產工藝路線、增加除塵機器、加強除塵能力、按時清理積塵、對員工進行安全培訓,等等。最終,學生們得出結論: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要重視行為過程中的及時調控。隨后,筆者繼續引導學生:“期中考試剛剛結束,你對自己目前的成績感到滿意嗎?如果不滿意,你準備怎么做來提升自己的成績?”通過回歸實際生活,筆者讓學生們用“在行為中的自律與自控”這個思想來指導自己的學習,讓他們認識到在學習過程中,要根據學習內容及效果的變化,及時調整學習策略與方法,以實現最優化學習。這種學習方法不僅是一種行為調控,也是學生對自己的學習負責的表現。通過對這個問題進行回答,學生們不僅對“在行為中的自律與自控”這個知識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還能用相關知識指導自己的學習,真正做到了理論聯系實際,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提問要有層次性,適當追問

關于提問的藝術,《禮記》中有相關論述:“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后其節目,及其久也,相說以解?!碧K聯心理學家維果茨基提出“最近發展區”理論,主張應該了解學生的實際發展水平和可能達到的水平,以確定其最近發展區,并強調教學應該走在學生發展的前面,從而引導學生的發展。由此可見,課堂提問也應找準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圍繞課堂知識點,設置合理的難度,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從具體到抽象、從現象到本質,循序漸進。同時,教師也要尊重每個學生的差異,重視提問的梯度和問題的深度,力求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回答問題的過程中,通過提問和追問將學生的思維逐步引向高層次發展,激發學生的潛力,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當然,在提出較難的問題時,可以鼓勵學生采用小組討論、合作探究等方法,培養學生的集體責任感和協作精神。

例如,在講授《創新驅動發展》一課時,筆者設計了以下問題:(1)我國是創新強國嗎?(2)辯論:提升創新能力是要引進先進技術還是要自主創新?(3)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需要哪些因素的支持?(4)人才的創新能力如何培養?圍繞這四個問題,筆者提供了相應材料供學生參考。第一問大部分學生能回答,認為我國在一些重要領域的創新走在世界前列,但總體水平需要進一步提高。第二問學生經過激烈辯論,在思維碰撞中得出結論:我們需要引進和學習一些先進技術,但更重要的是在學習的基礎上不斷創新,掌握核心技術,為我所用。第三、四問在前兩問的基礎上進行拔高,需要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對材料進行全面分析。此時筆者采用小組討論的方法,鼓勵學生利用集體的智慧去解決這兩個問題。學生經過討論、交流,得出結論:創新是國家命運所系,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一個民族創新能力的提高離不開創新人才的培養,而教育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根本途徑。因此,國家必須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創略。學生在回答第三問的時候可能會有簡單化的思維,認為我國創新主要依靠大學、科研機構以及華為、小米等科技企業。這時,教師就要及時進行追問:這些單位的創新是靠誰?從而引出創新能力的提升歸根到底是教育的發展和人才的培養。教師應通過層層設問和適當追問,讓學生自主探究、自我校正,在回答問題時將課堂知識內化于心。

四、善用情境,把握恰當的提問時機

課堂提問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依據教學目標,針對相關教學內容設置一系列問題,以促進學生積極思考、參與討論,達成教學目標?;诘赖屡c法治課程具有的綜合性、實踐性等特點,道德與法治課堂提問可以從多個渠道得到啟發,包括課堂學習中的學生反饋、班級和學校工作安排以及國家和社會發展背景。不管是哪種情況,目的都是達到教學目標。我們可以參考李吉林老師的“情境教學法”,充分利用形象,創設典型場景,激起學生的學習情緒,將認知活動和情感活動相結合。因此,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提問中,教師要善于利用現有資源,根據實際情況創設有利于激發學生思考的問題情境,抓住最佳提問時機,讓學生身臨其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打開學生的思維大門,激發他們探究的欲望和動力

例如,在教授《珍視集體團結》這一課時,學校即將舉行冬季三項比賽活動,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集體主義的力量和價值,筆者在課堂上設置了兩個問題:(1)你們在本次比賽中的目標是什么?(2)你們將如何實現這個目標?這兩個問題既聯系了教材知識,又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相連,激發了學生濃厚的興趣。經過激烈的討論,學生們確定了他們的目標是進入前五名,要比去年更進一步。第二個問題相對復雜,因此筆者鼓勵全班學生分組討論,并要求每個小組派代表向其他組展示他們的策略,同時其他組可以進行補充和批駁。在經過三輪的交流和修改后,學生們制訂了如下方案:首先,從班級內部分別選拔出擅長短繩、踢毽子和長繩的優秀學生參加比賽;其次,組建一支啦啦隊為參賽選手加油打氣,剩下的學生則負責后勤保障。運動員每天按時按量進行訓練,其他學生也不閑著,分別負責計時、計數等工作,并根據訓練情況幫助運動員調整訓練方案。在確定大致方案后,筆者引導學生回歸教材,思考在生活中我們應如何發揮集體的力量。學生們認為必須有共同的目標和行動。最后,筆者結合學生的回答總結道:“只要我們團結一致,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就能戰勝所有困難,順利到達理想的彼岸?!?/p>

“善待問者,如撞鐘,叩之以小者則小鳴,叩之以大者則大鳴,待其從容,然后盡其聲?!闭n堂提問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門藝術。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教師需要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充分尊重學生,尤其是在學生回答問題時。如果學生的思路和語言組織都很順暢,教師要耐心傾聽,待學生回答完畢后適時給予表揚。如果學生在回答問題時出現困難,教師也要給予鼓勵,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思考和組織答案。同時,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從教材內容出發,把握時機,找到學生的興趣點,發掘學生的內驅力,由易到難,找到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不斷訓練學生的思辨能力。這樣可以實現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人境之間的有效互動,促進學生有效思考,提高課堂效率。

[參考文獻]

石芳,王世光.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解讀[J].全球教育展望,2022,51(6):3-13.

隋鳳麗,許巖.“三思”而行,走向深度學習:問題驅動的教學策略[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1(10):31-33.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猜你喜歡
道德與法治課提問有效性
如何提高英語教學的有效性
制造業內部控制有效性的實現
提高家庭作業有效性的理論思考
基于道德與法治課程提升初中生公共參與意識的路徑選擇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情感教育研究
初中化學課堂個性化有效提問策略
談談提問在高一年級數學課堂上的運用
提高提問的有效性, 構筑高效的語文課堂
關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師提問有效性的幾點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