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全育人”視域下職教數學與思政課程雙師課堂的融合探索

2023-06-07 13:30周創葉舟
南北橋 2023年6期
關鍵詞:三全育人

周創 葉舟

[摘 要]在新時期“三全育人”背景下,職教數學與思政課程如何有機融合一直是學科教學模式改革的熱門議題,一部分探索者在日常教學中引入課堂思政,一部分借助信息化手段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雙師課堂的形式來加強思政教育。但是在實踐探索中,以上兩種教學模式顯然難以達到我們想要的效果,許多教師違背了“三全育人”的初心和宏遠目標。本文著力從職教數學現狀和思政課程的特殊性出發,大膽采取線上+線下兩位教師同上一門課的課堂教學模式,提出教學中的“油水理論”,為“三全育人”視域下雙師課堂的發展提供新的思考。

[關鍵詞]三全育人;雙師課堂;跨學科融合

[中圖分類號]G71文獻標志碼:A

自“三全育人”被提出理念以來,許多學校和一線教師積極響應,深刻貫徹“三全育人”理念的精髓,主動求變,將思政元素融入日常課堂。在職業教育的數學課堂中,這種探索更為艱難,職教的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熱情和興趣不夠強烈,對于課堂知識還停留在死記硬背、能聽懂多少就學多少的狀態。在這種氛圍下將思政元素引入課堂無疑是一個棘手的命題,以往的融合都是數學教師自己制定當堂課的教學內容及目標,根據教學主題結合思政要點,從而達到落實課程思政的要求[1]。但這一方法往往容易讓思政浮在教學表層,做不到深層融合,即使短暫融合也會分離開來,就像油和水,二者由于分子結構相差極大所以并不相融,為了達到相融的目的,我們一般需要借助表面活性劑來將二者相互融合,而線下+線下雙師課堂對職教數學和思政無疑就是一種較好的“表面活性劑”,我們將其稱為“油水理論”,并應用于跨學科融合的探索和實踐中。

1 職教數學課堂中融入思政的現狀問題

1.1 教師傳統思維固化

在目前大部分的職教學校中,專業課的重要程度是大于公共課的,為了學生的就業發展,不管是在師資的配比上,還是在教學資源的傾斜上,學校對專業課的重視和投入都遠高于語數英等傳統文化課[2]。許多一線教師將思政單純地認為德育管理,應由班主任負責,在數學這種重理論的課堂中添加思政元素顯得畫蛇添足,因此忽略了在教學中滲透思政要點,對教學反而產生了些許負面影響。但是在學校的壓力下又不得不添加思政元素,所以就出現了很多為了思政而思政的教學課堂,學生也學得云里霧里,不得真意。這種課堂思政與數學就像“油”和“水”,思政一直浮在數學表面,很難做到靈魂上的相互契合,達不到教學效果。

1.2 體系規范理論缺乏

在現階段的教學模式中對于數學和思政相融合的研究有很多,方法層出不窮,卻沒有形成一個完整、規范的教學體系。數學和思政兩門課程在分類上相差甚遠,在教學內容、目標、模式等方面也各不相同,學生的接受程度也各異。數學偏向邏輯思維,對學生的運算、想象、分析等能力有一定要求,思政則偏向于理論意識形態,對學生的政治認同、法治意識、科學精神等核心素養有較高的要求[3]。所以,只有將這兩門課程從以上的不同中抽絲剝繭找出一些契合的關鍵點,并將其整理歸類形成一套符合教學規律的理論體系,才能夠共同發揮積極作用,指導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豐富教學手段,以提升教學效果、達到教學目的,為新時期跨學科融合“三全育人”提供新的實施思路,拓寬實施途徑。

1.3 學生核心素養薄弱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習具有主觀能動性。在職教學校里,學生往往成績不是特別優秀,在經歷小學、初中等階段的灌輸式教育后,在中職乃至高職里的學生很難在學習上獲得成就感,他們往往更喜歡一些動手操作的實踐課而不喜歡枯燥的理論課。經過大數據的調查可以發現,數學課高居職教學生討厭科目的榜首,而思政課一般被認為是一種假大空的科目,所以將思政課融入數學課難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如果沒有從本質上去了解數學知識點中散發的思政要素,對學生的成長和啟發也無法起到應有的正向作用。

2 職教數學課堂中融入思政的意義目標

2.1 促進學生發展

職教階段的學生正處于人生發展的重要階段,在數學課堂中融入思政對于學生的“三觀”有著重要的引導作用[4],能夠提升學生的基本道德素養,健全學生的人格。利用數學的思維邏輯能力去理解思政元素如人生價值、奮斗意義、努力進取等良好品格,反過來再利用這些良好品格改變學習習慣,端正學習態度,明確學習目標,反哺數學學科的學習。唯有持之以恒、腳踏實地、嚴謹求實的學習風格才能提高數學成績,只有這樣才能形成良性循環,全面促進學生發展。若能借助思政的力量改善學生的思想及行為習慣,那么對于學習數學也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提升課程格局

根據最新的教學大綱,職教數學目前的教材內容還是以數學學科的核心素養為中心,雖增加了思政要素,但是在一線的課堂教學里還是很難得到體現。所以在日常的授課中,教師可以適當增加思政元素。比如,在立體幾何模塊教學中,教師可以巧妙借助數學史來貫穿教學主旨,以棱錐為例,學生在其表面積和體積計算中往往出錯率特別高,甚至個別學生對棱錐的概念都很模糊,這個時候如果還使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則很難達到教學目標。教師可以借助數學史中魏國一位杰出的數學家劉徽及其著作《九章算術注》中的“陽馬棱錐”問題引出本節課。

3 職教數學課堂中融入思政的策略方法

3.1 課本教材——挖掘思政元素

當前的職教數學課程,其教材的編寫十分嚴謹,且在教材中的一些章節后也會看到數學史或者信息技術等其他學科與數學的結合和應用,但是學生往往很少去關注這部分內容,原因如下:首先是思政元素較少,教師也不會在課堂上帶領學生學習;其次就是思政的位置不對,應該將其銜接在知識點后而不是章節后,比如在立體幾何棱錐處直接以陽馬棱錐切入,不僅要提到知識點還要普及數學家劉徽在1 700多年前在極為簡陋的環境下勇敢探索前行的精神。學生通過課本學習到的不僅是棱錐知識點,還有前人學風嚴謹、實事求是、腳踏實地的精神[5]。

3.2 學生主體——營造學習氛圍

從教學的主體來看,學校應該將課程思政融入其他學科作為日常的一種教學方式,并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思政氛圍。從教研室入手,組織教師深挖數學課程中的思政點,積極開展數學學科與思政學科聯合研討會,在教學計劃上下苦功夫,合理安排思政切入點以適應學生的認知特性[6]。在學生所接觸到的數學課堂學習、課后作業設計、教學質量檢測、日常班會等方面加大思政元素的嵌入,讓學生無時無刻不感覺到思政的存在。同時,學校還可以加大宣傳,在學生看得見的宣傳欄、校園廣播中穿插每日金句,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習新時代職教生行為準則,營造全方位的學習氛圍。只有學生意識到學習思政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思政才能更好地進入數學

課堂。

3.3 教學模式——雙師課堂運用

在學生對思政的學習方面,教師的引導格外重要。如何正確引導學生以及如何更好地將思政融入課堂無疑是重要的論題,高校在提升數學教師的基本素養時,也可以將雙師課堂引入教學中。所以,在新時期“三全育人”背景下,數學與思政教師同上一門課不失為一種方法,讓學生既能在數學教師的引導下學習數學知識,也能在思政教師的引領下明悟人生哲理[7]。但是在課堂教學時長的分配上,以及教學課程主次的問題上要做出合理的安排,不能本末倒置,主旨要清晰明確。雙師課堂要扮演好“表面活性劑”這個角色,使得數學這個“水”和思政這個“油”充分融合,只有融合到位,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能達到教學效果,從而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

3.4 教學評價——健全考核機制

評價一門課的教學效果,不能僅從學生成績來直接判斷。學生在學校除了學習知識,更是學習做人。所以,教學評價考核機制的制定顯得尤為重要,在此考核機制中,除了考核學生的成績外,還應考核學生的能力和價值觀。比如,有的學生在立體幾何章節中解題能力不夠,考試成績落后,但是通過三視圖的繪制及斜二測法的學習,繪畫能力大幅提升,找到了擁有共同興趣的伙伴,大家共同進步,從側面增強了學習興趣,促進其自身的發展,那這節課的學習就實現了很大的教學效果。所以,不應該只在成績一個層面去考核學生。學校要健全考核機制,將考核結果反饋給教師和學生,形成既科學又有溫情的氛圍,全面推動學科的健康發展[8]。

4 “油水理論”的實踐探索

筆者以中職數學課程“等差數列”為例,闡述如何通過線上+線下的雙師課堂將思政融入數學課程。課題為“觀陳望道故居有感——若干等差數列問題探究”,在本課中,數學教師作為“領隊”,思政教師作為“導游”,本節課主旨為學校組織學生參觀陳望道故居,在旅途過程中嵌入實際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并進行解答。課程總共分為五個環節:序——展望;第一站——到達;第二站——走進;第三站——邁出;終點站——感悟;共五個環節。

序——展望。思政教師作為“導游”先開場,介紹陳望道先生首譯出《共產黨宣言》。思政教師從陳望道先生的信仰、生平、追求等方面詳細向學生介紹了我黨的偉大歷史故事,然后和學生一起出發去探索陳望道故居這一紅色圣地。

第一站——到達。步入陳望道故居,映入眼簾的是白墻黑瓦的徽派建筑,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大雨。數學教師作為“領隊”,抬頭望向屋頂發現雨滴從房屋頂上的瓦片順流下來,向學生提出問題:“瓦片共30層,最上面一層有20片,每下一層都比上一層多2片,問屋頂上最后一層有多少瓦片?”隨后引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等差數列,介紹概念并推導通項公式,幫助學生解決遇到的實際數學問題。

第二站——走進?!皩в巍彼颊處煄ьI大家進入陳望道故居內部,觀察布局環境,并向學生講解當年陳望道先生是如何在艱苦的條件下翻譯了《共產黨宣言》。隨后在陳望道故居內部“領隊”數學教師發現有工作人員正在修繕房屋,旁邊擺放了很多的木頭,一問得知:4木頭組成的一個正方形可以建造出一棟房屋的屋頂,且每兩棟房屋之間可共用1根木頭。借此實際問題,數學教師向學生提出問題:“現在要建6棟房屋,總共需要多少根木頭?”接著讓學生小組討論、合作探究,并得出答案。

第三站——邁出。參觀完畢后,“導游”思政教師按照旅游路線帶領大家走出陳望道故居,發現大門外在200米長的景區主干道一側,從起點開始,每隔3米插一面紅旗,由近及遠排成一列?!邦I隊”數學教師隨即提出問題:“同學們知道一共能插多少面彩旗,最后一面彩旗會插在終點處嗎?”有的學生回答:“數一數不就知道了?!苯處煟骸澳怯袥]有方法能夠不用數,很快就能得知總共插了多少面彩旗呢?”緊接著教師引出本節課的教學難點——等差數列的求和,帶領學生一起推導公式,解決問題。

終點站——感悟。不知不覺本次課就要接近尾聲,“導游”思政教師做最后總結,本次課在參觀了陳望道故居的同時還解決了若干等差數列問題。學生不僅學習到了等差數列的理論知識,掌握了數學聯系生活實際的方法,還學習到了陳望道先生吃苦耐勞、勇往直前的精神,從而立志使自己成為一個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人,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應有的

貢獻[9]。

以上就是“三全育人”視域下職教數學與思政課程線上+線下雙師課堂的跨學科融合實踐探索,在這種探索中,“油水理論”得到充分體現。首先要分得清主配角,本次課就是以數學課為主角——“水”、思政課為配角——“油”,在雙師課堂這個“表面活性劑”的作用下,二者充分融合,將原來枯燥無味的數學理論課展現得豐富多彩,使學生既學到了數學專業知識,又提升了思想道德修養,并最終達到“三全育人”的核心育人目標,取得新的突破,也為后來者提供了不同維度的解決方案[10]。

參考文獻

[1]馮穎,潘小東,田俐萍. 課程思政融入數學素養教育的路徑[J]. 教育探索,2019(5):74-77.

[2]王柳娟,張維忠. 基于數學歷史文化的數學課程思政建設[J]. 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22,44(10):112-116.

[3]趙雪艷. 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數學課程思政的探索[J]. 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2,7(12):72-74.

[4]吳明輝.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的一節數學“雙師教學”課[J]. 數學大世界:上旬,2017(5):58-59.

[5]李李. STEM理念與初中數學學科融合的課程實踐研究[J].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學研究,2022(36):68-69.

[6]孫和軍,王海俠. 以學科交叉融合為導向的大學數學教學改革研究和實踐[J]. 大學教育,2016(12):120-121.

[7]康瑞華,肖小貴,康桃連. 三全育人理念下三角函數教學中融入數學核心素養[J]. 科教導刊-電子版(下旬),2021(3):206-217.

[8]黃小玉. 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高職數學課程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 時代人物,2022(26):202-204.

[9]路鳳霞. “三全育人”理念下小學數學教學課堂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與實施[J]. 好日子,2021,(33):1.

[10]李慧麗. 關于思政教育與中職數學教學融合探索研究[J]. 教育科學發展,2019,1(2):16-17.

猜你喜歡
三全育人
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模式研究
高職推進“三全育人”工作制約因素淺論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專業優良學風途徑研究
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高校校友文化建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