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用型本科高校的大學物理教學改革策略

2023-06-07 21:09郭俊雄楊維
科技風 2023年15期
關鍵詞:應用型高校大學物理教學改革

郭俊雄 楊維

摘要:大學物理在本科生培養過程中的作用可謂舉足輕重,現有的大學物理教學已不能滿足應用型本科高校不斷發展與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更新的需求,其改革勢在必行。本文通過對應用型本科高校發展動態和大學物理在應用型高校的作用與地位進行分析,以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典例代表成都大學為例,總結了大學物理課程教學的現狀及問題,提出了相關的改革措施及實施策略。本文的研究結果旨在提高大學物理的教學效果,為相似背景的高校課程教學改革提供指導。

關鍵詞:應用型高校;大學物理;教學改革

Research?on?College?Physics?Teaching?Reform?in?Application-Oriented?Universities

Guo?Junxiong??Yang?Wei

School?of?Electronic?Information?and?Electrical?Engineering,?Chengdu?University?SiChuanChengdu??610106

Abstract:College?physics?plays?a?key?role?in?the?process?of?training?undergraduates.?However,?the?current?teaching?approaches?of?college?physics?cannot?meet?the?needs?of?the?development?of?application-oriented?universities?and?the?renewal?of?the?training?mode?of?application-oriented?talents.?For?this?reason,?it?is?imperative?to?reform?the?teaching?measurements?of?college?physics?in?application-oriented?universities.?In?this?paper,?we?analyzed?the?development?of?application-oriented?universities?in?China?and?discussed?the?role?and?status?of?college?physics.?We?summarized?the?current?situation?and?problems?of?college?physics?teaching,?and?put?forward?relevant?reform?measures?and?implementation?strategies.?These?results?obtained?in?this?paper?may?provide?a?promising?method?to?improve?the?teaching?effect?of?college?physics?and?offer?guidance?for?the?reform?of?college?curriculum?teaching?with?similar?background.

Keywords:?Application-oriented?university;?College?physics;?Teaching?reform

應用型本科高校是區域高等教育結構優化、區域產業協同發展的一股重要生力軍。國家“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將大力推動具有條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本科高校轉變,并支持建設一批具有高水平的應用型本科高校。作為本科高校理工科等相關專業的一門必修公共基礎課程,大學物理的教學目的不僅是讓學生掌握物理學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而且應該注重加強學生科學探索、研究及應用的綜合素養。不論是以應用型人才還是以科研型人才培養為目標的高校,大學物理的地位和作用都可謂是舉足輕重[1-4]。然而,隨著我國應用型普通高校的不斷發展,當前的一些大學物理課程設置、學習方法、教學模式等方面已凸顯出諸多弊端,大學物理的教學改革亟待進行開展。

本文從應用型本科高校發展的動態出發,對大學物理的地位和作用進行分析,以應用型本科高校的典型代表——成都大學為例,分析了大學物理教學的現狀及存在的一些,并針對性地提出了相關的改革措施和實施策略,旨在為相似背景的高校大學物理改革提供指導。

一、應用型本科高校發展動態

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高等教育取得了歷史跨越性的發展,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從1.55%(1978年)增長到57.8(2021年),在校學生規模超過4400萬人,居世界第一[5]。在此歷史發展進程中,應用型本科高校的作用日益凸顯。從起源上看,應用型本科高校是特指改革開放后,具有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培養本科生為主”、“教學為主”和“面向地方為主”四個特征的新型大學[6]。

從發展歷程來看,我國應用型本科高校主要經歷了雛形萌動(1978-1984年)、模式探索(1985-1998年)、規模擴張(1999-2013年)和轉型變革(2014年至今)四個階段。特別需要指出的是,自2014年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及2015年印發的《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意見》,明確指出了將“轉型”的新型應用型本科高校建設與發展列為我國高等教育的一個新方向。從發展特征來看,我國應用型本科高校經歷具有以下三個方面的特征:一是具有以實踐為驅動力的演進路徑,二是具備自下而上發展的推進方式,三是具有靈活多樣性的創建模式。

自2017年以來,廣州日報和數字化研究院(GDI智庫)已連續5年發表了我國應用型本科高校發展的質量評估報告[7]。報告顯示,我國近年來應用型本科高校(無博士點授權單位)總計一直為900所左右,其中公辦普通高校和民辦本科高校數量約各占一半。根據教育部公布的數據,截止到2022年5月份,我國大陸地區的高等學校共計3013所,其中本科高校的數量為1270所。因此,在占有率70%左右的應用型本科高校人才的培養是我國人才培養中極為重要的環節。特別是,在現代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為適應社會的高速協同進步,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中基礎課程響應的改革刻不容緩。

二、大學物理在應用型高校的作用與地位

大學物理課程是高校理工科及文科各相關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基礎理論必修課程和學位課程,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基石和紐帶,它對本科生的專業發展、價值塑造、能力培養、科學精神的養成等諸多方面均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8,9]。在應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養體系中,可歸結為以下兩個方面的重要貢獻:

第一,物理學是研究物質世界中最普遍、最基本的運動形式及其相互轉化規律的科學,它的基本理論滲透在自然科學的各個領域,廣泛應用于工程技術各個部門,是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的基礎[10]。從學科發展的角度來看,大學物理可分為力學、光學、電磁學、熱學等模塊。其中,力學理論是建工、機械等專業的專業課的基礎理論,光學理論是通信、機械、計量等專業的基礎理論,熱學理論、流體理論是化工、能動、輕紡、醫學、藥學、食品科學與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等專業的基礎理論,電磁學是自動化、電子、通信等專業的基礎理論等。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物理學與各學科間相互交叉、相互滲透日益密切,物理學將為學生適應現代科學技術發展,并在專業領域中有所發現、有所創造打好基礎。

第二,物理學又是一門重要的素質教育課程,它所體現的科學的思維方式以及認識論和方法論對人才的科學素養、文化修煉、素質和能力的培養以及知識體系的構成舉足輕重。因此,大學物理課程的內容特點決定了它在培養高素質人才過程中,具有其它課程所不可替代的地位與作用。

三、大學物理教學現狀及存在的一些問題

(一)課程設置單一,課時量不足

研究者通過對比四川地區部分高校的大學物理課程設置(見表1),發現應用型本科高校(成都大學)總課時量較少,理論課僅僅為48課時/學期,實驗課時量16課時/學期,明顯低于其他高校(理論課為48~96課時/學期,實驗課時量為16~26課時/學期)。同時,課程的設置較為單一,成都大學未設置通識課等非理工專業相關的物理學課程。

(二)學生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效果不足

絕大部分高校的大學物理學習時間為大一下與大二上之間,研究者授課時發現,隨著學齡的增強,學生的注意力、學習態度等均有所下降。同時由于現有的授課方式較為單一,仍停留在教、學、考這種模式,學生的學習效果不足。

(三)任課教師任務繁重,教學效果堪憂

以成都大學為例,其大學物理教研室現有理論課程教師9人(含2名特聘研究員,課時量為32課時/年),實驗課程老師5人,需要每年承擔全校22個專業約3000名學生的教學任務,教師的教學任務繁重,教學效果不理想。

四、大學物理教學改革的舉措與實施

(一)增加課時量,豐富課程層次設置

首先,本科階段大學物理課程的重要性和基礎性的地位是國內外專家、學者的普遍共識,特別在雙一流高校更加大了對大學物理課程教學的重視程度和支持的力度(如2020年教育部推出的《強基計劃》,就把大物課程放到非常重要位置)。雖然線上線下教學、教學手段和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可以改變教學模式和提高教學質量,但對一門課程最基本的學時保證還是必須的。

其次,大學物理課程是一門重要的公共課程,涉及學生面廣、人數多,影響力大。因此建議學校教務處每一年將由四川省物理學會和四川省內包括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等二十余所高校積極參與的《四川省大學物理競賽》作為必賽項目予以支持立項。

最后,為了加強文科類、藝體類等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培養他們科學精神,讓他們跟上科技發展的步伐,應該針對文科類學生開設文科類物理選修課程。

(二)課程群協同建設與融合教學

以大學物理課程內容為主線,通過配套、并行開設《物理學與人類文明》、《CUPT競賽》等拓展課程,力圖達成理論與實驗課程、理工與人文課程、課堂與課后實踐教學環節教學相融合的教改。旨在通過課程協同,合力實現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懷與視野、態度與觀念相統一的創新拔尖人才培養。

(三)課程資源建設與教學方法與考核方式教研教改

借助課程資源平臺建設,實踐了以“問題導引”的“大班教學、小班研討”和“小班教學、小班研討”兩種模式的課堂教學模式教改;實踐了更加側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學科理論駕馭能力、科研實踐能力為內涵的課程考核方式教改;實踐了打通科研實踐與課程設計、畢業設計考核環節界線,增設個性化專業特長高階課程、打通本研課程修習學分界線,更加重視學生個性化成長的人才培養模式教改。

(四)公共課程配備助教

向其他高校公共課程教學模式學校,在專任教師的基礎上配備助教,其目的是減輕專任教師的繁重任務,使其更為專一為教學質量提供保障。同時,設置習題課程,在助教的協助下完成習題任務,提高學習效果。

(五)協同實施與組織保障

課程教學改革離不開各部門的協同工作,為切實保障課程教學改革措施的落地實施,學校教學管理部門教務處、兄弟學院、學院班子及教務辦和教研室,應積極組織、討論,最后協調實施,以取得滿意的成效。

結語

對我國占有多數的應用型本科高校發展進行了梳理,淺析了大學物理在應用型高校本科生培養中的地位和作用。以成都大學為例,對應用型本科高校的大學物理課程的教學現狀分析,發現其課程設置單一、課時量較少、教學效果不佳、教師任務繁重等問題,并針對性地提出了相關的解決措施,如豐富課程設置層級、增加對應課時量、建立和完善豐富的教學方法,并通過學校、學院、教師等各層次密切配合,以實現高質量的教學改革,并為相似背景的院校課程改革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1]?張萍,?DING?Lin,?張靜.?傳統大學物理教學的困境及成因分析[J].?物理與工程,?2019,?29(01):25-30+34.

猜你喜歡
應用型高校大學物理教學改革
機械工程專業石油裝備方向認識實習實踐的思考與探索
應用型高校商科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體系探析
基于人才培養的技工學校德育實效性研究
現代信息技術在高職數學教學改革中的應用研究
以職業技能競賽為導向的高職單片機實踐教學改革研究
微課時代高等數學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探索
應用型高校實踐教學研究
現代信息技術在大學物理教學中的應用探討
大學物理與高中物理銜接教育的探討
大學物理實驗教學創新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