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標準化體系建設推動高質量發展

2023-06-07 01:15張慶博
北方經濟 2023年5期
關鍵詞:標準化體系標準

張慶博

一、標準化體系建設的重要意義

從秦始皇統一中國時的“車同軌、書同文”,到現代的規?;I生產,都體現了標準化對于社會進步的重要意義。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標準化體系建設,《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明確指出,標準是經濟活動和社會發展的關鍵技術支撐,是國家基礎性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進入新發展階段,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需要標準化體系發揮其基礎性、支撐性、引領性作用。市場監督管理局對生產設置標準門檻,有助于提高產品的質量,保障公共利益;企業按照高標準進行生產,有利于規范流水線作業、提高生產效率;檢驗檢測機構根據標準要求對產品、生產流程進行檢測,有利于維護市場秩序,避免劣幣驅逐良幣。從設計、生產到市場流通,任何一個環節都需要標準來把控。

二、內蒙古大力實施標準化戰略的必要性

黨的十八大以來,內蒙古全區上下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各項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地區生產總值跨過2萬億元大關,人均GDP10年間翻了一番,全區保持了經濟發展、民族團結、社會穩定、邊疆安寧的良好局面。伴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內蒙古標準化工作取得了長足進步,標準化水平不斷提高,在推動自治區高質量發展中的作用也日益增強。但同時也應看到,內蒙古標準化體系建設工作還存在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標準體系尚不健全,助推自治區優勢特色產業質量品牌競爭力提升的高水平標準不多,各行業標準化發展基礎不平衡,企業標準和團體標準發展滯后等問題。內蒙古要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緊密結合完成好“五大任務”、全方位建設“模范自治區”的光榮使命,以碳達新能源發展、鄉村振興、社會治理、國際貿易等方面為重點持續推動好、實施好標準化戰略,以更加完善的標準化體系推動內蒙古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供給體系質量效益、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方面取得新進展。

三、內蒙古標準化體系建設的重點任務

(一)推進標準化與科技創新聯動發展

標準的制定發布,其核心意義絕不僅僅在于標準本身,而是通過標準先行、制度先行,推動成果轉化盡快落地落實,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效率,促進產學研用高效協同。要學習各省份在該領域先試先行的經驗,為己所用。浙江省作為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單列管理改革和科技成果評價改革、技術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的試點省份,出臺了《科技成果公開交易規范》,有效解決了當前科技成果轉化“不愿轉”“不敢轉”“不能轉”等堵點難點問題。在該規范中,浙江省創新提出了“先用后轉”這一除協議定價、掛牌、拍賣之外的第四種市場化定價交易方式,其一般要求和交易流程得到了規范和明確。通過“先免費試用、后付費轉化”的形式推動高校院所面向山區26縣和中小企業實施科技成果高效轉化,并出臺了一系列的保障措施作為機制發展的后盾:發布“先用后轉”交易細則、配套“用后轉”保險產品、編制制式協議合同、開發“安心屋”“供需薈”等應用場景,使得科技成果轉化的新路徑日漸清晰。

標準立足于改革實踐,讓各類技術要素通過統一平臺進行市場化配置,可以引導建立專業化、規范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技術交易體系,推動職務科技成果高效轉化、規范轉化、安心轉化,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內蒙古也應強化標準化與科技創新互動支撐,以科技創新提升標準水平,以有效標準推動科技進步,并推行內蒙古標準即“蒙”字標標識與認證制度,形成一大批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標準,引領自治區標準化向質量效益型轉變。

(二)提升產業發展標準化水平

農牧業方面,要強化優勢特色農牧業產業標準化能力。內蒙古自治區是國家的“肉庫”“糧倉”“奶罐”,推動農牧業高質量發展需要圍繞肉類、糧油、乳品、羊絨等領域展開具體的標準制定、實施和示范,結合“蒙”字標認證制度,以“標準+認證+產業+品牌”的推動模式,讓標準要求落到實處。

工業方面,要提升重要能源和戰略資源產業標準化水平。內蒙古自治區作為國家重要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要進一步完善包括煤化工、稀土、新能源、有色金屬在內的工業標準體系,圍繞核心基礎部件、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和產業技術基礎進行標準研究和試驗驗證。圍繞《內蒙古自治區裝備制造業標準化和質量提升規劃》,促進綠色制造、節能減排、智能制造等領域的標準化工作有序推進。

服務業方面,要以標準化助推現代服務業質量提升。在生產性服務業方面,要完善現代服務業、檢驗檢測認證、金融科技、信息技術創新等標準體系建設;在生活性服務業方面,推動醫療、養老、家政、住宿餐飲、體育、教育培訓等領域的標準化建設。加快數字經濟標準化進程。圍繞《云計算綜合標準化體系建設指南》《內蒙古自治區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建設實施方案》《大數據標準化白皮書》,展開大數據和云計算標準制定和實施。

(三)健全生態保護標準化體系

近年來,內蒙古在清潔能源利用、碳排放管理、化石能源清潔高效低碳利用等領域標準化工作有所進展。但與“雙碳”工作的迫切需求相比,標準體系的全面性、協調性、先進性都有待提升,還存在標準與政策銜接不到位、標準與國際通用標準不匹配等問題。要探索建立碳排放權交易平臺,建立包括森林、草原、水域在內的多層次多領域生態資源碳匯市場,研究制定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標準。要兼顧各地區、產業等不同層次、不同類型標準化對象的特點,將標準覆蓋到工業、農業、能源、交通、林草、金融等領域,并引領生態領域減碳技術的更新升級,實現各層次各類型標準的協調配合,技術創新與標準制定互補互促,盡快補齊短板。要進一步完善山水林田湖草沙多生態系統質量評估、污染物排放監管及防治、氣候變化檢測等方面的標準,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

(四)推進城鄉一體化標準化發展

從城市建設角度來看,要以建設美好人居環境為目標,提高城市生態修復、功能完善、應急反應能力,增強市政基礎設施系統韌性;加強海綿城市雨洪管理、雨污分流及雨污分流改造技術體系和標準體系研究,加強供水、排水、燃氣、熱力等老舊地下管網及既有地下建筑、地下公共停車場等地下市政基礎設施改造技術標準的研制。

從城市管理角度來看,要融合5G、人工智能等技術,推進智慧城區、智慧社區標準研制。加強市政基礎設施信息系統建設與管理標準,加快智慧城管平臺建設標準研制,提高城市信息化、智能化、精細化管理水平;加強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技術標準、生活污水處理技術標準、建筑垃圾綜合利用標準制修訂,逐步實現垃圾污水治理各環節標準全覆蓋;加強物業從業規則、服務質量和評價標準的編制和實施,構建統一的服務標準化指導及評價體系,以標準化推動物業服務品牌化建設。

從村鎮建設角度來看,要繼續推進農村危房改造和農村房屋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建立健全農房建設標準,探索制定燃氣等公用設施技術標準、生活垃圾處理標準,提升村居建設現代化水平;加強對歷史文化名鎮名村的保護性利用,編制傳統民居保護修復標準。

(五)推進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標準化

推進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加強公共安全標準化。創新推出“多多辦”等政務服務新模式,以推行“極簡”審批、“極優”服務為目標,推進政務服務運行標準化、服務供給規范化、企業和群眾辦事便利化。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針對社會經濟、生活中的高頻事項進行梳理,不斷精減辦事環節、審批材料,推出“即來即辦”“秒批秒辦”“好辦快辦”“一證通辦”等系列服務,有效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既有利于提高行政服務透明度和規范性,讓陽光成為政務服務的防腐劑,又能夠暢通政務服務聯系群眾的“最后一公里”,提高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水平。

(六)提升標準化對外開放水平

深化標準化交流合作,強化貿易便利化標準支撐。加入WTO以來,中國逐步對接國際經貿規則,融入了全球大市場和全球產業鏈。當前,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貿易保護主義盛行,政治風險急劇增加,國內經濟發展也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在此背景下,我國的對外開放就不僅要在廣度上做文章,更要在高度和深度上下功夫。標準國際化對提升我國國際影響力,促進全球貿易至關重要,更是我國制度型開放的重要抓手。要利用好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契機,成為國際規則標準的制定者、參與者。不僅要將中國標準直接轉化為國際標準,更要在實際運用中應用中國標準,還要加大對國際成熟標準的采標力度,消除貿易壁壘。對于國際上尚未形成統一標準的領域要加大研究,充分利用我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影響力和WTO成員國的話語平臺,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修工作,及時提出合理意見和建議,實現中國標準“走出去”。

猜你喜歡
標準化體系標準
2022 年3 月實施的工程建設標準
標準化簡述
構建體系,舉一反三
忠誠的標準
美還是丑?
標準化是綜合交通運輸的保障——解讀《交通運輸標準化體系》
一家之言:新標準將解決快遞業“成長中的煩惱”
交通運輸標準化
“三位一體”德育教育體系評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