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中年段數學課堂分層作業設計的方法

2023-06-09 07:11陳媛
新教育·綜合 2023年6期
關鍵詞:分層作業課堂

陳媛

【摘要】在“雙減”背景下,作業是課程改革中的重要部分,它關系著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一份好的課堂作業設計不僅能讓學生鞏固當堂課所學的知識,還能因為作業所取得的成就感而對數學產生興趣。那怎樣設計一份適合小學中年段的數學課堂作業呢?本文主要從四個方面來闡述。

【關鍵詞】中年段;課堂;分層作業

隨著中小學生減負進一步受到重視,作業日益受到關注。除了要嚴格控制作業數量和時間,更要重視作業設計,提高作業設計的質量。那么,對于我們教師來說,該如何提高課堂作業設計質量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發展呢?我在課堂作業設計的過程中,努力探索適合中年段課堂作業設計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做法:

一、單元整體分析,確立合適的作業目標

課程總目標提出,通過數學學習逐步形成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學生能獲得適應未來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體會數學知識之間、數學與其他學科之間、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在探索真實情境所蘊含的關系中,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運用數學和其他學科的知識與方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對數學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了解數學的價值,欣賞數學美,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質疑問難、自我反思和勇于探索的科學精神。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總目標以核心素養為統領,并將核心素養的目標貫穿于“四基”“四能”“情意”三個方面,構成三位一體的核心素養課程目標體系。

作業目標的制定也應和課程目標保持一致性。作業目標主要反映作業需要實現的功能和作用,合適的作業目標決定了一份作業的意義和價值。而課時作業目標的確立基于課程標準,取決于教學內容,同時需要分析單元內容主題。此外,依據學生的差異性,目標的確立還需要具有動態性和分層性。通過單元目標的篩選確立,進一步分解形成每一個課時的作業目標。以蘇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年月日”為例。年月日的內容是小學數學第二學段數量關系里面的內容,在這方面對學生的學業要求是能在真實情景中發現常見數量關系,感悟利用常見數量關系解決問題,形成初步的應用意識。從這個單元的教學目標和單元結構可以看出這節課屬于本單元的最后一個課時,也是本單元的教學難點。這是因為求經過的時間不僅需要正確理解時間的兩種不同的表示方法,而且需要靈活運用列式計算、分步推想等思考方法。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明確學習數學的價值所在。

二、綜合分析學習情況,設計分層作業

在現在的教育背景下,孩子的能力隨著年級的升高不可避免地會產生差異,三年級開始,不僅要求孩子的計算能力高,還側重對孩子數學思維和數學應用方面的考查。我們的作業要盡可能關注學生的差異和不同學生的需求,讓每個孩子都有練習的機會和成功的體驗。每個學生的學習基礎不同,接受能力不同,作業的效果也就不同。作為教師,我們要多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將學習目標分層,作業設計也要有梯度。

課堂練習主要有口頭練習和書面練習兩種形式,口頭表達能及時檢測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但比較費時,檢測人員有限。書面練習能比較好地量化考查學生對當堂知識點的掌握情況,而且能在有限的時間內考查完所有的學生。所以可以根據當堂課的需求選擇合適的練習方式。如果是書面練習,題目的層次可以按照鞏固性練習—變式練習—拓展或綜合練習的模式設計難度遞進的作業,盡量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因為時間關系,課堂作業數量一般為3-5道題比較合適,例如“求簡單的經過時間”一共設計了4道題,都是和路程時間有關的,是一個主題系列作業設計。

三、分層作業形式多樣,進行有效練習

課堂作業主要是讓學生能鞏固和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形成相應的技巧、技能,培養學生獨立思考、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課堂作業要基于課堂教學目標精心設計,既要內容新穎富有情趣,又要形式多樣,方能有效提高課堂練習的效率和質量。在練習設計中,主要可以采取以下幾種形式:

1.朗讀類練習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語文有朗讀單,那數學可不可以也有呢?例如“求簡單的經過時間”我首先設計了一個朗讀單,把這節課的基本概念、關鍵點以及容易出錯的點整理出來:(1)結束時間-開始時間=經過時間;(2)計算時間的方式要統一,盡量統一成24時計時法;(3)如果時間有分段,要分段計算后再相加,如果時間跨越凌晨,也要分段進行計算;(4)如果同時有時和分,先算“分”的部分,再算“時”的部分;如果“分”的部分不夠減,可以向“時”借1時當60分用;(5)想不明白的情況下可以通過畫時間軸來幫助理解。實際上這份朗讀單是對課堂知識的一個小結,學生通過讀一讀可以對課堂的重點內容了然于胸,似懂非懂的孩子通過讀一讀可能就會慢慢地理解所學的內容,知道做題的時候該從哪里入手去思考,學生通過朗讀單可以把隱藏的問題解決在萌芽階段。

2.基礎性練習

我設計了一個表格類的題目,把求經過時間的幾種類型都考慮進去,如下表:

針對當堂學習的內容設計的基礎練習,讓學生及時掌握新知?;A題型的設計一定要考慮所有學生的需求,與生活緊密聯系,引導學生合理地思考和選擇合理的方式進行計算,比如畫圖、計算等,讓學生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極大作用。主要考查學生對怎樣求經過時間的掌握程度,以及是否能靈活地運用“結束時間-開始時間=經過時間”這個公式去解決相關的問題,比如說知道經過的時間和結束的時間求開始的時間,知道經過的時間和開始的時間求結束的時間等,以及求隔天的時間段等問題。

3.對比性練習

例如下面兩道題:1.一輛汽車早上7:15從A地駛往B地,每小時行駛75千米,下午2:15到達B地。A、B兩地相距多少千米?(基礎題)2.陳老師開車去外地辦事,上午11:00出發,平均每小時行85千米,中途停車加油吃飯用去1小時。下午4:00到達目的地,這輛汽車一共行駛了多少千米?(提高題)這兩道題的相同點是都是求路程,不同點在于第2題多了一個條件,這個條件對題目是否有影響?只有學生對行駛的時間這個概念的理解是透徹的,那么這道題對學生來說是沒有問題的。

設計對比性練習是為了促進學生對知識本質的理解和掌握,防止思維定勢和解題方法模式化。會用常見的數量關系解決問題,形成初步的模型意識和應用意識。

4.綜合性練習

例如:下圖分別是5月1日一輛汽車從??陂_往三亞的出發時間和到達時間,??诰嚯x三亞大約280千米,這輛汽車平均每時行駛多少千米?

把鐘表的認識、時間段的計算和路程時間速度的計算相結合。把已有的知識和現有的知識聯系起來,考查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如果學生對其中的任何一個環節掌握不扎實,那么這道題他就會無從下手,或出錯率比較高。

數學知識都是相關聯的,綜合練習的設計能把學生的知識網絡串起來,充實學生的知識網絡,拓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應用能力。

5.口頭性練習

新課標指出學生要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能有條理地、清晰地闡述自己的觀點,能用數學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理解。數學語言作為數學思維的載體,能準確、清晰地闡述思維的過程和結果。所以除了書面的練習,一定要讓學生多表達,說說自己的想法。在學生完成上述課堂分層作業后,教師可以在巡視的過程中如果發現練習有困難的學生,可是適當地引導學生說一說問題在哪?適當點撥,把問題解決在萌芽階段。根據巡查的結果,也可以請層次好點的學生上臺講題或者請做錯題的學生說說他是怎么想的,讓學生的思維外顯,加深對當堂知識的理解。也可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起來說一說做這份書面課堂作業的感受,老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對課堂作業進行適當的調整,讓每個孩子在寫課堂作業的過程中都有屬于自己的收獲。

四、批改過程優化評價,激發練習興趣

新課標倡導評價的方式、主體和維度等的多樣化,作業的評價也應多樣化。首先,讓學生對作業的完成情況進行自我評估。其次可以通過同學互評的方式學習他人優點,啟迪智慧。最后通過教師和家長的評價助力成長。對于優秀層次的學生,教師可以鼓勵他們完成拓展類練習,比如求簡單的經過時間的實踐活動,合理地安排時間等;對于中等層次的學生,教師要鼓勵他們多表達,穩步前進;對于一般層次的學生,教師要努力找到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對他們的作業可以采用面批的方式,及時發現問題所在,鼓勵他們勤思考,給予思考的時間,促使其在數學學習中找到自信,激發他們對數學的學習熱情。在作業評價上,可以采取多元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針對不同的情況給予不同的評價,讓每個學生過一把“小老師癮”,以激發各個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完成課堂作業的熱情。

教師在批改作業的時候也可以多一些溫情,比如在學生作業后邊寫下一句或幾句針對性的評語,用感情色彩鮮明的語言,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比如“你的作業干凈整潔,看你的作業是一種享受”“如果你上課能專心聽課,你的作業正確率肯定會更高”“認真讀題,你能發現錯在哪嗎?我相信,你能行!”等等。老師簡單的評語,對學生來說可能就是前進的動力。

這份課堂作業的批改情況反饋如下:

從數據上可以看出孩子們對于課堂知識的整體掌握情況是可以的,作業設計層次分明,也能考查學生對當堂課知識的掌握情況,主題式作業和學生的生活比較貼近,題量不多,學生也樂意去完成。從第一題的幾個小題來看,學生對時間段的計算掌握得比較扎實,能靈活地運用時間段的計算去解決相關的各種問題。第二三題的對比題的答題情況來看,小部分學生對“路程=時間×速度”這個數量關系的“時間”應該是“行駛的時間”這個概念理解不透。第四答題的綜合應用說明小部分同學的計算以及鐘表的認識等知識是有斷層的。

“教者若有心,學者必得益?!辈贾脭祵W作業,是一種藝術,更是一種創新。課堂作業既要做到設計合理,又要設計科學,在“雙減”的政策背景下,如何提升中年段課堂作業的設計質量,我們還需要不斷地去探索和實踐。

【參考文獻】

[1]王彥偉,左明旭.核心素養導向下的數學課程目標體系解讀[J].福建教育,2022(06).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1年度海南省教育科學規劃一般課題“‘雙減’背景下優化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研究與實踐”的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編號:QJY20211013)

猜你喜歡
分層作業課堂
甜蜜的烘焙課堂
美在課堂花開
翻轉課堂的作用及實踐應用
嘻游課堂
嘻游課堂
最好的課堂在路上
淺談小學語文分層作業
對于初中數學分層作業的點滴思考
農村學校數學分層教學的實踐策略
基于語文核心素養的作業設計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