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信息化的應用探究

2023-06-10 16:55周兢
課堂內外·教師版 2023年4期
關鍵詞:音樂欣賞信息技術

周兢

摘? 要:信息技術給當今的教育教學帶來了重要變革。文章圍繞小學音樂欣賞教學如何在有效教學目標的引領下,用信息技術渠道為學生學習提供有效輔助這一研究話題進行探索,研究認為交互式多媒體教學和各種網絡教學工具構建成的關聯性工具箱,能為小學音樂欣賞教學提供堅實與多元的技術支持。

關鍵詞:信息技術;音樂欣賞;交互式課件

《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師應努力掌握現代信息技術,利用其視聽結合、聲像一體、形象性強、信息量大、資源寬廣等優點為教學服務。如今,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為小學音樂欣賞教學帶來了無限生機,圖片、音頻、視頻合為一體的希沃交互式課件、希沃易課堂、希沃授課助手、link同屏、微課設計與視頻錄制、問卷星、班級優化大師、隨機點名工具、倒計時工具、音視頻工具等信息技術手段在課堂上的運用為小學音樂欣賞教學插上了信息化的翅膀。

一、運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欣賞音樂的興趣

托爾斯泰曾經說過“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小學階段,學生的主要學習動力來自興趣。信息技術能為音樂欣賞教學提供色彩鮮明、直觀、動態的教學環境,教師可以將欣賞內容編制成融聲、像、文字于一體的教學軟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一年級學生欣賞《加伏特舞曲》時,教師將圖譜做成視頻動畫,學生一下子就被引入課堂,跟著動畫視頻進行踏步拍手體驗,從中掌握恒拍的概念,并能直觀地感受音的高低。在欣賞具有進行曲風格的《士兵進行曲》前,先播放國慶大閱兵視頻,學生聽著剛勁有力的音樂,看著動感整齊的畫面,情不自禁地去模仿戰士神氣、自豪的精神面貌,踩起進行曲的節拍,能很快掌握進行曲的節奏。由此可見,信息技術能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等多種器官,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地濃縮課堂的時間和強化空間范圍。

二、運用信息技術幫助學生掌握音樂要素

音樂要素,是指構成音樂的基本元素,包括音的高低、長短、強弱和音色、快慢等,這些基本要素互相結合,形成音樂常用的“形式要素”——節奏、曲調、和聲、調式、曲式等。音樂要素的教學有較強的理論性,比較抽象,學生難以理解和掌握,如果處理不當,教學將陷入枯燥乏味的樂理知識講授和機械的技能訓練中。音樂是審美的藝術,應當給人以美感。運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能將抽象、枯燥的知識轉化為視、聽、唱的形式,向學生生動而立體地展示所學的知識。如在欣賞《彼得與狼》一課中,教師運用電腦音樂,將圓號、長笛、雙簧管等樂器的音色加入音頻伴奏中,制作出單獨的圓號、長笛、雙簧管音色的旋律,讓學生能夠直接地聽辨樂器音色。為了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春節序曲》,此曲是一首帶再現的復三部曲式的作品,教師可以利用課件對曲式結構做清晰的呈現:樂曲的引子和尾聲用一串鞭炮標記,A樂段音樂用紅色燈籠標記,B樂段音樂用黃色燈籠標記,a、b、c三個音樂主題用三種不同顏色的炮仗標記,這些記號在對應的音樂出現時會跳出來,最后清晰地呈現出樂曲的完整結構。在教授“八分音符”時,就可通過“小兔分瓜”的畫面,在屏幕上演示一個大西瓜平均分成兩份的過程,并在每份上標上相應的節奏符號,讓學生形象理解八分音符等音符的時值、含義,這樣一來,學生仿佛在欣賞童話美術片,眼到、耳到、心到,聽得認真,看得仔細,這樣建立起來的音符概念,印象深刻,記憶牢固。

三、信息技術輔助學生輕松記憶主題音樂

主題音樂是樂曲中具有特征并處于顯著地位的旋律,它表現一個完整或相對完整的樂思,為樂曲的核心,是其結構發展的基本要素。主題音樂沒有歌詞,學生難以體會音樂形象,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把抽象的音樂形象具體化,輕松解決學生不能很好地理解音樂作品、音樂學習動力不足的問題。如在《口哨與小狗》的欣賞教學中,教師利用音頻剪輯軟件對“小狗”主題音樂和“小男孩”主題音樂進行剪輯,并通過錄屏軟件、格式工廠等軟件制作出主題音樂的動畫視頻,通過PPT設置反復多次地播放,讓學生通過多次聆聽主題音樂,演唱主題音樂,表現主題音樂,記憶主題音樂,對“小狗”和“小男孩”的形象有深刻的印象,給欣賞教學中主題音樂的學習帶來極大便捷,提高了課堂效率。

四、運用信息技術直觀形象地突破難點

心理學家認為:動態刺激遠大于靜態刺激,給人留下的印象也最深刻。教學中,以靜態方式存在的教學材料,通過多媒體的手段可恢復其鮮活的面目,變得有聲有色。教師可以采用動態圖像演示,利用文字的閃現、圖形的縮放與移動、顏色的變換等手段,容量大、速度快、效果好,不僅能把難懂的知識直觀地顯示出來,還有較強的刺激作用,有利于促進學生的知識建構。如欣賞《新疆舞曲(第一號)》時,A主題中的音樂記號較多,有▼(頓記號)#(升調記號)等,學生不易掌握。在樂譜顯示時,把它們用不同的顏色標記出來,并不停閃現,提醒學生在演唱主題時注意這些記號的變換。樂曲中的后十六節奏、三連音等難點節奏,都可以用閃現、移動、顏色變換、放大顯示等方法來教學,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同屏技術”的運用在欣賞教學難點突破中更是值得推廣應用。如二胡曲《賽馬》的演奏技巧“跳弓”“撥弦”的講解過程,為了讓學生清晰地看到教師的演奏示范,以及手部動作的具體細節?!巴良夹g”通過手機連接投屏器,將實時拍攝的畫面投到大屏幕上,“同屏技術”的運用能夠放大演示畫面,讓教室里的每一個學生清晰地看到演奏的細節,技術的運用讓教學真正做到了面向全體。

五、信息技術解放教師的雙手

信息技術與音樂教學的融合,優化了教學過程。多媒體具有靈活的界面交互功能,教師可以讓顯示屏上的畫面和存儲的聲音根據教學需要進行主動調控、快捷交互。方便的錄播功能避免了傳統教學手段中的種種弊端,教師能更加主動地控制教學過程,增強了教學效果。人機對話方式,改變了單一的教師講述形式;教師與多媒體進行雙向交流,還能讓學生得到計算機的鼓勵與幫助。例如在傳統的打擊樂教學活動中,教師既要演示圖譜,又要指揮學生演奏,有時手忙腳亂還達不到滿意的效果。如在使用“打溜子”樂器或身勢動作演奏《八哥洗澡》片段教學時,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制作軟件,選取圖形文件(溜子鑼、馬鑼、頭鈸、二鈸等),豎式排列,先出現溜子鑼圖片及溜子鑼聲:“呆呆”,讓學生聽出并模仿出四分節奏,然后點擊出示××的節奏,接著出現二鈸圖片及二鈸聲:“卜卜”,讓學生聽出并模仿出前八分休止后十六分節奏,然后點擊出示0?xx的節奏……以此類推完成單個打擊樂器節奏教學。當“打溜子”樂器的圖片和聲音集體出現時,學生會全身心地投入,目不轉睛地盯著軟件,而教師能更多地關注學生的演奏,輕松駕馭練習過程。這樣的教學形式新穎、教學容量大,教學內容變得生動有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歡樂的山寨》教學中,教師為了讓學生感受土家族舞曲緊湊活潑的節奏特點及歡快的旋律情緒,啟發他們創編各種節奏,并自編動作,設計了用一條彩色光柱隨音樂圖譜節奏移動的課件,這樣既可以代替教師的演示,又可以讓學生清楚地感知音樂節奏。當學生準確地拍出節奏就會得到計算機的贊揚,生動有趣的游戲情節使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樹立了自信心,增強了學習的興趣。

六、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創編和拓展

古人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動,故物于聲?!鼻橛兴?,心就有所動。在音樂欣賞課中,如果只有一架鋼琴或電子琴,無論如何也不如一個樂團的音響效果好,怎樣把一個樂團帶入課堂?信息技術的介入輕而易舉地就能讓學生聽到世界一流樂團演奏的音樂。比如《金蛇狂舞》是一首非常激動人心的民族器樂曲,樂曲的旋律激動、向上、熱烈,表現了人民喜氣洋洋、蓬勃向上的情緒。在鈸、大镲、大鼓、小鼓的襯托下更加表現出一種熱鬧的氣氛。在這種音樂情緒的熏陶下,學生欣賞與律動同步進行,能夠培養學生的創編能力。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自然地隨音樂節奏動起來,整個課堂充滿活力。在課堂里樂器的種類是相對缺乏的,且使用起來相對復雜,如何在一堂課里面實現樂器的協同使用?希沃平板的“自樂班”App能讓學生自主選擇樂曲中出現的樂器,進行創編。在拓展環節中,設置“龍舟競渡”等過關游戲,游戲可包括多個“關”,每一“關”中又有多種選擇,讓學生在游戲中進入角色,投入令人捉摸不定的帶有競爭性的環境中。為了尋求勝利,迫使學生主動運用已有知識和技能進行判斷,做出決策,并通過游戲環境的變化對決策進行評價,從而加深其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其綜合運用能力。通過游戲,激發學生對音樂欣賞的興趣,把知識性、趣味性和教育性融為一體,將知識的傳授和復習鞏固融于各種愉快的情境中。

七、信息技術實現學生的自主個性化學習

自主個性化學習是以學生為中心,尊重學生自主性地學習。小學音樂欣賞課利用計算機網絡功能,通過人機交互讓學生在教師幫助下主動思考、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培養學生獨立鉆研、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成為真正的認知主體,從而使學生終身受益。例如在“音樂家莫扎特”一課的教學中,教師課前讓學生交流、介紹自己搜集的莫扎特的生平和作品?;ヂ摼W拉近了遙遠、陌生的音樂家與學生的距離,學生搜集、整理、分析以及交流與介紹的過程也是自主整合教學內容的過程。在賞析莫扎特《法國民謠變奏曲》的教學環節中,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在希沃智慧黑板上轉播各組學生的完成情況,可以實時掌握學生學習動態,更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課后,教師布置創編作業,學生帶著“運用改變節拍的方法模仿與創作《兩只老虎變奏曲》”的任務回家,利用網上平臺交流,由于學生有了自己的思考過程,這就為課后對變奏曲的再學習提供了學習基礎。將信息技術應用于課堂,學生可以實現自主個性化學習,這種學習能力跨越了音樂本身,將會對學生產生長遠、有益的影響。

八、信息技術打造閉環,形成互通的智慧課堂

信息技術徹底顛覆了傳統教學流程,教師與學生的交流不再止于課內。在課外利用微課程自學完成知識傳遞,課內通過自主學習完成知識內化,實現了數字化的“學—教—習”模式。如學習京劇欣賞《都有一顆紅亮的心》前,利用問卷星做京劇文化的學情調查與摸底。根據調查結果分析學生的認知和接受水平,提前在班級優化大師推送相關資源,學生上傳反饋后教師來點評。同時,教師制作京劇小課堂、卡通版《賣水》唱段等微課助力學生自主學習。課后,學生根據上課的掌握程度,選擇課后的拓展資源,學習精力旺盛的學生可以在人人通等平臺繼續學習教師推送的相關資源,還未及時掌握課堂內容的學生可以課后觀看展示的視頻。教師運用信息技術打造了課前、課中、課后的教學閉環,讓學生真正實現多樣選擇、分層學習。

九、結語

特級教師羅樹庚說:“未來已經到來,只是尚未流行。老師,你想彎道超越,實現跨越式發展嗎?如果愿意,那就去緊緊擁抱智慧教育、人工智能吧。信息技術、智慧教育不僅能變革教學手段,更關鍵的是能轉變教學方式與思維方式,重構出一種嶄新的教育理論、教育思想?!睘樾W音樂欣賞教學插上信息化翅膀,對教學資源進行整合優化,使之圖文并茂、視聽結合,激發學生學習音樂、參與活動的熱情,豐富學生的音樂體驗,拓寬學生的音樂視野;為小學音樂欣賞教學插上信息化翅膀,豐富課堂教學手段,突出重點,化解難點,有效提升課堂效率,為學生的未來工作和生活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S].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1.

[2]盧廣瑞. 音樂欣賞(第3版)[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8.

[3]管靜. 小學音樂教育中審美教育的價值研究[J]. 小學生(中旬刊),2022,874(10):1-3.

(責任編輯:胡甜甜)

猜你喜歡
音樂欣賞信息技術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中的有效應用
兒童啟蒙教育音樂欣賞課的重要性
淺談大學生音樂欣賞能力的培養
陶冶情操,培養審美
提高學生音樂欣賞興趣的方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