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策彥周良《初渡集》中的寧波書寫

2023-06-12 12:22郭欣宇
文學教育·中旬版 2023年4期

郭欣宇

內容摘要:《初渡集》是策彥周良作為遣明使節出使中國時記錄的所見所聞,而寧波是策彥周良遣明使一行到訪中國訪問的著陸點和返航點,具有重要的意義。主要記述了在寧波的日常生活,文化交流以及所見所感。本文主要分析集僧人,文人和遣明使多重身份于一身的策彥周良筆下的寧波形象,以此來洞察明代寧波社會諸般現象。為研究明代寧波的政治,經濟,文化以及寧波和日本的交流提供一種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視角。

關鍵詞:策彥周良 《初渡集》 寧波書寫 中國觀

1370年后,中日兩國重新建交,日本派遣大量使者入明,雙方正式建立勘合貿易制度。策彥周良曾于1539年和1548年先后兩次率領日本遣明使團入明,并將兩次入明的經過逐日寫成《初渡集》和《再渡集》,為中日文化交流提供了珍貴的文獻資料,在中日交流史的載籍中占據了不可撼動的地位?!冻醵杉废噍^于《再渡集》,不僅篇幅更大,記錄也更為詳實。策彥周良在《初渡集》中留下了許多有關寧波的水上交通,市井生活,名剎古寺,漢文典籍,結交的文人志士以及文化交流的珍貴記載,對于研究明代寧波的社會實態具有史料價值和重要意義。

一.策彥周良與《初渡集》

策彥周良是日本室町時代后期臨濟宗禪師,日本中世五山文化后期的代表作家。博學多才,尤其精通漢詩詞。1538年,策彥周良奉命作為副使率領眾多遣明使到訪中國。這是在“寧波爭貢事件”首次遣使入明,使得日本與明朝的貿易關系在“爭貢之亂”后有緩和,但明朝方面仍心存疑慮。因而當時中國對日本人的接待管理非常嚴密,而策彥經過很多次的協助,順利完成了朝貢和通商的任務。寧波也是策彥周良一行到中國訪問的著陸點和返航點,由于他們在寧波逗留時間較長,關于寧波的記載也更為詳盡,因此寧波學者在研究明代的中日關系時,策彥周良在《初渡集》中關于寧波書寫的重要性不容小覷。

策彥一行從博多出發,于1539年5月22日抵達寧波,并停留了將近5個月的時間。啟程歸國時也在寧波停留8個多月等待返航時機,可以說策彥一行出使明朝時,在寧波度過了大部分時光。此行期間倭患十分嚴重,策彥周良在如此嚴峻的情況下,對下屬進行嚴加管理,遵守明朝方面的法令,不做有損兩國交好的事宜,出色地完成了遣明任務。此外他與寧波文人廣泛交往,結下了真摯的友誼。

策彥周良根據其初次入明經歷撰寫的《初渡集》全文共計約15萬字,成書后一直珍藏于天龍寺妙智院中。內容大多采用漢文記述,少數采用平假名與片假名,是日本現存的寥寥可數的遣明使實錄。其內容包括自然景色、人文地理、風俗習慣、社交行事、歷史、外交等各個方面。

寧波古稱明州,作為港口發揮著外交職能,即使是在明朝的海禁時期,寧波也發揮著朝廷特殊的朝貢港的職能,在中日交流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策彥周良在《初渡集》記載了嘉靖年間策彥周良一行人游覽寧波等地的風景,與當地文人的交往唱和,購買中國商品,以及自己的所見所感。留下了許多有關寧波以及中日間文化交流的珍貴記載,對當時兩國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對于研究明代寧波的社會實態具有史料價值和重要意義。分析其中策彥周良在《初渡集》中關于寧波形象的書寫,更利從周邊的不同文化體的視角,對寧波自身形象進行更加全面的思考的認知。

二.《初渡集》中的寧波城

策彥周良對于寧波的記述相較于入明使團沿途到訪的嘉興、杭州、蘇州、常州、揚州、淮安、徐州、濟南等其他城市詳細許多,在寧波度過的時間較長,社交活動也更豐富,因而《初渡集》中所展現的寧波形象也更飽滿。

“海港之城”是策彥周良對寧波的初印象,《初渡集》記錄了日本遣明使團從博多來到寧波的航路,從寧波著陸之后北上抵達京城的航路,朝貢完畢后再返回寧波以及從寧波啟程返回日本的航路。策彥周良率遣明使團第一次從寧波乘船北上時,對行程情況記錄如下:“巳刻自寧波北門之前發舟泊于西壩。予問水夫以處名并舟行之程。水夫請筆書云:鹽倉門至西壩四十里”。由此可以知道北上是從寧波北門外登船起程,坐船自寧波沿浙東運河北上前往京城。從京城返回時,也于寧波靈橋門前岸???,再返回嘉賓堂修整。在寧波啟程歸國時,先自寧波東渡門而出,歷城外而上本船,等候潮滿埋篷開船。

寧波港不僅是京杭大運河的重要路段,還是與日本博多對接的港口。策彥周良在《初渡集》中記載了“寧波”是取自“海不揚波”之意。寧波因河而生,因港而興,將其觸角伸向了海洋,與浩瀚的大海連接,充分發揮了其對外交往的職能,助力寧波塑造“港通天下”別具一格的城市形象。

三.《初渡集》中的寧波文人

文化總是依存于人的生活,策彥在寧波積極展開文化交往,文化互動,促進中日兩國文化交流。一開始策彥周良在寧波的活動還是受明朝方面約束,不能自由出行。后來經過策彥周良多次上書申請,終于獲得外出許可,與寧波文人的交往也逐漸頻繁起來。

策彥周良作為遣明使節接觸的人大多是寧波的文人,如謝國經、趙氏兄弟、黃南原、范南岡、柯雨窗、王惟東及諸秀才。其交好的形式大致分為三類。有些是慕遣明使策彥周良之名而來,有些是經由中間人引見給策彥周良的,還有些是策彥周良仰慕對方盛名前去結交的。他們以詩結情,互相酬贈。通過日本遣明使節與寧波文人之間交往活動,一方面可以了解寧波文人的社交方式,另一方面也知曉當時寧波的中日文化交流情況。

策彥周良在抵達寧波一個多月后,與眾多寧波文人友好交往,唱詩酬和。其中他與柯雨窗交往較多,關系頗為密切,有多次詩文唱和。關于與柯雨窗的交往記錄如下:“四日,齋后攜助太郎扣柯雨窗。蓋謝前日兩度音問也。余出示聞蜇有感之詩,雨窗即席和者兩篇;廿日,又雨窗來臨,余出示中秋偶作,雨窗即席而賀焉;廿一日,月川,雨窗作辭作詩以祝以賀”。策彥周良多次說到“雨窗回字勤懇”,可見兩個人的交情十分要好。策彥曾還委托柯雨窗向他的老師豐坊邀序。因為策彥周良十分欣賞豐坊的才華,曾稱豐解元無論是作詩還是撰文的才能堪稱天下第一,因而想要邀請具有如此優秀才能的豐坊為自己做序。一開始豐坊委婉的拒絕了,后經柯雨窗的再三爭取,策彥周良又托其轉遞書信,最終如愿以償。

除了互酬詩文,策彥周良在寧波期間與結識的寧波文人互相饋贈物品,禮尚往來,品茶作詩、飲酒博戲、圍棋對弈、書信交往等等??梢妼幉ㄎ娜说纳缃换顒邮重S富多樣。策彥周良是博聞強識的五山文學后期代表詩人,精通漢文,有深厚的漢學修養,這也是他能與寧波文人友好交流的重要原因之一。他積極主動的與寧波文人展開交往,主動學習,并且將自己的作品帶來中國,向寧波文人邀序。即便當時明朝方面的約束很嚴格,但是策彥周良能多次上書請求,足見他誠意滿滿,想切身實地的與寧波文人交好。積極的與寧波文人唱詩酬和,這表明他還是極度喜愛中國文化的,渴望了解中國文化。

由于策彥周良博學多才,文學素養深厚,外交才能優異,又能以真誠熱切的態度對待寧波文人,還在文化交流上做出了萬眾矚目的貢獻。他作為官方派遣的遣明使,與寧波文人展開積極的交往,作為五山文學后期代表詩人,與寧波文人開始友好的文化交流,為中日友好交流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通過與寧波文人的交往互動可以感受到他對寧波文人的景仰之意,也能體會到他希望自己的作品和才能得到認同和欣賞。

四.策彥周良的中國觀

從策彥周良入明的角度來分析可知,日本對中國的關注和好奇心一如既往。明清時期的僧侶和商人是日本了解中國的主要媒介。日本作為文明周邊國,從一定程度上講文學及文化的源頭就在中國。從向中國吸收,借鑒和改造中國哲學,文學,美學基礎上,形成了其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v觀其發展脈絡,從根本上受中國文學思想的滋養。從歷史和文化思想發展的角度來說,日本的語言文字,律令制度,文學文化等諸多方面都受到中國文化的巨大沖擊和影響。中國傳統文化是日本民族文化的源泉和根本,對古代日本文化及文學作品創作產生了深遠影響。所以具有深厚漢學素養的策彥周良對于唐土有著無限的憧憬和想象,對卓越中國思想文化持有強烈的好奇心?!冻醵杉繁砻嫔鲜遣邚┲芰紝χ袊挠涗?,對寧波形象的書寫,但其實背后還隱藏著對經濟利益的追求和政治接洽。

策彥周良入寧波的時代背景,明代中日之間即有官方貿易,也有民間貿易,但大體上是朝貢貿易,也就是勘合貿易這種官方貿易?!皩幉庁暋笔录率怪腥罩g的貿易往來一度惡化,后來明朝方面作出調整,重新制定貿易規則。即便如此,明世宗仍曰:“夷姓多譎,不可輕信,所在巡按御史督同之司官嚴譯審?!辈邚┲芰季褪窃诿鞒瘜θ毡痉矫嫣幪幪岱赖谋尘跋氯朊鞯?。雖然寧波方面根據招待使節的禮儀對待策彥周良等遣明使節一行人,但明朝方面在最開始得知日本使團駛入明朝境內的消息后,派總梁劉、通判周、提舉魏督領通事親到夷船,就入貢之事向日本使節進行詢問,“彼國有無真正表文、是否誠心朝貢”等等。明朝政府對日本遣明使嚴加防范,表面上是海防派軍船來“保護”,其實背后是明方對日方的監管。到達寧波之后安排專門的住處,負責糧食用水。事實上這也是一種限制,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在明朝的統領和監管之下。

盡管寧波市舶司對待遣明使團態度十分謹慎,防范心很重,日常管理嚴格,強調不允許隨意走動。但明日雙方也心照不宣的進行貿易往來,而且日本方面還希望雙方的貿易可以越做越大。結合當時中日兩國的實力來看,策彥周良一行遣明使團是借日本貢使的身份,實則是與朝廷做官方生意,與民間做私人買賣。策彥周良借遣明使的身份來從事貿易往來這一目的也可以通過他對寧波商業十分感興趣這一點來印證。他隨時隨地記錄商業信息、商貨流通的情況。初到寧波時,關于城內的店鋪和商業情形,在物、藥材等,門類廣泛,不少標有具體名稱、數量及價格得到商品途徑大致分為三種,他人的贈送,以物易物和花錢購買。其實可以看出當時策彥周良帶來中國的物品種類很少,但從寧波帶回日本的物品種類卻十分廣泛。返回日本時在寧波滯留了8個多月的時間等待返航時機,如此一來策彥周良一行人便有充分的時間購買商品,從事貿易。此外利用兩國商品存在的價格差,便可以獲取豐厚的利潤。這說明日本社會需要中國的商品,有很大的需求量,證明當時中國的發展水平要遠高于日本,當時中國的商品對于日本來說就像是“高科技產品”。

策彥周良一行人以入明使團的身份大力從事貿易往來的同時,遣明使團的政治接洽的目的也顯露無疑。中日雙方的關系也在這種日本使團入明朝廷的這一活動中體現的淋漓盡致。日方以從屬國的身份與明朝展開“朝貢貿易”,且與明朝官員討價還價,訴苦、談判,以獲得更多賞賜。對于明朝與日本來說,前者獲得政治利益,后者收獲經濟利益,各有所取,各有所得。策彥周良一行人利用出使機會,大力從事貿易,給日本帶來莫大的經濟利益。策彥等人在使寧波期間的經營活動,更典型地反映了其進貢時的情況,展現了中日貿易的情形。

然而日方不僅想要獲得經濟利益,還妄想追求地位平等。策彥周良與市舶司通事周文橫有一段書面交流。內容如下:廿一日,巳刻周通事來。予筆談云:“吾國高出于朝鮮琉球之上,是曩昔以來之歸也。故吾國先王豐聽帝,丁本邦隋帝之朝致書,有東皇帝奉書西皇帝之語。然近年指吾國王使臣等,枉呼夷人何哉?”對于策彥周良的來書周文衡答:“日初處與日末處不同。原先朝貢之初,班首使臣也”。日本想要謀求同中國同樣大國地位的野心已經由來已久,日本歷史上曾有一次圣德太子通過使者小野妹子獻給隋煬帝的國書中提到“日出處天子致書日沒處天子”,將日本天皇稱為“日初處天子”,這是一次公開表明其追求平等地位的野心彰顯。公元608年小野妹子再次出使中國,所帶“國書”起首又曰:“東天皇敬白西天皇”??梢?,公元七世紀初的日本政治體制已經確立了試圖與中國“皇帝”對等的“天皇”觀念。換言之,“天皇”這一稱謂自在日本誕生的那一刻起,便同爭取與文明國家對等外交的國民責任感和自信心緊密結合。同中國寧波的這一次遣明使交流更是彰顯出這個理念,言語間日本把自身設置在比韓國、琉球等國家更崇高的位置上。后策彥也繼續提出了“東皇帝西皇帝”之語,并對明人呼日本人為夷人,表現出不快之感。說明他內心也對圣德太子的做法表示支持,不滿明朝將日本使臣稱為“夷使”。向往著兩國有平等外交,企圖謀求與中國的平等地位的狼子野心展露無遺。

策彥周良筆下的寧波城作為一個港口城市發揮了其出色的外交功能,此外寧波作為市舶司之一負責接待遣明使,管理遣明使團的衣食住行,配合明朝中央完成對朝貢使團的審查和接待工作,更好的促進貿易往來和中日間的交往互動。策彥周良筆下記錄的寧波文人具有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漢學素養。雙方禮尚往來,以詩會友,酬歌作答,交往十分愉快,結交了深厚的友誼。綜上所述,日本遣明使策彥周良對寧波形象的書寫,不僅展現了飽滿的明代寧波形象,還體現了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憧憬。策彥周良《初渡集》憑借其多重身份的獨特視角,刻畫出了一幅關于明代寧波城的市井生活,文人的互動交往,宗教信仰情形的畫卷。此外《初渡集》中涉及的明朝與遣明使團的經濟往來和經濟接洽的問題,也展現了明代對外關系的特殊性。其提供的歷史資料、多重視角的記錄是極其珍貴的。通過分析策彥周良《初渡集》中的寧波書寫,我們可以窺見不同文化背景下記述的寧波形象。

參考文獻

[1]策彥周良,笑云瑞欣.策彥入明記 笑云入明記[M].崇文書局,2022.

[2]朱莉麗.行觀中國——日本使節眼中的明代社會[M].復旦大學出版社,2013.

[3]滕宇鵬,劉恒武.明代日本、朝鮮的中國認知——以策彥周良、崔溥為中心的考察[J].當代韓國,2016(03):34-48.

[4]張楠.末松謙澄的《源氏物語》英譯與近代日本文化外交[J].國外文學,2020(04):62-79.

(作者單位:寧波大學外國語學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