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語時間垂直空間化的對稱性和不對稱性

2023-06-12 08:39姚婷
文學教育·中旬版 2023年4期
關鍵詞:對稱時域

姚婷

內容摘要:在語言研究中,時軸研究和時域研究一直屬于研究學界的熱點,但是垂直時軸研究卻不夠充分。本文基于認知語言學視角,根據隱喻-轉喻理論和詳盡語料分析,采用定性、定量以及比較的研究方法,以方位詞為例,考察漢語時間垂直空間化的對稱性與不對稱性。漢語垂直空間化既存在共性,又存在個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時域指稱;2)時域取向;3)組合模式。本文旨在通過漢語時間垂直空間化的研究,豐富時間詞的已有研究,完善時間空間化的研究,有助于推動語言的應用研究,如詞典編撰,對外漢語教學、翻譯實踐等。

關鍵詞:時軸 時域 對稱 時間詞

語言和文化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共同發展,語言是文化的表現方式,語言反映文化,反過來,文化影響語言的發展。即使是生活在同一個地球,由于地理環境、文化習俗、歷史傳統、政治制度、經濟發展等的不同,語言也存在差異性。

針對一些抽象的,難以直接感知的概念,人們傾向于使用那些較為具體的,易于理解的概念來促進理解。時間和空間屬于兩個基本概念域,空間先于時間存在,人們常用空間概念來識解時間概念。相比于時間,空間更為具體。具體的空間看得見,摸得著,抽象的空間也會有較為具體的界限劃分。時間空間問題一直受到諸如哲學家、思想家甚至科學家的廣泛關注,早在戰國時期,尸佼提出“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來曰宙”,這里的“宇”表示的就是空間,而“宙”表示的是時間,“宇宙”便是時間和空間的統一。借助空間概念,感知、理解與構建時間概念的特性被稱為時間的空間性(羅思明,2021)。本文研究對象是漢英方位時間詞。方位時間詞①,指的是既是時間詞,表征時間概念,同時又包含“上下、高低、深淺、厚薄”空間方位語素。以上/下為例,如:

(1)a.上周股市,震蕩激烈。(當代報刊,1994年報刊精選)

b.尼泊爾是李瑞環主席訪問南亞三國的第一站,老撾總理下月初訪華。(1993年人民日報)

c.而眼下另一個要命的事情是,聯想到底該往何處去。(當代史傳,吳曉波)

例(1)中,漢語“上周”指稱過去。(1b)中,漢語“下月”指稱未來。例(1c)中,漢語“眼下”指稱現在。

綜上,漢語不同方位時間詞具有不同時域指稱,同時漢英方位時間詞存在內部指稱語內、語際差異。

一.研究綜述

時軸研究和時域表征一直受到語言學界的廣泛關注,水平時軸、垂直時軸方面的時空隱喻現象是學界的研究熱點。時軸研究的核心是時軸類型(羅思明,2021),以往研究碩果累累,但也存在一定研究空間。時軸研究中,以“水平時軸”研究最為普遍,其次是“垂直時軸”研究?!八綍r軸”中以“前后時軸”為主要研究對象(張建理,2003;蔡淑美,2012;王燦龍,2016),垂直時軸以上下時軸為主要研究對象(韓玉強,2007;王文斌,2013;魏義禎,2019)。在漢英垂直空間化方面,除上下時軸外,其他時軸的研究有限,如深淺時軸、厚薄時軸、高低時軸。也有學者就單一方位詞、時間詞進行了研究,如對“深”的隱喻義的研究(何潔玲,2012);英漢語“深”的空間隱喻(李梓,2012)。鮮有學者綜合上下、深淺、厚薄、高低時軸,就漢語時間垂直空間化的對稱性與不對稱性進行研究,本文作者意在此方面進行嘗試。

二.研究設計

1.研究問題

(1)漢英時間詞有哪些具體時軸,存在什么樣的對稱性與不對稱性?在表達時間概念問題上有哪些共性與個性?(2)產生這種對稱性與不對稱的動因有哪些?

2.研究方法

本文所研究方位詞,語料主要來源于:《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北京大學語料庫(CCL)。具體分以下步驟:(1)獲取詞典語料,檢索詞典詞條,進行人工篩選,獲取上周、下月等合格語料;(2)檢索語料庫語料,利用關鍵詞檢索發法,核查擴充詞典語料,經人工篩選,確定語料。

三.漢語時間水平空間化的不對稱性

1.上下時軸

1.1上、下方位時間詞研究

漢語中,方位語素上、下常被用來表達時間概念,如上次,上年,下次,下年等。經檢索得上下時軸時間詞共50,其中,包含上方位語素的時間詞有26個,包含“下”方位語素的時間詞有24個。

“上”在現代漢語詞典》(2016)中,釋義為次序或時間在前的。在“上”時間詞中,10個時間詞指向過去,如上周、上月、上禮拜,16個無時域指向,如上半天,上旬,上半年?!吧稀本哂忻黠@的時域取向,即,過去時域取向。

在指向過去的時間詞中,構成“上”時間詞的組合模式為:

(1)上+時間單位:上周、上年、上星期、上月、上禮拜

(2)上+時間名詞:上代、上輩子、上世

(3)上+量詞:上次,上回

在無明顯時域指向的“上”時間詞中,組合模式為:

(1)上+量詞+時間單位:上半夜、上半年、上半天

(2)上+量詞+時間名詞:上半晌、上半場,上半時

(3)上+時間名詞:上古

(4)上+時間單位:上旬

(5)時間形容詞+上:早上、晚上

(6)名詞+上:會上

(7)名詞+頭+上:火頭上、氣頭上、興頭上

(8)其他:上元節

“下”在現代漢語詞典》(2016)中,釋義為次序或時間在后的。在“下”時間詞中,6個時間詞指向現在,如眼下,目下。8個指向未來,如下周,下月?!跋隆本哂忻黠@的時域取向,即,未來時域取向。

在指向現在的時間詞中,構成“下”時間詞的組合模式為:

(1)身體部位+(方位)+下:目下,眼下,眼底下

(2)名詞+下:時下、現下

(3)介詞+下:當(dang第一聲)下

指向未來的“下”時間詞中,組合模式為:

(1)下+時間單位:下禮拜,下星期,下月,下周,下年

(2)下+量詞:下次、下回

無時域指向的時間詞的組合模式:

(1)下+量詞+時間單位:下半夜、下半年、下半天

(2)下+量詞+時間名詞:下半晌、下半場,下半時

(3)下+時間名詞:下午

(4)上+時間單位:下旬

(5)時間單位+下:年下

(6)其他:下元節

漢語上下時軸中還存在其他未收錄在《現代漢語詞典》中,或雖然不符合時間詞的標準,但是隱含時間信息的詞、詞組或結構,如:

(1)上/下+時間名詞,如:上/下世紀

(2)上/下+量詞+時間名詞,如:上/下個季度

(3)上/下+量詞+量詞+時間單位,如上/下半個月

(4)上/下+數詞+時間單位,如:上/下一年,上/下一秒

(3)上/下+數詞+量詞+時間名詞,如:上/下一個世紀,上/下一個世紀

在以上組合模式中,基本上可以和“上”組合的都能和“下”組合,如時間單位,時間名詞??梢钥闯?,“上”/“下”組合模式具有一定程度的對稱性。如上月,下月,上周,下周等。此外,上和下都可以重復,用作疊詞,組成“上上”“下下”?!吧仙稀北硎颈惹耙粫r期再往前的(一個時期),如上上月,“下下”,指比后一個時期更往后的(一個時期),如下下星期。上下時間詞存在一定的不對稱性,時域取向不同,上指向過去,下指向未來;時域指向不同,下可指向現在,而上不可未見此方面用法。

1.2上下時軸概念隱喻研究

對于上下時軸隱喻,“太陽圖式”是主要的認知圖式。根據認知主體的不同,“太陽圖式”可分為“時間在動”模式和“自我在動”模式(Lakoff,1980)。自我可以看作是觀察者。在“時間在動”模型中,自我靜止,時間隨太陽運動而移動。太陽以每日日出東方,正午上升到正南,之后日落西山為運動軌跡。以日出的方向為上,日落的方向為下。映射到時間概念,可以得到,上代表過去,下代表未來。在“時間在動”模式中,太陽在正午與觀察者的位置重合。當觀察者的位置與太陽重合時,自我的位置得以凸顯,因而有眼下,目下,眼底下等表達。綜上,漢語采用的是上表過去,下表未來的隱喻原則。

2.高低時軸

2.1高、低方位時間詞研究

“高”在現代漢語詞典》(2016)中,釋義為從下向上距離大;離地面遠。雖然未檢索到相關時間詞,但是在漢語中,高在某些情況可以表達時間概念。如,高大可以指年歲大,多見于早期白話。高齡,敬辭,稱老人的年齡(多指七八十歲以上)?;蛘咦鲗傩栽~,指年齡較大的(就一般標準而言)。高壽,指長壽;或作敬辭,用來詢問老人的年紀。此外,高還可單獨形容年紀大,如年事已高,年高?!暗汀贬屃x為從下向上距離小,離地面近。同樣,并未檢索到相關時間詞,但是低齡,指年紀較小的(就一般標準而言),涉及時間概念。高、低在高年級、低年級中,也蘊含時間概念,一般高年級相對于低年級來說,個頭更高,年齡更年長。

漢語“高低時軸”內部存在共性與個性,首先,共性體現在:漢語“高”,“低”均可表達時間概念,如高齡,低齡。個性體現在:高可用來指年紀,表達年長的概念,用來指稱壽命,指長壽,此外,“高”常表敬辭意義,常用作書面語?!暗汀睙o此用法。

2.2高低時軸概念隱喻研究

漢語高低時軸中,“高”本義為從下向上距離大;離地面遠。而用“高”被用來指年紀、輩分,是從實體物質的空間距離的變成指表示人的年紀的時間距離的大,將時間量化,將高從空間域投射到時間域(孫宜琦,2014)。

3.深淺時軸

3.1深、淺方位時間詞研究

深在詞典中,意為從上到下或從外到里的距離大;距離開始的時間很久。經檢索發現,“深”有3個時間詞,均無時域指稱?!吧睢背Ec季節搭配,但是深秋,深冬較之深春,深夏更為常見,使用頻率也更高。運用容器隱喻來解釋,把時間看作一個有開端和底部的容器,開口處為一段時間的開始,底部為一段時間的后部分,一年之計在于春,春可以看作是開口處,冬天是最后一個季節,可以看作底部。深的時間義也為距離開始的時間久,秋冬符合“深”的意象圖式,故此,我們習慣上更傾向于將深與秋冬而不是春夏進行搭配。同樣,一日之際在于晨,早晨位于一天的開始,可以看作容器的開端,夜晚作為一天的后部分,可以看作容器的底部,白天光線充足,夜晚光線昏暗,容器開端到底部,越往底部收到的影響越大,光線變弱,視覺效果隨之降低。因此,夜晚更符合深的意象圖式,因此我們常用深與夜進行搭配,如深夜,深更半夜。深還可用來形容時間晚,如,夜深了。而“淺”意為從上到下或從外到里距離??;(時間)短。春作為四季開始,作為容器開端,符合“淺”的意象圖式,故而有淺春的用法?!皽\”還可用來形容時間短,如年代淺。

“深、淺方位時間詞”存在共性與個性,首先,共性體現在:深、淺均可表達時間概念,或蘊含時間信息,且均可與季節進行搭配。

個性體現在:(1)“深”傾向于與秋冬搭配,如深秋,深冬,而“淺”傾向于和春夏搭配,如淺春;(2)深可表示時間久,如年深日久,淺可表示時間短,如年代淺。

3.2深淺時軸概念隱喻研究

漢語深淺時軸符合容器隱喻的圖式。王芳(2017)將時間看作一個容器,容器開端視為時間開端,容器底部視為時間末端。淺即是開端,深即是末端。一年之計在于春,春可以看作是容器的開端,故而漢語有淺春的表達?!吧睢币鉃閺纳系较禄驈耐獾嚼锏木嚯x大;距離開始的時間很久。秋冬符合“深”的意象圖式,故而有深秋、深冬的表達。此外,容器開端光線的阻力最小,隨著深度增加,光線受到影響,逐漸變弱。白天日光強,正午日頭最強,到傍晚開始,光線變弱,溫度降低,因而夜晚符合“深”的意象圖式,故而有深夜的表達。漢語也有夜深了,年深日久,深更半夜的表達,其中,“深”表達距離開始的時間久,是空間概念到時間概念的映射。漢語有初春,仲春,暮春的說法。將春天看作一個容器,初春為容器開端,仲春為中間部分,而暮春即為末端部分,暮春也符合容器隱喻的圖式。

4.厚薄時軸

4.1厚、薄方位時間詞研究

“厚”意為扁平物上下兩面之間的距離大。雖然沒有相關時間詞,但是厚可以用來形容時間,如我們常用厚重來形容歷史久,如歷史厚重感,厚重的歷史,歷史的厚重等表達。

(2)a.歷史的厚重使美麗的徽州愈加魅力四射。(當代《人民日報》)

b.古老的人文景觀,堆疊成厚重的歷史。(當代《人民日報》)

“薄”意為迫近,靠近,如日薄西山。薄暮意為傍晚。雖然“厚、薄”屬于可以指稱時間的空間維度形容詞,但是一般情況下,“厚、薄”不單獨用來形容時間,需要與其他語素進行組合。雖然厚、薄在具體語境中均可表示時間,但是厚薄在現代漢語中較少用來指稱時間。

4.2厚薄時軸概念隱喻研究

厚的本義為扁平物上下兩面之間的距離大。當空間域投射到時間域,厚可以用來指時間跨度大。且“厚”視覺上給人以厚重,沉重之感,故“厚”在表時間概念時,常蘊含厚重感,指歷史的底蘊深厚。把時間看作日程表,時間固定,單位時間內頻率越快,完成的項目數量越多,轉換成實體就會越厚。

針對一些抽象的,難以直接感知的概念,人們傾向于使用那些較為具體的,易于理解的概念來促進理解。時間和空間屬于兩個基本概念域,空間先于時間存在,人們常用空間概念來識解時間概念。相比于時間,空間更為具體。具體的空間看得見,摸得著,抽象的空間也會有較為具體的界限劃分。漢語垂直空間化既存在共性,又存在個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時域指稱;2)時域取向;3)組合模式。本文旨在通過對漢語時間垂直空間化的研究,豐富時間詞的已有研究,完善時間空間化的研究,有助于推動語言的應用研究,如詞典編撰,對外漢語教學、翻譯實踐等。

參考文獻

[1]Lakoff G,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10.

[2]張建理.漢語時間系統中的“前”“后”認知和表達[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5):85-92.

[3]魏義禎.也談漢語時間表達的空間隱喻系統——“來/往”“前/后”“上/下”的協調[J].語言教學與研究,2019(4):104-112.

[4]蔡淑美.現代漢語“前、后”時間指向的認知視角、認知機制及句法語義限制[J].當代語言學,2012,14(2):129-144.

[5]羅思明,王佳敏.漢英時間詞軸線類型特質及其語言蘊含共性[J].外語與外語教學,2021(4):13-22.

[6]余東濤.論現代漢語時間詞與方位詞的組合及其功能——兼談語言時空關系[J].求索,2015(10):189-192.

[7]王燦龍.“前、后”的時間指向問題新探[J].當代語言學,2016(2):176-193.

[8]李向農.時點時段的內涵及構成與漢語社會的時間觀念[J].世界漢語教學,1995(2):1-9.

[9]王芳.空間形容詞“深”與“淺”的認知語義研究[D].青島:中國石油大學,2017

[10]王文斌,王佳敏.漢英日時間表達的空間隱喻系統——以方位時間詞為例[J].中國外語,2021,18(05):45-54.DOI:10.13564/j.cnki.issn.1672-9382.2021.05. 006.

[11]孫宜琦,徐今.空間形容詞“高”的語義拓展[J].現代交際,2014(04):65.

[12]何潔玲,羅思明.空間維度形容詞“深”的基本義、轉喻義和隱喻義的研究[J].現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12(06):68-70.

[13]李梓.英漢語“深”的空間隱喻[J].科技視界,2012(11):125-129.

注 釋

①此處時間詞的概念采用余東濤(2015)對時間詞的定義,1)表示時間概念,可以用“這個時候,那個時候”指稱,可以用“什么時候”提問;2)能與“在、同、跟、到、比、從”等介詞結合組成介詞短語,或者能與方位詞“前、后、以前、以后”等組合方位短語;3)能獨立作狀語,同時能充當主語、賓語的詞。此外,本文涉及的漢語時間詞是指時間詞的單純形式,而非時間結構(李向農在他的《現代漢語時點時段研究》(1995)中就時間詞和時間結構進行了區分,他指出,時間詞跟組合形式——時間結構相對而言,時間詞是表達時點時段的單純形式。時間詞大多是固有的時間名稱,一般都收錄于《現代漢語詞典》。詞化程度較高,而時間結構往往是臨時組合的,靈活性比較大,詞化程度較低)。

(作者單位:寧波大學外國語學院)

猜你喜歡
對稱時域
基于收縮塊的高速列車多目標滾動時域速度規劃
基于時域信號的三電平逆變器復合故障診斷
基于極大似然準則與滾動時域估計的自適應UKF算法
基于時域逆濾波的寬帶脈沖聲生成技術
基于時域波形特征的輸電線雷擊識別
基于多級小波域變換的時域擴散熒光層析成像方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