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學科單元整體教學的初中語文教學探索

2023-06-15 21:29鄭丹丹
學周刊 2023年19期
關鍵詞:單元整體教學教學評價思維導圖

鄭丹丹

摘 要:新課程標準強調:當前的初中語文教學要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目標,不斷優化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效率。在此背景下,開展單元整體教學就成為很多教師的新嘗試。本文闡述了單元整體教學的概念,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開展單元整體教學的意義以及具體推進策略,旨在切實發揮單元整體教學的作用,使學生能夠通過語文學習獲得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有效提升。

關鍵詞:初中語文;單元整體教學;思維導圖;教學評價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3)19-0124-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19.041

2022年上半年,新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正式出臺,明確提出了初中語文教學的工作目標是要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并且提出了要“構建語文學習任務群”的新要求,這代表了新時期初中語文教學的新要求與新方向,需要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方法上做出相應的調整。而統編版初中語文教材的應用則為我們創新教學方法提供了有利條件。新的統編版語文教材在內容編排上更系統、板塊也更清晰,特別強調“單元整體”來呈現學習內容,這為開展單元整體教學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對此,筆者談談自己的認識。

一、語文單元整體教學的概念

語文單元整體教學是指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以一個語文單元為教學基礎,從單元整體出發,對教學內容進行整體研究,在單元主題的指導下,厘清單元內部各課文之間的關系,明確教學的重點,進而對單元學習的課文進行整合,并且根據教學需求對教學內容進行適當的課外拓展,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掌握學習方法和技巧,進而提升語文學習能力,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相對于傳統的單篇語文教學方法,單元整體教學更強調整體性、綜合性和自主性,即把多篇課文納入單元整體目標,通過多個課時來引導學生逐步自我構建單元整體知識體系,同時,把語文學習中的“聽、說、讀、寫”全面滲透其中,有利于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升,在此過程中通過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合作探究,使學生在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自覺地完成學習任務,有利于學生主體地位的發揮,從而提升初中語文教學的效果。

二、初中語文實施單元整體教學的重要性

(一)是培養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必然要求

根據新課改的要求,初中語文教學的目標是要培養和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即通過有效的教學設計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思維能力、審美創造能力以及文化自信。要想達到這一目標,就要結合語文學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點,多給學生創造體驗、實踐或者探究的機會,幫助學生轉變學習方式,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而開展單元整體教學,能夠在教師有效導學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中收獲知識,在對比性學習的過程中深化認知,在獨立解決新問題的過程中提升其能力,這符合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要求。

(二)有利于提高語文教學效率

初中語文教學內容很多,涉及語言文字的積累與梳理、實用性閱讀與交流、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思辨性閱讀與表達、整本書閱讀和跨學科學習等內容,這在新的統編版教材設計中也有具體體現。如果語文教師依然采用傳統的單篇講授法的教學模式,試圖把每一篇課文每一個知識點都分析透徹,這種死板機械的教學方式會導致學生學習被動,教學效率不高,且經常會出現“趕進度”的問題。應用單元整體教學,語文教師可以依據單元主題對單元課文學習內容進行整合,這能夠避免單篇教學的重復性,使教學時間得到了優化。同時,開展單元整體教學依托學習任務來整體規劃學習內容,引導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積累語文學習的經驗,避免死記硬背或者機械性訓練,這就把教師“導學”和學生自主學習結合起來,以多樣化的任務驅動學生打破傳統思維,把接受式學習與探究性學習結合起來,這利于落實課程標準的要求,使語文教學活動切實做到以生為本。

(三)有利于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初中階段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語文知識與技能的積累,其自主學習能力也在不斷地提升,因此教師在開展單元整體教學時,可以在對重點課文、重點內容進行細致導學的基礎上,在課前預習、自讀課文、群文拓展閱讀等環節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在探究學習階段也可以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鼓勵學生嘗試獨立完成學習任務,這樣就能夠鍛煉學生自主分析課文知識點及其情感內涵的能力,也就會使學生逐漸了解初中語文學習的方向,這非常有利于發揮學生在語文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與作用。

(四)有利于學習資源的開發

新課改下的語文教學特別強調要充分發揮教材的引領作用,但不是死板地“教教材”,而是要求教師“用教材教”。開展單元整體教學則能夠促進教師在這方面的成長。開展單元整體教學,需要語文教師對學習資源進行整合重構,需要教師深度研究教材所提供的教學資源,在此基礎上進行適當拓展延伸。例如開展群文閱讀,則需要教師去搜集與單元教學相關的課外素材,甚至可能需要進行跨學科資源的整合,這大大豐富了語文教學的內容,體現了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點,對語文教師自身來說也是一種進步,有利于實現教學相長的良好效果。

三、在初中語文中開展單元整體教學的推進策略

(一)充分備課,確定單元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對教學活動具有導向作用,是教學活動開展的中心參照。語文教師在進行單篇課文教學時,習慣以課程標準要求為具體的教學目標。而在開展單元整體教學時,因為其跨度更大、涉及內容更多,且需要對單元內容進行重新整合,需要教師自己來確定教學目標。語文教師可以嘗試從宏觀和細節兩個角度出發來進行備課設計。

首先要確定單元教學主題。單元教學主題是主線,把單元學習的課文都要涵蓋其中,能夠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例如在進行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教學時,本單元閱讀教學的內容包括《阿長與山海經》《老王》《臺階》和《賣油翁》;寫作教學的訓練重點則是“抓住細節”;而課外閱讀也就是名著導讀的學習內容則是《駱駝祥子》。根據對單元學習內容的組成分析,我們就可以確定單元主題為“平凡人的小故事”,這契合了四篇課文所體現的通過描寫普通人身上的小事情來對其所體現的精神與品格的歌頌,從而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也能夠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求真、務實、向善,落實了核心素養的要求。

其次分析單元課文的體裁與寫作特點。在教材課文學習過程中,語文教師的任務之一是要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能力和文學鑒賞能力,進而培養學生對課文主旨的領悟能力。統編版初中語文教材在設計上的突出特點是體現經典、文質兼美、適宜教學、兼顧時代,其單元所選課文體裁一致、寫作特點突出。例如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它以“學習生活”為主線,以記敘文為主要形式,以培養學生“寫人要抓住特點”為中心目標,教師通過對單元課文分析后,就能夠針對性地設計學生學習、訓練的小目標。

最后關注學生學習需求。學生是語文課堂教學的主體,在對單元教學目標設計時一定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需求,要立足于具體學習任務來給學生設計相關的活動,如創設情境則要創設整體學習情境,同時把學習目標具體化,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抓手”;還要重視可見性學習成果的呈現,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學生到底學到了什么,讓學生清楚其學習重點,從而提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二)深入研究,有效組合學習內容

開展單元整體教學,需要對單元內容進行“再加工”,從統編教材的編排設計來看,雖然單元課文在整體上體現了單元主題,但是從細節來看,每一篇課文在內容、情感、基礎知識、表達方式等方面還是有較大的差異,從單元內容構成來看,統編初中語文教材一個單元一般是四課,其中包括兩篇講讀課文、一篇自讀課文、一篇為文言文或者古詩文,教師教學的重點一般是在講讀課文中的“理解與探究”部分,這需要語文教師深入探究單元內容,結合教學目標來對單元內容進行組合。

其方法可以從兩個方面著手:第一,利用好課前預習部分。統編語文教材在設計上的變化之一就是專門設置了課前預習提示,從作用來看它有導學和作業的雙重功能,既能夠引導學生有針對性地預習課文,還能夠引發學生深入思考,直接指向了教學重點或難點,這可以成為教師設計和整合教學內容的切入點。例如在《老王》這一課,教材提供的預習問題有兩個:(1)閱讀課文,想一想,在作者眼中老王是一個怎樣的人?(2)再讀課文,想一想,在老王眼中,楊絳是一個怎樣的人?這兩個問題就給我們整合內容提供了切入點,那就是以分析人物為主線來對單元內容進行整合,在此基礎上設計探究性問題和作業。第二,發揮課后習題的導向作用。統編初中語文教材在課后習題的設計上也有較大變化,它基本上是結合課文學習的重點內容和學生語文素養培養的要求來設計問題,主要分為思考探究和積累拓展兩類問題,既涉及基礎知識、重點問題,也涵蓋了拓展學習要求如語言表達藝術訓練,這些問題不僅能夠使學生深入研究教材內容,也會不自覺地將教材內容與生活實際相聯系。因此,結合這些課后問題整合教學內容能夠深化學生對課文以及單元主題的思考,從而提高單元整體教學的效率。

(三)開展多樣化的活動,提升教學實效

開展單元整體教學,所涉及的內容和課時更多,學生容易產生枯燥的感受,對此需要語文教師結合對學生語文素養培養的要求,開展多樣化的教學活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從而提升教學效果。

1.開展多樣化的閱讀教學?!笆熳x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痹诔踔姓Z文的學習中,閱讀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環節,所以在課程標準中也對初中階段學生的閱讀量有明確要求。開展單元整體教學無形中精簡了教師精講的時間,這給學生閱讀提供了更多的空余時間,教師可以根據單元教學主題開展主題式的群文閱讀或者文體式的群文拓展閱讀,或者是整本書閱讀,通過給學生布置閱讀任務,以及完成閱讀后的“閱讀分享交流會”,引導學生在課堂上互相分享閱讀的心得體會,讓學生在交流互動中深化對單元主題的認識。

2.讀寫結合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在單元教學中,每個單元最后都有圍繞單元主題的寫作訓練要求,這也是鍛煉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重要途徑,因此為了深化學生對單元主題的理解,教師可以讓學生把聽、讀、寫三者結合起來,如片段仿寫、課文續寫、命題作文等,隨時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

3.利用思維導圖,建構知識體系。在開展單元整體教學的過程中,因為學習內容更多、課時也在增加,這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難免會割裂學習內容之間的聯系,難以達到教師的教學預期,為了使學生能夠實現整體和系統的認知,教師可以借助思維導圖來輔助學生構建整體的框架,一般來說就是以單元主題目標為中心,教師引導學生對所學的所有內容在進行橫向、縱向對比和聯系的基礎上構建知識體系,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這也就提升了單元整體教學的效率。

例如在進行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教學時,本單元涉及的是初中生感覺相對較難的古詩文和文言文,為了提升學生這方面的理解以及幫助學生構建整體框架,教師可以以“情趣與志趣”為主題,鼓勵學生在和教師完成對所有語篇內容的學習后來構建單元的思維導圖,鼓勵學生按照自己的理解把各課的經典語句分類納入思維導圖中,并且在旁邊進行分析和點評;同時鼓勵學生在單元學習內容的基礎上積極拓展學習,也就是查找和匯總與單元主題相似的課外名人名言或者古詩句,這對學生來說不僅起到了復習、鞏固的效果,也進行了適當的拓展與提升。

(四)重視教學評價,不斷完善單元整體教學

教學評價是初中語文教學不可或缺的環節,在開展單元整體教學時也需要及時進行恰當的教學評價,它對于教師來說有利于教師對單元整體教學的改進和優化;而對于學生來說,則能夠對學生的學習起到診斷、引導、激勵作用,幫助學生及時總結得失成敗,也有利于優化單元整體教學效果。

在進行教學評價時,教師一定要本著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實效的原則來開展,即積極調動學生參與其中。把教師評價與學生評價相結合,即學生可以進行自我評價,也可以是學生互評或者組內互評。在學生進行評價的過程中,教師也要發揮其主導者的角色,對于學生的疑惑點、疑難點進行適當的引導、提醒,從而實現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良好效果。

總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實施單元整體教學,既能夠對教學資源實現重組、整合以及在此基礎上的開發與利用,還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在初中語文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符合學生的學習與認知規律,有利于學生在系統性、整體性的學習中建構屬于自己的語文知識體系,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以及學生語文素養。對于教師來說,也會提升其對教學內容的宏觀掌控程度,因此也有利于教師自身素質的提升,實現了教學相長的良好目標。

參考文獻:

[1] 牛樹超,李碩.語篇學視域下初中語文單元整體教學路徑[J].江蘇教育研究,2022(19).

[2] 陳瓊.巧用素材優化教學——關于語文單元整體化教學的思考[J].語文天地,2020(14).

[責任編輯 張宏麗]

猜你喜歡
單元整體教學教學評價思維導圖
對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的認識和看法
網絡環境下高職英語課程多維度評價方式研究
巧用思維導圖提高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語閱讀文本中融入思維導圖的研究
小學數學“反思型” 教學的探索與實踐
語文單元整體教學范式下學與教方式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