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大千文化藝術符號的啟示

2023-06-16 16:06劉鐵彬
大觀 2023年4期
關鍵詞:文化符號資源開發張大千

劉鐵彬

摘 要:研究張大千繪畫藝術特征、文化傳承及藝術思想,提煉張大千文化資源的特殊符號,并深入挖掘其獨特價值,為文化的繁榮和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重要啟示。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對張大千文化資源進行開發探索,可進一步傳播張大千文化,弘揚張大千藝術精神。

關鍵詞:張大千;文化符號;資源開發

注:本文系2022年度四川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張大千研究)科研項目(ZDQ2022-28)最終成果。

一、張大千的繪畫藝術概述

(一)成就與發展歷程

張大千是20世紀對中國畫壇影響巨大、最具傳奇色彩的國畫大師之一,被徐悲鴻譽為“五百年來第一人”。張大千在繪畫、書法、篆刻、詩詞等方面無所不通,又擅長鑒別,富收藏。張大千的繪畫立足傳統,博采眾家之長,工寫皆善,無論山水、人物、花鳥,都在中國繪畫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其尤以山水畫成就突出。同時,他能超越傳統,感應時代,追求個人風貌,入古出新。其開創的潑墨潑彩新法享譽國際,為中國畫開辟了新的表現道路,對中國傳統藝術的現代化轉型產生了重要影響。

張大千輝煌的藝術成就得益于他獨特的藝術經歷,他的繪畫藝術主要經歷了三個重要時期。

第一,師古、師造化期。首先,張大千畫山水在20世紀20年代從石濤入手,兼及八大山人、弘仁、石溪、“四王”,20世紀30年代再上溯明代至吳門沈、文、唐的淡雅秀潤,以及“元四家”,尤其是王蒙那獨具一格的繁茂、樸厚的風格。20世紀40年代后,又學五代北宋的董源、巨然、范寬、郭熙。在這期間,他還研究了顧閎中、趙佶、趙孟頫、唐寅、仇英這些院畫系統的畫家??梢哉f,張大千對傳統的研究源流四通八達,有完整的譜系,為其后的繪畫創作奠定了深厚的基礎。其次,張大千注重外師造化,他曾到各地游歷,飽覽山水,體察萬物,體會古人對自然的表現方法,在寫生中消化對傳統繪畫的學習與理解。

第二,敦煌期。1941年至1943年間張大千赴敦煌,耗時兩年零七個月,臨摹了大量的敦煌石窟壁畫,并對莫高窟進行了編號,成為為莫高窟編號的第一人。自敦煌之行后,張大千的繪畫風格有了明顯變化,設色厚重華麗,筆力雄健,氣勢磅礴,應該是敦煌時期的壁畫臨摹對他的畫風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第三,潑墨潑彩期。20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張大千開創潑墨潑彩新法,并步入藝術峰巔時期。張大千在繼承唐代王洽潑墨畫法的基礎上,融入傳統西方繪畫的光色關系,開創了潑墨潑彩新面貌。自張大千1956年所作的第一幅潑墨作品《山園驟雨》,到1983年最后一幅還未完成的潑墨潑彩作品《廬山圖》,可以看到從潑墨到潑彩的發展軌跡,也可以看到張大千對潑墨潑彩從初期探索到發展成熟的藝術歷程,更可以看到張大千潑彩畫風從最初接近抽象構成的畫面到后期抽象構成與傳統山水相融合的發展脈絡。

(二)繪畫藝術特征

張大千的繪畫藝術在不同階段表現出不同的面貌和風格特征,如早期以臨摹為主的作品,以及師造化的寫生作品,表現出雄健靈秀與清麗雅逸;中年臨摹敦煌壁畫,畫風凸顯出瑰麗雄奇、豐厚濃重的風格特征;在晚年開創潑墨潑彩新法之后,其繪畫又呈現出蒼茫幽深、氣勢磅礴、宏大雄奇的特征。

張大千的繪畫藝術特征概括起來,主要體現在不論是傳統還是創新均有極致的建樹。

1.向古而生,精研傳統

張大千經過早期的博采眾長、廣泛臨習,將筆墨技巧磨煉得爐火純青,他臨摹的一些山水畫無論是從筆法還是從用墨技巧來看,都令人難辨真偽。從這一點可以看出,他在模仿古人作畫時充分理解了前人的繪畫精髓,所以對筆法的理解和美感的表達有著獨特的詮釋。

2.汲古為我創新貌

自20世紀60年代開始,張大千在探索創新中開創了潑墨潑彩的新面貌,這也代表了他繪畫藝術的最高成就。他的潑彩山水畫法是在中國傳統審美意蘊的統領之下,將傳統青綠山水的色彩結合中國古老的沒骨、潑墨法,并融入西方繪畫中的光色關系和抽象表現形式,突破了中國畫“色礙墨,墨礙色”這一矛盾,形成了獨樹一幟的畫風。他利用墨、宣紙與水的溶與非溶、滲與非滲的關系,施行潑灑、渲染、疊加、沉漬、流動,由此,虛與實、具象與抽象、色與墨完美地結合在一起,營造出或狂飆涌動、或沉潛深邃的畫面效果,極具表現力和視覺沖擊力。張大千在駕馭筆、墨、色、水、紙等方面已臻化境,對中國畫的當代發展具有重要的開拓意義,這也是張大千繪畫藝術中極具符號性的表現。

二、張大千的文化傳承基礎與藝術思想

(一)文化傳承基礎

中國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是儒釋道文化,儒家文化的倫理道德,以及佛家、道家文化中的超脫,一度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表征。在中國,儒釋道文化的精髓指引中國畫家以特有的思維方式推動中國繪畫藝術前行。張大千有著深厚的學養,中國傳統文化也深植于他的思想、言行與繪畫藝術中,如儒家提倡的仁愛、自強、進取就在張大千一生對藝術的求索、交游、家國情懷等方面有著充分體現。儒家文化講求文以載道、入世修身,“畫乃文之極也”,張大千對此有著深刻的認知,不論花鳥、人物、山水畫中都有著美學的功用。受釋禪文化辯證思想的影響,其繪畫的內容、形式具有中和之美。同時,張大千深悟道家的思想。道家思想講求內心的安定與自在,其中道法自然的辯證思想在張大千的藝術創作中全然融入,造就了張大千繪畫思想中的獨立精神,將主觀與客觀完美結合,用心感悟世間萬物,并轉化為一種自我精神自由主導的再創造,給予后人極大的啟發。

(二)繪畫藝術思想

1.家國情懷

葉淺予曾經在評論張大千的《長江萬里圖》時說:“論景是千山萬壑,氣勢雄偉;論意是寄情山河,緬懷祖國。處理這樣宏大的布局,寄托深厚的思國之情,不是一般‘胸有丘壑的山水修煉所能勝任,必須具備氣吞山河的胸襟和飽滿的愛國熱情,才可以發揮得淋漓盡致?!睆娜~淺予的這段話中,可以感受到張大千的家國情懷。

2.畫家畫與文人畫

“畫家之畫”的概念,是張大千在對大量的傳統文人畫、院體畫之流變的研習中獲得的,在敦煌的生活經歷和對敦煌繪畫藝術的臨摹經歷使張大千對其的認識尤為深刻。張大千認為,“畫家之畫”的第一個含義是“打下各方面的扎實功底”,兼容畫家畫的造型、塑造以及嚴謹的作畫態度,再融合文人畫的筆墨,否則功底不能算全面。張大千對畫家畫的態度從其對宋代山水畫的推崇中可見一斑?!爱嫾抑嫛钡暮x也有另外的解讀,簡單地說,就是對“大”的一種精神境界追求??v觀張大千的山水畫創作及后期的潑墨潑彩作品,基本都是大制作,畫幅大,結構復雜,細節精致,與文人畫的筆墨意趣相結合,呈現出獨特的風貌。

3.摹古與創造

張大千曾說:“大抵藝事,最初純有古人,繼則融古人而有我,終乃古人與我俱亡,始臻化境?!彼鲝?,學畫需要先在古人身上花一番功夫,且不局限于一位畫家,而是要博采眾長,在這個基礎上要帶著創造的心態仿古,最后形成自己的畫風。這也印證了他的繪畫藝術經歷的幾個階段:青年時期的張大千遍臨古畫,以至于達到以假亂真的境界,是“純有古人”;在不斷的積累過程中,他熟知各家所長,將其提煉、融合,為我所用,融于造化,是“融古人而有我”;晚年以潑彩進行創新突破,得心應手,揮灑肆意、淋漓,是“古人與我俱亡,始臻化境”。由此可以看出,張大千最初的仿古也是帶著一種開拓創新意識的,是從臨仿走向了獨創。

三、張大千文化資源的符號性特征及對當今

文化藝術發展的價值與啟示

(一)張大千文化資源的符號性特征

1.圖像符號

張大千的創作題材廣泛,山水、人物、花鳥均有涉獵,無論造型、圖式、線條都具有極高的辨識度。如張大千一生鐘愛畫的荷花——水墨荷花、勾金紅蓮、沒骨粉荷等,具有獨特的繪畫語言和視覺效果。這些具有鮮明個人特色的、張大千特有的圖像符號,在眾多繪畫作品中具有很高的辨識度,可以說是張大千文化資源中一種標志性的視覺符號。

2.彩墨符號

張大千被認為是20世紀最偉大的色彩大師之一,他繪畫中明艷濃重的色彩與水墨的大膽融合,可謂“前無古人,后無來者”。這些具有強烈視覺沖擊力的筆觸和極具個性化的表現成為張大千彩墨極具代表性的符號元素,構成了張大千標志性的彩墨語言體系。

3.文字符號

張大千在書法上也有突出成就,開創了別具一格的“大千體”,運用到題款中,可與繪畫作品相得益彰?!按笄w”融碑的古樸、厚重與帖的飄逸、秀麗為一體,表現出方圓有致、剛柔并濟、清新俊朗、超然脫俗的特點,是一種極具創新性和審美性的書法字體。與眾不同的“大千體”也是能代表張大千文化資源的典型符號。

由上可見,張大千文化資源符號涉及較廣,不但是藝術上的視覺符號,也是具有中國傳統文化內涵的精神符號。張大千文化資源可以說是建立在中國傳統文化基礎上的具有創新精神的藝術資源,給予后人極大的啟發,同時為我們營造了中國傳統文化的語境。

(二)對當今文化藝術發展的價值與啟示

張大千文化資源的各種符號是傳承了中國傳統文化脈絡的基因符號,是承載了中華民族精神和氣節的符號。對張大千文化的研究和傳播,應該深入挖掘其文化符號背后蘊藏的精神內涵,這是張大千文化的核心。例如,張大千筆下有許多高士形象,在中國古代人物畫中,“高士圖”是最能體現畫家人生理想與情操的繪畫題材。從傳統文人精神的內核去探尋,不難發現,無論是“目送歸鴻,手揮五弦”的人物畫,還是“聊以寫胸中逸氣”的山水畫,其崇尚心靈自由、追求個性解放的內涵千百年來并無實質性的改變,這也正是中國傳統文人精神中最寶貴也是最具魅力之處。又如荷花是張大千筆下常見的花卉題材,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荷花具有特殊的文化內涵。在張大千的筆下,荷花不僅是一種繪畫題材,更是傳遞中國傳統文化和精神的藝術載體。

在全球化語境下,張大千文化資源符號的內涵挖掘具有重要價值,它不僅能傳播張大千文化,也能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時,這些符號背后體現的張大千藝術精神,如對傳統文化的堅定態度和在藝術上的大膽創新,在保留中華傳統美學精神的基礎上對東西方藝術的融會貫通,以及勇于開創時代藝術新風格的精神,都能給當今的藝術創作及當下“重形式而輕精神”的時代環境與藝術語境帶來啟示。

四、張大千文化資源符號的開發探索

張大千文化資源整合開發的構想是基于現狀的探索,其目的是促進文化傳播,助力文化產業發展,可以概括為“兩點一線、多點互聯、積點成面”。其中,“兩點”指的是以張大千冠名的藝術獎和藝術節,促進文化交流傳播;“一線”指的是“兩點”的成功申辦,帶動張大千文化資源產業鏈的興盛;“多點”指的是以內江為中心,由此輻射到成渝等周邊地市及張大千一生游歷和生活過的其他地區;“積點成面”指的是通過不斷建立和完善多點的聯合,逐步形成以張大千文化資源為中心的文化與產業覆蓋面。

第一,創設張大千藝術獎。以“著眼內江,帶動四方”為指導思想,在相關文化部門的協助下,通過嚴格、規范、公正的評選機制設立張大千藝術獎,并將其打造成為中國繪畫藝術獎項中的桂冠。

第二,舉辦張大千文化藝術節。以“打造成渝地區文化藝術品牌”為主旨,以“文化巴蜀,藝術內江”為張大千文化藝術節的主題,進行全程精準策劃,堅守高標準文化品位,制定可持續發展的運行計劃。

第三,“多點互聯、積點成面”“兩點一線”是貫穿始終的主線,是連接內江及成渝地區與外界的重要通道。以“走出去,引進來”兩大舉措的聯動,形成多點位互聯模式。如每年推行多點(地方)聯合或輪流申辦張大千藝術節和張大千藝術獎,充分發揮張大千文化資源的橋梁紐帶作用,有利于張大千文化資源的本土深化,帶動和促進地方其他文化資源的交流與融合,實現以張大千文化資源為中心帶動和輻射周邊文化藝術及產業的全面發展。進一步鑄就張大千文化品牌符號,為成渝地區文化及產業建設做出貢獻,以文化帶動產業,以產業的發展弘揚張大千文化。

參考文獻:

[1]吳永強.轉益多師臻化境 借古開今知大千:林木談張大千的藝術觀與中國繪畫傳統[J].美術觀察,2011(9):41-44,2.

作者單位:

四川省內江師范學院張大千美術學院

猜你喜歡
文化符號資源開發張大千
傳奇大師張大千
曾熙&張大千:得弟,吾門當大
“吃貨”張大千
文化學視野下象形武術的“動態”文化符號
涂鴉藝術在服飾設計中的運用
《冰雪奇緣》:重塑經典與動畫的文化本性
數字媒體技術介入地方性博物館資源開發討論
徐州飲食文化旅游資源開發研究
巴蜀地域文化視角下的餐飲空間設計研究
河南新縣紅色旅游資源開發存在的問題和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