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兒童交通安全宣傳教育的思考與實踐

2023-06-16 20:06曹健許立
汽車與安全 2023年2期
關鍵詞:蘇州工業園區宣傳教育交通事故

曹健 許立

隨著機動車保有量與駕駛人數量的增加,人、車、路、環境之間的供需矛盾也日益突出,交通安全問題涉及每一位交通參與者的出行、每一個家庭的幸福,不可忽視,也不容忽視。其中涉及兒童的交通事故更是在網絡上深受關注,每一起都存在“畫面慘烈令人觸情”“公眾情緒影響事故定責”的輿情風險。

2019年,國務院印發《交通強國建設綱要》明確指出: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人民滿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強國”,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堅強支撐。在如今嚴峻的道路交通安全態勢下,如何實現從“交通大國”向“交通強國”的轉變,提升交通安全水平,改善兒童交通安全現狀,成為我國在走向“交通強國”進程中一個必須要正視的問題。根據中國疾控中心的數據顯示,交通事故傷害已成為中國兒童第二位傷害死因;而在全球范圍內,交通事故傷害已經成為 5~29 歲兒童和青年的首位死亡原因。如何在社會經濟飛速發展、機動出行需求旺盛的新時代,保障作為弱勢群體的兒童交通安全,減少兒童交通事故傷亡,避免網絡輿情、緩解社會矛盾,應是公安交警部門思考與實踐的重點。

兒童交通事故原因分析

交通參與者的交通角色是定性交通事故的法理基礎,而他/她的交通行為是交通事故發生最重要的誘因。兒童交通事故可以根據兒童的交通角色、行為或者第一次碰撞地點,分為車內乘員事故和車外碰撞事故。根據近年來部局通報的全國道路交通事故情況,結合筆者所在的蘇州工業園區交通管理現狀和交通事故深度調查數據進行分析,兒童交通事故頻發主要有如下幾個原因:

機動車輛技術與設計對兒童體征的考慮不足

機動車輛的乘坐設計,尤其是座椅和安全帶是根據“95分位”成年男性的體征特點進行設計的,這在很大程度上會增加兒童交通傷害的風險。例如,因兒童身高體征因素和交通安全意識薄弱,使得兒童行人更容易進入車輛駕駛人的視野盲區;車內安全帶“斜肩帶”能夠保護住成人胸部位置,但因無法調節高度更容易“勒住”兒童乘員脖頸;雖然車內兒童安全座椅能夠在事故中有效地保護兒童乘員,但是欠佳的乘坐舒適度和繁瑣的安裝方式也是家長不愿意使用的重要因素。

現行道路交通法律法規缺乏“兒童向”條款

在現行的道路交通法律法規、部門規章、地方條例中,除了對兒童騎行、乘坐非機動車的年齡有詳細規定,關于兒童的其他交通行為均參照成人執行,“兒童向”條款較為寬泛或缺乏。例如,近年來全國交警都在大力宣傳正確使用兒童安全座椅,但普及性仍然不高。筆者認為的重要原因是,從《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到《江蘇省道路交通管理條例》都沒有針對兒童安全座椅的條款。2020年3月24日,公安部發布《道路交通安全法(修訂建議稿)》征求意見稿,雖對使用兒童安全座椅等約束系統作出了具體規定,“身高不足一百四十厘米的乘車人乘坐家庭乘用車,應當使用符合國家標準的兒童安全座椅或者增高墊等約束系統”“駕駛人不得安排未滿12周歲未成年人乘坐副駕駛座位”,但全國人大尚未予以正式修改。2021年6月1日,新修訂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十八條規定:“采取配備兒童安全座椅、教育未成年人遵守交通規則等措施,防止未成年人受到交通事故的傷害”,這是“兒童安全座椅”首次被寫進全國性立法,但文中沒有列出執法細則或提及相關強制要求。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顯示,在事故發生時,正確使用兒童安全座椅可以將 0~3 歲嬰兒的死亡率降低71%,3~6歲幼兒的死亡率降低54%。此外,兒童使用安全座椅的比例提高10%,兒童受致命傷害的概率會降低35%。由此可見,兒童安全座椅對于兒童乘客的保護作用是顯著的。所以缺乏“兒童向”全國性道路交通法律法規,無法從根本上為兒童交通安全提供完善的法律支撐。

交通參與者的文明理念和安全意識亟需提升

相比成人交通事故,兒童交通事故的參與主體表面為兒童,其實是家長監護人。家長監護人本身的文明理念、安全意識淡薄,法律法規知識匱乏,會直接將兒童暴露于交通危險隱患之中,大幅增加兒童發生事故的風險。例如家長載著兒童騎乘電動自行車闖紅燈、不佩戴安全頭盔,行走時過街不走斑馬線、任由兒童在道路上隨意跑動玩耍等危險行為,都有可能直接引發交通事故。根據筆者所在的蘇州市公安局蘇州工業園區分局交警大隊事故中心2022年的統計數據,在兒童交通事故中,存在家長監護人看護監管疏忽的事故占總數的83.2%。所以,家長監護人對于交通安全的重視、對于道路危險因素的預見,在防范兒童交通事故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另外,兒童沒有良好的交通行為習慣、缺乏必要的交通行為約束、沒有系統的交通安全知識也是導致兒童交通事故頻發的內在原因。目前在全國中小學義務教育中,雖會針對交通安全進行基本知識的普及,但絕大部分僅停留在邀請交警進行“開學第一課”“假期前教育”等“授課任務”層面,大部分兒童在學校中沒有進行系統、全面、持續地學習;而在生活環境中,也沒有在老師的正確教導與約束下養成良好的出行習慣。綜上,家長監護人道路安全意識的強化、兒童良好交通習慣的養成、學校內交通安全系統教育的完善,需要全國公安交警部門全面、持續、有力的推動。

蘇州工業園區兒童交通事故現狀

以筆者所在的蘇州工業園區為例,每年涉及包括嬰幼兒、兒童在內未成年人的交通事故多達數百起,其中致傷數十起,對當事人人身、學業及其家庭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與傷害。

截至2022年底,蘇州工業園區行政面積27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37萬人,城市道路里程1136.6公里;區內駕駛人注冊數達50萬人,機動車注冊數達40萬輛,電動自行車注冊數達70萬輛,日均出行總量達480萬人次(2022年國慶假期期間峰值超520萬人次)。僅在2022年,蘇州工業園區公安分局交警大隊總計接處警12.8萬起,其中交通事故警情11.3萬起(道路事故8.2萬起、非道路事故3.1萬起,事故致傷1.1萬人、致死39人),經濟損失約12864萬元,道路交通事故十萬人死亡率2.8人/10萬人(在蘇州大市范圍數值最低)。

截至2022年底,蘇州工業園區“施教區”交通管理任務約占蘇州市區范圍40%;各類中小學校、幼兒園數量多達170所,在籍學生、兒童173214人。近三年涉及未成年人(包括行人、駕駛人或乘車人等全量事故角色,未受傷、受傷等全量事故形態)交通事故數為:2020年,學齡前兒童(3~6歲)43起、小學生(7~12歲)68起、中學生(13~18歲)139起,總計250起;2021年,學齡前兒童(3~6歲)57起、小學生(7~12歲)91起、中學生(13~18歲)184起,總計332起;2022年,學齡前兒童(3~6歲)54起、小學生(7~12歲)84起、中學生(13~18歲)169起,總計307起。綜上,近年來,蘇州工業園區雖未發生涉及包括嬰幼兒、兒童在內的未成年人的死亡事故,但輕微事故、致傷事故時有發生,相關事故預防工作任重而道遠。

古人云:“防患于未然?!鳖A防事故除了從道路硬件設施、交通標志標線、交通防護措施、交警執勤執法等方面進行優化與完善以外,充分發揮交通安全宣傳教育的作用,提升低齡、未成年交通參與者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識、守法意識、文明意識更是“前置”的、“源頭”的和“根本”的。所以,關于兒童交通安全宣傳教育,需要我們深入思考和積極實踐。

關于兒童交通安全宣傳教育的思考與實踐

正是因為深知要真正實現全方位提升交通參與者的文明素養,引導市民文明出行、營造文明交通環境,推動全社會交通文明程度大幅提升的“交通強國”目標,進行“適齡”“適度”“全量”的兒童道路安全宣傳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交通行為是道路交通環境的產物,人的交通行為都不是天生的,而是通過模仿、學習、實踐獲得的。個人交通行為習慣在養成前具有一定的可塑性,而在養成后具有相對的穩定性。所以,關于兒童交通安全的宣傳教育,要“趁早”且“規范”,從而促進兒童及其相關人的交通行為糾偏與固化,形成優良的文明交通個人素養。

近年來,筆者所在的蘇州工業園區公安分局交警大隊在強化執法規范化、管理精細化、科技信息化、服務貼心化的同時,也在“友好交通”理念方面持續發力,依托首創的“警格+鐵騎+社區”新型交警勤務模式、成熟的智能交通管控系統,按照“一校一策”理念聯合園區教育局、規建委、屬地社工委、綜合執法局、市政服務集團等部門,全力做好校園安保工作、打造“兒童友好”交通體系。

2020年至2022年,因疫情防控政策,大隊日常交通安全宣傳教育“七進”工作中的“進學?!贝螖凳艿捷^大限制。但大隊“警格”警力仍在與分局派出所警力共同做好每所學校門口的護學、周邊路段的交管工作,“警格”民警輔警兼任部分學校法制副校長、法制輔導員的基礎上,開展了每學期2次以“開學第一課”“交通安全進校園”或“假期前安全教育”為主題的宣傳教育活動,扎實守好“面對面”宣傳教育“基本盤”。

另外,大隊還以“護學為中心”、以“安全為底線”,深入思考、主動作為、積極實踐,首創或借鑒深化各項兒童道路安全宣傳教育“自選動作”:

原創“《園警說》定格動畫”視頻品牌

2020年4月以來,大隊注重收集社情民意、瞄準實戰需求、定位網絡熱點,以“精準宣傳”“精準普法”“精準教育”為目的導向,整合社會資源、打破部門壁壘,持續推出了原創編導拍攝的“《園警說》定格動畫”系列交通安全宣傳短視頻(已累計拍攝推出7集),向全社會倡導“交通出行也是家庭生活一部分”“交通安全需要家庭關注”的思想認知,通過結構化積木搭建、原創動畫視頻拍攝,整合成年人與兒童共同受教的“家庭觀看場景”,營造法治教育的“家庭自習氛圍”,改變以往交通安全宣傳、普法教育由交警“單方說教”向家庭“自主學習”模式轉變,有利于消除兒童抵觸心理、激發家長榜樣意識,以可觀、可行、可感、可復制的方式將交通安全理念融入兒童的日常家庭生活?!岸ǜ駝赢嫛毕盗薪煌ò踩麄鞫桃曨l因形式新穎、內容貼切,受眾年齡全、教育效果好、傳播范圍廣等特點,于2020年、2021年連續2年獲評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年度影響力法律融媒體作品”稱號。

“1米高度”看安全 “一校五方”同守護

所謂“1米高度”,其實是一個最富象征意義的比喻,“1米高度”的背后,是讓孩子能夠“平視”自己生活世界的訴求。作為與兒童世界相對的“成年的”城市,要想在“1米高度”上大有作為,能夠透過這個高度“看到什么”十分關鍵。概括而言,“1米安全”“1米健康”“1米溝通”“1米幸?!睉敵蔀閮和押贸鞘械慕ㄔO方向。其中,“1米安全”就是要通過包括警方、校方、家庭在內的多方緊密互動與配合,讓任何人或物都不得對兒童構成傷害和侵犯,讓兒童自主樹立正確的交通安全意識、養成良好的交通行為習慣。

2021年11月29日,蘇州工業園區首個校內智慧地下接送系統,即金雞湖學校(蘇桐路校區)地下學生接送通道正式啟用。家長的機動車輛可以駛入學校地下車庫,學生通過“航站樓式”門徑系統出入學校,家長車輛再也無需在校園周邊道路停留積壓,讓校園周邊交通流順暢地“動起來”。這是蘇州工業園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全力踐行“兩在兩同”建新功,助力兒童友好型城市建設,牽頭規劃、教育、公安等部門問需于民、為群眾辦實事,持續完善以警方、校方、家長、志愿者及社區居民為主體的“一校五方”共建共治機制,全力保障上放學期間學生的接送安全、打通校園周邊道路交通堵點的重要舉措。

“只要送出家門50米”的“通學約巴”

2021年12月27日7時45分,隨著2輛藍色學生專用“微巴”準時從園區白塘景苑小區門口的專用公交站臺駛出,“全程綠波”通過4.6公里道路、10個路口,安全駛入蘇州工業園區景城學校校內停車場,學生們安全下車后,通過校內道路直接走進教學樓。至此,園區在全市率先推出預約式校園定制公交“通學約巴”服務的“首秀”圓滿完成。

針對“上學堵”“接送難”,大隊通過交通大數據共享,由園區智能交通管控系統、鐵騎機動警力配合公交司機、學校老師、志愿者們進行閉環護送,同步實現了“兒童獨立乘車”“家長放心接送”“途中交通安全教育”綜合性交通安全實踐教育。2022世界城市規劃年會于2022年10月2日~6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行。會上,經國際城市與區域規劃師學會(ISOCARP)評委會決議,以園區兒童友好“通學約巴”為典型案例的蘇州市兒童友好城市規劃(SuzhouCFC Planning Package)獲得年度城市規劃卓越設計獎“優秀獎”(Awardsfor Excellence-Merit Award)。

“圖書館里的紅綠燈”

2021年9月,大隊與蘇州工業園區公共文化中心、獨墅湖圖書館聯合舉辦江蘇省首場為期三個月的“交通信號控制科普展”,也是首次以“文化展覽”的形式開展交通法治宣傳活動,成功將“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向“交通安全文化輸出”傳導,著重營造出抓人眼球的“氛圍感”“體驗感”及“網紅感”,改變了以往市民對交通安全宣傳教育活動“無聊說教”“單調枯燥”的刻板印象,取得了更“專業化”、更“近距離”、更“新時代”的“沉浸式”宣教效果。

暑托班里的“交警老師”

近年來,為了企事業單位職工能在兒童長假期間安心工作、為家長們的生活“減負”,每年暑假蘇州工業園區各街道社區、大型國有企業都會組織兒童“暑托班”,并邀請各學科、各行業的優秀“老師”陪伴孩子、為他們授課。

無論是按照“慣例”或是新辦“暑托班”提需求,大隊“警格”警力都會“走進”開展交通安全宣傳教育課程或交通安全實踐活動。針對兒童年齡小、好奇心強的特點,結合日常交通出行法律法規知識,采取事故案例講解、飾演情景劇、模擬互動體驗等教學方法,讓孩子們切身理解如何安全過馬路、乘坐電動自行車、識別交通指揮手勢等,引導他們懂得自覺遠離交通陋習、勸導家長杜絕各類交通違法行為。

2020年,大隊“警格”警力參與“暑托班”教學29期,教育兒童442人;2021年,教學33期、教育561人;2022年教學31期、教育528人。

“內外結合”打造“教育型、實踐性”新型宣傳教育基地

長期以來,全國交警都會以“警校合作”“警企合作”等方式、以“少年警?!薄敖煌ò踩w驗館”等模式建設針對兒童群體的校內或校外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基地,涵蓋參觀展示、普法教育、實景教學等功能。

位于大隊綜合辦公樓三樓的蘇州工業園區“道路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基地”因每年(疫情防控特殊時期除外)能接待“兒童參觀學習團隊”三十余批次、總計近千人次的教學規模,加之宣傳教育機制成熟、運行質態良好,于2017年被授牌為“園區青少年校外教育基地”、2019年被授牌為蘇州市級“法治文化建設示范點”,2021年被授牌為“蘇州工業園區青少年法治教育實踐基地”。

2022年,大隊持續確保該基地的高質量運行,并以此為“模板”,開辟法治文化建設延伸點位,創新建設以校內“無交警常駐、老師自用教學”宣傳教育基地、校外“兒童穩靜友好交通秩序環境”相結合的“教育型、實踐性”新型綜合性宣傳教育基地,合力構建“1+N”的宣傳普法體系,打造“多渠道、分眾化、沉浸式”的教育體驗系統,實現強化兒童法治認知、提高守法意識。

蘇州工業園區仁愛學校是一所以招收中、重度智力障礙、自閉癥、腦癱及多重殘疾兒童少年為主,擁有學前、小學、初中、中等職業教育資質的特殊教育學校,現有在讀學生222名。其中自閉癥學生占比1/3,肢體障礙學生占比1/4,多重障礙學生占比1/5,極重度送教上門學生占比4.2%。在日常教學中,校方應學生、家長生活出行需求,自主開設了交通出行教學課程,以幫助學生反復學習交通知識、出行規則,提升自我保護意識。

但由于課程為學校老師依據自身生活經驗設計,存在教學硬件設施不科學、不專業,課程教育內容不成體系、實用性不強,急需交警幫助系統化、專業化修訂改進等問題。獲知情況后,大隊與校方深入溝通,就建設目標、施教環境與課程內容等需求達成一致后,在校內外建設打造以融合“關愛特殊兒童交通出行”“關注特殊人群交通需求”“特殊人群交通出行宣教課程研發”“交通安全實景教育”為設計理念、核心內容的校內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基地、校外“兒童友好”交通安全基礎設施,為全校師生、家長提供科學規范的交通安全教學內容與出行場景,幫助殘障學生懂得如何保護自己、安全出行,更好地融入日常交通生活。

在校門外的道路上,大隊以“國標+‘民標”為實施標準,完善了各類交通安全基礎設施、延長了路口行人通行信號配時。立體彩色斑馬線、“期待穩靜”標志牌、藍黃標線人行道……讓兒童更易理解和遵守交通標志標線的含義的同時也讓途經的駕駛人、行人能夠更清晰地觀察識別出兒童通行區域,主動做到減速慢行、文明禮讓。

校內基地建設分“軟硬件”兩部分。硬件學習設施部分:在校內現有職業體驗教學區設置“不需要交警駐點、學校老師自用”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基地實體,包涵“模擬公交車體驗區”(學習如何乘坐公交車、如何站立使用扶手拉環)、“模擬紅綠燈規則體驗區”(學習紅綠燈斑馬線通行規則、認知路口基礎標志標線)、“一盔一帶”體驗區(學習正確佩戴電動自行車安全頭盔、機動車安全帶,學習日常非機動車、機動車乘坐規則)、“交通安全出行棋”(通過寓教于樂、深度學習交通安全基礎知識)、“交警制服體驗”(了解交警工作職責,知曉遇到困難如何向交警求助)?;赜布ㄔO以“真實、環保、安全、耐用”為建設理念,確保學生在長期反復體驗和學習使用時不發生意外傷害。

軟件教學內容部分:邀請學校老師、學生配合交警共同拍攝制作了《正確過馬路》《安全坐公交》《如何坐軌交》三部實景教學片(該系列教學片可按師生、家長交通需求,拓展延申拍攝教學內容,不限數量),通過熟悉的師生人物、簡單的教學語句、正確的示范演示,結合交警專業指導、老師授課經驗,以更易接受的方式教導全年齡段學生必備的交通出行基礎知識與技能。教學片既可在基地電視屏幕上播放,以配合實景道具提升教學效果,亦可在教室、家庭中播放,起到學習、復習作用。另外,由蘇州廣電總臺FM104.8交通經濟廣播“幫幫團”志愿服務團隊提供志愿法律咨詢(律師)服務,運用律師與媒體的社會監督力量,幫助老師、家長更好地“兜底”維護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各項合法權益,保護學生健康成長。

2022年12月,基地建成、移交學校教學使用后,獲蘇州市政府婦兒工作委員會辦公室、蘇州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蘇州市公安局園區分局聯合授牌“蘇州兒童友好城市·蘇州工業園區仁愛學校交通安全教育基地”;獲蘇州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2022年度交通安全宣傳教育特別貢獻獎”。

兒童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公安交警部門要主動勤思善悟、主動擔當作為,陪伴孩子們練習現在、預習未來、見證成長!無論之后的人生旅途有多遠,“交警叔叔”都要以“愛”和“責任”,為兒童提供更有溫度的平安守護;不斷提高他們的交通安全意識,持續幫助他們摒棄交通陋習,將珍惜生命、文明出行的理念植根在他們的心底;也期待每一顆家庭的“小星星”,都能“小手拉大手”與家長、老師和所有關心愛護他們的人一起點亮夢想未來,散發出人生的耀眼光芒!

猜你喜歡
蘇州工業園區宣傳教育交通事故
交通安全宣傳教育
——宣教載體
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星洲小學
常州市安全宣傳教育出“新”更入“心”
不同尋常的交通事故
預防交通事故
中新蘇州工業園區聯合協調理事會第二十次會議召開!
自貿區4.0來了,蘇州工業園區準備好了嗎?
做好新形勢下的人防宣傳教育工作
一起高速交通事故院前急救工作實踐與探討
宣傳教育 先行先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